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城市道路建设有待改善?

发布日期:2015-04-23    浏览次数:195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市迅猛发展。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如今凸显的城市问题不少,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更是深受交通带来的时空困扰。由于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导致交通结构不合理,道路、停车场等土地和空间资源低效配置,严重的堵车产生巨大的时间成本。中国应向许多发达国家的道路建设学习例如:日本干净闻名,道路建设路中间高、两边低,且排水系统发达,不管城市、农村建设标准一致。降水期间,道路自洁功能非常强。而国内道路太平,雨季无法排水时把尘土冲走。如果中国能借鉴国外的经验,认真学习,将省去清洁车辆、人员费用,一举两得,节省费用,提高中国城市和农村道路自洁能力。 你觉得呢?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道路 建设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26)  |  中立(2)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曹记玲2020-10-13

作者从高速公路到独立住宅这条轴线思路独到且精准,如果深度结合文中已经提及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其实可以发现,中国的数亿独栋住宅已经遍布乡村。如何从地区交通、教育、卫生医疗及文化等大规划布局以及现有农村环境整治、住宅改造装修、数字经济时代共享模式等的小规划设计进行双重的体系化重构,其所能激活的潜能是无限的。

(0)

东南西北2019-10-18

如果中国能借鉴国外的经验,认真学习,就可以省去清洁车辆、保洁人员的费用,又可以提高中国城市和农村道路自洁能力。所以我认为中国应该向许多发达国家的道路建设学习。

(0)

杨英杰2017-09-01

如何尽快让城市下雨不再“看海”?答好这道城市治理考题,统筹和精细化管理是两大要点。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才能有效治内涝。首先,地上地下要统筹规划。地上兴建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地下管线就要相应升级改造,地下基础设施要承载得起地上的变化,城市不能地上外表光鲜,地下“败絮其中”。其次,地下各管线间也要统筹规划。一些城市现在还没有一幅完整的地下管线地图,更无从谈及科学布局各类管线了,以至于有的局部区域虽然拓宽了排水管道,但雨水还是要从狭窄的末端老旧管道排出城市,雨量超载、雨水回流,前端宽敞的排水管道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可见,城市治涝不能只是哪儿淹医哪儿,还要通盘考虑。另外,还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优良的人居环境要有足够的绿地、水系,而这些恰恰是天然的蓄水池,整治河道、恢复湿地、建下凹绿地、改铺透水砖……这些海绵城市工程既可排涝,又美化城市生态,一举两得。

(0)

李玉环2016-03-19

堵车,是当下城市居民最有共鸣的话题:工作日堵,周末也堵;刮风下雨堵,天气晴好也堵;早晚高峰堵,大白天的也堵;大城市堵,中小城市也堵。有人开玩笑,“您没被堵在过路上,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城里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堵车,却让人很闹心。经济发展了、城市扩大了,就一定会堵车吗?路越修越多,为啥堵车却不见好转?我们该如何化解拥堵难题呢?

(0)

郭汶霞2015-08-25

“马路拉链”背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没有追求全局最优。目前,城市水、电、煤气、通信等地下管线分别由十几个单位建设和管理,一些城建部门有自己的小团体利益,比如用项目经费养着系统内的施工队等,如果没有一个更有力的协调指挥机制,马路“拉链”还将开开合合。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打破各部门利益分割,让各管理部门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标下,为实现全局最优互相补台,而不是为了部门利益互相拆台。比如,涉及城市管网建设、维护工作的有关部门,可以在年初开个碰头会,协调施工时间,能同步进行的工程就尽量不要你方拆罢我登场;能共同分担摊薄的建设费用,就不要重复列支;能合并的管理职能,统筹精简也未尝不可…… 从企业管理、城市管理再看政府管理,同样需要流程再造。政府管理的社会成本不仅包括财政支出的真金白银,更包括小微企业、普通百姓办事的时间和花费。如同企业要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政府管理也要考虑如何用最小的社会成本创造最大的公共利益。本届政府以简政放权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先手棋”,经过2年多的努力,已削减了1/3的行政审批事项。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实现“三证合一”,各地纷纷推出综合政府管理各项职能的“办事大厅”等,这背后也是打破部门分割,以服务企业和百姓为中心进行政务流程再造。 为了节省时间,普通主妇做一顿晚餐,都讲究个顺序:先煲汤,再煮饭,然后切菜、炒菜——“马路拉链”这道城市伤疤,还有什么理由久拖不愈吗? (摘自:林丽鹏《“马路拉链”该消停了》)

(0)

司徒蜜2015-06-23

我是非常赞同中国城市和农村道路建设改善这一提议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 第一,目前我国的城市以及农村道路存在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乱、脏、差等问题。关于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力求改善我国的道路建设问题,首先做好整洁这一关。 第二,我国的道路建设不完善,排水系统欠发达、道路不平、红路灯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导致的交通阻塞及严重的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保证国家的道路问题得到根本的改善。

(0)

shmily2015-06-17

城市道路问题的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说到交通,第一个想到北上广深上下班的高峰期,节假日的出行困扰,人山人海的同时还车山车海。中国地大物博,偏偏还被堵在路上,你让还没买车的、准备买车的如何下手。中国城市道路建设需要得到改善,除了缓解交通压力,还要提高道路排水能力。估计大家总有下雨天因道路积水而不得不趟着水上班上学的经历。虽然不得不佩服城市道路的四通八达,但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日本或许是我们很好的学习对象,借鉴他人,结合自身国内情况,我们也能造一条“星光大道”

(0)

传秀2015-06-12

我觉得中国城市道路交通改善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像北京广州上海这样的老城,交通堵塞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另外一些中小城市的交通改善和道路建设赶不上车辆增长,造成居民出行寸步难行。我们可以向国外如日本,也可以向国内深圳这样年轻的城市学习,进行良好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缓解交通问题。

(0)

anqi2015-06-10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有着重要作用。 在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地铁等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

(0)

leochen2015-06-10

我是非常赞同改善我国道路交通问题的。交通关系到我们衣食住行的行,提高我国城市和农村道路自洁能力可以很大程度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不完善。交通拥堵是最棘手也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道路的美观和排水功能等也有待提高。每年雨季,总会出现马路被大水淹没的现象,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数不胜数。所以如果能够借鉴发达国家的道路建设经验来提高我国的道路建设毋庸置疑一定会社群众的声音。

(0)
1 10条信息

朱建2016-08-03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场雨就可以知道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雨季一来,城市看海”,反映的是不少城市脆弱的排水能力,而时下流行的“海绵城市”概念,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   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对于雨水主要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处理,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理念。于是,强降雨一来,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倾泻到下水道,不仅超过80%的宝贵水源被“铁壳城市”浪费,而且一旦降水量超过管道的排水能力,便有了“水漫金山”的尴尬。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顾名思义,它可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

(0)

谢小军2016-06-22

一、德国:高效集水平衡生态 得益于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德国“海绵城市”建设颇有成效。 德国城市地下管网的发达程度与排污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城市都拥有现代化的排水设施,不仅能够高效排水排污,还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例,其地下水道长度总计约9646公里,其中一些有近140年历史。分布在柏林市中心的管道多为混合管道系统,可以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其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地下空间,不妨碍市内地铁及其他地下管线的运行。而在郊区,主要采用分离管道系统,即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不同管道中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提高效

(0)

巴合旦古丽2015-10-23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不足,因此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规划。从上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首次在滨海湾推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为新加坡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一个成功案例。   很多人都熟悉新加坡滨海湾帆船造型的金沙酒店,但很少有人知道滨海湾一带的地下隐藏着一条集纳了该地区供水管道、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的综合管廊,而这条地下管廊也是保障滨海湾成为世界级商业和金融中心的“生命线”。   据介绍,这条地下综合管廊距地面3米,全长3.9千米,工程耗资8亿新元(约合35.86亿元人民币),集纳了供水管道、电力和通信电缆,甚至垃圾收集系统。   在一些建立较早的城市,过去这些管线在城市发展的不同

(0)

喻新强2015-08-25

一、新加坡: 一劳永逸,不见“马路拉链”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开始推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把各类管线系统集纳在一起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避免了此后管线铺设带来的道路重复开挖和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体现了新加坡在市政建设方面一直坚持的“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理念。   除了地下管廊建设,新加坡还注重开发利用一系列与其地质构造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下空间工程。据《海峡时报》2013年《走向地下》的图表报道,新加坡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有详细规划设计的:地表以下20米内,建设供水、供气管道;地下15米至地下40米,建设地铁站、地下商场、地下

(0)

杨燕玲2015-05-09

中国与外国虽然因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不同而面临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难题,但在发展参与式民主、推进善治方面却有着相似的需求,共同经历着从“政府主治”到“公众参与”,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历史演进过程。   在综合考察美、英、法、德、意等发达国家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公众参与制度与实践后,我们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政治传统和法律文化对公众参与起到基础性决定作用。宪法赋予公民的结社、表达等自由对公众参与起到根本性保障作用。除了宪法规范外,议会制定法也在落实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为公权机关行使权力设定实体性或程序性义务,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间的平

(0)
1 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