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共绘网倡议将9月1日定为“学习状元日”?

发布日期:2016-02-26    浏览次数:3430

  

        古有科举考试,殿试第一称状元。今有高考,第一者也称状元。每年高考揭榜时,各省各地的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就会立即登上报纸网络的头条,令众多家长羡慕佩服不已。高考这根独木桥,不是人人都能顺利闯过,更别提摘得省市状元的艰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状元学霸们的光鲜亮丽也是来源于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奋斗,高等学府的通知书来的是理所当然。当今社会和学校充斥着娱乐八卦、浮躁着厌学弃学的不良风气,现在的学生又普遍早熟,叛逆情绪更为严重,如何培养他们形成优良的学习作风、做人的可贵品质是老师们头疼的难题。每年9月1日是各大学、中学、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共绘网》建议定为“学习状元日”,开设相应公共课,不仅要学习状元学成所得的方法,而且要收获人生哲学。您是家长还是学生?您怎么看呢?

相关热词搜索:共绘网 倡议 学习状元日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32)  |  中立(4)  |  反对(2)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FDRWEG2023-03-21

父母要做孩子的终身老师。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要说,父母要做孩子的终身老师。 西方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颇给人启发,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生活是一本耐读的书。当孩子们到中年,或步入晚年时,才会更多地想起双亲,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影响,以至于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模仿着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所列这些想说明什么?我想说的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工作,还要准备做好孩子的“终身老师”的工作。(传统文化育天下)

(0)

耳边说宝适2019-10-11

中国SAUS大数据显示,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出整整6倍。 换句话说,如果你高中毕业,月薪是3千,但如果你博士毕业,月薪就达到了1万8千。 还有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调查显示,84%的高管拥有高学历,48%出身于985名校。 读书无用,真的是最大的谎言。 从小,我就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小县城长大。 我有很多同学,拼了命努力读书,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县城。 也有很多同学,初中毕业、甚至初中就辍学不读,外出打工的。 辍学不读的人,当初大部分是家人、或自己认为读书没用。 因为他们总是看到,隔壁村某某早早外出打工,没几年就回老家盖了新房子。 而另一个某某,大学毕业出来,月薪还没有打工的高,连学费都没有赚回来。 这样一对比,他们更加坚信读书无用,再加上吃不了读书的苦,于是早早踏入社会。 目光的短浅,让很多人低估了教育的意义。 多年过去,现在再看,那些对生活满意度高的人,大部分都受过高等教育。 他们未必很有钱,但至少都有一份体面,且有持续性的工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而那些没读书的同学,有的在市场卖菜,有的开个烧烤摊。 更多的还是出卖体力,打着一份朝不保夕的工,直到过年才能回家一趟,过得极为辛苦。 虽说一个人的命运,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但我想,没有人能够否定,如今社会上,读书所给人带来的影响。 如果说,读书对富人来说,是一种锦上添花、业余休闲。 那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读书就是雪中送炭。 考上大学,至少能让你找到一份薪水稍高的工作,过上舒服一点的生活。

(0)

BYDHNDY2019-07-25

没有伞的孩子,不要站在原地等雨淋,而是要更加努力。越努力越幸运,若是起跑落后,那就用汗水换成绩。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越来越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学会了什么叫天道酬勤。我们要做的,就是无论起跑线在哪儿,无论自己落后多少,都要咬紧牙关,不管不顾勇敢向前,直到旭日东升,雨过天晴。 来自甘肃定西的魏祥,身患重度残疾,父亲因患重症于2005年去世,留下母子相依为命。身残志坚的魏祥,2017年高考取得了648分的优异成绩,他请求清华大学提供一间“陋宿”,让自己和母亲居住。清华招办回复: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来自河北省有名的穷困县枣强县的学生王心仪,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家人靠两亩土地和父亲微薄的打工收入生活。2018年7月,她以707分考取北京大学。当许多人都在认为“寒门难出贵子”时,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跨入中国最好的学府。 他们都把贫穷化为前进的动力,用行动证明,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最近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看看: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去看看这4个地方的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抽什么烟。没错,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但大家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真的会有不同。问问孩子,他未来想成为哪一类人。 你到北京旅游是坐高铁好还是骑自行车好?当然是坐高铁好呀。知识就如同高铁,有了这样的工具,你实现成功就更快捷而且更舒心。更重要的是,你人生的选择余地就大,要是你坐高铁坐腻了,你也可以骑上自行车领略风景,累了,你再坐高铁不迟,这就是潇洒,因为你有“知识高铁”这个工具。 头等舱可以优先登机,银行VIP可以免排队,演唱会最贵的门票位置最好...... 这世界本不公平,这世界又异常公平,你得到的,其实都是应得的,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0)

jurhrdybt2019-06-27

高考状元只是学习成功者。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 他曾多次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 是的,科学和艺术是永远连在一起的,诚如钱老说的“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几位成功的学习者还有一个共性:平时最喜欢的事都是读书。读书使人智慧。

(0)

研讨会上坦言2019-05-31

“超度学习”的“七宗罪”: 1、边际效益递减。 过分的超度学习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边际效益递减”。 一般来说,以中高考试题而言(以百分制为例): 学生考60-70分,只能算是“入门”水平; 能考70分,可以算是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达到80分,则可以认为进入了“熟练”区间; 考到85分-95分,可以说是“优秀”的层次了。 再追求95分以上,甚至逼近满分,从掌握知识的角度看,既没必要,也没意义。 从60分考到80分,学生获的的收益极大,投入收益比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入门”进入了“熟练”阶段;从80分考到90分,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将会倍增;而从90分再逼近100分,此时考察的已不再是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水平差异,而是学生重复训练导致的细微差别。此阶段每增长1分,都要进行无数次机械单调的重复训练,此时的学习投入趋于无限大,而学习收益趋于无限小。表面看是培养所谓“细心”“完美”“卓越”精神,实际从学习本身的规律来说,不如说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 2、忽视学生个体差别。 “超度学习”加上单一的分数评价体制,对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效果。恶果之一就是用用一把尺子反复衡量不同的学生,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越是在高年级,表现的越是显著。 其一、从思维类型来看,对于循规蹈矩,比较细心的学生来说,“超度学习”带来的学习伤害可能不算太严重,而对于比较自由,喜爱发散思维学生来说,“超度学习”带来的可能是灾难性后果。 其二、从学习能力来看,对于优秀生来说,由于刷题速度快,需要反复纠错和完成惩罚性重写的作业少,还可能保有一部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他们受“超度学习”的冲击相对较小;而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题目错的多,被返工的作业多,需要超量学习的任务反而比优秀生更多,结果导致这部分本应该“减负”的学生,其学习负担反而远远大于优秀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等于零。超量的学习任务要么催生低质量的糊弄和作弊,要么就是导致严重的厌学和弃学。 3、单向淘汰现象。 高智商考生拼不过细心型考生;擅长数理思维的男生输给擅长记忆语言的女生。 越是高智商的学生,对单调低水平、重复性学习的耐受度越低。加之新高考方案3+3中选修物理人数下降,选考科目的录取权重下降,语文、英语这种区分度不大的学科权重日益提升,而语文、英语的应试模式更加注重长期的积累和细心的阅读,这些因素叠加,可能进一步加重学习的“超量单调性重复”。 一个显著的现象:在中考和高考中,女生越来越占据显著优势。这可能和当下中小学“超量学习”模式下,女生因其细心、认真、耐受度高,更能在重复性训练竞争中胜出有关。 数字:1999-2008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 这种单向淘汰,对于人才的长远培养来说,显然构成潜在的消极影响。 4、过高的教育成本。 “超量”学习投入了过高的教育成本,同时也丧失了越来越高的“机会成本”。一方面学生在超量的学习中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从学习中获取的收益则相对减少。如果将因超量学习损失的机会成本考虑进去,学习越来越成为得不偿失的一门投资。 比如:过度的“超量学习”的不必要学习时间, 可以用于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一项特长; 可以用来阅读课外经典,拓展知识视野; 可以用来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可以用来旅行、游学,在学校之外学习; 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参加各种体育社团; …… 谁能说这些学习分收益会比多刷几道题的的收益小呢? 可叹的是,为了短期牟利,这些滋养人生的“真学习”“终身学习”被功利化的“伪学习”“功利学习”所吞没。而所谓的“功利学习”可能最终既不能收获“学习”也不能收割“功利”。 甚至什么都可以不做,只需要闲暇就好。 正如哲学家皮珀所言:闲暇,是心灵的拯救,是文化的基础和源头,许多伟大真知灼见的获得,往往正是处在闲暇之时。 如果没有闲暇,很难想象古代雅典会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索福克勒斯、阿基米德等灿若群星的伟大先贤;如果作业太多,无暇深思熟虑,估计东方的老子、孔子、庄周、释迦牟尼也会销声匿迹。 剥夺了闲暇,就是扼杀了自由,没有了自由,谈何思考?

(0)

OIO,HGHJ2019-05-21

余生很贵,请不要用来悔恨。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有多少人因为吃不了苦而选择安逸轻松的过了一辈子,可是当他们凝眸回望,却发现,最遗憾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去努力。 你现在抱怨学习太苦太累,你以后就会抱怨生活不易。 别在你垂垂老矣,两手空空时,再痛心疾首地说“如果当时能吃一点苦,能再努力一点”。 虽然苦过之后不一定有甜,努力过之后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的人生希望更加渺茫,就像一潭死水,一眼看得到头,苍白到连新的风景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苦。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是奋斗,最可贵的精神是拼搏,别在最好的时光里选择安逸,错过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风景。 不想苦一辈子,就要苦一阵子,扛得住艰难,才能配得上梦想。 愿你们经过泥泞,都能见到更耀眼的风景。

(0)

TJNGYUBD2019-02-22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高考状元或许比你少了那两三个小时的课外补习,但他们比你多的,是高效的学习策略、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自己默默的用功努力? 你有没有在意老师透露完那些“内部消息”之后总结的那句“无论怎样,我们要把自己的功课做到家,以不变应万变”? 你有没有担心过或许就是那句安慰性的“没事,高考还早”,让你略过你不想做的那道函数放缩,而你放弃的这道题,可能就是6月你哭都哭不回来的14分…… 不要拿“学不进去”“没有天赋”当借口。如果你没有试过放弃你周末推塔、看剧、打球、聊Q的时间来做一套理综卷; 如果你没有试过要求自己在周日早上6:30起床洗漱好后7:00到教室读早读上自习等着食堂开门; 如果你没有试过在算了5遍某道解析几何,却仍然算不出来的情况下逼着自己在一张新的草稿纸上继续工工整整地写上第6遍的演算步骤; 如果你没有试过,那你就没有资格说“学不进去”....... 因为你连想要学进去的欲望都没有。如果你化学次次不及格,却没有试过把书认认真真看一遍又一遍,把不懂的哪怕一丁点问题写在本子上一个一个地找老师解决; 如果你物理每每拖班平,却没有试过把自己不会的题型罗列出来,再在基本的作业练习之上给自己找10道类似的题反复练习; 如果你生物选择题总是错上2道,却没有试过罚自己每错一道就在操场上跑两圈,或是看着错题老老实实翻书找到答案并把错因写在笔记本上用红笔标注出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如果你没有试过,那请你不要用“没有天赋”当作逃避的理由......因为爱迪生在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还要重要”的时候,他并没有说“那百分之九十九可以不要”。那么,既然你都还没有付出那百分之九十九,又有什么资格因为那百分之一的匮乏而放弃呢?......记住,总有你所达不到的极致,总有你争取不来的完美,你所做的努力,从来不够。不要抱怨自己已经失去了做题的热情,高三需要的,从来不是热情,而是毅力。 不要让心态问题占据了你大量的精力,高考需要的,除了心态,还有实力。 不要问怎样在作业多的时候选择完成,在你真的怎么拼命也做不完作业的时候,你就知道如何选择。 不要在复习的时候担心效率问题,你专注去做了之后,效率总会在某次考试中体现。 不要习惯于假设“如果当初”,要学会跟自己说“既然如此”和“那么以后”。 不要妄想有太多的人关注你的高三,不要责备朋友没有在你低落的时候给你一个拥抱或是一句鼓励,你要习惯你只有自己。 不要忘记你的梦想,哪怕实现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也要把它紧握在手中当作最强大的能量。 不要被困境所阻挠,不要被障碍所绊倒,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否认最后有可能的成功,不要绝望——当你已经滑倒碗底的时候,往哪里走都是向上。 不要去追问现在所做的一切的意义,朝佛之人是不问意义的,放弃追寻,就是最好的追寻。

(0)

建军2019-01-26

在学习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真正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超常发挥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未来寄托在那渺茫的希望上,因为高中三年我们是在拿自己的青春下赌注,我们不敢输,也输不起。不要说什么“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即使是0%的希望,也要尽120%的努力。不坚持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只要高考交卷铃声还没有响起,任何一个人都有创造奇迹的机会。你只要拼尽了全力,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留下遗憾,而不会后悔。因为即使重来,你还能怎么样呢?现实一点说,竭尽全力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跨入清北的大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与成长轨迹,是难以比较的,再加上太多的运气与偶然,结果是否如人意往往难以预料,我们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风雨兼程。我们相信一切付出都会有回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有些同学,一点也不愿多付出,每一份付出,他都期待等量的回报;还有一些人,淹死在没有回报的痛苦的漩涡中。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与决心。别说为5%的收获付出90%,即使是0%,你敢不敢说,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你敢不敢继续拼,继续赌。如果你有这样的气魄,那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进的步伐。

(0)

SZ开放2019-01-12

学习的事情没有办法急功近利,也没有办法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全成功,必须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考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上一个好的高中,才能够为未来的高考夯实更牢固的基础。很多人说,中考是小考,高考是大考,其实这真的是个误区。尤其是我们初中的孩子年纪还小,可能体会不到中考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家长的足够重视了!

(0)

施一公2016-04-20

做基础研究,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改变什么?作为一个敢担当的读书人,不仅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也需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希望,不管是我自己、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同道,我们每个人都承担一点社会责任。这是我除了对科学本身兴趣之外的所有动力,也是我今后往前走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0)
1 10条信息

彩的世界2020-01-26

当家长选择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时候,就是告诉孩子,必须一切成绩都要最好,而且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这样,你只有这一条路才能走好人生,要心无旁骛,高度自律,其实家长不仅扼杀了孩子探索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可能性,甚至就是在蒙眼狂奔,而你牵着绳子…试想一下,如果哪天真的他的成绩没那么好,世界期望他描述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他做不到的时候,他要如何去解释?他的人生观是不是会瞬间崩塌?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啊,有些孩子上大学还要父母过去做保姆…人生是场马拉松,刚开始拼尽全力的那些坚持不过前两公里,而全程是42公里,后面的路很长,而他们却很难再进入前面的梯队。

(0)

美朗多吉2016-08-16

当今,人们似乎被一种急躁、焦躁、浮躁的情绪笼罩着、驱动着,在公共场所,为争座位、抢车道而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之事时常发生,不久前一私家车司机因车辆剐蹭而对快递小伙儿不停地辱骂殴打事件,让国人再次感受到搅动人内心的那个看不见的魔鬼之可怕与可憎。   还有更可怕、更可憎的。现如今,诈骗、传销、碰瓷之魔,游荡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骚扰、搅乱甚至冲击、破坏着人们的生活,稍有不慎,你就可能被骗、被坑、被讹,轻则经济受损、精神受创,重则倾家荡产、家无宁日。   而对更多的人包括管理者、领导者而言,急功近利四个字已潜移默化,自觉不自觉地会在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中,在一些制度、政策的设计、施行中显现,这样的例子不

(0)

李守镇2016-08-05

小时候,长辈夸谁家的孩子好,就说有家教;说谁家的孩子不好,就说没家教。在长辈眼中,家教既是“好”与“不好”的原因,又是“好”与“不好”的结果。 注重家教,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过去,社会教育的普及程度有限,家庭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私塾在古代的兴起就是明证。但那是把先生请到家里来,这里所谓的家教,纯是依靠家庭,不假外力,是家长对子女、长辈对儿孙的言传身教。 家教是相对于社会教育而言的。如果作一区别,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社会教育偏重于“教”,教立身的技能;家庭教育则偏重于“养”,养做人的品德。就效果与作用而言,一个人所受的熏陶与影响,家庭的往往大于社会的,其基本教养,从家庭中得来的,也往

(0)

张红伟2016-06-28

智慧给人带来痛苦,中国道家对此早有料及。老子因而主张“绝圣弃智”,他拒绝远足,拒绝探索与发现,小国寡民,人生于斯,死于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为生命理想活法。庄子则进一步解释说:“有机事者必有机心。”他除了赞同“绝圣弃智”,还加一条,明确反对科技与现代化。 庄子甚至对人类追求知识也有过足够的警惕。在《内篇•养生主》中,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寿命是个定数,知识没完没了,无穷无尽,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知识学习中去,还有比这更具备风险的事情吗?! 但庄子事实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旅行家。他的旅行理论著作是《逍遥游》,旅行宣言是“自由”。 庄子意不在仅仅告诉我们

(0)

周琦2016-06-22

人的一生,有些东西与生俱来、难以改变,有些东西则可以自主选择、自我把握。选择对了、把握住了,则人生没有虚度,相反就可能枉度一生,不可不慎。针对一些人的思想纠结,我们应做好这样四道人生“选择题”。   不图“背景”,当有辛苦勤劳的“背影”。有的人总盼望能有点“背景”,背靠大树走捷径。于是千方百计攀高枝,千辛万苦抱大腿,削尖脑袋进圈子,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和尊严,甘当门客与“家臣”。他们或许会得利于一事、得势于一时、得逞于一阵,最终“背景”都会成过眼烟云,靠山甚至可能成危险的“火山”,有的因此摔得很难看。俗言“英雄不问出处”“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多少有成就的人都出身寒门,但他们平凡

(0)
1 5条信息

eebxgg2020-02-22

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我们学生被迫进行高强度的重复性训练,目的是不断提高对考试题目的熟悉程度和反应速度。思考过程被完全省略。然而真正培养人才的教育,却往往是让学生做不会做的事情。——秦春华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