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美国人热衷捐款,自私or无私?

发布日期:2014-12-04    浏览次数:2013

  

最能反映美国文化本质的,不是好莱坞大片,不是麦当劳快餐,而是强烈的全民捐赠文化,在美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印刻着的人名──马路、树木、建筑物,甚至是路边供游人歇息的长凳子,人们用这些记录来表达对捐赠者的感谢。美国人为何如此热衷捐赠呢?

钢铁大王、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曾说过的“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深入人心。成功的企业家捐献财富,以回报社会曾经给予他们圆了“美国梦”的机遇,这是深受美国精英认同的人生哲学。以基督教为主导的宗教信仰的美国人比较容易看轻现世的身外之物,在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公益为人们提供了展现自我最佳形象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它能让人们踏上上流精英社会,有可能构建高层次的人际网络,积累社会资本;并且,公益事业能将财富转化为权利,将个人的想法变为公共的议程;慈善捐赠可以免税也增加了人们慷慨解囊的理由。而以获得利润为存在目的的企业为什么要捐赠呢?非营利机构的公益慈善性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通过合作,企业能够直接增加销售量和市场份额,提高总体利润;诚然,这也是最佳公关策略之一,通过交际网络和公众形象,着眼未来的品牌效应和潜在市场。你说,人们在回报社会、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同时也满足自身的兴趣和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 捐款 自私 无私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5)  |  中立(4)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红尘过客2020-05-13

巨富们的捐款看似自己的财产,实际上每一枚铜板都渗透着工人阶级的滴滴血汗。

(0)

以后仍然有2019-10-15

国外的富豪看上去好像都很高风亮节,个人去世,大部分遗产都捐献给慈善基金,儿孙们却得不到父辈的遗产。 那么,真相真是这样吗? 事实的真相恰恰相反。去世的酒店大亨希尔顿巴伦把自己的遗产是捐献给一家“公益”信托机构,最终受益者是希尔顿基金。 这是啥意思? 这就是富豪深谋远虑的算计,是国外资本玩得熟溜的套路。 首先,把遗产“捐献”给“公益”信托机构(基金)可以避税。像希尔顿这种几十亿美元的遗产如果直接传给子女,遗产税至少40%起!小一半遗产就没有了。 其次,国外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私人成立一个公益信托机构(基金)非常方便,理论上讲,资金进入这个公益信托机构后,这笔钱就属于社会而不是个人私有资产。但是,这只是理论上! 以美国为例,按照法律规定,公益基金或者慈善基金必须把不低于基金总额的5%用于公益与慈善事业——看到没有?只要用5%的基金总额去做公益与慈善就能满足慈善要求!剩下95%你可以投资任何项目! 那么,95%的基金投资收益归谁所有呢?富豪们还会成立一个家族基金,指定这个公益信托机构的绝大部分收益归家族基金所有。比如我们这位希尔顿同学就是如此。 这就是境外富豪们死后玩的把遗产捐献给“慈善”基金的套路! 遗产捐献给“公益”机构,首先就可以逃一大笔遗产税,然后层层设套,这些“公益”机构的投资收益绝大部分还是子孙享用(富豪们成立的“公益”信托基金,实际运营者多半是自己的亲戚)。 最妙的是,子孙只能享用这笔遗产的投资收益,而无法直接动用遗产,这可以防止子孙接受大笔遗产后大肆挥霍,迅速败光家产。 在完全掌握基金运营管理权的情况下,真要把基金的钱变成个人的私产其实也不难。

(0)

WEJWHHUH2019-08-09

捐款一方面可以帮助别人,另一方面要可以升华自己。在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公益为人们提供了展现自我最佳形象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公益事业能将财富转化为权利,将个人的想法变为公共的议程,我认为这些观点都很对。

(0)

复活感2019-03-28

拥有巨额财富的查克, 为了更好管理自己的财富, 成立了大西洋慈善基金, 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捐助。 不过他做事却相当低调, 是那种刻意匿名的“隐士型”慈善家, 捐助上百亿, 却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为了隐藏自己的善举,他采取了很多严密措施: 为了避开美国法律, 关于基金会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 他跑到远离美国本土的百慕大群岛注册。 注册基金会的名字, 没有使用查克·费尼或与他相关的人的名字。 他甚至要求基金会的员工, 不告诉家人自己在哪里工作。 根据他的苛刻要求, 接受捐赠的机构不能为他放置一块铭牌。 捐赠的受益者大多不知道资金的来源, 知情者则必须签订保密协议: 若向外界透露有关消息,资助将停止。 如此苛刻的隐性捐助,甚至一度让受捐5.88亿美金的康奈尔大学相当苦恼,当时的校长罗德先生说:我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向董事会解释,这笔钱并非来路不明,它也不是来自黑手党或者恐怖分子··· 这样的隐性慈善事业, 一做就是几十年, 直到1997年, 全球奢侈品免税产业开始降温, 查克也决定激流勇退。 他的免税购物连锁店 被法国奢侈品巨头以35亿美金收购。 这样重大的收购案, 免不了重要信息的披露, 公众这时候才知道, 查克的股份已经转交 大西洋慈善基金会, 他捐赠的数额竟然远超麦克阿瑟、洛克菲勒 等家族设立的鼎鼎大名的基金会。 全球慈善界已然震惊··· 此后,隐姓埋名做慈善显然已无法实现, 但他和他的慈善基金会仍然保持低调。 不专门发布捐助消息; 拒绝设立各式铭牌; 资助建设的大楼不能用他的名字命名。 对此他说: “谁建起楼房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楼房能建起来。” 爱尔兰著名传记作家康诺,被这位隐形富豪打动,他跟随查克两年写出了《不是亿万富豪的亿万富豪:查克·费尼如何秘密地聚财和散财》 查克说:“上帝那里没有银行,每个人都是赤裸裸地诞生,最后又孑然而去,没有人能带走自己一生苦苦经营的财富与盛名!” “人们习惯于赚钱,成为富人对大多数人都很有吸引力。我并不是要去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我只是相信,如果人们能为公益事业提供捐助,他们将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 或许正是这样的行为和话语,带动美国互联网科技和金融界的巨富,纷纷裸捐。 在记者的采访报导中,巴菲特和盖茨也承认自己将查克视作模范、榜样。 目前,查克正以每年4亿美元的速度“散财”。最终他的基金会将捐出80亿美金,(约560亿人民币)。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需要帮助,因此,捐助来不得半点儿延误。 他笑着发誓说:“这钱要是不能花掉,我死了都不能瞑目。”

(0)

刘芷妮2018-08-02

在美国,约85%的慈善捐款来自普通民众,13岁以上人口中有50%每周平均志愿服务4个小时;共有160万个以上的非盈利机构,掌握的资金为67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印度或韩国的国民总收入,非盈利机构的雇员有1100万人;2005年,美国人的慈善捐助达到2603亿美元,人均捐款878美元。美国的慈善文化事业提高了人民的道德境界,使美国的慈善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播,帮助了美国乃至世界各方面的事业发展。

(0)

武献华2014-12-10

我赞同共绘网的观点,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已经成为弥合社会伤口的良药。在发达国家,一般把慈善社会事业叫做第三次分配,并把慈善事业看作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期盼公益慈善法律法规早日出台,建议将信托机制尤其是独立第三方托管和专业化投资管理等机制,引入公益慈善基金管理,把商业领域的理念和经验移植到公益行业中,推动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在透明度与公信力方面的建设。

(0)
1 6条信息

窦树华2015-08-25

做公益的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可喜的好现象。 无论是机构、企业还是个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公益行动之中,形成了全社会公益的良好氛围。但是随着参与主体范围的扩大,各种说不得的动机和用心,也让公益这件本来十分简单的事儿变得有些复杂与浑浊。 要做好公益,必须要少用“四点心”。 少一点博名心。俗话说,做好事不留名,这是做公益的至上境界。而目前,许多企业机构或者个人,为了宣传企业品牌或者炒作个人名声,从而策划了一些很奇葩的公益活动来吸引眼球,有的企业为学生区区捐了几本书,就堂而皇之的拍照撰文宣传,有的人为了博得眼球效应,在公益行动中言论出格,令人厌恶。正是这种博名心,让公益成为一种上位的工具

(0)

哀川2015-01-14

中立:美国人热衷捐款,没有绝对的无私自私。原因如下:1,美国的教育模式是偏向于独立思考,独立发展。大多数捐款的美国人大多是富豪,包括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类,他们的主要观点是贡献给社会,他们的财富来源于大众,同样应当用于帮助更多人或者他人。这主要来自于个人的思维方式,而这更多来源于美国教育。2,美国人热衷捐款,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失业救济体系相对较为全面,不必担心儿女的生存问题。3,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所言,人的需求是分阶段的,最后一阶则在于个人的自我实现。从这一方面来看,美国人热衷捐款则有自私之嫌。总体而言,自私和无私都不绝对,重要的是在于个人选择。

(0)

2014-12-05

美国人热衷捐款,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历史文化,首先美国自建国起,就是一草根民主的社会,平等的概念深入人心,宗教文化,基督教中有着“富人要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的信条,公民文化,美国作为一种民主制国家的公民意识很强,就好像他们热衷于纳税一样,是出于公民的责任意思,至于热衷捐款是出于私德、社会公德、社会责任也好,营造自己形象企业形象也好,最终能让受捐助者获得帮助,让社会道德风气日趋健康向上便是正能量的举动,而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也很是需要这样的社会风气。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