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巡视+审计+评议=政绩试金石

发布日期:2015-11-20    浏览次数:4433

  

政绩的好坏不仅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干群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兴旺发达。而中国在政绩方面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公正评价干部的政绩,这是选准人用好人的关键如何考核政绩,对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客观上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进和完善考核办法。因此《共绘网》提出:巡视+审计+评议=政绩试金石只要在巡视、审计、评议这三个方面严格按要求每个干部,我国政绩定会得到良好的改善。您的建议是?

相关热词搜索:巡视 审计 评议 政绩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56)  |  中立(2)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火山口2020-02-20

官员升迁要靠政绩,但“政绩”与“政绩工程”是两个概念,绝对不能混淆。一些官员实实在在干事,为百姓谋福利,但政绩却不容易被看到,缺乏可以炫耀的政治资本。很多官员擅长“花拳绣腿”的功夫,这种所谓的政绩“看的见、摸得着”,颇能装点门面,但却劳民伤财、对百姓无益。 事实上,广大百姓是能轻易分辨出哪些政绩是实实在在的,哪些形象工程是水分十足的。但由于官员升迁往往是要靠上级提拔,那些“大气魄、大手笔”的形象工程,往往很具说服力,而事关百姓利益的具体事难以被上级发现,所以往往作秀的升了上去,踏实干事的却原地踏步。这种逆淘汰,不仅恶化了官场风气,更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使百姓对政府的完全失去了信任。 打破这种逆淘汰就要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入手。 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使得逆淘汰的现象无处遁形,贪官、庸官、昏官被识破,其谄媚之术、浮夸之技丧失用武之地,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才能脱颖而出。 加大对违规违纪选人用人、“逆淘汰”、“为官不为”等行为的查处等等。这些措施多管齐下,必定有助于铲除产生官场逆淘汰的土壤。

(0)

小希2018-02-26

建立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有利于根治“材料政绩”这种病。如果行政机关弄虚作假,通过精心包装材料欺骗上级机关,那么监察机构可以启动调查程序。岁末年初,一些单位在总结报告中罗列各项成绩,这些报告相当于单位负责人对外作出的承诺,监察机构可以对报告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核查,如果发现报告中的工作根本没有贯彻落实,那么应当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和纪律责任。总之,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监察机构是他们的梦魇。我国正在北京、山西等地进行监察改革试点,并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批准了有关设立监察委员会的法律决定。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都将设立监察委员会,对那些善于弄虚作假的国家工作人员实施严厉的惩戒措施。

(0)

Bee2017-09-18

多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屡屡掀起审计风暴,着实让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官员“面子挂不住,里子很难受”。每逢审计报告出炉,公众都翘首以盼,希望“公开的点名”能给一些地方和部门施加“压力”,从而在未来工作中加以改进。按说,更清晰、更公开原本应该成为审计报告的常态。然而奇怪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审计报告虽然也指出发现的问题,可是公众却看不到究竟是谁有问题。这样一来,有问题的部门得以缩在“部分、一些、几个、少数”的壳里,躲过每年一度的审计“煎熬”。审计部门面临的来自兄弟部门的压力自然也减轻不少。但是,公众和媒体却只能对着这份“满是代词”的审计报告干着急。

(0)

小鱼儿2017-08-22

机动式巡视将让党内监督变得更灵活机动,巡视对象将更难以把握与揣摩到巡视规律。机动式巡视要充分发挥机动性,让巡视对象时刻感受到可能“突然袭击”的巡视组存在,从而自觉强化纪律观念,严格要求自己。具体而言,要落实好机动式巡视,就需要多动脑子,在“出奇兵”上下功夫,也要加密巡视频次,加强巡视力度,让“移动探头”更广泛、更深入、更精准地伸向重点巡视对象,让巡视监督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大限度地避免少数被巡视对象心存与巡视组展开“猫鼠游戏”的侥幸心理。

(0)

FFOL2017-08-16

立法构建全民诚信体系,以法治的刚性力量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提高政务失信的违法成本。要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将政务诚信建设和官员升迁挂钩;通过市场化和全球化来倒逼中国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系统,尤其是利用网络时代的网民力量和新媒体监督,对政务诚信建设实行无死角、全方位的监督。政务诚信,是现代法治政府的基本素养,各级政务部门必须给全社会做好诚信榜样。

(0)

宗立成2016-08-18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重视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尽管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是必要的,但客观上也形成了以GDP论英雄的评价导向,造成脱离实际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上项目、铺摊子,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剧等突出问题。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要让绿色指挥棒的“新标尺”立起来、实起来、严起来,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对干部行为形成有效的正向激励,使绿色成为干部政绩的主色调、主旋律。

(0)

杨克勤2016-03-25

刻意追求“首创”的根子,在于“政绩饥渴”。这曾经是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工作中动辄要“出新”“首创”,追求对口号的“包装”“穿透力”。在作为面子的噱头和作为里子的实效发生冲突时,有的干部宁可不顾实效“要面子”,无非是想能多露露脸,引起关注。久被诟病的“一个领导一个令”,就是这一错误观念的产物,不仅大量浪费资源,还影响地方发展。一些踏实做事的干部反而往往被认为“笨”“脑子不活络”。

(0)

秦强2016-03-19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标准,自当以百姓心为心,以人民利益为重。我们讲“心中有民”“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不是只在嘴上说说的,而是要用行动来检验,要以是否利民作为政绩的评价标准。“百姓心中有杆秤”,面对一些地方与民争利的做法、“出洋相”的项目,其虽声称为百姓造福,又如何能令百姓信服?

(0)

付华廷2016-02-25

我认为“民评官”活动是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创新举措,由年中群众评议会与年末群众考评会两部分组成。“评议会”以“述职+质询”的形式展开,“考评会”则以“述职+打分”的形式进行;通过评议中的问题导向、评议后的倒逼效应,着力纠正工作中不严不实作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0)

郭启勇2015-11-25

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对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至关重要。领导干部需认识到,自身的形象就是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带好队伍,才能把本地区、本单位的好风气树起来。表率带头不是口号,而是现实的、具体的:是不是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是不是依法依规办事,是不是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是不是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不是自觉履行“一岗双责”……这些都是“试金石”“磨刀石”。

(0)
1 10条信息

释身振2016-07-01

我以前有位同事,应聘到我们单位时已是第二份工作了,其实他大学毕业刚两年,如此频繁换工作,效率也够高的了。问其缘由,他苦笑道,不是他炒公司,而是公司把他给炒了。 据他介绍,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一次,领导让他为一个大客户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写个宣传策划,要求有新意、有创意,第二天上班交稿。本来他想趁晚上写,可当晚他参加了老同学的一个饭局,要命的是居然还喝多了。等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才突然想起还有重要的事没完成。病急乱投医,他走了个“捷径”,上网搜索出了一个类似的策划稿,仅改了一下名称就打印出来了。策划稿子交上去,领导一眼就看出了破绽,非常气愤,于是毫不留情地炒了他的“鱿鱼”。 我

(0)

nancy12282016-02-27

巡视,的意义在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巡视官员的廉洁保障机制,包括保障官员的经费独立;审计则是对于奖罚机制的约束激励机制的监管,评议干部是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有效方法。从而确保巡视机制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切实保证政府办事效率,执行高效,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政绩。 此外,还需全面改革创新,目前我国政府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有多方面的制约。所以,政绩要保证质量是很大挑战。在这个时候,政府要勇于担当,必须做到优质发展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0)

于芳2016-01-26

近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明确了2016年审计改革的具体任务。据媒体披露,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审计署将推出“干预审计行为登记报告制”,以减少地方党政机关对审计部门的干扰。众所周知,作为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一项制度安排,审计在国家治理大系统中理应发挥免疫作用。但既然责在“免疫”,在免疫的过程中就难免存在一种“抗免疫”的力量。这股力量源自何处?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审计署一位副审计长曾经坦率地指出,“当前一些地方的审计工作的确会受到地方党政部门的干扰,一些问题‘屡审屡犯’也有制度安排上的原因。”利用权力干预、干扰审计,让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免疫作用,其由来久矣,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也不言而喻。

(0)

周洪宇2016-01-15

新官上任,对发展思路做出调整无可厚非,但动辄“翻烧饼”,资源重新配置,就会造成人力财力浪费,致使政府公信力受损。要杜绝“张书记挖了李书记埋,赵书记上任又重来”的问题,治本之策是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并进行制度创新,以规范的程序保证决策科学化。程序中除包括完善相关信息、提供不同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集体讨论和进行票决等要求外,还要弥补长期存在的一些短板: 一要允许不同意见充分发表,没有不同意见不能实行决策。重要决策涉及复杂内容,不易做出决断,有不同意见是常态,“完全一致”则包含隐患。民主程序虽然不能完全保证决策科学,却是不可缺少的矫正机制。二要明确主要领导在决策中的职责权限,防止个

(0)

赵勇2015-12-22

记者近期调研发现,一面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任务艰巨,一些地方2015年的目标任务完成堪忧,一面是在新旧增长引擎转换的背景下,部分官员“发展之招”匮乏,思维有定势、路径存依赖。当前,少数干部“不擅干”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与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创新“沉寂区”:新动能变成“等靠要”。这是2014年东北三省研发投入占当地的GDP比重:辽宁省为1.6%,吉林省为0.9%,黑龙江省为1.1%,均低于2.08%的全国水平。中西部多省份的科技经费投入,也大大滞后于经济增长。科技促产业的动能不强,一些地方创业不活跃,甚至沦为创新的“沉寂区”。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是推进经济“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可面对全

(0)

莫小峰2015-12-22

12月8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涉及实行审计全覆盖,并对党政一把手同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等改革。“端谁的饭碗,就得受谁管”。长期以来,由于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预算、资产由同级政府负责发放,审计部门容易受制于人,无法超脱各种利益纠缠。特别是目前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均由同级别地方政府进行任免,使得地方审计监督工作开展较为困难。正如业内人士叹言,这种体制导致了“派生权力去监督原权力的尴尬”。如今,改革方向已明确,除了财务不再受同级政府“施舍”,连人员也由省级统一管理。具体而言,从领导干部管理、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经费预算和资产管理、审计项目

(0)

郑孝和2015-12-17

生而在世,谁不想建功立业、扬名出彩?但功成名就之后,是沉醉于功名消遣人生,还是更加严以律己保持警醒,不同心态导致不同选择,不同选择彰显不同格局。88岁高龄的齐白石,鉴赏自己年轻时的一幅作品,发现自己画功已大不如前,便每天深夜一笔一笔地练习描红。儿子不解地问:“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他回答:“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到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警醒——我不能再被外界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这位老人的“猛然警醒”,同样也在提醒我们:人不可被功名蒙住双眼,找不着真正想要的东西,看不清自己的

(0)

李桢2015-12-16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一位干部其实也是群众,应学会从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许花几个亿修一条路、建一栋标志性建筑,会让大家感觉到一点点成就感,但是,有的老百姓一辈子也许都不会在那条路上走,一辈子也不会去那栋标志性建筑中办事。如果帮他们把家门口那些最简单的事情做好了,老百姓每天都会受益,会感觉干部做了实事。从2014年起,天心区提出以“民生立区”三年行动计划统揽各项社会事业,既紧抓发展要务,又重视改善民生;既要高楼大厦,又要背街小巷;既要上级肯定,又要群众满意。2014年完成129个重点民生项目,今年又铺排了145个。“民生立区”是一批项目。这些项目由群众“点菜”,政府照

(0)

张利平2015-12-14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武器。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组织中滋长了好人主义,息事宁人、姑息迁就等不正之风盛行,导致批评走了样、变了味。实践证明,使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去掉不该有的味道、恢复它本来的味道,保持其应有的思想锋芒。批评最忌的是“甜味”。带“甜味”的批评实际上是变相表扬,或者三分批评七分表扬。批评者往往使用精心准备的词句,在充分肯定、大谈优点之后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无关痛痒的缺点,最后落脚在“瑕不掩瑜”上,使被批评者感觉非常惬意舒服。这样的“批评”对党内生活毫无益处,对有缺点错误的同志起到了麻痹作用,实则害之。还有少数人对上级

(0)

罗保铭2015-12-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对未来审计工作制度的完善、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做出部署和安排,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体制。   言及审计,国人最熟悉两个词汇,一曰“审计风暴”,二曰“屡审屡犯”。如果说数年前审计机关掀起的“审计风暴”让人们耳目一新并为之兴奋,那么审计风暴中揭出的问题循环不休这一“屡审屡犯”的事实无疑又使人们困惑而不安。   如何超越“审计风暴”,走出“屡审屡犯”的尴尬?2014年审计署公布《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对外

(0)
1 2 1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