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制造的出口在哪?

发布日期:2015-05-05    浏览次数:3178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制造以“Made In China”的标志走到了世界的前沿,成为国人骄傲,而这个冬天,却是寒流不断来袭。一些制造业大省接连传来了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将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温州的传统制造业每天都有企业在消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部分中国消费者“崇洋”的心理在作怪,还是中国市场有问题?有人说,这是我们为过去的不诚信在买单。当今中国的消费者关心企业的生产能力,但更关心的是产品在消费群体中的口碑,市场上企业的竞争环境、信用环境等是不是成熟。品牌危机的背后,你看到了什么?中国制造的出口又在哪?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制造 产品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57)  |  中立(2)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风清海阔2021-06-24

制造业出口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对制造业发展关注度不断提升,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本国制造业发展,加大国际市场争夺,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压力。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制造业出口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基于各国出口商品结构计算了我国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印度等主要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②,结果显示,我国与相关国家出口产品相似度总体不断提高。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我国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正呈短兵相接态势;而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则面临着相关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 具体看,与发达经济体比,2017—2019年,我国除与德国出口商品相似度略有下降外,与美国、日本、韩国三国出口产品相似度平均分别由38.3%、46.9%和40.1%提高至39.6%、49.9%和42.2%。这表明,随着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趋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正趋激烈。以日韩为例,按照海关HS2编码,2019年我国出口占比最高的前10位商品中,有5类商品同样也是日本及韩国出口排前10位的商品,在部分细分制造业产品领域,中日韩处于短兵相接的直接竞争局面。例如,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是2019年我国出口规模最大的商品,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重达27.0%,但同期占日本、韩国出口额的比重也分别达14.7%和28.7%。同样,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是我国第二大类出口商品,2019年出口额比重达16.7%,同期日本、韩国出口比重也分别为19.5%和13.2%。与发展中经济体比,近年来我国与印度、印尼等国家的出口产品相似度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其中,我国与印尼出口产品相似度由2017年的17.4%提高至2019年的20.6%;与印度的出口相似度则由45.7%提高至48.9%。特别是在纺织服装、玩具等中低端制造业领域,我国的相关出口市场空间正被东南亚、南亚等相关国家所蚕食。(作者: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 耿德伟 傅娟)

(0)

蔷薇2020-11-18

中国的全球化压力越来越强烈了。在开罗最好的商场里,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品牌,但是里面我能看到中国品牌只有三个,而且其中一个还标榜自己为日本品牌。 在超市里,我看到整排整排知名国际品牌。联合利华,宝洁,雀巢,卡夫,应有尽有。唯独中国品牌,还数不到一个巴掌。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品牌的海外占有率是极低的,尤其是那些高品牌溢价的品类中,几乎看不到中国品牌的踪影。 而此时从1998年中国政府第一次开放中国进出口市场,到正式提出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再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一直以来“引进来,走出去”的路线实际上只实现了“引进来”,真正能“走出去”的品牌寥寥无几。哪怕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很多品牌对于“全球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去国外卖东西”的层面。 如果认真研究过那些西方成熟的企业,就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品牌的全球化实际上并非产品之间的竞争。时至今日,全球市场的规模相较于五年前已经膨胀了近10倍,并且将持续扩大。市场永远有空间接纳任何一个品牌的生长,企业真正的对手实际上是消费者。必须提高设计和产品审美,才能让国产品牌真正走上全球化之路。

(0)

额的方法2020-04-22

在中国依然有效率优势时,日本和美国开始公开鼓励本国企业撤离中国。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大国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我不想(也不敢)臆测,是什么导致了大国之间的信任危机。但是这个信任危机,必将把本已脆弱的“全球化”,推向比疫情更深的泥潭。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国际交易一旦锐减,各国闭门生产,整个人类的财富将会因为低效而锐减。 有人说,那不正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好机会吗?我们自给自足,发展科技,中国或成最大赢家? 一个鞋匠的儿子,因为喜欢计算机,不停学习,毕业后创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这叫转型升级。你现在非要那个鞋匠本人转型升级,去开个人工智能公司,他只有死给你看。 转型升级,是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 外企撤离中国,估计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会深深伤害日本经济。还会伤害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谁也不会从中获得好处。

(0)

丰富的2019-12-19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人造圣诞树到鞋子,再到太阳能电池,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产品制造国。 在全球500多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项产品的产量排名第一。然而,中国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廉价商品的世界工厂,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加速转变。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面向未来,中国制造的挑战、机遇与底气到底在哪里?在中国的8亿劳动力中,超过三分之一正在从事各类产品的生产制造,每年创造3万亿美元的产值,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地位可能正在下滑。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紧追不舍,中国政府明白中国制造业不能长期固步自封。一方面,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中国,人力成本上涨明显,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老化,部分产品供过于求。与此同时,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被称为“潜力五国”(即德勤提出的MITI-V)的亚洲五个国家,在廉价劳动力、有利的人口因素、市场增长和灵活的制造能力等方面,看起来就像一个新的中国。 另一方面,在高端制造、创新和科技领域,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将生产制造能力转移回国内,或者致力于超过中国。例如,在未来三年内,美国有望赶超中国,夺取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第一位(据德勤《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目前是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 德勒的中国区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负责人Ricky Tung说:“德国平均每1万名工人,就拥有300多台工业机器人,而中国平均只有19台。中国的制造业需要一种推动力,使其进入下一阶段,以避免被挤压。” 中国政府为其制造商严重依赖于西方企业开发的核心组件深感不安,也痛惜苹果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它电子设备的附加值很大程度上都属于国外,而低级别的组装工作则在广东或四川进行。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提高中国商品进口关税,并缠着一些公司,如苹果公司,试图让其停止在中国的产品生产,这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成本上升也会减少制造商的利润,引起资本从中国实体经济流出,进入房地产市场。而且,发展中的中国中产阶级不想再在低端的生产线上苦熬。 这是一个警告信号,中国的制造行业需要改头换面。 英中贸易协会主席David Martin表示,“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变和价值链的提升已经在世界各地带来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水平。”

(0)

KGIJTR2019-11-12

从晚清的克虏伯大炮,到抗日时期的德械师,从改革开放后的桑塔纳,到C919身上的汉臣液压,“德国制造”在我国近现代史中屡见不鲜。虽然从体量上看我国已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大国,但在高精度机床等高端制造领域,我国仍与德国等制造业强国有较大的差距。 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18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中,虽然美国连年叫嚷着“制造业衰落”,但综合来看美国制造业实力仍然稳居第一,德国与日本分列二三。我国虽然位列第四,但与美国德国仍有一定距离。 当全球局势逐渐从增量博弈转向存量博弈,当大国间的竞争进入越来越露骨地拼刺刀时代后,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的意义将格外凸显。在研发投入上毫不手软、在培养人才上高度重视、在扶持隐形冠军上不遗余力,就是德国制造这门教学课里的三个重要知识点。 而凌驾这三个知识点的,则是“不放水,不刺激,永远把降低供给侧成本放在首位”,这才是“德国制造”这枚油纸包里埋藏着的最终秘密。

(0)

荆鹭2019-08-22

制造型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便利的方式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全球化市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成为主导,他们可以从各种销售渠道寻找价格最低、最优、最方便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已经不仅在地区间展开,更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要达到这种竞争的根本目的,必然与实现这个目的的制造过程密切相关。一般制造业的活动过程,可以分解为原料生产、产品设计、各级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销售、零售等连续的环节,即供应链过程。

(0)

土豆马铃薯2019-08-06

近几年,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就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制造业企业将生产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劳动力低成本一直都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重要优势,但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步入后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毋庸置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还会进一步提升,这是一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将企业化成本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沿着制造业高端化、信息化、服务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创新,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在稳步达成。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以重振制造业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如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回归计划”、德国的工业4.0等。他们的核心都不是简单的提高制造业的产值比重,而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融合、提高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力,快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能力,使得制造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这被看做是一轮全新的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的出现,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工业革命促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我国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经济基础,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我国科学的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掌握发展主动权提供了重要机遇。虽然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正在得到快速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能力创造新的辉煌。

(0)

福田要到2019-07-25

我们的制造业占到全球产值的28%,马上就接近30%了。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525个小类里面,其中220个产能是处于世界第一位的,而且我们的制造业正在稳步地迈向中高端。如果说以前我们在这个方面的认识还有欠缺的话,那么通过当前这种大国的博弈,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大国之重器,所以制造业这个核心地位不能丢,主体地位不能丢。 我们现在的制造业能力,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现在实际上已经占到我们制造业产值的20%以上。最早的时候我们可能是地摊货,后来是中低端,后来部分中端,后来中高端,那么现在一些领域,进入无人区,进入高端、顶端,所以引起了一些国家极大的不满、极大的恐惧。它从战略的怀疑、战略的焦虑,然后到战略失控。原来你对我来说是望尘莫及,你在我后面远远的,现在叫望其项背,你马上就追向我了,我一扭头一看就是你。所以我认为现在是某些国家对中国的一个适应期,你要适应中国的崛起,要适应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美国可以有AI人工智能2030,也可以有先进制造业计划,也有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那中国为什么就不能有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政策和计划呢?

(0)

ECO2019-01-23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的成色不断蜕变。从“三来一补”低端制造,向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高端转变;从产业链末端的“世界工厂”,向自主创新的“中国智造”转变。在加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并且制造业增加值持续增长。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00年超越德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制造业规模第三大的国家。此后超越的步伐没有停歇,2006年超过日本,2010年超过美国,从此开始成为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

(0)

jutuytjtjghicd2018-11-22

中国的制造业如何做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其实我们的政府和努力很努力。我昨天去参观福莱德以后,我觉得中国可以把企业管好。但是,我们中国面临着很多问题。要做到精细化,需要把智能化、数字化赶上去,要解决这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政府是干什么的。中国政府要给制造业创造一个很好的舒适的通畅的行商环境。你鼓励企业去搞数字化、智能化。我买机器人的钱哪里来的?没钱。为什么没钱?我纳的税太高了。你能不能把税给我减一点?政府应该去做这件事情。日本的法人税已经从30%减到了23%,中小企业的法人税已经从25%减到了15%。我们中国政府能不能努力一下呢?余地有吧?绝对有的。 第二,资本。一家企业发展需要资本,资本来自什么地方?第一,自身的资本。第二,银行的资本。第三,社会资本,也就是基金资本。中国制造业现在依赖的资本,最大的不是自有资本,而不是银行资本,而是社会资本。我们这里在座的有投资公司的总裁。大部分眼睛盯着,投下去以后,哪个企业能上市,我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投资基金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助推企业在初期飞速的发展。但是,它也是上吊的绳子。为什么?因为大家知道,所有的投资基金,跟企业有对赌协议,5年或者8年,你做不到就死掉了。你上市以后,过了若干年,它把资金利润抽逃,你怎么办?就像火箭发射上去以后,还没进入轨道,推动力没了。 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还有政府和企业之间如何互动、政策如何制定、如何指导市场。这些都应该好好学习,不单单是精益化管理的问题。我觉得日本的发展模式,这种沉稳、恒久、永恒的发展模式应该成为中国参考的范本。因为东方的文化是相通的。

(0)
1 2 16条信息

夏鹏2016-07-13

无论是国际、国内刺激需求政策效果的不尽如人意,还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的新阶段、面临的深层矛盾和问题,都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也带来对先进装备、精密仪器、高端服务需求的增长。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工业和服务业规模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在钢铁、有色、煤炭等产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的同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能力不足,国内大量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和产品升级,

(0)

安纯人2015-11-26

  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正是中国品牌、中国创造走出去的良机,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更应有紧迫感,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借助的是时代的力量,过去中国制造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实现超越发展,以物美价廉走向世界。30多年斗转星移,中国品牌、中国创造站上一个新起点:从过去的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从过去的粗放发展转向集约经营,创新驱动成为制造业生存、发展、领先的主线、主轴;“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带来的国际化商机,也要求“走出去”要提升水平和层次,引领“中国制造”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品牌输出转变。世界需要中国品牌,如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迈进,让中国制造打通通江达海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