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立法公共场所禁用拉杆箱?

发布日期:2015-06-02    浏览次数:2388

  

据报道,意大利威尼斯市政府拟于20155月全面禁止在市内使用滚轮拉杆箱,以减少扰民噪音并更好地保护作为古迹的路面。一时间,拉杆行李箱成为焦点,一时引发热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出行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人数不断增加也带来了消费者与日俱增的拉杆箱需求。拉杆箱行走时可拖着,大大减轻负担,使用方便,携带衣物旅行、出门,而受到广泛使用。而拉杆行李箱在公共场所中穿梭,产生巨大的噪音,制造了“严重的不舒适”,让民众叫苦不迭。为此,共绘网建议立法严禁公共场所使用拉杆箱,违者罚款。同时呼吁一些公司运用静音技术开发出无声的行李箱,少噪音污染。对此您有何高见?

相关热词搜索:公共场所 拉杆箱 噪音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63)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范徐丽2015-08-24

寂静是对于大自然而言,而宁静与安静主要指向人类群体,可谓词不同而意相近。有句俗语叫沉默是金,意指那些沉默的人,在安静中寻思、布局,在无言中默默奋进,这种生命的状态,往往潜藏喷薄而出的力量。其实环顾四周,很多优秀的人一般都是安静的,他们谨慎发声,扎实做事。还有一些杰出的文学和音乐作品,也充满着安静的意味。也许有人会说,安静也代表寂寞孤独,这就要看是怎样的一种孤独。是精神空虚的孤独?还是前行中无言的孤独?一个有奋斗目标的人,是习惯于寂寞孤独的,更愿意在宁静之中追逐梦想。相反,有的人喜欢众声喧哗、声色犬马,乐于在人群里热热闹闹,从来不给自己安静独处的时间和机会,这种人最害怕的就是安静,因为他们不敢面对内心的空虚,没有思想反省的勇气。我们身处快速发展转型的这个时代,不仅要遏制生产生活中的噪音,还要祛除思想、文化、行为中的噪音,在风清气正的氛围中,安静地阐释生命的美义。

(0)

陈美声2015-07-31

我经常出差,对《共绘网》的这个建议很有同感,每次在候机大厅休息时,经常有人使用拉杆箱造成噪音,无形中给别人的休息造成影响,为此我特创作这首诗词《奉献》来表扬它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从政治到经济/从教育到文化/从科技到金融/从环境到民生/从战争到和平/从中国到放眼世界/从理想到对未来的期望……/《共绘网》的话题/思想之深让我/极度怀疑自己的智商/20岁而已/我就从没想过这些/这么有深度的问题/说到全球的贫富不均/说到尽人皆知的环境问题等等/面对这样一个一个/全球性的经济/也可以说是政治问题/我们都会怎么说呢?/又将会怎么做呢?/我想唯有胸怀天下/脚踏实地/理智地去认知这个世界/众人一心/心烛如炬/有心得需要分享/有情感需要交流时/大家心手相牵/开怀相见,执手相叙/通过思想碰撞/我更加相信/贫与富永远是相对的/真正的财富在于付出/在于分享/在于奉献/衷心祝愿《共绘网》明天更辉煌。

(0)
1 2条信息

孙聪2016-08-15

我爱读书,经常上图书馆。多数图书馆都会在醒目地方竖立一块“静”字牌,提醒人们保持安静。然而,“静”字牌对某些人却不起作用。我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取书拿报时动作粗暴,发出很大响声;大声询问图书管理员某种书报放在哪;打、接电话时滔滔不绝地对话;在阅览室谈情说爱,嘻嘻哈哈……这些行为常引起读者的不满,但大家还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劝导,或是指着“静”字牌给对方看,或是好言相劝,图书管理员也会出面制止,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喧嚣者依然我行我素。我好几次都怀着不满情绪离开了图书馆。(转载:范仁碧《图书馆内喧嚣干扰他人》)

(0)

刘君2015-12-30

外出旅行,怎少得了一个实用又时尚的行李箱?以前的行李箱无论价格高低都只是起到收纳物品的作用,而在高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行李箱不再是那么简单。由美国一家企业推出的一款名为“太空箱1号”的行李箱与其说是旅行用品,不如说是件高技术产品。它带指纹锁、蓝牙话筒、全球定位装置、失窃报警装置,可以给电子产品充电,能与手机无线连接,能称出整个行李箱的重量并显示在手机上,以免行李超重。这款行李箱定于明年2月上市。 有时候为了赶飞机不得不拖着行李箱在机场一路狂奔。有了一款名为“赛跑箱”的手提行李箱或许就不用那么辛苦,因为这只行李箱装在了一部滑板车上,上飞机前把滑板和轮子折起即可。这款名为Modobag的行李箱

(0)

张金涛2015-11-13

不久前,我在台北国际艺术村听了一次关于声音的对话,两位文化人以讲座和答问的方式阐释他们对声音的看法。原来,在他们的眼里,每座城镇、每个地区、每个村落和每条街道,都拥有自己的独特声音,就如同地标那样,也是一种文化名片,既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也是当下的文化特征。 其实,在北京,声音保护已经纳入了人们的视野,史家胡同就有一家北京声音博物馆,依照创办者的说法,“声音是文化的一部分,里面有这座城市的历史和记忆,但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我们要记录下这种独特的历史。”目前在馆中已存有老北京声音200余种。 作为一种艺术、一种历史,声音的保存更是由来已久,许许多多珍贵的音乐、戏曲、曲艺、讲话、口述历史,

(0)

王广谦2015-07-04

一位印第安人和他的朋友,在美国纽约繁华的街市曼哈顿散步。人声车声,鼎沸嘈杂。可是,印第安人说他听见了蟋蟀的叫声。朋友摇头不信,认为这是印第安人的幻觉。印第安人径直走到一处花坛。在花坛的草木之下,他的朋友,惊讶地看到了正在鸣叫的一只蟋蟀。   倾听什么样的声音是有选择的。自然的声音,在印第安人的耳鼓是最响亮的,它盖过了其他一切声音,因此在众声喧哗中,印第安人能听见一只蟋蟀的叫声,而我们在都市生活的人们,只听见人声车声。   在我居住的小区,一位母亲靠听觉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当她走过了几条街,突然在嘈杂的人流中听见了孩子的哭声,她循着哭声返回家里,保姆把四岁的孩子锁在家里,自己上了菜市场,孩

(0)
1 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