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财政扶贫资金如何更好地雪中送炭?

发布日期:2016-01-08    浏览次数:2961

财政扶贫资金是指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老区发展资金、少数民族资金和项目管理费。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开发部门都把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在扶贫开发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挪用、挤占、截留扶贫资金的现象大为减少。但从实践的过程看,很有必要对项目单位法人负责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项目公示制等加以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但仍然有一些贫困人士未及时的得到救助,您觉得财政扶贫资金怎样才能更好地雪中送炭呢?

相关热词搜索:财政 扶贫 资金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永武2022-07-10

财政政策要从重投资转向减税费、重民生。只有经济活动恢复正常,才会有正常消费。上述扩大失业救济和保企业、保就业的措施将会直接起到稳消费的作用。我国长期以来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需要调整。财政政策要从一贯的重投资转向减税费、重民生,启动消费。政府支出结构要调整,把投资的主动权还给企业,政府支出重点解决民生问题。城镇两亿多常住人口没有安家落户,很大部分没有纳入社会保障,这是政府支出需要重点解决的领域。

(0)

六月雪2022-02-26

当今我国的三大矛盾,都极难解决。 第一大矛盾是收入差距矛盾,包括行业、行业内部、地区、以及城乡收入差距。 第二大矛盾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第三大矛盾是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之间。 迄今为止,这三大矛盾解决得怎么样呢? 好像只有第二个貌似得到了解决?但是收归财权,真的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了吗? 希望以后越做越好吧。尤其是当中央已经完全收拢了财权,或许可以解决所有这些矛盾了。 矛盾是贫富差距、文化差异、人口增减而带来的。我只能说:随着时间流逝,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钱肯定越花越多,能不能解决还不知道。那么,这三大矛盾有没有统一的解决办法呢?

(0)

展雁军2021-09-24

贪官、资本家、影星的非法所得可以充公缴纳到国库了

(0)

黄红艳2020-10-13

中国的扶贫模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那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一种科学的社会运作和动员体系,比如中国的精准扶贫,首先是按照帮扶对象,来提出一套解决方案,是让其发展特色农业,还是对其进行职业教育,还是发展特色旅游,又或者是劳动力市场对接,如果再不行,就可以采取异地搬迁,总之,是一套解决方案,这在大部分国家是很难想象的。

(0)

呼吁广告2020-04-13

从历史来看,“政策性金融”能够放大中长期的财政杠杆,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资金的久期足够长, 或成为基建的又一“长期资金供给”。 间接融资及货币政策:LPR 改革疏通金融支持实体的传导途径 LPR 利率多次下调,持续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新基建相关行业将从中受益。

(0)

KLOBFEF2020-03-04

任泽平:多难兴邦,改革战疫。生于忧患,面对内忧外患,短期应加大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平稳运行,长期则通过改革开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建议2020年财政政策更积极。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上调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规模,支持减税和基建,放水养鱼,扩大内需。 财政政策应承担更大责任,且解决货币政策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第一,适度扩大赤字尤其是中央财政赤字,赤字率可突破3%,为减税降费和增加支出稳基建腾出空间。当前人口流入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5G、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适度超前,既能稳增长,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启动“新基建”。 第二,增加专项债额度,从2019年的2.15万亿上调至3.5万亿。 第三,优化减税降费方式,从当前主要针对增值税的减税格局转为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提升企业获得感,真正让企业和老百姓得实惠。 第四,增加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避免财政收入增速下行背景下地方政府出现“乱收费”等恶化营商环境的行为。 第五,削减民生社保之外的开支,精简机构人员,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第六,改革财政体制,给地方放权,稳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落实消费税逐步下划地方。

(0)

秀米2017-08-22

对于整乡、整村贫困人口,要从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贫困户家庭人口结构特点,把精准扶贫与农村创业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从业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对那些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群众迁出意愿强烈的村镇,实行整体迁移。同时,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0)

王华明2017-08-21

国家治理的核心是财政,财政治理的根本是财权合法性及其制约方式。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阵地与突破口便在于财政治理系统的优化,在于不断扩大财权、税权、预算权的民意基础,以及财权、税权、预算权制约方式的创新与突破,在于构建完备的“闭环式”监督制约机制。无疑,“闭环式”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要求是公开透明。如果没有公开透明,财权、税权、预算权的制约就无从谈起,国运兴旺就不乐观,便充满不确定性。

(0)

独家记忆2016-03-09

财政扶贫是国家对贫困地区的一项支持工作,但是现实是很多财政扶贫资金都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地区或者贫困家庭里面,而是扶着扶着钱就不见了。我觉得财政扶贫资金要想更好的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政府有必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和资金管理制度,实现每一分钱都真正发挥作用,还要贫困地区的道路建设,或者根据某个地方的自身特点发挥当地优势,利用足够的资金建设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

(0)
1 9条信息

马泽华2016-02-17

贫困村因扶贫反而背上巨额债务?这事儿听上去多少有点儿不可思议。据媒体报道,江西省级贫困村大垅村,近年来连续实施了整修公路、饮水安全、学校翻新等扶贫项目,这都是有益民生的大好事。可不成想,这些项目做下来,村子背上了100多万的债。村干部回应,账算多了,不到100万;但按他的算法,至少也有50万。对于一个贫困村,这可不算少。村干部还说,村里负债了,村民脱贫了,言下之意是值;以后靠村级经济逐步还。不是说值不值,村里负这么重的债,总不是个事儿,靠村级经济这匹小马,能拉动这么重的债务之车吗?而据了解,当地还有不少村子也是这种情况。这“扶贫债”是怎么欠下的呢?拿修路来说吧:交通部门按每公里10万元的标准拨

(0)

吕华荣2016-02-17

  一、全国扶贫每年花多少钱?2011年到2014年,我国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72亿元增长到433亿元,年均增幅达18.1%。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又增长至467.45亿元。省级层面扶贫投入也相当可观。如河南,今年中央投入河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6925亿元,省本级预算投入财政扶贫发展资金5.2434亿元,大约相当于中央投入的1/4。如果以此比例推算,全国31个省份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就达110多亿元。这意味着,仅在2015年,中央和各省区市就至少投入了近600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开发。这远非全部。除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外,各行业部门也有数量庞大的扶贫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

(0)

韩康2016-02-03

当前,各地都在齐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有的地方采取不少措施“啃硬骨头”、攻坚拔寨,但在操作中却仍然习惯大包大揽、包办代替,有的甚至搞强迫命令,一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随之而生。贫困群众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精准扶贫必须到户到人。各家各户致贫原因不尽相同,扶贫的举措也要“辨证施治”,有的适合养牛、有的适合养羊、有的适合养鸡,都该听听群众的想法,让群众做主,而不是替群众做主。一位扶贫办主任最近在贫困村调研发现,去年上级给这个村几十万元扶贫资金,县里统一给贫困户盖了牛棚,第一户养牛,第二户养羊,第三户养鸡。盖的都是牛棚,养的却各不相同。不难看出,我们扶贫项目的决定权、资金使用权,

(0)

刘祥2016-01-22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近日听到某县扶贫办的同志说了这样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扶贫工作,就像点穴治病。我们实施的‘点穴式’扶贫,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准度,取得明显成效。” “点穴式”扶贫,形象生动,实质就是精准扶贫。点穴治病,识穴为先。识贫,就像识穴,须练就坚实的识功。只有把功夫用在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点穴治病,“点功”为要。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点穴治病,合力为上。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凝

(0)
1 4条信息

喻林祥2016-02-18

贫困人口解决了7个亿,剩下7000多万,扶贫工作的的确确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要求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个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只争朝夕的干劲不能少,但当下,更要走出“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认识误区。“硬骨头”所以“硬”,有“硬”顽症,不是一个回合的冲刺就可“斩落马下”。曾在广西河池采访,听乡干部讲了这样一件事:农民来告状,说自家的田昨夜被偷走了。这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的事儿,却绝对不掺一点水分——当地是石山区,千百年风雨剥蚀,地面表土基本无存。农民从山外背来一筐筐土,铺在稍平的地方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