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农民不愿放弃农村户口,农业现代化就难实现?

发布日期:2016-05-14    浏览次数:3238

       长期以来,农业、非农户口的区别被认为是造就不公平的城乡壁垒,造成了种种的不平等待遇。然而,国家利好政策一经推出,部分农民却不愿取消农业户口,这一现象似乎颇出人意料,当冲破壁垒的重要一步刚刚跨出去的时候,为什么还会有农民执著坚守?

       据了解,大多数农民对于是否愿意转为城镇户口表示“不愿意”的原因是,在现行政策框架之下,法律赋予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许多农民担忧在转换身份之后这些权益是否还会存在,若放弃农村户口又会得到什么补偿。而当下存在着农民进城而不愿意放弃农村的承包地的现象,如此一来抬高农村务农者的经营成本,另外,抛荒土地或者低效种植地也是对稀缺资源的巨大浪费,故而会导致农业现代化难实现您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请你畅所欲言。
相关热词搜索:农民 户口 农业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59)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罗杰2024-01-21

讲的太好,没有农民百姓只有城市发展,把农村搞好才是最有希望。大力支持讲出人民百姓心声,为你点赞[强]:[强]:[强]。

(0)

凯斯泰纳2023-02-27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等有关负责人解读文件内容,介绍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总的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工作部署指导性、政策举措针对性,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唐仁健介绍,文件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守底线,一方面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另一方面,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唐仁健介绍,在目标上,重点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措施上,重点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抓紧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逐个品种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政策上,重点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记者郁静娴)

(0)

郑好勤2022-06-13

对的, 人不能忘本,应该城乡兼顾

(0)

王宁hhg2020-10-19

这段时间国内粮食问题一直是公关关注的话题,著名农业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视频《温言铁语:粮食安全恐慌再起,如何消除国民焦虑?》。 但让人遗憾的是,令人尊敬的温教授始终不敢正视问题的本质,直指问题的关键所在,竟然把粮食安全的责任推卸给农民,甚至提出走农村合作化集体化的老路,让人感觉到十分惊恐和忧惧。 凭什么农民就应该永远要固守落后的村庄,以牺牲他们的自由发展和经济富足为代价,来换取国家的粮食安全?当年一代老农民牺牲了自己,但为什么养老、医疗不能给予他们同等待遇? 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不不存在的粮食问题,现在越来越成为担忧?温教授明明内心清楚,但提出用改革开放之前的老办法解决当时一直不能解决的饥饿问题,历史已经证明行之不通,为什么今天还如此热衷出此主意?(通往经济自由之路)

(0)

黄红艳2020-10-13

肖磊:其实中国农业的科技水平,目前依然是比较低的,比如我举个例子,以色列这个国家,到处都是沙漠,严重缺水,但通过引水和各种高科技,硬是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农业科技大国,不仅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而且还能出口。要知道以色列人口虽然只有中国的一百五十分之一,但以色列耕地面积却只有中国的千分之三。 所以,除了盐碱地种水稻,以及南水北调等工程,按照目前国家重视“三农”的程度,如果持续的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中国还能节约出一些土地。2012年的时候,中国发布过一个《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其中在农业方面的目标是,中国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达到上世纪60年代农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农业中等发达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农业水平,其实还比不上上个世纪60年代农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

(0)

BJIHGR2020-07-19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革命的另一种体现。可以推进社会发展,提高效率,节省劳动力资源,这是方向。城乡一体化建设未必就是让农民进城,而是把农村建设成具有城市功能的城市了,农民属性不变。至于想改变属性的人,有很多途径去改变。根本宗旨要为人民某福利,是要考虑农民意愿

(0)

jkjrje2019-10-14

盘活宅基地的一系列政策出台,最终目的之一,也是希望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从而消除他们进城落户的阻碍。要不然,也不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里强调: 如果村民已经进城落户,各地可以自行筹钱,鼓励他们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 毕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是从上至下的,杠杠的硬指标,所谓的“非户籍人口”,绝大部分还是农业转移人口。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宅基地的“有偿退出”到底能给多少钱?如果这笔银子为数还不算太少,可以支撑入城的初始花销,那么,交回农村户口,倒也未尝不可。毕竟,看看邻国日本,就知道人口向大城市流动总是大势所趋,而绝大部分乡村的老旧独栋宅子,最终价值都是要向0元靠拢的。

(0)

尧尧2019-10-10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没有中国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快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 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益,根据区域实际,搞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0)

松子2019-08-17

个人觉得在短期内农村户口的含金量将会变得越来越高,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上,所以自然也会有一些政策开始向农村偏移,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村户口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1)

今天雨天2019-06-19

中国未来10年的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呢?哪些产业会成为未来的发展引擎呢?下面从具体的细分领域进行分析。建国以来,中国前后经历过三次土改。第一次是把土地从地主手里分给了农民。第二次,又从家庭里面把土地拿走,集中到了集体里面成立农村人民公社。第三次,解散了人民公社,又把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分给了农民。这就是现行的小岗村模式,家庭联产承包制。 小岗模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因为这个模式,是小农经济,是原始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三农问题,从其本质来看,就是中国经济基本完成了现代化,但是农业却仍处于前现代化的水平。 正是因为农业的塌陷,才导致了三农问题。而不是三农问题,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的滞后。 现在,农村土地已经开始出现了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农业。这是生产力自下而上的倒逼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尝试。现在的土地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更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第四次土地改革,呼之欲出。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制度架构里最底层的制度,它远仅仅是非三农问题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以左右和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基本制度。 从目前看,中国现阶段的制度改革,已经不是给上一代系统打补丁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彻底的更换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不然也不会频繁提到顶层设计这个概念。

(0)
1 2 3 24条信息

文阁2023-05-02

城市田种不了去农村,农村种田进城市。城市去一根毛也长不出

(0)

鸿雁2023-04-27

一会儿要加快城镇化了,人口负增长了,放开生育政策,又说就业难了,年轻人在城市里不好找工作,要振兴乡村,真搞不懂了。俺孩儿以后咋办啊,今年五岁

(0)

杨孝华2016-08-19

有记者近日赴安徽、四川、湖北等地调查发现,多数试点中小城市已经全面放开农民进城落户,但在“零门槛”前农民落户意愿普遍不高,有县城2015年农转非仅200多人。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在城市买房、工作、生活,但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如何解读农民的这种选择,对于我们顺应中国国情和农村的变化,针对性地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需要调整一个认识,在推进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的价值要科学评估,而不能低估。农村在农民心目中的价值,与我们处在城市的角度对农村认识的价值是不一样的。目前对农村价值,更多是从经济利益和物质的角度来认识。其实乡村的价值,在农民心目中,除了这些物质的价值外,还有被城市人

(0)

姜异康2016-07-08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高度关注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近年来,各地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农民工市民化的“瓶颈制约”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农民工落户城市、成为市民的比例不高,农民工融入城市缺乏制度接纳和社会认同等。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必须深入研究制约因素,努力找到破解之策。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制度壁垒。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及相应的社会制度安排尚未被根本打破,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一些制度障碍。城市户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构成了拒农民工于城外的壁垒。这使得很多农民工在城市以非正规就业为主,缺乏稳定的职业与收入,缺乏

(0)

罗凉清2016-06-30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一书,其中“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很想”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占11.83%,“比较想”的占21.73%,“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消息发布之后,引起热议。   20多年前,“农转非”还是农民们渴望而不可即的梦想;10多年前,“洗脚进城”还被农村人视为一件荣耀之事。可如今,当农民进城的道路越来越宽,很多农民却不想进城了。时移世易,令人感慨。   中科院在报告中,列举了如今农民不想进城

(0)

危朝安2016-06-27

广西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今年计划实施搬迁任务33万人,确保精准到户到人;青海预计到2019年实现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档案“全覆盖”,基本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脱贫体系……各地近期从不同角度大力推进扶贫攻坚,“精准施策”“到户到人”等成为高频词。   精准扶贫是惠及民生的大好事,有助于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其前提是精准识别。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应该不复杂,其实在不少地方这还是件新鲜事。笔者日前在西部某省调研时就了解到,一些地方的精准识别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消耗了一些基层干部群众的精力。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存在“等靠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

(0)
1 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