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民告官”应“常态化”?

发布日期:2015-08-31    浏览次数:3887

  

新版《行政诉讼法》于今年51日起实施,初步打破了“民告官,难于上青天”的传统,让以往不可想象的事情变成现实。

政府部门是与公众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机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公民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会更多地诉诸法律而非信访途径,“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将逐步减少。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无论是面对“民告官”还是“官告民”,无论是行政诉讼案件还是民事诉讼案件,行政机关都应当好被告、原告都应当常态化,这是推进社会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正人先正己,正因为官员是施政者所以让民告官“常态化”,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行政人员的法律程序意识;另一方面能有效化解官民矛盾,促进行政纠纷实质性解决,实现案结事了,并最终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您觉得让政府成为被告是不是也应“常态化”呢?

相关热词搜索:行政 常态 民生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7)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羽良共舞2022-11-06

只有先把一个个当成坏人对待,才能把他们变成规规矩矩的好人!讲到位了

(0)

张维萍2020-07-10

如果政府守法,公民就会守法,政府与公民就都会安然无恙,同在一个蓝天下,过着和谐与快乐的生活。 政府守法,是社会和谐之源,稳定之源,繁荣之源。

(1)

路口2020-03-26

不管用什么方式,不管向谁起诉,不管能否有用,这些都不重要。既然有国民站出来提起民事诉讼,据理力争,就说明中国人早已经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觉醒与抗争是关键,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是目的。奉劝那些说风凉话的同胞,回归正义,同仇敌忾,共同打赢中美之战!中国加油!中国必胜!

(0)

jhthre2020-02-08

实事求是说,当初大家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太少了,警方“训诫”李文亮也有在当时情况下履行他们职责的一面,不能把责任都推到警察的头上。除了科学认识问题,舆论中出现不同看法时包容度太低等都是原因。但不管怎么说,后来的事态很快证明了李文亮等医生当时的警告是对的,而且民间还有那么大的意见,在这个时候武汉市官方就应该坦然承认当初搞错了,迅速还李文亮等8人一个公道,这是人民政权应当有的态度。

(0)

安达芬2019-10-18

政府官员名誉受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压制自由言论为代价进行救济。

(0)

哦哦过2019-10-16

应当鼓励公民公益诉讼,这也是监督官员的好办法。只要有证据,民众可以到法院直接起诉腐败的滥用公款的官员,追回的款项还拿出20~30%奖励起诉者,美国、日本都有类似的制度。日本东京都知事也就是东京市长以前还因为挥霍公款被民众告上法院,东京市长不得不退出多花的公款。

(0)

光明之声2019-08-10

众所周知,在征收过程中如果政府存在违法行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到法院起诉解决,这种案件俗称“民告官”。之所以有“民告官”的案子很难打赢的说法,主要是基于普通公民与行政主体的地位悬殊。

(1)

蔡雅娴2017-08-31

对提高全民法治素养来说,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是最生动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在一些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中,行政首长可以通过法庭这个庄严的场所,阐释和说明重大公共决策的法律依据和科学根据,便于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理解政府决策,更加自觉地支持和拥护政府依法行政。近年来,在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高铁建设、化工项目等引发的案件中,行政首长出庭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是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其本身具有的社会效益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未来,应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和督促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

(0)

FFOL2017-08-16

公信力是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管理的最高衡量标准,政府所有的活动都要以维护和提升公信力为导向,这是政务信用管理的根本。因此,在诚信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应率先垂范,以政务诚信带动商业诚信和个人诚信。必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升政府公信力,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具体如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官员财产公开、决策程序公开等。只有实行公开化,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暗箱操作。遵守党纪国法是防止政务失信的制度基础,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应敬畏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的带头人。政府政策不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另外,加强政务诚信建设,道德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从政伦理教育和职业道德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诚信观念,养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基本道德观念。

(0)

倪桂瑞2017-01-25

观察近两年的社会现实会发现,一方面,“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双管齐下、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的剪除,破除了长久以来社会上存在的“权”与“法”关系的困扰,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瓶颈;另一方面,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原则,将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要求归位,一扫从前“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吊诡现象。这些人们普遍感受到的深刻变化,都是我们党科学把握“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辩证关系的现实反映。

(0)
1 2 12条信息

王景武2016-07-06

日前,一起由村民不服省政府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诉讼案件,在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贵州省政府副省长陈鸣明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据悉,这是全国首例副省长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副省长出庭应诉,示范意义毋庸置疑。因为在一些地方的“民告官”案件中,领导干部愿意出庭应诉的不多,出庭应诉的高级别领导干部更少。一些领导干部“被诉”难免会触动“心结”:轻则觉得耽误时间,重则担心影响仕途。相信在新《行政诉讼法》的推动下,能打破行政诉讼案件“难见官”的怪圈,使更多“民告官”案件得到重视,并最终解决。   不过,“民告官”案件也不能止步于“能见官”,而要着眼于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否得到有效维

(0)

谢经荣2016-07-06

官员“不懂法”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但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有的缺乏对法律必要的认识和了解,自以为手握大权,不屑学法;有的法治观念淡薄,知法犯法、以权压法;有的利欲熏心,视法律为木人玩偶,干预司法、贪赃枉法。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严重背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方向。这也是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的意义所在。 国家工作人员学法,首先要学好宪法、遵守宪法。自觉把权力置于宪法法律之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真正让法治精神深植于脑,内化于心,将一切权大于法、以权压法的错识观念都清除出去。

(0)

李秋喜2016-02-17

岁末年初,各类统计数据屡屡成为热议话题。这一次,两个地方政府因行政诉讼案件上百次成为被告后“零败诉”,引来关注。有网友质疑,政府当被告,为何总能赢?回应这样的质疑并不难。在司法公开不断深入的今天,大多数案件都可以公开审理,审判文书能及时上网,借助网络、微博、微信、庭审视频等,基本可以还原这些“零败诉”“民告官”案的前因后果。公正与否,自有事实来明证。也要看到,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政府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这些年确实有提升。更何况,正如上海市三中院行政庭法官所说,市政府胜诉也并不代表其做法没有瑕疵,只是这些情况不足以导致其败诉。同时还要看到,公众对于“零败诉”或者“低败诉”的质疑,背

(0)

安进2016-02-15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把治国理政纳入法治轨道,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执政兴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法治时,多次援引《韩非子》中的话:“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此,一般理解为执政者依法办事,国家就强盛,反之就衰弱;也有人理解为,遵纪守法的人是成为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关系一个国家的强弱。总之,都是强调法治至上的精神及其极端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首要的命题是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司法公信力,也就是要使“奉法者强”。如果一级政府发一个文件就可以给自己增设一项权力,如

(0)

王正伟2016-02-04

 暂住证取消了,到政府部门办事简捷了,热点案件庭审直播了……法治在中国发展到今天,不只是看气质,而且让人民群众有了切身体验、得到实在好处、可以亲身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给了人们更多获得感。怎样的法治是现代的?对这一问题有形形色色的评判标准。不过有一条标准得到普遍认可,就是以人为本。现代法治应当是以人为中心的,它认可人之为人的基本人格,赋予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提供人自我保护的救济渠道。尊重人的尊严、维护人的权利、实现人的价值,理应是法治的基本目标。因为法治追求公平正义,让人不惧怕别人,真正平等地立足于世;因为法治以权利限制权力,让掌权者不敢胡作非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为法治定纷止争、扶正祛

(0)

郑红2016-01-19

“民告官”,常常难见官。14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民告官”案件,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村民颜某,诉称南宁市政府颁给其兄土地证存在程序违法,涉案争议土地应为其家庭共有,不应只属于其兄一人,应撤销该证。代表被告市政府出庭应诉的,是南宁市常务副市长张文军。这是南宁市法院审理的首例市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民告官”案件。近年来,南宁市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大力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逐年增加。2012年至今,南宁市、县(区)两级法院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为206件。“民告官”能见官,成为常态。今年6月25日,该院行政一庭审理一起确认行政执行行为违法及行政

(0)

鲁安怀2015-12-01

当年一部名为《秋菊打官司》的影片在全国热映,许多人对秋菊上法院告公安局,让打人的村主任认错服法的做法感到新鲜。20多年后的今天,像秋菊这样“民告官”,通过行政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了。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行政审判工作情况,他介绍,2010—2014年的五年间,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166万件,审结163.5万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16.3%、15.2%。 行政审判在解决行政争议,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一、“立案难”已成历史。10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了10起经济行政典型

(0)

施平2015-12-01

日前,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作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告官”诉讼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这在行政诉讼法实施25年以来还是第一次。而这个时间节点,也适逢立案登记制改革,以及新行政诉讼法施行半年,包括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低、胜诉率畸高等现象,再次被拿出来在最高级别的国家会议上专项研讨。 “一把手”出庭率,行政机关胜诉率,“民告官”案件立案数,这些其他类型诉讼并不存在的观察视角,恰恰说明行政诉讼诸项体制机制难题背后,是司法能否依法独立、能否彻底排除干扰的问题。新行政诉讼法颁行,“民告官”进入2.0时代,但所需要直面的难题却大多依然是1.0时

(0)

乔新江2015-10-27

据《南方周末》报道,随着一系列信访改革举措被推出,信访“瘦身”效果明显,国家信访总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到国家信访局上访的数量下降27%,今年上半年在此基础上又下降超过20%。与瘦身同步,信访职能的转变和回归处于正在进行时,信访部门正在“淡化维稳、当好办信员和研究员”。 在大幅度“瘦身”的相关数据中,涉诉涉法信访案件的引流和转移占有相当大比重,这样做的初衷,不仅在于通过强制引流的方式让表达诉求的民众扭转“信访不信法”的传统思维,也是在客观上避免因为信访、领导批示的存在,使得司法介入社会纠纷、行使法定职权的过程遭遇干扰。从2013年就已经启动的诉访分离,是否能够把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

(0)
1 9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