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以色列的游牧生活使其思维更活跃?

发布日期:2015-07-01    浏览次数:3137

  

在世界舞台上,犹太人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民族。他们的财富数以万亿计,在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足以令世界发生变化的贡献。

一个不到世界人口0.22%,并且曾经一度漂泊流浪,无寸土可居的一个小民族。然而,因为数千年没有家园四处漂泊的特殊经历,他们对学习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要比一般民族早熟得多认为知识是“抢不掉而又可以随身带走的资产”。漂泊不居的生活迫使犹太人不断冒险,久了,冒险便成了习惯,其中“哈默的蠢事”、洛克菲勒购买利马油田至今仍被广为畅谈。其实,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它没有成功可鉴,犹太民族特有的冒险精神令他们在许许多多方面上打破常规,引领变革他们不遗余力地从智识、能力、财富等上面增强自身,也持续不断地创造了属于民族、属于世界的辉煌。以色列的游牧生活使其思维更活跃?

相关热词搜索:以色列 游牧 创新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01)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HFVYFF2021-05-18

推荐大家看《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下历史。说点题外话,犹太人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确实投机倒把能力很强,去过以色列,犹太人真的会做生意,我们去游湖的时候在船上给我们放中国国歌,升中国国旗,还放中国流行音乐,太厉害了!反观阿拉伯人,由于宗教等限制,确实没有很强很上进的能力,比较贫困....

(0)

弗里德·奥古斯特2020-02-26

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总是在夹缝中求生的民族,却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教育、服务等各个领域中,他们的地位都举足轻重。甚至有人断言:没有犹太人,世界的历史将会重写。产生了像思想家马克思、革命家列宁、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科学家爱因斯坦、画家毕加索、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富豪洛克菲勒这样一大批成就辉煌、享誉国际的名人。 为何犹太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精英人才? 世界专家们一致认为:犹太人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是犹太人获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独到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无数犹太精英,熔铸了犹太民族之魂。

(0)

yklioyhe2020-01-06

浙江人中出了一个经济学家,很了不起,他总结了浙江人的工作哲学:“宁做创业狼,不做打工狗”,当然这话说的很极端。很多打工的朋友都不乐意听,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位老兄的话还真有点道理呢。 狼为了寻求自由,宁愿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天天奔跑在大草原上,肆意的猎杀牛羊,尽可能的享受大自然提供的一切美味,吃饱后就躺在草地上,什么都不想,享受阳光和自由的空气,他们是草原的主宰,他们有的是尊严。不过当严寒来临时,他们必须学会抗拒暴风雪的寒冷,学会在厚厚的雪堆下面寻找猎物,时常忍受饥饿的痛苦,随时担心自己冻饿而死。狼的生活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狗的生活恰恰相反,平时狗只能吃主人剩下的残羹冷炙,被主人吆喝着到处忙活,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只有摇尾乞怜。狗的生活是有保证的,虽然从来吃不到什么美味,但是冬天到来时也不担心挨饿受冻,有主人的庇护,狗们感恩戴德,发誓下一辈子依旧为主人效忠。即便主人肆意的打骂狗们,狗们也多半不敢吭一声,因为听话和驯服是狗们的标志,委曲求全是狗们的标签,为了稳定的饭碗,为了自己老时有一份固定的口粮,一切都认了! 如果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进行比较,估计我们大多都是过着狗的生活,稳定安逸,但是永远吃不饱,想离开主人家的狗窝,但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 我感到现实中的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大多是做打工狗,而不是做创业狼。可能很多朋友会说,刚出校门的学生,哪里有资本和经验去创业呀?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公司打工几年,储备点经验和资金,然后几年后有机会的话再自己创业。 其实这样的想法证明是很错误的,一个大学生单位工作几年后,不但赚不到创业所需要的钱,更是无法学到创业的经验与技能。打工生涯学到的东西对创业基本上是没有用的,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得到的经验体会也不同,只能这么说。打工几年后你唯一获得提高的是打工的技术技能,而创业最不需要的就是技术技能了。 更可怕的是,打工几年后,年轻人普遍会丧失创业的激情,丧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越来越沉湎于单位之中难以自拔,后来创业的念头只能永远的留在心底,成为永久的遗憾。等到年龄到了40多被老板辞退的时候,才后悔20年前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创业呀! 不能没有我们。 一个人成功,不在于你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你与多少人分享,帮过多少人。你与分享的人越多,帮过的人越多,那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传递正能量,也有您的功劳!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0)

FUHFW2019-12-20

据以色列创业与创新促进机构Start-Up Nation Central和农业科技投资公司Greensoil Investments的数据,目前以色列有400多家农业科技初创公司致力于全球农业领域的创新工作,而50%的公司都是近几年才创立。 这些农业科技创业公司正在一系列充满挑战的领域进行创新,比如抗干旱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作物产出率和废物处理等领域。可以相信,这些具有活力的创业公司也正在延续以色列建国以来的“农业奇迹”。 根据AgFunder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色列农业科技创业公司投资数量(19起交易)与融资额(5170万美元)分别占全球的3.3%和2%。同期,美国创业公司的投资数量与融资额则分别占到48%和58%。 与美国等高度活跃的主要市场相比,虽然以色列农业科技投资占比看起来很低,但相较于美国的3.23亿人口,而以色列仅有850万人口,这一数据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毫无疑问,以色列是一个创新中心,有许多连续企业家进入农业科技领域创建公司,并从其他领域把经验、技术、方法和人脉关系引进到农业科技各垂直领域。 就像ATP Labs和Agritask这样的公司,是分别由从事军事数据分析和传感器技术的企业家转移到和平且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领域而创建的。

(0)

鲁迅2019-05-15

人们常说:“犹太人在家里打个喷嚏,世界上多数银行都将感冒。五个犹太人凑在一起,便能应付国际股票市场。”以色列是全世界知识水平仅次于美国的大国;以色列是在纳斯达克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反观邻国埃及,号称文明古国,却有50%的文盲。 以色列,这是一个神赐予的名字,是荣耀也是使命。神说:“我就要记念我与雅各所立的约,与以撒所立的约,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并要记念这地”。“虽是这样,他们在仇敌之地,我却不厌弃他们,也不厌恶他们,将他们尽行灭绝,也不背弃我与他们所立的约,因为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 犹太民族在全世界是最为聪明和智慧的人,是一个产生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享的民族。在许多科学领域,当人们极尽攀登,登上顶峰之后,发现犹太人早已在那里等待了。如:哲学大师弗洛依德,思想家马克思,科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商人哈默,政治家基辛格,好莱坞影星霍夫曼,等等。 1992年2月16日《新民晚报》报导:1901年至1990年全世界共颁发诺贝尔奖513次,其中犹太人获奖88次(包括非以色列国籍的犹太人),世界上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17%是犹太人。 以色列政府说:“全世界都抛弃了我们,我们也永远不抛弃自己的人民。”这样的新闻,意涵深远。以一千余而换得国民一名,国小而伟大也。偌大之国而不能惜民,虽大而实蕞尔之侏儒也!

(0)

hjhtrjddhs2018-11-20

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近代史说成是"多灾多难",那其中有很多是我们自己的原因,犹太人却几乎完全因为外因,几千年来一直灾难深重,这一切,仅仅因为信仰。这个苦难的民族,在多年的战乱动荡中,在长期的漂泊迁徙中,在饥饿和苦难、杀戮和欺侮的磨难中,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在逆境中砥砺发奋,顽强发展,不仅没有倒下,竟奇迹般地在科技、军事、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个仅有1000多万人口的民族,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人物: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拉斐尔、季诺维耶夫、卓别林、洛克菲勒、索罗斯……这个民族和这些伟人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一般人只知道犹太民族善于经商,殊不知犹太民族特别重视教育,他们把学习作为终生的使命,重智慧胜于重金钱。有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人均读书最多的藏书最多的都是以色列人。犹太民族还特别重视儿童教育,他们在儿童教育方面研发的教具、教材、课程模式等被许多国家所采用。一个国家越相信自己的未来,越会重视自己的儿童教育。一个建国以来一直战火不断、四面楚歌的国家,如此重视教育,如此重视儿童教育,这样的国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景仰。

(0)

泰坦2018-11-02

1948年建国的时候,以色列只有80万人,现在已经有了800万人!人口增长了有十倍!以色列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块不毛之地,它虽然临靠地中海,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竟然全部是沙漠戈壁,全年高温干旱,荒无人烟。就在这片贫瘠的国土上,自1948年建国后,以色列人用生命与鲜血,用汗水,智慧和科技,把这片国土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富饶美丽的绿洲。现在,以色列国土已经绿化覆盖超过了60%,在这片沙漠上,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弹丸之地上,以色列人创造出了不可思议的奇迹,他们不仅在沙漠中生长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农产品,建立了强大的现代农业,并成为农产品的出口国!这里的水果蔬菜,这里的牛羊鸡鸭,样样绿色健康,样样鲜美可口!以色列的农产品是世界上质量最高的农产品!当许多国家还在使用农药的时候,以色列的科学家们已经实现了“以虫治虫”,中国正在引进这项技术,并在大规模的推广中,以提高自己农产品的质量。

(0)

cecilia2018-02-10

人们是怎么演变到用科学思维打量世界、理解时代,不同的思维方式是怎么影响历史,我们又应如何认识和解释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之所以要去解释世界,是因为围绕在我们周围的那些事物,包括电闪雷鸣、四季更迭,都像是世界给我们出的好多好多难题,我们每解开一道题,就看清了一小部分世界,所以我们不断了解世界,就是在给世界交一个答案,也许有一天,我们就把谜题都解开了。《给世界的答案》就这么定了下来。

(0)

杨力2017-08-31

如何让思维恰到好处地运转,来实现心灵的和谐,这应是我们无法忽视的根本性问题。如果因为有了正确的思维而直接导致我们的心灵澄明洁净、阳光普照、安静和谐,那么,寻找到生命的本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了。不过,思维的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个人的修行。这个“修行”并不仅仅是“禅”,也不仅仅是六祖慧能的“明心见性”和“顿悟成佛”,而是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借以通晓宇宙之奥秘,生命之奇迹,自然之和谐,心灵之旷达。有时候,人类需放下“万物之灵”的身段,向那些融合于自然的动物们学习:既然生命降临人间,那就好好珍惜,去掉一切妄念和狂想,愉快地接受一切挑战。因为这些“挑战”本身,便是冥冥上苍给予我们的馈赠。

(0)

康仁2016-08-03

很多人还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彼此差异的角度,来分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性格。中国历来是农耕文明,自给自足,要啥有啥,加上西边是高原大山,北边是沙漠戈壁,东边南边都是汪洋大海,大一统政权,守一块大陆,吃喝不愁,没必要去远方讨生活。所以中国人的性格,内敛稳健、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求稳求静,注重眼下,不作玄远之想。现在旅游业是朝阳产业,被大力提倡,但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们坚决用土地束缚住农民的流民。旅游?做梦。从周朝开始,就立法限制旅游业的发展了。周朝有司寤氏一职,专门负责缉拿夜游神,出门旅行必须持“节”,“无节者不行于天下”。到了战国,魏国和秦国的法家都拟定制度来抑制大家旅游的热情,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制度:禁止私人开旅馆,想出去玩,行啊,看你住哪里?

(0)
1 2 13条信息

崇泉2016-06-25

以色列的领土面积跟北京市差不多,人口不到北京的一半,而G D P则与北京不相上下,但是以色列的经济含金量要远远比北京高得多。这个国家的诺贝尔奖得主、上市的创业公司、吸收的风投资金比整个中国都要多太多。技术创新在以色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而中国经济转型所一直呼吁的全要素增长率还是短板。中国的学者和企业家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中东的硅谷,取法以色列,求得创新发展的真经。 在中东新一轮的大变局中,以色列似乎处于比较沉默的状态,这场地缘政治的变局何尝不是经济模式与经济韧性的大考呢?中东的产油国似乎陷入了“资源诅咒”,而没有石油的国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年轻人没有工作可做,社会陷入了震

(0)

王士岭2016-02-03

一提到死海,人们眼前或许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在以色列,男女老幼漂浮在死海的水面上,手里大都拿着一本书或者一份报纸、杂志,静静地阅读着。手不释卷,可谓以色列人的日常状态。漂浮的海面,提供了更加惬意的“温床”。每年公布的各国人均书籍阅读量,以色列名列前茅。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犹太人被誉为“酷爱读书的民族”“教育的民族”“学习和思考的民族”。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当犹太人的孩子出生时,母亲会在书上滴一点儿蜂蜜,让孩子去舔食,并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读书是一件甜蜜而愉悦的事。当孩子长大懂事后,几乎每位母亲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着火了,最先救什么?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钱或其

(0)

小志2016-01-14

(0)

汤玉祥2015-10-30

文学创作青睐“普通劳动者”, 作家成名前地位卑微, “做过一些你想象不到的、奇奇怪怪的工作”,实际上一点也不奇怪。文学的最大价值在于唤醒人文精神与悲悯情怀。文学作品是表达这种精神与情怀的载体,文学载体发挥作用大小取决于作家的表达能力与表达意愿,来自生活底层的作家是最佳人选。“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因为生活在底层,他们更容易看到和感受到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从而得以涵养悲悯情怀。我始终相信“文章憎命达”一说,如果时时春风得意,就算写作充其量也只是写出轻飘飘的“喜剧”,而难以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王蒙曾经说过,文学需要“说人话”。文学“说人话”就应该表现真实的人性,既讴歌人性的崇高,也鞭挞人性的丑

(0)

邢定钰2015-07-22

1993年,巴金已近九十岁,身体已经不太好,写作比较艰难。《新民晚报》有一个专栏《文革轶事》,约巴老写一篇有关文革的文章,巴老写了一篇三百字短文,题目就叫《没有神》。(《没有神》,原载《新民晚报》1993年7月15日。后收入《再思录》第85页,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新民晚报》开辟这个专栏后,颇有点影响。编者是响应巴老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设这么一个专栏,发表了的有些文章被一些中学老师用来作为课外阅读辅导的资料。学生们开始几乎不敢相信这真的是在我们国家里发生过的事。经过学习研讨才明白这是真实历史的一页。但是,巴老这篇仅仅三百字的文章却引起某些人的敏感,下令关闭了这个专栏。   我读到这篇文章

(0)
1 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