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吸引外资 = 政局稳定+人口消费能力+市场容量

发布日期:2016-05-15    浏览次数:4134

  

        吸引外资是现代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而在2015年1-11月,中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648家,同比增长1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4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预计全年吸收外资126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因为当今的中国除了有着成功的外交,其政局稳定外,还具有众多消费能力高的人口。同时,外资的引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失业率。故而,《共绘网》认为“中国吸引外资 = 政局稳定+人口消费能力+市场容量”是其吸引外资的重要原因,您觉得这等式对吗?请发表您的看法。
相关热词搜索:外资 中国 经济
赞同(50)  |  中立(0)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星语兰馨2023-12-12

引进外资呈现连年增长态势,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是我国加入WTO后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平均每年引进外资1200亿美元左右。从2012年到2022年,平均每年引进外资大约1400亿美元。而2017年到2022年,我国每年引进外资实际到账1570亿美元左右,比前十年要高。2020年到2022年平均每年引进外资大约是1700亿美元。去年,尽管疫情严重、经济上行发展的预期较差,但实际到账外资仍达1800亿美元左右,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一年。   也就是说,尽管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但实际上我国这十年的外资比过去十年要高,这五年比过去五年要高,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   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在于:我国已经形成了超大规模统一大市场。这个大市场拥有全球第二的GDP总量、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1.2万美元,即将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进入这个语言文字统一、法律政令统一、营商环境优良的大市场,可以有效摊薄制造业的采购、研发、销售、物流、固定资产投资甚至人力等成本,形成了大市场吸引的“销地产”和综合制造低成本的“产地销”两种外商进入中国的模式或原因。所以近年来,尽管美国政府要求企业从中国撤资,但包括美资在内的外资却在更多地进入,以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又创新高。换言之,中国正以其强大的引力场吸引全球的资源要素。(作者黄奇帆,系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

(0)

祈翠迎祥2022-07-15

稳住心态,一切都好。祈祷我大中华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1)

倪来有2021-06-21

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或将回流中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外资企业保持对华信心。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美国对华鹰派预测疫情将导致美国企业“成群结队”从中国转移。但就目前来看,除少数企业在东南亚国家建立二级和三级供应链,并未发生企业大规模转移出中国的情况。日本对外贸易组织(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7.2%的日本企业表示或将迁出中国,低于2019年的9.2%。中国德国商会(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2021年2月的报告称,96%的在华德国企业计划留在中国,72%的企业打算在中国增加投资。这是由于中国在先进基础设施、高技能劳动力、优渥的规章制度方面拥有其他国家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二,外商投资呈上升趋势。包括金斯顿科技、沃尔玛、特斯拉在内的多家企业都表示,会在未来几年内扩大在中国投资。仅以制药业为例。 印度和中国是在全球制药业供应链中的两个关键国家。影响原料药成本因素主要有五个,即原材料、劳动力、基础设施、物流和融资。我国除了劳动力成本高于印度,其他四个方面相均有较大优势。总体来看,我国原料药较印度拥有15%-25%的成本优势。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制药业逐渐替代欧美、日本在原料药生产领域的地位,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过去,吸引外企来华投资的主要因素在于中国的低成本制药业。而现在,中国经济在疫情中展现出强大韧性,为外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印度制药业受疫情重创,中国制药业或将抓住此次机会,提升在全球制药业产业链中的地位。至于印度,在政府防控不力、社会公众麻痹大意、病毒变异传播等叠加影响下,一场制造业噩梦已悄然开始。(来源:瞭望智库)

(0)

可乐咖啡2020-11-03

黄奇帆: 美国如果撇开来跟我们冲击,只会丢弃中国的市场。所以我们中国政府在6月份按中央要求开放了外资金融的准入环节,股权比例的环节以及竞争中性的环节。 这一开放以后,今年到8月份一统计,外资进中国三个100亿: 一个是增加了100多亿美元,通过资本市场北上资金进中国股市的。 第二个,有100多亿美元是追加中国的各种实体经济,因为只有中国的企业在满血复活,在正常生产,别的地方都停顿着,资金到中国来。 第三个,中央的招商引资新政策全方位开放以后,外资的金融机构增加了中国的独资股权,注册资本新增了好多外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加起来的注册资本就增加上百亿美元。

(0)

hhdfe2020-08-30

达能集团创始于1966年,总部设立于法国巴黎,是一个业务极为多元化的跨国食品公司,其前身为BSN,一家制造玻璃瓶和平板玻璃的公司。 1973年,BSN与热韦尔达能合并,BSN彻底实现了转型,成为一家以食品为主要业务公司,集团的业务遍布六大洲、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鲜乳制品和矿泉水都是其主营业务。 作为一家跨国巨头,达能集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了中国市场,这样的决定,足以看出达能超前的眼光。 1996年的时候,达能集团的总营业额达到了840亿左右。而到了2018年达能的全球销售总额就达到了250亿欧元,而仅中国市场,就贡献了600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 而且, 在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达能集团都是最大的食品集团。即便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食品集团崛起,达能集团依旧处在领先的位置上,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并列全球同类行业前六名。作为一家跨国食品巨头,达能旗下产品众多,爱他美、诺优能、依云、脉动、碧悠、纽迪希亚、牛栏等品牌,都来自达能大家庭! 其中,近年来最为火爆的运动品牌脉动,对达能的贡献不小,可以说是达能的主要贡献者。2015年,脉动在中国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0)

FGGXC2020-05-14

余云辉:国内经济金融界有一批专家学者,一方面极力反对人民币直接资本化,另一方面却积极主张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他们从来不反对美元纸币的资本化,他们从来不说以下金融事实:美元资本就是美元纸币的资本化。他们的政策主张客观上是在帮助美元资本占领中国市场,帮助美元纸币在中国完成实体化和资本化,实现美元纸币对人民币的鬼神附体,使得人民币沦为美元纸币的代金券。人民币为什么难以走出去?原因在此。因此,对于那些极力反对人民币资本化、同时积极主张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与主张,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0)

丽塔来瑞2020-04-21

40年前,中国切换到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范式,欧美国家如何信任社会主义的中国,来与中国打交道做生意?当时中国对内启动了关于外商投资的立法,在法律上确立外资的地位;对外,是通过以英美法系的香港作为信用背书,也就是信任的桥梁,如果投资有了纠纷,可以去香港仲裁。所以直到近年,还有差不多70%的外资要通过香港进入大陆。现在我们需要新的信任通道。 从控制疫情到疫后恢复的时间来看,我们要恢复外资信心,稳定既有外资和产业链,只剩下约3年的窗口期。这3年的窗口期,是因为疫情放慢了中美贸易战以来产业链外迁趋势,也是外资最后判断、观望的时间。否则,产业链一旦转移转移出去,要重建就基本不可能了,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就业机会,而是跳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性机会。虽说还有3年的窗口期,但是现在就要行动起来。对于外资来说,现在需要的不是特殊政策与优惠,而是能给予战略信任——可信赖的稳定的长期预期,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才能增强外资对中国的信任。就全球贸易来说,应尽可能维持WTO的权威和多边机制,认真履行贸易协议。就内部来说,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外深入进行其他领域的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打消外资和民营企业的疑虑,以内部改革的空间,换取全球化退潮的时间与空间。 同时也要为全球经济衰退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4月8日举行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会议着重指出了“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指标,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个“底线思维”,不仅是中央对全国上下发出的口号,从企业到个人来说,都要认真思考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0)

RTVBFDSDGD2019-04-26

中国社会正逐步走向老龄化,截至2014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接近1.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5年的7.7%上升至2014年的10.1%。按照联合国的预测,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在未来20年平均每年增加约700万左右,到2035年,65岁以上人口将占全国人口近20%。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对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逐步上升。根据预测,2014年至2050年间,老年人口消费市场,或所谓「银髪族」市场将从约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约106万亿元人民币。

(1)

OIOLKHGGY2019-02-13

虚拟债务征服实体经济,这就是全球化的另一个面孔。 例如,美国可以通过扩大信用,以提供廉价资金的方式推动跨国公司大规模投资(收购)中国,大量收购中国的关键产业,或关键产业里面的龙头企业。而中国却不能用出售这些产业所换回的美元在美国实施对等的收购,而只能将这些美元变成各种虚拟投资,变成美国的国债、股票和债券等。这些跨国公司收购的目的,可能是控制某些产业,可能是消除潜在竞争对手,可能是为了垄断市场,也可能仅仅是出于产业战争。他们收购以后,往往采取多种方式肢解被收购的中国企业及其品牌,导致中国的民族产业破碎。而中国出售产业换回的这些美元同中国大量的贸易盈余一样,变成了各种虚拟债务。 假如中国不保护自己的产业,从理论上讲,美国可以通过印钞机买下中国所有的关键产业,然后摧毁它们,使中国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假如中国放弃资本控制,不保护自己的产业,美国只需让印钞机高速运转,就可以在几乎不耗费经济资源的前提下,让一文不值的美元洪水一样涌进中国,买断中国所有的关键产业,然后再把这些美元通过美元储备、美国国债和美国股票等方式循环回美国。中国将面临失去经济产业而获得虚拟资本的困境。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用于收购中国的这种“资本”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中国自己间接提供给美国的。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向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贷款,使美国得以长期维持低利率。结果:(1)美国的低利率极大降低了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成本,刺激了对华投资;(2)在美国金融体系中,那些来自中国的大量的“赤字美元”在寻求高回报的过程中,被大量循环回中国,摇身一变成了对华投资;(3)中国提供的大量廉价资本推动了美国的信用扩张,使美国得以通过大规模扩张的方式推动投资中国。事实也是这样。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美元储备大量循环回美国,美国对华投资也大幅度增加。这些投资包括风险资本或私募基金,甚至所谓“战略投资”。他们用中国提供的资本大量收购中国资产。 有时候收购中国资产不是为了获得中国实体资产的盈利能力,仅仅是为了摧毁中国的民族产业和民族品牌,占有中国市场。假如没有中国提供的那些大量的廉价资本,如前所述,美国早就出现了通货膨胀、高利率和信用萎缩。自顾不暇的美国,根本不可能大规模投资中国。 这些投资在中国换成人民币以后,变成了中国的新增美元储备,同其他美元储备一样,要么存在美国银行,要么购买美国虚拟资产,被循环回了美国。 在这种投资循环中,美国免费收购了中国。 这种用中国提供的资本来收购中国真实资产的战略,是全球化在21世纪最大的金融创新。

(0)

YUFDRT2019-01-27

就像一位深陷消费贷的年轻人所说的: “最初,我只是想买一部刚上市的iPhone 月还600,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后来想买的越来越多, 于是,只好开通了信用卡、花呗、借呗、各种网贷, 拆了东墙补西墙,分期不行就套现。 很快,我的工资就跟每月还款额持平了……” 我不敢考研,不敢辞职,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饭以外的每一分钱来偿还透支的每一个明天。 一时的享受和侥幸,固然是销魂蚀骨般的舒爽,但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如洪水出笼般狂飙,难以抑制,寅吃卯粮、透支信用的代价就是让未来没有未来。 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过度消费有多欢乐,被迫还债时就有多痛苦。这其实也是一种戒毒,不过,戒的是过度寅吃卯粮之毒,是消费主义泛滥之毒! 毕竟,只有适度消费,才是你一生幸福的开始!

(0)
1 2 14条信息

薛江武2016-07-22

外资,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而言,利用外资须“登高望远”,加快顶层设计,切实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助推经济腾飞。   登高,意味着要站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度,对外资的选择目标性更强。目前,外资企业创造了我国近1/2的对外贸易、1/4的工业产值、1/7的城镇就业和1/5的税收收入。尽管外资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来者不拒”的时代已然远去,“超国民待遇”也成为历史。因为,面临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不能再依靠低成本廉价劳动力,而是亟待从技术进步和创新研发中汲取增长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利用外资势必要与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同步走。事实上,这样的

(0)
1 1条信息

黄海2016-08-02

在外资撤离中国论甚嚣尘上的2015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增长5.6%。外资撤离论“不攻自破”。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我国新优势、新平台、新领域的不断出现为外资提供了新机遇。 一、外资落后产能淘汰为优质项目腾出空间。广东东莞南城宏图路,原诺基亚的工厂已在去年春季关停。 “东莞确实有诺基亚工厂、联胜电子等一些外资企业关闭外迁,但并没有形成‘撤离潮’。事实上,低端代工生产企业的关停,淘汰了落后产能,为引进更多优质项目腾出空间。”东莞市商务局副局长方见波说。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东莞共有362家外企关停外迁,只占东莞外企总数3.3%,它们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

(0)

王美香2016-07-22

这里是中国制造业重镇,“世界工厂”的名号蜚声海内外。这里曾诞生全国第一批“三来一补”工厂,中国经济从此与世界有了割不断的脐带。   低成本优势渐失后,外资“撤离潮”是大势所趋还是言过其实?“世界工厂”未来将为世界提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来到广东省东莞市调查。 一、未出现“搬迁潮” 外资仍在涌入。岁末年初,已近午夜时分,地处广深经济走廊中段的东莞市常平镇上,仍有不少大货车满载货物呼啸而过。   这是一座靠制造业起家的城市。   2015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迈入了“6000亿元俱乐部”,智能手机、电子元器件以及服装、鞋帽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