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组建全球公共事务管控联合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5-11-30    浏览次数:2577

  

 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公共事务的治理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军事冲突与对抗、跨区域文化交流、全球性社会问题日益增多,这些都是国际公共治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际公共事务的处理已经比之前更加成熟,且国际公共治理组织已经在一定领域、一定区域内存在。联合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欧盟、东盟等已经担当一些国际公共治理职能。可实际上,现阶段各国在处理国际问题的效率是低下的,其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有效的公共治理机制,尤其是对国际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的合法性存在着许多争议与分歧。所以是不是应当组建全球公共事务管控联合办公室,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呢?

相关热词搜索:全球 公共事务 管控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77)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高荣华2021-09-10

7月27日,拜登总统视察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时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美国“既要保持对华优势,同时也要避免中美对抗不必要升级”。他希望情报系统为这一目标出谋划策。 但“管控”什么?怎么“管控”?其实,美方要“管控”的并不是“激烈的竞争”。舍曼在天津所表达的意思很明确——美国欢迎中美之间的激烈竞争,打算继续加强其竞争手段。美国要“管控”的是:防止持续的激烈竞争演变为冲突。关于如何“管控”,美方希望要有“护栏”和“参数”。所谓“护栏”,就是“规则”,双方“都遵守同样的规则”,“公平竞争”;所谓“参数”,其实就是坎贝尔说的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运作所依据的、布林肯提到的“一套新的战略参数”,即该竞争的地方竞争,能够合作的地方合作,必须对抗的地方对抗。而原则是竞争。美国所表达的意思很明确,“管控”是“单行道”,要管控的是对方,而非自身。是让对方“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而不是美国自身“遵守规则”。美国自认为是此类规则的“捍卫者”,还称将“从实力地位”迫使中国遵守这些规则。而所谓“实力地位”,实则为借助盟友的力量。这大概就是坎贝尔所说的“美国及其盟友的行动模式必须有所改变”的意思,也就是换一个“管控的模式”跟中国打交道。因此,美国最近的此类表示更像在搞“公关”和作秀。美国认为中美关系发展到如此地步是中国的责任。美国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要跟中国进行“极端的竞争”,但又不希望激烈的竞争“演变为冲突”。他希望中美关系要有一个“护栏”,但“护”的是美国自己,“栏”的是中国。美国的所作所为还是在加剧中美关系紧张局势,而不是在“管控”中美关系。(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郭长林先生)

(0)

UJGY2021-01-21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中美必须为两国日趋激烈的竞争建立交战规则,否则有可能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政治的不确定性局面。美国不止基辛格一个人这么呼吁了,很多美国的官员和专家都这么喊过。美国政府及国会对中国的各种挤压,美国的专家学者(诸如基辛格)是了然于胸的。 美国作为当今的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还是不想那么快接受中国崛起,美国各界还在以各种努力去遏制中国的崛起,打击中国的发展,甚至想打破中国的和平大好发展环境。 但是,遏制归遏制,美国也并不想引起世界大战,并不想和中国开战大打特打。因为,谁都打不起,也没人输得起。不管人类自己承认与否,人类仍处于你争我斗你坏我就好的初级文明。建国才两百年,享受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呼风唤雨才几十年的美国,还没有那么快甘心放下这种骄傲与尊严,还不想与中国平起平坐共享平等地位。但美国恐怕也没有胆量与中国相争相残甚至相焚导致双输的局面,所以这也是美国管控战争冲突的底线考虑。美国只承认实力,美国只尊重打不赢的对手。 上述的种种一切,就是美国这种心理的真实反映。又想最大极限遏制你打压你排挤你,又不想引起大战导致双输,这种心态,决定了美国还是存在一种较强的管控中美危机升级和避免误判的欲望。 那么中国是否应该成全美国这种又想最大极限打压遏制排挤又能避免战争的中美危机管控机制呢?可以说,各有利弊。 如果成全美国这种心理,达成健全的中美双边冲突危机管控机制,那么,美国打压遏制排挤中国将势必以最大极限肆无忌惮毫不顾忌,中国也必将承受着美国更多更大没完没了的遏制和打压,也将是方方面面的打压排挤。当然,达成了健全的中美双边危机管控机制,也确实有助于中美管控危机升级为战争。 如果中国不和美国达成中美双边危机管控机制,又能收获到什么呢?可以肯定的是,你让美国担心冲突升级,担心误判,担心引发不想发生的战争等不可控行为,美国在做出各种极限打压遏制行为时,势必将有所顾忌和收敛,如此,缺少了更多的极限遏制打压行为时,中美之间冲突升级和误判的可能性也反倒能降低很多。同时,中国也能少遭受一些美国的敌意行为。故,中美双边危机管控机制,于中国有利也有弊,如何权衡,可留待决策者慎重思考。 危机管控机制就是一把双刃剑,真签了老美打压中国就更肆无忌惮了,没签他们还可能顾忌。所以有时美国的一些人提要和中国搞什么危机管控机制,就是个陷阱。就是成全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最大极限打压中国。没有,极端的事能少干点,反倒减少冲突可能。有,擦边球的极端的事干的多,惹急了谁还管什么协议。中国有时就得让老美怕把我们惹怒,怕中美冲突升级,这反倒可能降低中美冲突的可能。

(0)

酣畅淋漓2020-02-11

许多现代西方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参照系和假想敌建立起来的。反诸其道,马克思主义显然也是破解西方话语的有效思想武器。对于政府公信力问题,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群众观来思考。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依法履行公共事务治理职能,依法行政,绝不允许政府工作人员打着“公共利益”的招牌追求私利。

(0)

刘怡2016-08-05

国家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实属正常。因此,中美之间出现矛盾分歧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视分歧、开诚布公、防止激化、逐步化解。只要是出于诚意,管控好分歧,中美共同利益还会不断扩大。目前中美之间各个层级有多种对话机制和沟通渠道,起到了加强交流、增信释疑的作用。通过密切有效沟通,加强政策协调,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有助于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当然,对于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坚守底线,理直气壮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1)

张玉坤2015-12-14

人类经验业已证明,受制约的权力即在规制框架中的权力运行,才最有效率也最具权威。缺乏制约或弱化制约的权力运行风险很大。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如何实现权力与权力制约科学配置、如何建立起结构性的健全透明的权力制约体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政治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要解决好的问题。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权力监督体系,才能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一目标。

(1)

王爱俭2015-12-02

不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必然导致在全球治理中的边缘化,过去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等方式争夺势力范围的事实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何让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世界呼唤超越时空的政治智慧,需要真正为全球利益考量的治理理念。

(1)

木太力甫•吾布力2015-11-30

我赞成共绘网的主张组建全球公共事务管控联合办公室,共同维护和管理以及管控各国的利益诉求,走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人民谋福祉。另外,我认为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成功,之所以充满自信,就在于它把握住了这个时代特征,反映了这种时代潮流。其一,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华民族素来具有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传统,内求和谐、外求协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战争之苦,备受被侵略被凌辱之害,对战争、掠夺与侵略深恶痛绝。同时,从时代潮流来看,当今这个时代也不可能允许我们再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争称霸、殖民侵略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中国道路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倡导构建和谐世界。正因为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道路,它才能在这个时代具有强大生命力。其二,中国道路是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道路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中开拓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使中国道路“日日新,又日新”,始终与时偕行。同时,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其他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其三,中国道路是共生合作发展之路。当今时代,人类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关系。要共生就必须以对话、合作代替冲突、对抗,走互利合作之路。中国道路坚持差异中求共生,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在经济上追求合作发展,在安全上坚持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寻求与其他国家共同繁荣发展。 总之,深刻把握时代特征的中国道路,以双赢、多赢、互利共赢的多元化新思维取代了单赢、对抗性及零和的旧思维,彰显出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的宽广胸襟。它既体现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多元通和”“天下大同”的优秀传统,也折射出应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独特中国智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样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的道路,必定能越走越宽广。

(1)
1 7条信息

孙继业2015-12-15

承载着全球期待和人类未来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1月3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包括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在内的约157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领导人出席了开幕活动。如此多的国家领导人出席此次大会表明世界各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史无前例的关注和重视,这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地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多次生态灾难,另一方面也源于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扭转气候变暖趋势的希望。在挑战和希望并存的历史机遇下,此次大会诚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亚娜•菲格雷斯在大会开幕式上面对各国元首所说的那样:“从来没有如此重大的责任落在这么少的一群人肩上,世界正在看着你们”。 此次大会,是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