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联合国应开播各国人文网络及电视频道?

发布日期:2016-01-05    浏览次数:1900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而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已经开始了文化交流的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交流日益加深,最终成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一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的软实力作用越加突显,在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也就成为各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共绘网》倡议联合国开播各国人文网络及电视频道,其宗旨是为了宣传各国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文化科技等。还可以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人文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联合国应开播各国人文网络及电视频道?

  

  

相关热词搜索:联合国 网络 电视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8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fhthht2020-02-21

有一样东西,比人类的历史更古老、智慧更深邃、故事更丰盛,它便是我们脚下的大地。大地有它的姿态,你可知道,从太古之初到现在,它们经历过什么?大地也有它的性格,看看各地的风物人情,人的生命与大地是那样息息相关,妙趣横生。大地还有它的故事,种种典故、传说,令自然美景散发出人文想象的光芒。

(0)

UIKKH2019-04-12

从文化层面来讲,中华民族有着5000悠久历史,祖先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唐诗宋词,从幽深小径里的青砖白瓦到深冢古墓里的白纸黑字,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江南的晨钟墓鼓,随便撷取吉光片羽,我们就能感受到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也可以包装出无数个《朗读者》让你泪流满面。 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日前落幕总结时写到: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 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 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 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真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意境,可见我们从来都不缺乏文化,我们缺的是把文化转变为人文精神,把个人唯审美转变为人类自我关怀的能力。这些读书类节目有时候显得浅薄,因为它们将历史苦难用婉约词派消解得一干二净,用《读者》式的语言让现实生活巧妙避开社会背景,然后借着个体的泪水轻松洗刷掉一切肮脏。无论是《朗读者》还是《见字如面》,只能感受到浮光掠影的文化按摩,却不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深沉思索。事实上,正是人文精神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产生,而科学发展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两者比翼齐飞。

(0)

呵呵2019-02-02

1.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让我们获得一种信念,具备分清是非善恶和美丑的判断力。 2.尽自己所能去坚守正义,去发现和创造真善美,才是一个健全的人,才配称为“君子”。 3.知晓了善恶,才可能懂得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不至于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存造成威胁、带来灾难。

(0)

合格2019-01-22

视频直播疯了!无论你是否做好了准备,视频直播将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影响你的娱乐、社交、学习的方式。也会改变很多热门事件的传播方式,网红群体的崛起势不可挡。如果你对直播、网红、互动营销类感兴趣,或者对以上已经有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并且愿意分享你的见解和看法,欢迎跟我们《共绘网》一起来交流。

(0)

郭建2016-07-20

赞同开播。当世界更加期待“中国智慧”,我们需要自问的是: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中国文化有一层壳,“不敲开那个壳根本看不清里头是什么样”。即使是生活于其中的人,或许都不一定能敲开它,只是“日用而不知”。更有甚者,缺少鉴别力,分不清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或是盲目推崇复古,或是一味刻意贬低传统文化。如此,中国文化又如何能够走向远方?

(0)

黄道伟2016-07-19

我赞同共绘网的建议。曾经远隔千山万水的国家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说经济全球化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那么,当代世界电影所折射出来的,也正是一幅缤纷绚烂、彼此交织的全球图景。我们坚信,未来的电影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今天的世界形势告诉我们,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工作日益重要和迫切。我真诚呼吁电影工作者能够携起手来,为消弭隔阂,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之间实现理解、谅解、和解而做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0)

李斌2016-02-04

我认为共绘网这个倡议非常高明也很实用,如今,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的教育资源网上共享,让越来越多渴望了解他国政治、文化的居民,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世界名校的教学风采。事实证明,只有秉持开放、包容的交流精神,文明的花朵才能开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打消“文明冲突”的担忧,往往只是需要从官方到民间,那一点一滴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的坚持和努力。“交流的目的或许相去甚远,交流本身却是历史的主要驱动轮。”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如何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让蕴藏其中的精神鲜活起来,造福更多民众,值得好好思考。

(0)

蔡国雄2016-01-22

在中国流传着英国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因为中国无法给世界提供新的思想。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远远不及传统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挣扎在民族存亡的危机中,中华民族用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先后缓减了民族国家的主权焦虑、生产力焦虑,现在到了认真思考和缓减文化焦虑的时候了。当代中国经济与文化在世界格局中的“不相称性”提示我们:中国能否并且应该贡献一种新的文化影响力给世界?

(0)

小志2016-01-14

(0)

谢忠岩2016-01-05

我认为共绘网的主张很有见地,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交往和文明互鉴具有现实意义。如何制定网络空间的技术规范和治理规则,如何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先要思考和解决安全问题。能否为世界互联网治理提出中国方案,提供东方智慧,也将决定我们能否从互联网世界的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从互联网大国变为互联网强国。互联网让世界变为“地球村”,推动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无论行走在现实世界,还是出入于网络空间,人们都开始命运与共。因此,现实空间所需的尊重、开放、安全、和平、有序,在网络空间也如阳光和雨水一样重要,不可或缺。

(0)
1 10条信息

郭连山2016-07-15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一年后,博鳌再传喜讯——中国将在2017年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人们期待,一次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文明盛会,将为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中国同世界的文明交流观,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在新时期不断传承、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以文明多样性为逻辑起点,主张用欣赏、包容的态度看待不同文明,用文明交流互鉴破解国际关系难题,勾勒出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路线图;2015年9月,习近平

(0)

冉冉2016-07-12

今天,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我国文化的地位与经济的地位存在“不相称性”,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显然赶不上经济的世界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是当前一项紧迫并且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战略任务。   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会有误解甚至冲突,但更多的是互鉴和融合。文化交流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文化有东方和西方的区别,国家有发达和落后的差异。因此,分歧在所难免,加强交流、求同存异才是共同发展之道。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我们既要承认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差异性,也要看到共同的责任和命运。有效的文化交流正是消除隔阂、建设和谐

(0)

甘连舫2016-02-03

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舆论宣传工作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无论是举旗铸魂还是激浊扬清,无论是凝聚共识还是汇聚力量,都要把握互联网特点、强化互联网思维,积聚正能量、消减负能量。如何过好网络关?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把握:正视“网势”。年轻一代获取信息、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不少人成为“拇指一族”。举旗铸魂的理论宣传,应有针对“拇指一族”的网络版本;凝聚共识的热点解析,应有贴近“拇指一族”的网言网语。要引导好“拇指一族”中的网络高手,使他们成为网上舆论的新生力量。正视“网媒”。不能口头上说网上舆论很重

(0)

李乐成2016-01-18

国内一家杂技团,近日到莫斯科做交流演出。在一个节目中,为了体现主人公的贪婪和矫情,特意编排了“给10元被婉拒,给100元遭疯抢”的桥段。但台下的俄罗斯观众对此却毫无反应,因为他们并不清楚,什么颜色的中国纸币更值钱。杂技、武术等以肢体动作为主的节目表演时往往“动手”不“动口”,在跨境传播中拥有跨越语言障碍的天然优势。但若不注意使用恰当的道具,仍可能造成理解障碍。上述节目如借助俄罗斯面值1000卢布、5000卢布的绿色、红色纸币,表演效果自然大不相同。货币颜色的差异,其实是各国独特文化碰撞的投影。笔者在不同国家多次看到,中国画家向外国观众描述画风、艺术修养所达到的境界时,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0)
1 4条信息

李昭玲2016-02-1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内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样离不开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应以基层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机制。群众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应把群众参与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着力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二是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运营社会化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