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向新兴发展中国家推广?

发布日期:2015-10-13    浏览次数:2991

  

  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政策,扭转了中共自1949年后逐渐对外封闭的情况,使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年均9.7%的经济增长率,已经成功地把自身从一个资本高度短缺的经济体,转型为资本过剩的国家。1979年中国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GDP低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但去年年底中国人均GDP增长到7500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使得6.8亿人摆脱贫困。中国购买力平价(PPP)是世界第二,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四万亿占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这些变化,都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实践证明,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以及“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相结合的策略,是可行的。或许,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功经验可向新兴发展中国家推广对此您有何建议?

相关热词搜索:改革 成功 推广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69)  |  中立(3)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德者清2022-09-11

赞 支持老师的观点!

(0)

以叙希2019-10-14

我国改革开放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稳定政局。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

(0)

bdsggst2019-09-10

中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5年前后基本完成。它有两个标志:一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产品很快就占了中国普通消费品的半壁江山;二是1988年开始的沿海开放战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使世界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使中国生产的普通消费品走向世界。 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这场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也很快解决了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使剩余劳动力转向了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主要靠市场调节;员工亦工亦农,分布点多面广,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无穷变化。乡镇企业大都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特别是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其他轻工业。 1987—1988年,中央提出了“沿海发展战略”。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是,一波新的全球化浪潮袭来。随着劳动成本的提高,许多发达经济体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转移。中央认为中国沿海地区对发达经济体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人力资源相对便宜,教育水平较高,也有初步的基础设施,科技开发能力也比较强。换言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所奠定的基础为这个战略的实施,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提供了较好的初始条件。中国沿海地区,当时人口近两亿,与美国人口相当。中央当时大胆地提出,沿海加工业要开始“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所谓“两头在外”,就是把生产经营过程的两头(原材料是一头,销售市场是另一头)放到国际市场上去。

(0)

cherry ac2019-01-15

“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对于新兴国家必须以风雨无阻的心态和风雨兼程的状态迎接有风有雨的常态,在爬坡过坎、跋山涉水中摸索新规律、凝聚新动力,始终做到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勇立时代潮头,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激流勇进,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0)

李粒粒2018-11-12

关于改革开放的经验已有很多总结,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起深刻的经验教训,有经验丰富、眼光远大、富于智慧的领导集体,制定了正确的改革战略和评判改革措施成效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0)

honica2018-09-26

中国这五年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这些成功的经验其他国家都是可以借鉴学习的,这样才能实现全球化,共筑地球村!

(0)

林杨2018-08-29

赞同。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40年前,中国虽心怀忐忑,却毅然决然跳入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呛过水,遇到过漩涡,经历过风浪,但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曾经,中国只能站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门口,鼓足勇气轻敲大门;如今,中国展现大国担当,成为国际秩序的坚定捍卫者。

(0)

林杨2018-08-29

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中国人民用40年的实践告诉世界:发展的潜力要通过改革来释放,进步的动力要通过开放来提升。

(0)

白旭蕊2018-02-26

改革,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改革走到今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理解“深水区”?一方面是阻力增大、风险增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确定性更大,要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更需要敢于试错的勇气。比如说,国企改革,如何既保留公有制的性质同时又激发企业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既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又提升供给质量?引领经济新常态,如何既稳增长、控风险同时又提质量、增效益?在找到答案之前答案是未知的,因此,要鼓励创新就必须允许试错,要谋划改革就必须放开尝试

(0)

胡桂花2016-06-21

中国帮助非洲国家修建铁路、公路、港口、发电厂等基础设施,破解了制约非洲发展的许多难题,当地民众交口称赞。与西方国家动辄要求非洲国家“往左走、往右走”不同的是,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非方,而是真诚支持非洲发展。中国对待非洲人很平等,与西方不同。

(0)
1 2 14条信息

唐桥2016-06-30

 中国的创新有悠久历史。我前几天开车时听收音机的一个节目,讨论的话题是2016年纸张是否还有用?众多周知,造纸术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现在都在用电脑和手机,但是纸张并未被替代。可以说,我们至今仍在享用当年中国人的创新成果。   2015年10月我访问中国时,曾参观了几家研发中心和企业,亲眼目睹了生命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是如何有机结合的。我对中国的创新能力充满信心。   我们视中国为创新领域的一个重要伙伴,尤其在全球健康与发展方面。中国的农业产量不断提高,中国水稻的亩产量与生产效率之高有目共睹。中国这些年在改善初级卫生保健、提升母婴健康水平和加强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叹。

(0)

李宁波2016-06-22

每当我有幸走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粮食援助项目的受益人,我都会有新的收获,从各国政府为终结饥饿和营养不良采取了创新措施中深受启发。近期,我访问了中国甘肃省,欣喜地看到粮食署和中国联合开展的援助项目取得的成效,该项目帮助当地实现了持久的粮食安全。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粮食署与中国政府合作开展项目,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植树造林以及引进新技术促进当地农业发展,这些合作项目将为几代人带来改变。 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国家正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的宝贵经验,中国正尽力帮助他国一道实现全球“零饥饿”的目标。 中国政府和人民建造了灌溉系统、道路和桥梁,

(0)

蔡群2015-10-23

中国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近代一度陷入低谷。前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在回顾过去几十年亚非国家发展的差异时指出,“亚洲(日本除外)曾处在与我们类似的不发达和令人绝望的境地”“饥荒的名字叫中国,苦难的名字是印度”。但今天,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已成长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理论自信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贡献都不应被低估。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建构强国理论提供了范例。   一、兼容并包,与时俱进   中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其基础既包括自身的悠久传统,也包括近现代西方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包括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一方面,中国对自身传统、实践和思

(0)

金兰英2015-10-22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直影响着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今年初,中国与非盟签署关于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网和工业化的“三网一化”合作备忘录。6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塞内加尔财政部签署贷款协议,塞目前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捷斯—图巴收费高速公路项目自此正式进入建设快车道,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路桥)承建了这一工程。 日前,本报记者走访该项目沿线,真实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地官员和百姓无不对“中国速度”走进非洲充满了期待。 “如果有高速公路回家乡,我肯定会走高速公路,因为这快多了。”出租车司机达乌达•恩迪亚耶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修建的高速公路将带来

(0)

色音图2015-10-20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正式将“四个现代化”确定为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目标。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既是对以往“四个现代化”的提升,又是在全球治理竞争背景下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概括起来,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
1 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