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新时期科学构建社会“新三层”论

发布日期:2015-07-09    浏览次数:3557

  

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继而进入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再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社会文明的进步体现在物质、人和思想的发展与变化。

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优化自身,社会文明的发展体现在物质上的发展、人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然而,在过分功利化的今天,常有厚此薄彼之嫌,才导致生态破坏、贫富差距、人类精神世界匮乏和迷茫等等不平衡现象的出现。社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借鉴历史教训,重新出发。所以,共绘网提出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文明构建社会“新三层”结构即第一层(底层):物质——硬件、硬实力等第二层(中层):人(人类)——人的综合素质、身体状况第三层(高层):思想——软实力,包括精神、文化、信仰。请你发表高见!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 精神 文化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04)  |  中立(2)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王玲爱2023-11-11

小资产阶级。 即小知识分子、企业中层、个体户、小商人,脑力无产者多归于此类。此阶级借中国经济腾飞之东风,接受教育,成为脑力工作者,拥有一定财富地位。因人数众多,在当下舆论中占据一席之地。可细分为左右两翼: 1、 小资右翼。 所梦寐以求的唯有阶层上升,跻身中产。小教授欲为大教授,小律师欲为大律师,个体户欲为中小企业家。生活作风热衷模仿中产,受经济条件所限,在奢侈消费领域力不从心。以消费定义自身,是该阶级最为明显的特征。 小资右翼经过多年奋斗积累,能力资历未必不如中产,然人脉寥寥、无枝可依、难以上升。此阶层国际流动性位居第二,原因与中产下层相似,但因整体条件不如前者,受各国欢迎程度稍逊。 2、 小资左翼。 多为对阶层爬升不抱希望者。如家境尚可的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生活压力陡增,往往不能以自身能力维持体面生活,需依靠父母助力,不至堕入底层。自知无望通过现有秩序升至中产,又不至于太过担心阶层下滑,不上不下,具有犬儒主义和享乐主义色彩。 还有一部分对自身阶层下滑有着较强的预期。他们开始有情绪了,对资本剥削、社会不公颇为痛恨,对底层人民、劳苦大众抱有同情,热衷扮演无产阶级,主要阵地在网络。立场较为激进,观点尚不成熟,但自身教育水平尚可,属于国内网络上排行第一的观点输出群体。 总结:小资左翼与右翼区别在于是否仍对升至中产抱有希望,阶级流动畅通就更亲资本,阶级流动不畅就更亲劳工。近年来因阶级固化日趋明显,已有颇多右翼转为左翼,此是中国第三值得注意的阶级转变。小资与中产区别在于中产与上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资没有。 别部司马刘豫州

(0)

葛春利2023-08-15

当社会学家运用当代社会学交换理论解释人们的行动时,首先就会遇到下列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是否均始于交换的动机?人类是否每日都急功近利,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算计别人? 举弘一法师的例:李叔同出家时只有三十九岁。他出身豪门,一度倍享富贵,后来在艺术上所获成就也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切他均未有留恋。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丰子恺在厦门佛学会所作的讲演《我与弘一法师》说到了他出家的原因: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造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去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以为财产子孙是身外之物,学术艺术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地走上去的。(《新文学史料》一九八O年第二期) 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克尔凯郭尔(Kierkegeard)关于存在者、个人、具体人格发展阶段的论述:对于暂时快乐的美感的耽溺,对于道德律的伦理的尊重、对于上帝的虔诚的崇拜。把这个历程进行到底是人类超越自身的努力。 这两种说法接近,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马克思与韦伯的分层法,对这种划分法略加“修正”,于是社会人口便会被分为三类或三层:追逐物质(经济)生活的人,追逐社会生活的人和追逐精神生活的人。从而人类的活动便可看作由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与精神文化活动所构成。当然,这并不是说追逐物质生活的人便丝毫没有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反过来也一样。(作者李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0)

莉莉安2023-04-05

中国发生的很多基层社会治理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对百姓生活的治理,其直接指向是群众怎么过日子。这样的治理实践直接人格化地融入日常生活过程,帮助群众实现有序和幸福的生活,因此可称为生活治理。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会采取很人格化的方式直接面对个人或者组织,对不同的个人或组织区别对待,用人格化的方式对群众的私人事务深度介入。这与西方国家采取法治化方式或者借助社会中介来规制私人生活的做法十分不同。这种做法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的实质内容,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治理传统,有着久远的历史。一个新的也是本土化的框架必须要能够将这类事实概念化,概括出社会治理的本土形态。在这样的方法论视野下,笔者认为很多的社会治理其实都是一种生活治理,首先指向的是私人生活,而非公共议题。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社会也就安定了。(熊万胜|华东理工大学)

(0)

莫莫2021-04-01

刘建军:晓林的《理解中国社区治理:国家、社会与家庭的关联》,借助中国很多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从制度、体制、机制和政策上为我们破解原理与治理的脱节提供了独具一格的思路。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把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社区公共状态营造和开发出来。一方面,人走出家庭,通过社区公共生活与社会、国家发生关联;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社区与家庭发生关联,将政治情感、国家责任和政策保护沉淀到支撑中国社会和国家的最基本单元——家庭之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互动、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的贯通,正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秘密”。这是体现中国治理逻辑和治理使命的“复合关联”“交叉关联”“立体关联”和“双向关联”。从这个角度来说,关联的强化就是中国社区治理成功的音符,关联的弱化就是中国社区治理失败的晚钟。

(0)

林伟2021-02-14

人类发展的(3X3)九大要素是:基础层,物质、信息、人(不是能源)。中间层,食物、能源、健康。顶层,发展、生态、幸福。这种分法(三分架构、三层结构、物先人后)是否科学?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意义很大!

(0)

嘉诚2020-11-25

阶层固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需要不断的迅速发现问题,解决好问题,我们国家已经做的很好了,为国家点赞!

(0)

IM,HJKIO2019-02-08

我们整个社会是分层的,在互联网里,分层体现得也很厉害。白领、大学生、二三线城市的人、农村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我们关心的“十万加”文章,其实对于十几亿人来说,只是一个很小众的东西。 而互联网本来是一个把大家连接起来,互联互通的世界,但现在却导致了分层化和圈子化的知识泡沫。虽然全球化程度在加深,人口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我们能看到相反的迹象——民族国家的趋势正在增强,一个国家内部越来越形成不同的小圈子和壁垒。像民族、国家和进步论这样的大问题或高谈阔论,在网上通常被认为是一些不关心实际生活的人才讨论的。但是,我们其实是没有办法回避这些问题的。

(0)

bfgjfjjkiyuoyo2018-11-28

你会发现组织的平台属性变了,以前我们讲平台组织,讲权利和责任如何分、决策如何分、对于目标如何分配,这是之前组织的属性。 在新的组织属性上增加了四样:平台性、开放性、协同性、幸福感。这种属性改变要求我们必须有一种基于变化的思维逻辑,就是整个组织的逻辑要基于变化去思考。 这样思考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在变,技术、员工、市场在变,持续架构创造当中的资本客户,以及产品和服务都在变。 如果没有这样的思维习惯,就很难适应变化。所以,组织整个思维的逻辑要变。 当组织的思维逻辑变化了,我们就要做整个组织管理的价值重构,我认为有三个价值重构是我们要做的。 1.组织是一个整体,必须整体去看组织:在整体过程中,实际上需要我们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来看。 比如你与顾客的关系,与组织边界的关系,与所有这些周边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2.激活人的价值:第二个价值的维度,实际上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去激活人的价值?这在今天变得非常重要。 其实今天工作场景和人力资源的概念都是变化的,到底变什么?其实就是在其中人之间的变化。当工作场景和人力资源的需求改变时,管理的价值也是变的,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让他流动,能不能给他提供价值的空间。 在组织管理中,需要大家能够认知责任、认知权利、认知利益,只有这样,才可以调整。 所以在工作场景中关键词变了,从以前的命令和权利,变成今天的给人成长,发挥创意,与时代同步。 在整个组织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为员工赋能。 3.打造共生型组织:共生,就是今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独立做到完成顾客的价值,必须去构建一个价值网络。 构建这个价值网络时,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必须与别人是一个共生关系,如果以自己为中心,就构不成价值网络。 这个共生组织的特征是什么?或者我们如何打造它?4个最重要的境界: (1)共生信仰:共生信仰是我受自然的启发,自然界万物万世都活着,而且都活得很好。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存活,是因为它做到了自我约束、中和利他、致力生长。 (2)顾客主义:今天,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唯一可确定的来源,就是顾客和顾客的价值。 整个组织或系统能不能遵循顾客这个起点,就看我们所有人愿不愿意把自己回归到顾客。 (3)技术穿透:技术能够打穿并帮我们重构整个组织,这是我最近6年来感受最深的事情。 今天,几乎和所有人谈论任何问题时,我都会和他讨论一件事情就是,你对技术的投入是如何做的,如何理解知识成为驱动力量和它所贡献的价值。 我们没有人能逃离技术框架去管理,技术恰恰作为一种组织语言在帮助我们,也正因为它成为一种组织语言,所以形成的效率是我们没有办法想象的。 (4)“无我”领导:第一,要改变领导角色,你必须能够作为布道者,在所有不确定中,指明确定的方向。 第二,你必须是个梦想家,能够帮助组织和人实现富裕梦想,不断创造,同时你还必须是个伙伴,要跟大家一起工作,这是对于一个组织体系内的领导的要求。 对于企业家和做企业管理的人员,还要有一个要求,就是“无我”、“利他”。必须跟别人组合在一起,才可以做得到。 当你将周边的人连接起来并让他们有所作为,你就是一个“无我”领导者。 这才是真正的“无为”,就是你牵引陪伴、协同管理、协助赋能。期待,我们所有人能够真正调整心性,调整我们自己的内在力量,就像德鲁克持续引领管理的研究和价值一样,不断创新,真正让管理卓有成效,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创造被呈现出来。

(0)

江波2016-07-22

我们尤其需要认识到文化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的发展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发展要素,但是HDI(人类发展指数)同样重要。HDI包括了健康、预期寿命、幸福感、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环境生态等,这些都离不开文化。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延续了350年?因为它把艺术、文学、美学、文化、教育,注入到人的生成要素之中,变成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今天,假如我们还没有把自己的文化、艺术、美学当作生活的要素,恐怕就要被这个时代抛弃。

(1)

刘永富2016-07-15

如果说,物质生产可以直接地改善人类的物理环境,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全体社会成员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求真、向善,继承优秀传统家风,重视友爱孝亲和睦,这些都是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停留于观念层面,而将日常空间让渡给不良风尚。要将社会文明落实到各种生活细节之中,从过马路、候车、让座、照章驾车、文明旅游等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崛起,需要进一步倡导国民的公共意识和理性精神。

(1)
1 2 19条信息

李兴华2016-07-06

 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刚刚闭幕,在这个时候探讨美育话题,有着特殊意义。   近年来去国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每个旅游者都应该通过恰当的言行举止展示国人的素质与修养。而所谓素质与修养,正是美育的范畴。   美育既体现为直接可见的技能,也体现为综合性的修养,包含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深层次内容,有时不是直接体现出来,但却形成了一个人行事的色彩、格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的综合素质。   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的素质提高。要实现这一点,教育中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不能缺少。学生智力再好,体魄再强健,如果缺少用美育打好的健康底色,也很难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如何真正实现美育的价

(0)

林祥国2016-04-07

要道德地娱乐,不能娱乐道德”“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课程”“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让英雄‘流血不流泪’、好人有好报”。道德修养、文明养成,作为社会建设的灵魂工程,每年都会进入到两会代表委员的视野。看似老话题,放之社会和时代背景下观照,却总能发现其中的新意义。   精神上的瘦骨嶙峋,比外貌上的面黄肌瘦更让人心痛。英烈形象被质疑、被拿来调侃,一些人视之稀松平常。借助色情信息非法牟利受到惩处,不少人竟为之说情。一些以丑为美、以耻为荣的噱头与搞怪,竟能博得网络点赞。无论是社会热点,还是网络事件,不进行道德思考,就容易随波逐流,不辨是非对错。   哲人有言,“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

(0)

段秀英2015-10-23

故友聚会,尤以儿时发小和早年同窗久别重逢为贵。日前,笔者与十几位中学时期好友一聚,都是“老三届”,虽然岁月沧桑留下太多的话题可叙,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起中国足球。当年就读的那所中学校园颇为局促,属于明令“不准踢球”的学校,学生们虽热爱运动,却少有踢球的经历。然而,这些年过六旬的同学和校友坐在一起说到足球,谁都收不住,从几十年前仰慕的球星偶像到未来的绿茵前景,兴致与忧虑并存。这是一个时代的印痕,足球给人们带来的记忆并不总那么兴奋,席间的阵阵叹息让人感慨。   “耐心是有限的”,这话很像电视剧里的台词。对于足球,“耐心”是每每兵败后的常用语,总结教训离不开对“急功近利”的反省。可是,随

(0)

黄泰岩2015-10-19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在我国,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大中小学的美育和人文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包括科学教育,而且包括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只有人文教育才能够提供价值导向和人生意义。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都代替不了人文教育。缺乏人文教育,就会出现价值评价颠倒、价值观念混乱、精神空虚、信仰失落等现象,就会出现精神危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人文教

(0)

赵诗2015-10-15

当今中国经济改革正在深入,社会思想活跃,又很混乱。问题之一是出在判断是非的标准仍停留在"五阶段论"思维的框架内,理论的滞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   社会发展史曾经是中国人必修的政治课,其核心是"五阶段论"。"五阶段论"的发明者是斯大林。他主持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五种社会形态规定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据此,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将其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灵魂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渊源。"五阶段论"断言,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由低向高演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全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根据这一规律,社会主义终将战胜资本主义。   20世纪亚非拉广

(0)

毕建国2015-08-10

一、什么才是软实力 约瑟夫•奈曾经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并被《美国外交政策》评为全球100顶尖思想者之一。2005年,他曾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中国软实力的崛起》。 作为软实力的鼻祖,约瑟夫•奈再次对他所提的软实力进行了一番诠释。在他看来,所谓软实力,就是通过自身的吸引力所获得的实力。言语之中,他对美国的软实力充满了自信。比如说,中国人愿意将孩子送到美国来读书,这就是美国软实力的表现。 约瑟夫•奈认为,以国家实力而言,可以分为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软实力。如果三个方面运用和结合得好,就可以上升为巧实力。 二、美国将继续领导世界 一点上,中国

(0)

谭文华2015-07-22

胡锦涛主席在本次人大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要切实做到的四条。这是决心,也是承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列四条之首的是,坚持民主法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由此联想他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所讲“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国人对多年盼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一次看到了前景和希望。   记得在2006年底,一篇题为《民主是个好东西》的文章,被人们争相传阅,多家媒体跟进转载,当时确实让人

(0)
1 7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