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人类移居外星球?

发布日期:2015-09-14    浏览次数:4081

  

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地球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多。人类活动引发的生态破坏,也使全球范围内灾害不断升级。地球迟早要毁灭,而人类继续生存的唯一机会是移居外太空。

目前,我们对太阳系外和地球条件相似的星球知之甚少,人类能往哪里移呢?就是一旦有所发现,但由于它们离地球太远太远,人在其寿命周期内是不可能到达的,如离地球最近的半人马座α星大约有4.23光年远,如果按照航天飞机现在的速度,需要15.8万年才能到达。这就需要制造出和光速一样快的交通工具才行,否则,人类只能“望星兴叹”。还有,即使能到达外星球,又该如何解决人类的生命保障问题呢?全世界的人如果再不凝心聚力共同努力,人类该何去何从?


相关热词搜索:人类 外星 移居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74)  |  中立(0)  |  反对(2)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红领巾2022-08-26

打卡《共绘网》第一天,争取每天都来打卡。

(0)

弦乐四重奏2021-07-12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能忘记,正是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果断决策,和第一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促成了航天事业的起步,使得我们今天可以让“上九天揽月”不再是一句空谈。如果有那么一天,希望《东方红》能够响彻在火星地面上,令诸位先辈的英灵能够得到慰藉。

(0)

水滴石穿2021-05-20

研究火星,其实是人类文明几千年来的夙愿。火星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与地球并不同步,所以在地球上观测火星,时而顺行、时而逆行,显得捉摸不定。这引起了人类强烈的好奇心。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探测火星的太空任务由美国主导。火星土壤中水、大气中的甲烷陆续被发现。这些成果都证明,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宜居的星球。认识并研究火星,会成为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重要起步。正因如此,各国航天机构纷纷公布了火星定居计划。SpaceX、洛·马和波音等企业对此也有兴趣。人类移居火星,已经成为当代人最具有浪漫色彩的期许。

(1)

罗振银2020-03-26

有外星人突破三维空间极限。能源是所有文明的进阶瓶颈。人类文明第一次全球化,人类创造了硅基文明,人机接口使人类可以达到更新的高度,只要一个人机接口的搜索引擎就可以完成学习大百科的任务。害怕的是文明断层。理解和创建,感悟和认知,比记忆重要。

(0)

生于斯2020-02-15

我晚上看到了一颗特别耀眼的星星(共绘网),它仿佛是我们的希望,坚持住,穿越黑暗,就会看到黎明!

(0)

ggrgdse2019-04-12

人类在科学摸索之路上也是一样的,因为未知,而摸索到更多的可能性。浩瀚宇宙中真的有外星人吗?准确地说,答案并不确定。但由这个问题引出许多深刻的讨论结果,它们可能比问题本身的解答更为重要。

(0)

IYUJRTB2019-02-13

如果我们地球文明按此发展也能在星空中旅行,那我们地球人类在星空中能做的就是殖民其它星球和太空,从其它星球找资源或者和其它星球文明作战,这和黑暗高维度高科技外星人做法一样。三千多年前,高维度光明力量曾通过灵魂转成三维度的人类机体对人类进行了很多灵性的指导,准备让人类走向进化的文明,这就是宗教。所以,地球文明的前途大致有三:一是还是按这种文明发展下去,最终走向自我文明的毁灭;一种是在高维度黑暗力量控制下,成为控制宇宙物质界和能量界的作战工具;另一种是在高维度光明力量控制下,成为宇宙的进化力量。

(0)

東卓远2019-01-21

探索宇宙还有可能让人类避免一些灾难性的事故。在亿万年前,恐龙是这个星球上的霸主,但是恐龙已经灭绝了,它们留下的只是化石。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一颗小行星的撞击,那么人类也有可能在未来遭遇类似的星际灾难。也许一千年之内人类做不到,但两千年呢?探索宇宙,也是为了在太空构筑一道保卫人类安全的万里长城。

(0)

Boon2018-09-27

如果人类想要长久生存,我们就必须舍弃地球,找寻新的家园。我们必须在太空中找寻庇护所,找寻可以落脚的新世界。这都是因为我们必须逃离太阳。地球是唯一孕有生命的行星的原因,就在它与太阳恰到好处的距离。近一点我们就会被沸腾,远一点则会被冰封。我们身处在适合孕育生命的安全区中。问题是安全区的范围在移动中,太阳越来越热,所以生物可生存的区域,也越来越向外移。

(0)

周景聪2018-09-26

我相信在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应该还有其它未知的地方适合人类的生存,需要去开发,乐观的讲,地球目前是唯一的选择,但科技的发展,她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母舰”,我们会有更多的类地行星。

(0)
1 2 14条信息

朱道弘2015-12-02

欧洲航天局(ESA)新任局长约翰-迪特里希•韦尔纳上任已有一个礼拜。这位德国航天局前任掌门直接掌握着44亿欧元的ESA年度预算,是ESA所有事务的总负责人。欧洲的新观测、气象、通讯和导航卫星,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火星、水星和木星任务以及让探测器悄无声息地在彗星上着陆,所有这一切都归韦尔纳管。“我们应着眼于未来,将眼光放到国际空间站之外,”韦尔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应该找个更小的近地轨道航天器来进行失重研究。我提议应该在月球背面建个月球村。”韦尔纳说:“月球村不应只是建一些房子、一个教堂和一个市政厅。月球村应汇集来自全世界的伙伴,通过机器人和宇航员任务以及提供支持的通讯卫星,来共同打造一个月球

(0)

张永明2015-11-27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培养世界级大师向短期功利主义说“不”》,痛陈国内高校盛行“短期功利主义”,扼杀学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好奇心”,可谓一针见血。 好奇心是人在面对未知时表现出的自然状态。动物对于陌生事物,也会在短时间内表现出好奇,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将这种精神状态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内,所以好奇心往往指的是人在面对未知时希图破解未知、窥破真相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前提在于承认人最初是蒙昧无知的,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启蒙”“祛魅”,使人自觉摆脱对墙壁上黑影的痴迷,认识到洞穴之外尚有真理的太阳在燃烧着。 但通过观察国内高校的生存状态不难发现,囿于各类严格的升学指标、科研考核指标,越来越

(0)

Lesley2015-11-12

任何解决方式都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而忽视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地球作为人类资源的提供者,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不断汲取的自然资源,已经导致地球超出了其本身的负载能力,如果不能战略性的利用和发展,无论到达甚至更换何种星球,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式。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呼吁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转型发展,只有战略性的科学发展,才能使得我们共处的环境能向好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即使到了地球毁灭的那一天,我们才能在外太空的其他星球上和谐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出现曾经犯过的错误。

(0)

贾旭芝2015-11-11

  中国曾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领跑者”。我们的先人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农学、医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6世纪以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在科技发展中逐渐丧失了“领跑者”地位,近代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只能被动挨打。   “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100年前,一批中国青年学子在美国纽约州的绮色佳湖畔创办《科学》杂志和中国科学社,促进“赛先生”在中国的启蒙传播,开启了“跟跑者”的科学救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研体系,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

(0)

youyou2015-09-16

现在已经有科技产品能把人带到外太空了,不久的将来去外太空肯定会很方便,当然,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自家庭院也应先爱护好,光破坏不治理,那人类到哪都只能是破坏家。

(0)
1 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