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东方文明古国:向联合国申遗数量太少?

发布日期:2016-03-12    浏览次数:3262

  

        中国历史悠久,从盘古、女娲、后羿等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00年。

  

        中国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可就是作为世界上拥有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国家之一的中国,到目前为止却只有23个世界文化遗产,这确实有些太少了,应该给中国的历史文化多一些机会!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达沃斯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郭来喜,曾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会面时直言:申遗应该向中国进一步敞开大门。是的,中国的历史文化渊源、历史文化遗存分布之广、数量之多都是许多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而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申遗工作中不能把这些国家区别对待,每个国家最多申报两项,对中国的文化保护工作显得很不公平。故而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能将制度加以改进。你的看法呢?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联合国 申遗
赞同(3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曹莉2018-08-16

申遗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我们没必要因外界的干扰而慌乱,不应为此改变我们对于文化价值的判断标准,更不能因价值判断的偏差而让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花园杂草丛生。

(0)

杨力2017-08-3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项目的科学认定及审定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首要任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这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总体目标,它只有在确定了各种类别的具体文化项目作为保护对象时,才可以说确定了保护的具体对象。因此,试点项目的确定本身就是进入文化保护程序的第一项科学管理工作,对保护项目的认定和审定也就成为这项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界、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还处于似懂非懂、模糊不清、把握不准、各种不同的界定和学术争议严重干扰的状态下,这项管理只能加强,不可草率从事。

(0)

唐登杰2016-08-19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文明就像一条河流,只有不择细流、不断历史,才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非遗文化,有着浓浓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多是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虽然许多传统知识和技艺已经退出了当代生活中心,但其中所包含的经验、智慧、人生哲学、世界观念,却仍然熠熠生辉。随着时光的流逝和间离,这些曾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非遗文化反而会具有更强的精神特征,具有一种审美的魅力,为喧嚣的日常生活带来诗意。

(0)

刘金虎2016-08-04

 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我们通过文物读懂祖先,希望子孙通过文物理解我们。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利用好,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保护文物,实际上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文物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丰厚物质资源,而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精神滋养。

(0)

李飞2016-08-02

同意。历史文物是全世界人类的财富,应被存放在一个最有利于其保护的博物馆,而不应纠结于国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文物其实并不仅仅是先祖留下的遗物,而是记载着一个民族历史文明的史书。每一件文物都是这部史书中的一个篇章、一个段落、一个符号,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这个民族历史长河中一段不能被抹去的文化记忆。对于别国来说,这些文物或许只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著书立说的研究对象,但对于所属国来说,这是民族文明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民族自豪感的寄托。

(0)

王东洲2016-06-30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印刻着文明的痕迹。一页页山河变迁,一段段历史影像,凝结在这一砖一瓦、一瓶一罐的文物之中。有人曾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正是这些历史记忆和文明底蕴,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其实,文物从来都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未来的“甘泉”。凝结在文物之中的“道”,既标刻着一个国家文化河床的厚度,也在不断为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文明养分”。在这个意义上,保护文物绝不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它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彰显文明大国形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

孙玉秋2016-06-29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高度统一。中国梦追求的复兴,不仅是物质文明等硬实力的复兴,更是文化软实力的复兴。我们要通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传承5000多年悠久文明、能将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共享、能用自己的软实力促进世界共荣共进的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往昔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绝非仅仅是经济富庶与国力强盛,更是文明的传播与文化的弘扬,当代中国同样需要在文明的传承创新方面为世界作出新的贡献。因此,复兴最根本的是文明的复兴,中国梦究其根本是文明梦。文明的核心是价值理念及其主导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又与时维新的“和谐”价值理念,特别是由此展开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身与心和谐等思维与行为模式,不仅为中国梦抹上了浓浓的文明底色,更为“让世界变得更好”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图景。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早已不堪重负的地球实现休养生息成为可能;人与人的和谐,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和平共处、和平发展提供了文明范式;心与物、身与心的和谐,为实现人生圆满幸福提供了价值导引。西方社会以对外征服开启文明进程,结果走得越远越迷惘,斩获越丰越空虚。如何反观自我、涵养心身,体悟人生的真谛、发现人生的意义,走出心与物、身与心的二元对立分裂,不再心为物役,给世界也给自己一份祥和,中国梦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0)

郑坚江2016-04-20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血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有益启示。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挖掘和研究阐发优秀成果,提炼蕴含其中的精神和价值,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延续我们的历史文脉。同时,着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广泛开展教育普及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重视和发展民间文化,展示中华文化之美,使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0)

王鸣2016-04-11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根本特征,文化包容是各文明共生共荣的根本之道。我们既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和尊重各种不同文明,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在宽容与互动中,保持独立与自主,保持本民族优良传统与价值,在情感上、思想上、更在行动中维护国家利益。中国不但要向世界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成果,而且要向世界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成果,用中国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理念,思考和回答人类遇到的新问题,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中国智慧。

(0)

王佐书2016-03-25

赞赏共绘网的分析判断,四大文明古国曾显赫一时,然而时至今日,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最终都失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只留下少许的历史残片。唯有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继往开来,绵绵延续几千年,仍统一完整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何也?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不仅有辽阔的土地和完整的文化记忆,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轩辕黄帝这个民族公认的“精神领袖”,这面中华民族精神的旗帜。只要凭借炎黄子孙这个亲切自豪的称谓,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就会激起民族情感奔腾不息的波涛,筑成坚不可摧的民族团结的精神长城。

(0)
1 10条信息

胡汉清2016-08-19

韩国文化财厅(文物局)12月2日发布消息,当天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遗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拔河成为韩国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拔河成了别国的文化遗产,相信我们一些人会感到诧异,还有些人会惊诧无比。在国人的意识中,拔河应当是我们的,要申遗也该由我们来。 从源头上来看,可能的确是我们的。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了,只是那时不叫这个名字,叫“牵钩”。像许多后来演变为体育或游戏活动的品种一样,牵钩或拔河也是因为实用而起源。《隋书•地理志》讲到

(0)

霍金花2016-06-29

夏鼎商彝、秦砖汉瓦、唐彩宋瓷……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当中国梦渐行渐近,如何在现代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文物保护的科学理念、工作方针、实践路径,为开拓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指明了方向。“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河北正定古城、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哈尔滨731遗址群、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等文物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像爱

(0)

钱国玉2016-06-29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然而近年来,在各地城市化、工业化浪潮中,许多珍贵的文物、遗产遭到破坏,不少历经千百年的古迹和遗存一再被伤损,甚至毁于朝夕。在此背景下,推动文物保护取得实效,亟待各级政府遵循科学发展观,主动担当,更有作为。 据2011年公布的第三次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