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教科书的教条戒律阻碍社会发展?

发布日期:2016-01-18    浏览次数:4055

  

      中国的教育历史绵绵悠长,在不断改变中寻求更好的发展,它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很多优质的人才,但毋庸置疑的是,当前我国教育存在很多的不足,阻碍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提起中国教育,“应试”是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词,殊不知教科书中的教条和戒律也在近些年逐渐侵蚀着莘莘学子。我们提倡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规定,反对呆板僵化、墨守陈规的负面教条。教育从来不是扼制,而是激发学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知识海洋中寻找各种宝藏。教科书的“教条”+刻板僵化的“戒律”=“阻碍”社会发展?请列举相关事例,发表您的高见,为我国教育注入新鲜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教科书 教条 戒律 社会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6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fjuyrfes2023-08-20

美国的学术固然高明,但却替代不了中国的学术。当年主张“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的王明一伙照搬马克思主义教条难以指导中国革命,今日照搬西方社会科学的现成结论,也无助于解决中国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按着不是顶尖的研究就没有价值的逻辑,中国就不配有自己的独立研究,不配有自己的知识传承,中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只配当美国学术的分支机构和试验室。这明显是件很荒谬的事情。(作者李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0)

同辉2022-01-04

必须坚持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正确及时地反对各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理论非常重要。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反之,党便涣散,政策便失误,思想便混乱,经济便停滞甚至倒退,社会便动荡。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从另一角度来说,错误的理论必然产生错误的行动。正确理论是革命的先导,错误理论是垮台灭亡的先导。重视理论的根本体现,就在于勇于、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在不断出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势中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这就需要及时正确地反对各种教条主义。仅仅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词句,不管具体情况和条件的变化去生搬硬套,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东教条”。借口所谓情况和条件的变化,否定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却把西方的种种理论奉为神明,按照西方的理论去进行“思维”和“创新”,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西教条”。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理论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主张从中国儒学等传统文化中找出路并以此为指导,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古教条”。无论是“东教条”“西教条”或是“古教条”,都在我们坚决反对之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还要反对经验主义,都决不能忽视理论。如果以为正确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只有自己积累的实际经验才可靠,这必然也会或迟或早品尝到忽视理论的苦果。以上三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况下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但在一定时候一定情况下,往往会以一种错误倾向为主。我们应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相关政策。否则,在反对各种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就会陷入另一种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窠臼。(李慎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0)

柯華慶2020-01-21

【柯華慶】导致现在意识形态相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共意识形态部门仍然固守教条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正统,没有认识到现代意识形态应该建立在科学与实践基础上和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马克思主义能够赋予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党领导权的正当性,但对于复杂的中国现实和变化的时代很难有具体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所设想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无产阶级颠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更公正的分配。也就是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比较满意,但对资本主义的分配不满意,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治权力重新进行分配从而进入社会主义阶段。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面临着社会分配的极不公平,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都是颠覆市场经济制度的理论。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而非建设的理论,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是极少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代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意识形态地位是合理的,然而在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继续将马克思主义做为正统意识形态却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

(0)

马思伟2019-12-25

很多人没有智慧理解真理 ,所以只能搬些教条 ,可怕的是后面没有明白人 ,把教条当成真理来学习, 舍本逐末啊!

(0)

很好的话2019-11-18

查理的头脑是原创性的。 他有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又有第一流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研究素质和科学研究方法,一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几乎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任何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 这点上他和自己的偶像富兰克林非常相似,类似于一位十八九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近代很多第一流的专家学者能够在自己狭小的研究领域内做到相对客观,一旦离开自己的领域不远,就开始变得主观、教条、僵化,或者干脆就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大都免不了瞎子摸象的局限。 查理的脑子就从来没有任何学科的条条框框。他的思想辐射到事业、人生、知识的每一个角落。 在他看来,世间宇宙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所以他提倡要学习在所有学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普世智慧”,以此为利器去研究商业投资领域的重要问题。 查理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基于对知识的诚实。他认为,这个世界复杂多变,人类的认知永远存在着限制,所以你必须要使用所有的工具,收集各种新的可以证否的证据,并随时修正。

(0)

而往故事2019-11-08

这是一种《共绘网》思维的霸气,更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思维方式:成大事者,决不被陈规旧习所束缚。 中国历史上有一场著名的战役:泓水之战。 春秋时期,宋襄公和楚成王进行会战。 楚军在泓水渡河,公子目夷建议宋襄公半渡而击。 可是宋襄公却坚持古代战争的旧礼,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 结果我们都知道,宋襄公不仅大败亏输,还因为腿伤不治身亡。 《旧唐书·陆贽传》中说:“事有便宜,而不拘常制;谋有奇诡,而不徇众情。” 通晓事物变化,不拘泥于陈规旧制而死板教条,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让梦想发光。

(0)

UMGNFTBBD2019-02-14

科学的第一个要素是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各种规律。而且并不限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然规律,也包括其他各种规律,比如心理学、行为学、精神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所研究的各种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不同,所发现的规律当然也不同,但是它们的目的都是掲示“规律”,而且它们也都符合科学的另外两个要素。 宗教和伪科学也都声称掌握或者揭示了规律,但是由于并不符合科学的另外两个要素,所以和科学有明显的区别。

(0)

nfgjhfgfgujy2018-11-26

其实很多中国学生不仅能通过国外的语言开始,还具备非常不错的专业素养,但制约他们的,其实是面对不同社会,不同教育体制下,认知模式的调整。在如今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想让中国的下一代,在未来国际化的竞争中真正的脱颖而出,必须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进行改变,不要再只培养“听话”的机器人,毕竟,“一个国家为其年轻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未来的样子。” ——古斯塔夫·勒庞。

(0)

zs2018-07-23

中国教育是把人最珍贵的年华,付给毫无意义、毫无发展价值的学习内容上,而舍不得花费一点时间去讨论和思考,记忆成了学习的唯一方法,高压成了教育的唯一手段,保护成了成长的唯一措施。

(0)

季允石2016-08-03

思想引领行动,思想高度决定视野宽度和精神状态。事实证明,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是总开关、具有先导性。思想僵化,死路一条;思想解放,前途宽广。解放思想,就是解决头脑问题,就是武装头脑、开动脑筋。当今时代,世界发展变化快速广泛、复杂深刻,解放思想一刻也不能停步。我们要破解难题、应对挑战,首先在思想上要与时俱进,努力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解放思想包括创新理念和观念,也包括发展理论;需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也需要改变习焉不察的思维惯性。

(0)
1 2 16条信息

彭彭2018-07-23

中国教育是把人最珍贵的年华,付给毫无意义、毫无发展价值的学习内容上,而舍不得花费一点时间去讨论和思考,记忆成了学习的唯一方法,高压成了教育的唯一手段,保护成了成长的唯一措施

(0)

占国2016-02-16

美国朋友奥斯丁家的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欧洲史》。这是美国大学文史类学科的选读书,也是美国高中开设的大学预修课程欧洲史科目的辅助教材。美国大学预修课程是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共有22个门类、37个学科。高中生如果选修其中的一些课程并通过考试,分数会成为大学录取的重要参考,入学后还可抵扣大学的学分。目前,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考试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奥斯丁的孩子15岁,刚刚进入美国一所公立高中就读,桌上的这本142页的《欧洲史》就是她选修的欧洲史课程需要阅读的书籍之一。美国高中每年有4个学期,欧洲史科目全程长达3个学期,每周5天、每天两节课。其间老师会推荐和指导学生阅读10多

(0)

黄传贵2016-02-01

读书对我来说,似乎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事情,已经融入生活。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很羡慕同学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渴望自己也有一本。但这个愿望一直到上初中才得以实现。也许就是那段漫长而刻骨铭心的期待,令我犯上“书痴症”,一病不起,一往情深。在压力大、节奏快的现代社会,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上,要想摆放一张安静的书桌、保持一种求知若渴的定力,似乎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爱书之人来说,应该怎么办?借助一句顺口溜,“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未尝不是增强读书定力的良方。 “死读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耐力。古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是一种把读书当作进身之阶和“敲门砖”的态度。一旦把门敲开,书本就弃之不顾

(0)

孙健2016-01-18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论哲学和智力》一文中说过一段很深刻的话,大意是说,哲学家比任何其他人更应从直观知识中汲取素材,因此哲学家的眼睛应永远注视事物本身,让大自然、世事、人生而不是书本成为他的素材;不能把书本视为知识的源头,书本只是哲学家的辅助工具而已。当然,这不是说读书不重要,而是说要读活书、活读书。生活中的哲学不以命题、范畴的方式呈现,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能从中体悟出哲学道理的生活状态。生活中的哲学智慧是丰富多样的:“变”“联系” “矛盾”“过程”等,都是活生生的生活观念。矛盾变化是什么?是辩证法,所以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变与不变就是哲学问题。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都知道,事物是变化的,人也是变

(0)
1 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