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电子政务倒逼政府机构必须精简?

发布日期:2015-04-22    浏览次数:388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大普及,中国大力发展移动电子政务的时机正趋于成熟。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移动电子政务可以使公务员随时随地处理公务,企业和社会公众可以快捷方便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从工作模式看,电子政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全局管理,精简和优化政务流程,科学决策,并以此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实行电子政务更关键的带来管理和工作的传统观念的改变。电子政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政务处理更加集约、快捷这就要求政府机构必须精简工作流程和人员安排,为电子政务实现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做准备。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

相关热词搜索:电子政务 政府 精简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28)  |  中立(2)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光明媚2023-12-14

中央和地方,为何要大张旗鼓,开始砸碎铁饭碗? 核心原因就一点,这三年太难了,财政缺钱到了相当严峻的程度,再也供养不起这么多吃闲饭的人。 尤其是去年,包括广东、上海两大国内最有钱的省市,都发生了财政赤字,自给率没有一个达到100%自给的,都得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可就算国家再有钱,也不可能填补地方所有缺口。 统计数据显示,中央一般公共收入预算,顶多也只能弥补地方一半的缺口,而且显然不会全部用到这些地方。 也就是说,地方必须得依靠自己站起来! 但现实是,地方收入别说自给自足,多年累积下来的地方债,一年的收入可能都不够偿还银行利息的,包括城投债在内的规模,保守估计都在70万亿左右,大批地方企业都被拖累。 今年以来,为了疏困地方这种三角债问题,中央松绑地方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不到半个月,至少13个省市已发行超5300亿债券,形势紧迫可见一斑。 10月24日,中央又批准了四季度增发10000亿特别国债,而且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 所以,国家砸碎铁饭碗不是告一段落,而是才刚刚开始。 有研究数据表明,从2010-2020年间,全国共有1507个区县的人口发生持续收缩,占比近一半,覆盖全国46%的国土。 同时,有约100万个自然村消失,有些是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余多是被吸收合并了。 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全国从村到镇,再到乡镇和县城,削减30%以上的正规编制,都不会对地方开展工作造成影响。但更多人觉得还是太保守了,留下一半铁饭碗也绰绰有余。作者:小鸣

(1)

漳州老马2023-05-03

一个红绿灯路口好几个人值勤,还要红绿灯干嘛呢? 建议详细了解全国情况,编外人员数量多少?待遇多高?发挥了什么作用?利弊如何?清理规范不等同于裁员

(0)

嗯嗯啊2019-12-20

在政务领域,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0)

东南西北2019-10-18

电子政务是国家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0)

艾雪2019-08-10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广义电子政务的范畴,应包括所有国家机构在内; 而狭义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直接承担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社会事务的各级行政机关。

(0)

bhxhshh2019-05-13

数字技术早已成为推动公营机构及市政服务改革的重要助力。从基本层面而言,智能政府系统的重点是利用现有数字通信技术,提升服务、征费、水电煤用量计量及基础设施保养方面的效率,从而促进社会及经济发展。

(0)

何桂芳2016-06-25

电子政务既能有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以及透明度,节省财政支出,又能进一步促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为公众提供更加现代化的优质公共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政府的行政方式和流程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倒逼实体政府进行全面改革,包括信息共享、强化合作、去除衙门作风等,不这么做,电子政府就运转不起来。因此,这是个让实体政府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最终目的是提供卓越的公众服务。

(0)

吴语2016-01-29

政府网站本是政府与群众建立联系的桥梁,是听取民意、汇聚民智、解决群众诉求的平台,却连基本的合格标准都达不到。究其原因,无非是地方政府对于网站建设工作不上心。一些政府部门开通网站的原因本就不是为了民众,而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有些则是叶公好龙,赶个时髦而已,并未对网站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时间一长,网站又岂能不出问题?政府网站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本该关心地方热点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竟如此草率对待,这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这样的网站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0)

马继龙2016-01-26

如何让网上办事大厅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的政务系统呢?我认为,首先要加强统筹设计,让网厅“统起来”,即全市“一盘棋”,统一梳理各业务领域进驻网上办事大厅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逐项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事项统一化、流程标准化,使市、区、街道、社区各级进驻业务统一、衔接顺畅,建成一体化的政务集成服务系统。同时要求各区、各部门停用自行开发的、可替代的各类业务系统,所有项目进驻网上办事大厅,让市民办事只找“一个系统”。在构建政府网上服务系统时,应该向企业学习,从用户角度、全方位考虑,尽可能让客户、用户使用便捷,才能从根本上惠民。

(0)

丛强滋2015-12-15

前段时间,“我妈是我妈”等“奇葩证明”引起社会热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其一,保障平台质量,加强平台管理。国家建设政务云平台,既能保障技术水准,又能实现最优配置。 其二,破除行政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国家可建立政务云平台协调机构,处理各省市间的沟通问题,掌握行政最新动态,考量政策法规实施状况。其三,统一数据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统一政务平台依托同一个数据库,既能厘清部门权限、提高数据质量,又能让群众免去诸多证明的麻烦,也可以保障证明的可信度。

(0)
1 2 14条信息

崔坚2015-11-17

虽然各地都在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但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些会议仍然折腾,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一、反复传达没必要   “有些文件明明政府网站上已经发布了,仍要层层开会传达,一级传一级,一级抄一级,反反复复好多遍,用传达代替落实。”西南某省的一位公务员抱怨,由于传达会繁多,手头工作时常被打断。   他告诉记者,传达会有一定的模板:除了一字不落地念文件,之后的安排部署也高度雷同——请各单位各部门认真按照××通知精神贯彻落实,贯彻落实情况请于××日上报××。   与会者咋看这些没有必要的传达会?“念稿之人随口读,识字就行;听稿之人张耳听,参会就行。”基层干部把顺口溜都编好了。   既然

(0)

李源潮2015-11-11

借鉴韩国电子政务经验 减少信息重复采集 除了企业办事难,老百姓办事过程中要求证明“你妈是你妈”的事也时有发生。当天的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建议,解决百姓办事难,中国可以借鉴韩国在电子政务上的先进经验,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减少对公民信息的重复采集。 行政管理制度滞后,导致信息不共享 周汉华通过多年研究和调研发现,百姓办事难,一大原因就是各个政府部门没能实现部门信息共享。 形成这种情况的内因与现行的行政管理制度有关,现在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编制确定、部门预算管理、业务流程设计、行政文化、考核方式等,都是形成于互联网时代到来之

(0)

戴绍安2015-08-07

政府网站代表政府形象,是互联网时代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载体。打开政府网站,民众能看到什么?除了权威信息发布,民众更关心的问题是能不能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便捷渠道?能不能为民办实事?这些都是政府网站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如果这些问题回答不好,政府网站就是不合格的。 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这些互联网政务平台,能够便捷地让百姓与政府“线上面对面”,使百姓畅通地表达意见,直接提出问题。此举不仅让百姓多了一个参政议政的渠道,而且有效解决了百姓身边的实际问题。百姓上这些政务平台,就是希望政府更好地服务于民,为民办实事。政府搭建政务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改进不足,解决问题,提高

(0)

梅艳芳2015-05-09

一个完善的、良好的政治体制应能阻止“文革”发生,因为文革的发动、组织、活动均超越了宪法和法律范围,但当时的体制没这种能力。1954年宪法建立的政治体制一下就被文革破坏,这值得仔细研究。   所以遵守宪法体制很重要,如果不按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就可以将公民带走,干涉他人的人身自由,或用暴力威胁其他公民甚至冲击学术活动而不受追究,就有文革死灰复燃的危险。二十年前,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前我们翻过了这沉重的一页。然而我们有理由不时反思那场内乱。以防止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一个民族应该把自己最令人痛心的教训当作一面镜子,时时擦拭,时时映照,以便一代又一代的

(0)
1 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