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科技能改变世界,也有反作用?

发布日期:2015-11-09    浏览次数:640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以一种空前的威力向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等。但是科学是否存在着反作用呢?

当然是有的。比如说科学技术的大量应用,破坏生态和环境,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犯罪活动出现智能化;还有一直争论不休的克隆技术,也引起了社会冲突……虽然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技术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只要我们合理使用科学技术,尽量避免和抑制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我们的生活定会更加美好。如何规避科技的反作用呢?

相关热词搜索:科技 积极 反作用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唐融2022-09-10

知识的主要功能是掌握规律。如果不能掌握规律,也就谈不上预测和控制。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体育活动。一个不懂得比赛规则的人,注定是必败无疑的。除非他熟悉和适应了这些规则,才有获胜的可能性。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个不懂得生活规则的人,注定是要碰钉子的。正是在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再到孔德“知识就是权力”的影响下,西方对知识的迷恋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正当科学技术大行其道的时候,它也越来越背离了我们的初衷,走向我们目的的反面。西方箴言说:“越接近真理,我们越自由。”但我们现在却越来越处于知识的压迫之下了。以至于尼采发出了这样的疑惑:“真理是如何被赋予价值,以至于把我们置于它的绝对控制之下?”(哲学人)

(0)

KUIYJ2019-12-19

托马斯?弗雷预测了未来需要预防的五个技术启示场景,这些场景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技术失控造成的危害。 1、极端隐私失败。 激进的透明度倡导者向人们宣传构建在数字化模型世界中的幸福生活,并认为如果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所有数据,我们将创造出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当我们了解邻居的一切时,这意味着我们也知道他们的信用卡号码、银行帐号和密码。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很快就会失去“拥有东西”的能力,而所有权是现代世界所依据的基本权利。 因此,当剑桥数据公司的分析人员使用Facebook账户浏览人们的个人电脑时,不仅发现了犯罪数据,而且还发现了可窃取的资产和可再分配的个人财富形式。 对于那些试图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的人来说,很容易想象到通过这种后门方法来重写“人类的所有权代码”,而这势必将导致一个非常混乱和功能失调的世界。 2、全球机场系统崩溃。 航空已经成为快速连接全球各地的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亚特兰大、北京、迪拜和东京的机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 如果这些机场遭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技术事故,将会对整个全球航空运输网络造成巨大的连锁反应。 无论是改变交通控制系统的网络袭击,还是无人机造成的机场混乱而导致任何一个机场的关闭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如果这种问题不及时得到修正,并且有可能在多个机场快速复制,那么这种问题可能会上升到技术启示录的水平。 航空运输是一个基于多种依赖关系的、复杂的全球系统。迄今为止,尽管它是所有交通方式中最安全的,但其核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但信任是一件难以量化的事情,一旦失去信任就难以重建。 3、破坏大型科技公司。世界已经变得非常依赖于谷歌、亚马逊、苹果、微软和阿里巴巴等少数几家重要的科技公司。但反过来看,完全可能通过某种精心的动作,并使用一系列的策略来破坏和摧毁其中一家重要公司。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公司遭到攻击,系统被破坏,数据被泄露,我们的社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专注于独特的个人定位和细微的影响点,某些机构可以在没有被注意到的时候,破除我们非常依赖的数字服务,直到发现时,为时已晚。 4、暗网力量。 在暗网,招募超级黑客会相对容易,因为他们可以保持匿名,并很容易形成组织,而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可以攻击那些造成全球主要问题的关键决策者。但这种“自我正义”式的行为,可能会使一批重要的企业分崩离析,导致无数人失业,而最终带来的危害会比他们试图去解决的原始问题更糟糕。5、佩克堡水坝事件。 二十年前,托马斯?弗雷曾想象和描绘过一场人为攻击造成的灾难:美国佩克堡水坝(全世界最大的填土坝之一,位于美国蒙大拿州密苏里河的上游)被毁后,230亿立方米的洪水倾泄而下,在一天半的时间里,穿过密苏里河流域,对三千英里长的地区造成令人难以置信的破坏。由于穿过美国中心地区,破坏将造成超过1500万人无家可归,数千人失踪或死亡,主要发电厂被摧毁,整个国家的电力恢复将需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然而以上只是物理性的破坏,这次攻击几乎使地球上每个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五家联邦储备银行将倒闭,成千上万的大公司将破产,全球股市陷入动荡,众多保险公司无力赔偿损失,全球粮食供应系统陷入混乱,而供水系统、地下管道系统和其它一些基础设施需要数年才能修复。 当然,这只是托马斯?弗雷想象出来的场景。这个例子只是警示我们,在现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事件的影响都不会是孤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全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大系统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其可能具有的脆弱性。

(0)

VISHJK2019-10-28

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

(0)

土豆马铃薯2019-08-06

首先,科技异化的问题。科技成果应用不当,会异化为一种破坏人类生活,违背人的本意,制约人压迫人的“异己”力量。目前人类掌握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几十次,“克隆人”会不会成为一支可怕的异己力量也很难断言。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突显,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掌握科学技术者会不会逐步集中,形成其自身特定的利益范畴,上升为一个阶级?若果如其然,那么社会又一次趋向于阶级的简单化——技术阶级与非技术阶级,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第三,科技的进步带动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因特网的建立,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网络安全、高技术犯罪成为不可不防的问题。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然严峻。宇航技术的发展,移民月球并非遥不可及,人们对月球甚至太空的开发是否会造成许多太空生态灾难亦未可知。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给科技一点人文关怀,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现代科技生活理想。同时,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有权利、有义务去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从而能够估量它们对于人类有什么利害。原因很简单,今天科技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0)

joi b jgsa2019-02-14

知识的主要功能是掌握规律。如果不能掌握规律,也就谈不上预测和控制。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体育活动。一个不懂得比赛规则的人,注定是必败无疑的。除非他熟悉和适应了这些规则,才有获胜的可能性。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个不懂得生活规则的人,注定是要碰钉子的。正是在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再到孔德“知识就是权力”的影响下,西方对知识的迷恋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正当科学技术大行其道的时候,它也越来越背离了我们的初衷,走向我们目的的反面。西方箴言说:“越接近真理,我们越自由。”但我们现在却越来越处于知识的压迫之下了。以至于尼采发出了这样的疑惑:“真理是如何被赋予价值,以至于把我们置于它的绝对控制之下?” 现代的我们,看起来活得非常自由,其实越来越不自由。举个简单的例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每天不知道要记住多少密码,银行卡的密码,信用卡的密码,电子邮箱的密码,各类账号的密码……如果有一天,我们忘记了其中的一个,我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你再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天出去,忘了带手机、手提电脑,结果又会意味着什么?知识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但反过来又成了控制我们的桎梏。“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我们不可能再回到没有知识的时代了。 知识现在越来越不受我们控制了,它反而因其权威性开始控制我们,终于成为了一种权力。

(0)

uK歌合伙2019-01-07

科技在不断进步,负面效果就是,掌握科技的人,对普通老百姓的侵害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大。何况,隐私这种事,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意,这更加给了某些人肆无忌惮的理由。 国内某互联网巨头的大佬曾说过:“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 这话说得很赤裸裸,甚至引起了公愤。 但你又能怎么做?你能选择不上网?你能选择不使用智能手机?你能选择一个APP都不用? 如今,学习、工作、生活,全部都离不开网络。你真的没有办法,你已经全身心依赖它们,没有多少本钱和大佬们讨价还价。 然而舆论风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我们的隐私意识,越来越淡薄,但当更多人意识到隐私泄露的风险时,保护隐私的呼声,将会越来越高。 没有隐私的时代,你越应该有保护隐私的意识。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 当每个人都具备了保护隐私意识,不会对侵害隐私的行为无动于衷的时候,也许那些盗窃隐私的小偷大盗们,才不会那么理直气壮,那么嚣张。

(0)

葛大妮2018-09-18

科技对人类的影响远远不止于经济、政治组织等方面,而已经影响到人本身。尽管“数字分化”早已被人们所关注,但人们关切的是社会经济方面的,而智力上的“数字分化”一直被忽视。智力方面的“数字分化”更能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简单地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长足进步,我们无可奈何地要面对一个“活尸人”社会。科技的发展已经促成了新社会形态的出现。

(0)

窦腐札2018-09-18

很多从事高科技工作的知识分子曾以为人类能够掌控基因,掌控大自然,很了不起。但各种天灾告诉我们,人算不如天算。人类的思维技巧只是小聪明,它不可能赢过自然界的大智慧,就好像波浪的智慧不可能赢过大海!希望人类能够真的醒过来,如果我们的观念知见错误,一直与自然的法则背道而弛,那是在自讨苦吃!

(0)

仙贝2018-02-10

.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神话逐渐消亡,人类的现代文明已经逐渐取代了神话的力量。我们对“发展的限制”的关注,反映出的远不止是对新近出现的科技问题的觉察。它同时反映出人们对那些极其古老的心理创伤和相应感受的觉察。这种创伤早在古希腊人身上就有所体现。我们对地球资源没完没了的攫取和对发展无穷无尽的欲望,与和我们的心理有密切关系的神话一道,刺激了这种渴望。.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应当突破思维和观念上的局限,意识到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限制。“发展的罪恶”根源在于人类节制不了资本本身,于是人类只能继续在发展的道路上狂奔,这问题不只是社会层面的,还有技术层面的。

(0)

璃茉2017-09-1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代表的不仅是科技文化,而且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技术是强盛之基。但科技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其不当运用也在不断使人类自食苦果: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生态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突出,以及由此带来道德危机、价值失范和心理疾病增多,等等。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工业化不断向纵深推进,正确处理人文与科技的关系更加重要。我们既不能沉湎于已有的人文传统,无视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也不能像西方那样片面倚重科技,而忽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从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一方面,公众的科学意识还有待提升,科普工作仍是一项紧迫任务;另一方面,如何从人文科学与文化的角度认识科技、运用科技,规范科技发展,同样是一项紧迫任务。

(0)
1 2 3 25条信息

梁嘉琨2016-08-16

最近,“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而不是停留于盲目乐观或意气用事上,就需要拓宽视阈、厘清思路,特别是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我们可以从近期威胁、远期威胁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为思考人工智能问题提供一种视角。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这一点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已表现得相当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正在用工业人工智能取代工人。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已经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因为被工业人工智能取代而大批失业,当然不是社

(0)

朱维芳2016-07-21

今天,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难以脱离科技成果,退回到现代科技之前的生活状态中。但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一些科技成果常常携带着难以预测的后果,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人类的粮食生产在离不开化肥的同时,水、土壤和空气也会受到化肥的污染。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也在产生越来越多的具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 对待科技成果所携带的负面影响,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乐观主义者坚持,既然人们无法回到现代科技之前的生活状态,那么科技成果所带来的问题也只能依靠科技自身的发展来解决或消除。悲观主义者则提出,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以及对付细菌的耐药性等问题的解决,也许可以依赖科技自身的

(0)

左绪文2016-02-25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报告预计,到2020年,科技发展将导致15个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净损失逾700万个工作岗位,女性受到的影响将会更大。其中受最大影响的可能是对那些原本自认为不会受到影响的中等技术人群,例如客户服务等,他们将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有专家估计,美国约45%的就业岗位将受到自动化技术的影响。与此同时,新技术革命也会创造210万个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更为专业的领域,例如计算机、数学、建筑以及工程等。报告指出,这些新工作岗位的产生可以部分抵消工作岗位减少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高水平的自动化和互联功能将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制造新的财富差距。

(0)

小官2016-01-08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同时存在不利的地方,比如当今手机越来越先进,它可以使用很多功能。但是手机的进步给人们之间带来一定的不利,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更少了,所以科技进步存在利弊

(0)

周振波2015-12-09

传统社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但是,百年基业,仍然时有所见。各领风骚数十年,并不罕见。进入互联网时代,无论多么牛气冲天的企业,往往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这是因为,互联网是因颠覆性技术而生。而颠覆性技术的出现,迄今尚无规律可循、路径可依。因硬件而兴的IBM,因操作系统而独霸天下的微软,现在都已经退出一线企业的行列。曾经称王手机产业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因错失智能手机而破产。曾经有人声称,微博已经落伍;现在有人发现,正在逃离微信。新媒体都渴望点击量,但有的社交媒体已经把重点放在“分享”而不是点击上。有的新媒体信奉“坏消息才是好新闻”,但是大数据显示,具有正能量的好故事更

(0)

杨绍军2015-11-27

对于四大发明发祥地的古老国家,曾经的辉煌令人自豪;对于一个饱尝落后挨打而行进在复兴之路的伟大民族,历史的坎坷给人启示。科技进步,以神奇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改变民族命运;科教兴国,以朴素的真理,书写人类历史,塑造世界格局。“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面对“文革”之后国家经济科技的落后局面,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放眼世界潮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把发展科教事业摆在重要位置。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年间,“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及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

(0)

朱维群2015-11-23

 如果我们不是太健忘的话,应该都能记起前两年崔永元和方舟子关于转基因食品问题的争论,双方唇枪舌剑,很是热闹,但真相到底如何,却淹没在口水中。这种关于科学的口水仗当然不是孤例。如我们所知,关于气候变化、儿童免疫接种、艾滋病病因、替代医学、石油短缺、人口增长以及科学的地位等问题的论战如今愈演愈烈,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有争论当然不是问题,争论能让我们去伪存真,真理越辩越明嘛!但吊诡的是,对于一些可验证的科学现实(比如抽烟增加致癌风险),却还是有不少人不遗余力的断然否认或曲解,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对显而易见的科学事实还要发起争论?唐纳德•普罗西罗的《美国的痛点:科学的否定派如何威胁我们的未来》或许

(0)

何辛幸2015-11-16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约两位好友去郊游。深秋的京郊天高云淡,红叶色彩绚丽。见此美景,一位朋友忙得不亦乐乎,先是不停地拍照,接着把照片同时发到微信朋友圈和好友群,求人点赞。另一位朋友显得淡定许多,既不拍照也不玩手机,每到一处,便找个合适的地方驻足,安静地欣赏美景。   两位朋友一动一静,本也相安无事,没想到却为了一句话起了争执。“求点赞”的朋友埋怨“想静静”的朋友说,为何不给他精心挑选的美照点个赞?“想静静”的朋友回应说:但凡出游时间,手机一律关机!   “求点赞”和“想静静”的矛盾,恐怕不止发生在我的两个朋友之间。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之间传递信息、交流交往的方式,却也客观上带来了人们对社交方

(0)
1 8条信息

田青2016-02-03

Common sense,中文一般译为常识,指的是“用正确的判断做出明智决定的能力”。常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存本身依赖常识。基本的如绿灯行红灯停、刚烧开的水不能马上喝、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好钱包等等。高级一点的比如什么场合什么打扮、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等等。正式教育可以给人专业知识,常识更多却是来自生活。两相比较,后者的“格”仿佛低一些,无需各种考试和证书,大街上的人都懂。实际不然。比如“人都是要死的”这条常识。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称,中国的人均寿命预期为73.5岁,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83。日本第一:83岁。联合国2014年发布的一项报告预测,300年后,全球人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