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脏、乱、差亟待改善?

发布日期:2016-01-11    浏览次数:2219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开放正起步,都致力于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等物质方面的问题。他们认为衣食有保障,便是人民莫大的幸福。但与此相对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几乎空白。

  

      现如今人口众多的国家公路晒谷堆粪;生活垃圾乱倒;街道坑坑洼洼、污水横流;车辆乱行、事故频发等,现在依旧得不到改善。我们知道,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智力支撑,二者不可偏颇。离开物质文明讲精神文明,是缘木求鱼;离开精神文明谈物质文明,则是竭泽而渔。正如《摆脱贫困》一书所言:“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只有“两手抓,两手硬”,人民才有望奔向小康生活。因此,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该要如何改善脏、乱、差这些现实问题呢?

相关热词搜索:人口 发展中国家 精神文明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7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sina2018-07-26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全力治理脏乱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城市的活动,并列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与问责的重要内容,从上往下抓,加大执法力度,才能有所成效。

(0)

月半2018-07-23

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物质建设的同时也应建设精神文明,要养成公民的环保文明意识,以追求可持续健康发展

(0)

娞娞2017-09-19

早在1990年,东四三条至八条便被北京市政府认定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去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又认定其为全国首批30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然而,似乎再大的文物牌子也封不上经济利益的“血盆大口”——据统计,东四街道“开墙打洞”成门脸房有500多处,一半以上用于经营。其实,类似的破坏在我国并不鲜见,不论是偷偷开辟的小超市、小饭馆,还是私搭乱建的灯箱、广告牌,都严重破坏了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风貌,还带来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现在,虽然开始了封堵墙洞的行动,但是暴露出对历史文物的日常监管和保护机制依然存在很大漏洞。当破坏已经形成,事后的修补最多只是一时之计,做好事前和事中的规划安排、监督执法,才能真正安全、完整地将文物交给子孙后代。

(1)

李媛媛2017-09-15

现代城市传统菜市场的日渐缺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部分归因于它的“烟火气”。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菜市场虽然是周边居民的生活福利,但喧闹脏乱的环境也一直为邻近的居民所不满,而随着城市整体开发的前进,菜市场给附近交通带来的不便,对于大量黄金地段的占据等,都是与现代都市的规划和发展格格不入的因素。现在已经到了城市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类似问题的时候了。没有了充斥着“烟火气”的菜市场,城市总像是缺了点什么。菜市场由人构建,又最终服务于人。归根结底,其实缺的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空间。以菜市场为载体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从中结成的情意,是现代城市最稀缺的人文资源。如果街头巷尾的菜市场、书店、小广场、小饭馆,都找不到合理存在的方式,那么城市就会真的成为缺少“阳光和植被”的钢筋水泥森林。

(1)

秦玉海2016-07-06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现在,老百姓对城市工作中“出行拥堵”“就医难”“居住环境差”有意见、有怨言。要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不断提高推动城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细的城市管理和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增强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尤其要坚持排百姓日常忧、解群众身边难的原则,围绕大家的所需所盼,来解决一些老百姓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舒适度。

(1)

独家记忆2016-03-09

虽然这样说不免有些肤浅,但现实确实是现在很多人工作都只是单纯的为了赚钱,一味的为了赚钱而不顾社会利益,忽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使得现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化,人与自然的不相适应也越来越明显。虽然政府现在出台了很多新政策去治理这些问题,比如很多城市的重污染企业都被往郊区或者小城镇转移的倾向,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环境污染还是会存在,它不会说你把它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污染就不存在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或许要考虑到经济转型的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小小只292016-03-07

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致力于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得国家环境恶化,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一员,这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主要矛盾,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政府高度重视,两手抓。致力于物质方面的问题,的确是使得发展中国家经济短期内经济有所改善,但往长远想,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在未来5年甚至10年,经济改善后的主要问题就会是改善环境,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那如何改善呢,说到底不就是经济投入,这样不就是将前期破坏环境赚来的利润又投入到环境治理中,这样一个循环带来的问题真的是造福了人民吗?我认为不是,这样一个循环是耗财劳民的。 拿发达国家来说,就从邻国日本来说,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在致力于战后经济建设发展,但是他们的发展是从长远来考虑的。日本国内经济主要以轻工业和高级产业为主,而那些破环环境的生产制造厂址大多数移动到海外,即减少税赋,又保护环境。同时注重文化建设,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物质文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又因精神文明的发展促使物质文明的提升。 那么发展中国家是否可以借鉴呢。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我们现在为了全面奔赴小康,也致力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大力度投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同时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为此投入了不少的人物财力资源,这难道不是文革时期为大力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造成的后果之一吗? 所以在致力于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等物质问题的同时,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那么如何“两手抓、两手硬”,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充分利用人口众多这一资源,开展多方面的产业。比如说政府支持组织文化人员开创教育培训这一行业,充分组织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民精神文明方面的素养;2、加大对于教育行业的投入,减少孩子的教育成本;3、学习发达国家做法,将重工业或者对环境破环严重的产业转移到人口少或者未开发地区;4、组织人员派送,去发达国家工作,减少国内人口压力的同时又能赚外币、学习国外技术;5、聘请高薪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制定合理的管理规范,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意识。政府也要加大对那些重工业企业以及对环境破环大的企业的监督,制定明确的合理的管理监督细文,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体制。重点在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注重,不可急于求成。

(1)

马俊清2016-02-03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1)

李旭2016-01-19

 一座城市,应该有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城市“失忆”就会千城一面。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城市文化包括城市历史、品质、风貌、内涵,个人能够感受到的民风、公德、秩序等,只有拥有文化的城市,才是活生生令人热爱的宜居之城。

(1)

楚晓2016-01-12

我非常赞同我们需要改善发展中国家脏乱差的现状。首先,改善之后有利于国家良好形象的建立,其次,在现今流感多发的情况下,改善脏乱差现象更有利于国民卫生安全的建立。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产生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好处。 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多方共同合作改善。从个人来说,需要建立正确的个人卫生意识以及公民意识。从企业层面,要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使用绿色环保的经营方式。同时,为改善社会现状尽自己的一分力。从国家层面,国家要加大对着一方面的投入,并且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等。 当然,改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操之过急,过于激进。

(1)
1 10条信息

李建保2016-07-19

人们进入并定居于城市,是希望有更好的发展和生活,因而宜业宜居是对城市的基本要求。宜业又宜居的城市,开发强度适当,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有机融合,人们求学、就医、购物和出行方便,休闲和交流空间充足,环境质量有保障。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少城市出现了过度开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快速攀升等问题,宜业宜居水平不高。事实表明,只有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城市宜业又宜居。为此,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不同,所处的工业

(0)

冼润霞2016-06-25

“会烂”和“不会烂”,这样接地气儿的分类方式,让垃圾分类工作在浙江4500个村庄得到扎实推进——“会烂”的发酵堆肥,“不会烂”的再看能不能换钱。如此,运往垃圾处理厂的垃圾越来越少,村子却越来越干净,“乡村智慧”的效果立现。   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设施基础较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况在不少地方存在。农村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环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尽管具有完备的垃圾运输、分拣和处理系统,但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十多年来进展并不顺利。而浙江农村的垃圾分类能开展得有声有色,就在于采用了适合农村的方式。   如果从一开始,当地就按照城市思维来操作,弄上一堆农民看不懂

(0)

李河君2016-02-03

城市的善治,归根到底是让生活更美好,落脚点就在城市的管理和服务上。虽是数九寒冬,四川德阳城管帮八旬老大爷挑菜担的场景,仍令人倍觉温暖。而2015年岁末新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让人们相信,随着改革的推进,城市将定格更多这样的温馨画面,从制度层面打开“宜人”的城门。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何以触摸城市之心,如何感受城市之善?答案不是经济的增长、地标建筑的堆砌所能涵盖的。究其核心,乃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能否吃得放心、行得顺畅、住得惬意、病得无惧、老得无忧,是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居民满意不满意的重要评判标准。城市的善

(0)

袁仲雪2016-02-03

农村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治理工程推进缓慢,治理成效不尽如人意,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一般认为,造成农村治污不力的原因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法制不完善,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监管能力薄弱,等等。这些因素的确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但是,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基层治理与民主建设研究”项目组近年来了解到的情况看,即便在不存在上述因素的地方,治理效果也各有不同。调研显示,治理成效显著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实践中较好地坚持和贯彻了精细化理念。农村治污精细化理念是指,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

(0)

吴志明2016-01-26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地都在研究如何开好头、起好步。作为“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是当前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引领。社会各界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十三五”开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以激发驱动发展的新动能。在宏观上理清了思路,就要微观上精准发力。就创新而言,微观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激发企业这个创新主体的潜力,以企业创新刺激和带动各方面创新,从而让经济发展焕发新的活力。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在开局之年不妨将关注的焦点更多地转移到企业生存现状上来。最近,一名从事绿色建材产业的企业家告诉记者,尽管绿色建筑市场前景很好,但他并不打算扩大产能。因为新产品制造出来,进入市场要接受省、市、县多个层级相关

(0)

冯丹2016-01-22

交通拥堵如肠梗阻,空气污染是哮喘,水污染是血液中毒,垃圾围城好比恶性肿瘤,文脉隐没好似失魂落魄……有人用刺眼的比喻,来警醒当前“城市病”有多严重。疾在腠理肌肤,根在经脉脏腑。大城市“得病”,暴露出的,正是短视规划带来的长久危害。阅遍世界,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而《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记下了一些“失败”的规划,极端现代主义曾造就巴西利亚“缺失人情味”的反面案例。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编制一份以人为核心的科学规划,才能真正打

(0)
1 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