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随着机器人大量应用,中国劳动力的出路在哪?

发布日期:2015-11-12    浏览次数:3569

当今的中国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引入工业机器人。因此,有人担心,随着机器人大量的应用,中国劳动力还有出路吗?

虽然,生产线上引入工业机器人确实替代了人力劳动,但是不能静态地将此归纳为“机器吃人”。从历史角度看,更多、更具效率的机器的使用,不仅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而且增加了生产的迂回性,还衍生出了数目众多的新产业,相应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同样如此:在减少生产线劳动力数量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其他的用工需求。

此外,使用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也可能增加新的用工需求,还可以维持社区其他产业如一些消费性服务业的就业。因此,劳动力需求减少和就业创造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就中国而言,机器人的大量应用并不代表着中国劳动力便没有了新的出路。您是否赞成?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机器人 劳动力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4)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JIUUYT2023-10-18

机器人与自动化也会带来许多的危机。数百万工作被机器取代的下岗职工将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冲击,导致经济与社会的不稳。

(0)

hgytre2021-11-15

90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 90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4000~7000元的工资,其实是“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10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 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 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 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 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 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 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

(0)

骊歌2021-10-19

中国消费侧领先的数字化能力,为工业互联网积累了云端技术和移动技术。互联网与工业的跨领域融合,正在培育出新业态新模式。在一家大型发电公司,全员参与低代码,仅两年时间,开发出超过1000个应用。从内部办公,到安全管理、生态协同,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方式帮其完成了一场基于数字技术的全链路突围。全员参与低代码,让业务人员既是使用者、也是开发者,能够在丰富的行业场景中,创新出特色应用,甚至复制给更多企业。此前,一款通过工信部电子五所工业软件测试的ERP系统,就诞生于福建一家制造工厂。由于工厂管理难题,该工厂尝试钉钉低代码自建ERP。一时间,周边工厂纷纷复用,这套ERP系统如今在钉钉生态中一年的收益已经超千万。率先拥抱数字化的领军企业与其他制造商之间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2021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显示,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正进入强弱分化的分水岭,其中转型领军企业比例持续上升,由去年的11%跃升至16%,这些企业正将数字化优势转化为营收优势,与其他企业的营收增速差距从疫情前的1.4倍扩大至3.7倍。(来源:21财经APP)

(0)

里i可以2019-12-24

那种在流水线上像个机器人一样不断拧螺丝的低端岗位确实是没了,但是你想过没有,生产机器人的工厂却需要大量研发人员岗位了。 这就是制造业转型,这就是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中国人不应该像个机器人一样,天天待在流水线上不断拧螺丝,而是应该从事高端制造业的研发工作。 通过一代代的教育投入和产业升级,慢慢淘汰掉低端工作岗位,同时把大量的中国人培训成高薪的,手握尖端技术的研发人员。很多新闻吐槽中国工人的工资高,说中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工资水平,正在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这一点我非常不同意,在我看来。 正是中国经济日益增长的竞争力,才抬高了中国民众的工资水平。

(0)

kkfhtssy2019-12-14

超人类主义是科学事实和物质崇拜科幻小说的结合,为了帮助你把两者分开,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解释。英国生物学家、哲学家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于1957年将这一术语作为他‘关于人类潜在未来的论文’(The potential future of humanity)的一个标题,论文中对人类的进化和技术发展描绘成是必然的结论。 朱利安·赫胥黎似乎受到了类似于俄罗斯乌托邦的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被称为“俄罗斯宇宙主义”,具有奢侈、自动化、无限创造力和不朽性的半机器人身体或永恒的生物身体的未来即将到来。

(0)

漂亮K歌2019-09-04

很多人也非常担心,机器人会跟我们抢工作。有一些工作实际上是可以直接让机器人来做的,我们在AI上做的事情不是要让AI更聪明,而是让AI自己去学习,有更多思考和思维。有很多新工作,是机器人去帮助你完成的,工作职位是不断增加的。 AI帮助人类从电力电气、蒸汽时代到现在多彩纷呈的现代世界。现在的汽车,人类用手的肌肉力量即可开动250马力,我们假设将250马力的车转换成250种思想,那么你开的就不是车,而是自动化的电脑。人类未来的目标,是将智力作为一种服务,可以像电力一样传输。 所以,对效率要求不高的工作更适合人类。 比如要求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创造本身就是不讲究效率的,不用考虑正确性,这是人类适合去做的工作。 任何看上去特别重复性的、没有意思的、没有什么乐趣可为的事情,都可以让机器完成。所以阿尔法狗和人比赛,是不公平的比赛,因为AI吸收了过去所有的套路。 未来不管是哪个领域,实际上它都是最聪明的人加上机器。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了你的薪酬,你必须要和机器进行合作,而不是和他们对抗。

(0)

KYKK/YU2019-01-28

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公布后引起外界瞩目。专家称一线工人短期内被挤占不可避免,一批生产工人将下岗成为共识。 目前工厂的机器人手臂还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但是未来,随着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和普及,装配车间的工作将不需要真人插手了。未来制造业将不用再发愁劳工问题了。

(0)

西麦2017-09-01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有这样的观点:到20世纪初为止,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主要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通过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传统手工业,由此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跃升。然而,使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只是在增加产出上成为“实现文明世界繁荣昌盛的最突出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单凭经验行事的传统管理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却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每天,来自人力资源上的损失要比在物质资源上的浪费大得多”。所以,要使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新生产力获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意义上的充分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管理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问题。在泰勒看来,根治效率低下的良药在于系统管理,正确的方法只能是科学管理。

(0)

喻思娈2016-03-19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机器人走进寻常百姓家,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安全、伦理等问题。比如,无人车刹车失灵造成事故,责任在汽车还是开发者?这些都考验着人类的应对智慧。在享受人工智能便利的同时,需要提前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处之道,审视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社会的角色,包括机器人心理学、机器人法律等方面的研究配套能否跟上技术发展。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0)

李令红2016-02-15

在个人层面,未来劳动者的价值必然体现在其的不可替代性,尤其是不可被机器替代性方面,人类在赋予机器智能的同时,也应让自己拥有智能。经济的问题,渗透到教育层面,这是从源头上破解劳动收入不平等的根本方法。同时,市场上亦没有一成不变的劳资双方收入黄金分割比值,也没有始终不变的各个工种的合理工资价目表,这些都将伴随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及市场上供需关系而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探寻的是一种在收入的初次和二次分配中,能够让资本所有者持续投资,又能让劳动者保持工作动力的收入分配方式。

(0)
1 2 19条信息

金占忠2016-03-19

一、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成为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奔波的分拣员,将货物从架子上取下,放到箱子里,再包装起运。这是亚马逊公司分布于美国各州50多个巨型仓库里的典型场景。目前,作为“亚马逊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万名分拣员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但是,同样的场景,主体很快会变,分拣员会被机器人取代。机器人能将分拣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工作时间更长,且永远不知疲倦。“购进一个机器人,大约需要5万美元,而雇佣一个工人,如果一年工资3.5万美元,再加上补贴、休假、病假和养老保险,成本要远远超出5万美元。成本、效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达拉尔•威斯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

(0)

周锋2016-01-28

机器人会不会有一天取代人工?这不算个新鲜话题。但你设想过这一天可能很快到来吗?日本和英国研究人员最近推测,日本接近半数的职位可能在10至20年内由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研究人员列举了部分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来对照看看,你是不是该“另谋高就”了?【半数人可能“失业”?】日本共同网3日报道,日本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调查计算机应用对日本国内601种职业的潜在影响。在日本,这些职业的从业人数总计4280万。根据研究人员设定的标准,如果一项职业66%以上的工作内容可由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完成,即被视作“可被取代的工作”。研究人员计算后发现,日本劳动者中,49%的人可由电脑代替。牛津大学

(0)

李海峰2016-01-26

在蓝天与碧海之间,在错落有致的椰林旁,白色“子弹头”列车奔驰而过。日前,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在海南全线贯通,“零位移”的海岛风光令人神往。今天,通过中国制造体验“中国速度”、感受中国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读懂当代中国的重要方式。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名片。跨入新的一年,中国制造向世界亮出一张张创新名片:高铁、核电等装备跨洋过海,国产大飞机蓄势待飞,华为、小米等品牌引领消费潮流,寻找暗物质的卫星“悟空”动于九天之上……即便是怀着挑剔的目光来打量,今天的中国制造也令人刮目相看。这背后,凝结着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与艰辛、追求与梦想。创新永无止境,挑战永不止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制造既有着耀眼的

(0)

宝音太2015-12-16

“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把握中国经济,唯“全面”才能准确。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所需要做的是,在战略上保持沉着定力,在战术上主动作为,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开拓经济增长新空间。审视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发展到了转型升级关键期。以何种作为引领发展航向,以何种战略应对经济下行,以何种方案纾解发展失衡,决定着中国能否顺利行进在现代化的正轨上。“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号”巨轮定好航向、把好舵盘;“更加注重效益质量,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公平公正,更加注重绿

(0)

傅企平2015-12-09

东莞市政府曾设立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从2014年起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最高补贴比例可达设备总额的15%。据东莞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东莞推广“机器换人”,不仅能缓解东莞制造业企业用工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局面,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促使就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推动东莞整个城市的升级。(11月25日《新京报》)   在德国宝马汽车集团的宣传片中,自动体、一体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流程,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制造强国智能技术的强大。反观国内,我们虽然顶着“世界工厂”的帽子,却大而不强,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已然迫在眉睫。

(0)

张春贤2015-11-23

去年10月,中德双方宣布开展“工业4.0”合作至今,“中国制造”开启了持续加码工业4.0的过程:扶持政策层出不穷,江苏牵手德国打造“江苏智造”、“机器换人”席卷珠三角,各地也纷纷上马机器人产业园,大有遍地开花态势……乍看之下,中国版工业4.0似乎渐有燎原之势。 与之相对,近期,在产业领域出现了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人社部公布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农村在外务工人数同比增长仅为1%,该数据从2010年起连续第四年下滑,农民工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另一个是,富士康转投印度,未来5年将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建造电子产品制造与研发中心。事件的背后,则是“中国制造”正面临着

(0)
1 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