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全球应统一建立国际应急救灾力量?

发布日期:2016-07-18    浏览次数:2606

  

        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予自己现代化便捷的生活环境。然而,天灾人祸有时无法避免,每一次灾难中强大的国际救灾力量可为我们长足道也。

  

       在汶川地震中,除了国内同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国外一些政府、名人也纷纷慷慨解囊,投入自己的点滴力量。还有一些国家派出救援部队、国际医生前来援助。2014年,马航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但却无故失联,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中国都相应派出力量进行救援。
      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敌人,随着和平观念的深入,世界各国在灾难救援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为了更好的实现救援《共绘网》提出全球应统一建立国际应急救灾力量有利于分配任务,统一指挥,高效率完成救援行动您觉得如何呢?请您发表真知灼见。
相关热词搜索:全球化 灾难 救援
赞同(47)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白桦林2023-06-07

备灾技术(Technologies for Disaster Preparedness) 随着自然灾害的数量不断增加,许多沿海城市的水灾风险也显著上升,因此自然灾难带来的环境危机值得关注,预测灾难技术也是研究的方向。诸如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应急系统、救援机器人、救援系统和公民信息系统需要不断完善。一方面是情景预防,另一方面是技术的突破。 备灾的关键方面是社会复原力,即暴露在危险中的社会能及时有效地抵御、吸收、适应和恢复的能力。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不是修复系统的先前状态。技术本身对社会复原力的贡献微乎其微,主要取决于社会结构的能力。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能力成为新的挑战,意味着为未来任何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0)

屠洲理2023-05-23

应急指挥力量更强了。近年来,中国开启了应急救援中心的建设,分为6大区域,中心分别设在唐山、合肥、南宁、南昌、常州、武汉。按照华北、东北、华中、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分布,辐射到了全国所有地区。 这样一来,灾害发生时就可以由区域救援中心第一时间进行反应,同时其他区域也可以予以增援,而国家应急救援中心则承担着总领全局的角色。所以我们看到,在去年重庆的山火救援中,就有来自云南、甘肃的救灾人员参与救援。 再比如泸定地震发生当天,应急管理部就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其他各类救援力量1200余人、31台套装备、救援直升机1架赴地震现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还下令集结了四川周边5省市的各类救援队伍3600余人、70余头搜救犬待命。 第三就是应急救援力量更强了。 应急管理部下辖消防救援和森林消防两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总兵力达19万人。 还有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1200余支社会应急队伍作为重要协同力量。 而且,为了应对不同的灾害,各个应急救援中心还建设了不同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各种专业设备。比如防火的,有双光谱图像采集设备、运动视频采集设备、GPS轨迹采集设备、气象因子采集设备、灭火无人机等等。 能够及时发现火情和余火,调集力量去灭火,如果地形不允许或时间来不及,无人机一发灭火导弹就射下去了,将火苗扼杀在萌芽。比如抗震的,有破拆机器人,安装有无线视频伸缩探测器、雷达生命探测器、无线音频探测器等设备。 能准确探测到幸存者的生命体征,确定位置,迅速展开救援。比如防洪的,也有大型排涝车、水底机器人等等。这些专业设备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救援人员的损伤,另一方面也会大大缩短救援时间,增加救援成功的几率,挽救更多的生命。作者花猫哥哥

(0)

紫茉莉2023-05-22

冷战期间美国科学家还发现,地下和水下核爆炸或化学炸药爆炸,都可以引发地震。 在关键板块构造带,还可能强化火山喷发并产生“海啸”效应。 例如在大规模渡海作战时突发海啸,使攻击部队遭到灭顶之灾。 事实上,在西方集体与土耳其交恶之后,土耳其就发生两次大地震。 很多人都怀疑是“地震武器”所为,要不为啥那么巧,西方国家刚刚关闭使馆,土耳其就地震了? 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但以西方国家过去的手段,我们不能不防。 防范这种“灾害武器”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抗灾能力和救灾能力。 当敌人的灾难武器达不到预期目的,那么就会慎重使用这种灾难武器。 所以,救灾能力也是一种国家能力的体现。

(1)

王顺德2022-03-02

越是危机时刻越能看出祖国的温暖和关爱,为伟大的祖国点赞!

(0)

麦克D2021-03-18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简称OCHA或人道厅)中央应急基金(Central Emergency Response Fund, CERF)官员杨臻黛博士:在具体工作上,面向2021年,进一步改善救灾行动的几个重点方向包括:01、进一步推进性别平等,预防、缓解和应对基于性别的暴力,提高妇女在人道主义行动中的参与和决策;02、继续发挥人道厅所管理的全球中央应急基金(Central Emergency Response Fund,CERF)和国家集合基金(Country Based Pooled Funds,CBPFs)的作用,及时、高效、协调地向最迫切需要的地方提供快速、灵活的资金,并发挥指引、催化和杠杆作用;03、增强救灾属地化,加强当地领导和参与,尤其要鼓励由妇女、难民和境内流离失所者所领导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04、进一步强化对受灾者的责任,以受灾社区为中心,确保他们有权对自身备灾、响应和恢复方面的优先事项进行决策、行动和评估; 05、进一步探索提高现金与代金券形式的救助,运用新兴技术来进行注册、验证、支付、监测和评估,提高救助的效率和效果; 06、对个人和社区进行多维度、跨门类的救灾需求联合分析,按优先顺序来战略、科学、综合地干预和解决;07、加强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公共卫生等多方面的复合风险的监测,及时发现人道主义局势变化,有针对性地选择缓解与干预措施。

(0)

KJJXSE2020-03-14

这条新闻意看得我泪眼婆娑。瘟疫这场灾难,不经意间让中国悲天悯人的天性显露在世人面前,这样的民族和国家,难道不应该让世人尊重吗?

(0)

liodrvf2020-02-16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尽管我们经历了非典的经验教训,但是从1月20日高层决策之后,武汉应对一切的情况看,足以证明,我们并都没有为防止类似的疫情制定一套成熟的系统的科学有效的应对预案。 一方面,在举国体制下,中央和各地全力支援武汉,专家、医护人员、资金和物流纷纷涌入到武汉。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捐赠堆积如山,物流瘫痪、无人调度的局面。武汉毫无准备的仓促封城,导致整个城市瞬间瘫痪,甚至连医护人员的上下班出行都成了问题。大量的捐赠物资,放在红十字会的仓库中。可是一线的医护人员连口罩等这样最基本的防护物资都缺乏。大年三十本该是举国欢腾,全家团聚的日子,可是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没有物资、没有防护、高强度的危险工作,没有人轮班顶替,更没有人慰问和关心。一线医护人员绝望痛苦和愤怒呵斥管理层的视频,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武汉市乃至于湖北省,根本就没有解决类似问题的预案,一切都依赖一线政府官员的个人调动能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无论是武汉市、湖北省、乃至于国家的卫健委,如果早就制定了为防范类似疫情的风险预案,那么湖北、武汉市政府的两级官员,不至于陷入到如此的乱象中去。对于类似疫情,集中隔离防治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最佳手段。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国家就按照小汤山模式,用10天的时间,以中国建设的速度建起了两所医院,可是等到交付使用的时候,却发现这两所医院还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于是我们才会看到2月3日,在军队的建议下,开始建造三所方舱医院来隔离、治疗轻微的病患者。也就是在2月3号这一天,我的同事北大法学院的两名教授在互联网上公开呼吁武汉政府紧急征用大量的楼堂馆所,便于进行个体的隔离,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武汉政府仅仅是简单沿用2003年SARS的小汤山模式,而没有测算过可能出现的感染人群的数量。而在修建医院这10天的宝贵时间里,至少从1月26日军队医院开进武汉以后,为什么不马上就建设方舱医院来缓解医院压力?为什么不从1月23日封城之后就开始征用楼堂馆所,进行有效的个体隔离和救治呢?在这场与时间竞赛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湖北、武汉两级政府的应对漏洞百出。中央高层领导在各种讲话和报告中,一直都强调要具有风险意识,防止出现灰犀牛、黑天鹅这样的事件,要求中央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作出切实可行的预案。然而,我们在武汉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幅情景。

(0)

乔姆斯基2020-02-14

武汉疫情爆发后曝光的诸多问题,特别是至今依然救治乏力,物资调配紧张,固然与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的官僚作风和指挥不力有关,但更令人揪心的是响应机制局限和认知盲点: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落伍规划和僵化规定,过于强调疫情级别划分和城市属地责任,而忽视了一个省、一座城配套的医疗力量、可供调控的社会资源,以及地方政府的应急指挥能力,都远远无法匹配这次特别重大疫情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  也就是说,本次疫情暴露的本质问题,不能仅视为湖北一省、武汉一地的个别问题或特殊情况。细细反思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顶层设计的思考漏洞和治理思想的粗放大意,或更显重要和紧迫。(来源 :闲听春禽)

(0)

庆南2020-02-03

加强应急医疗体系建设。一是要落实医院、疾病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应急工作规范,明确应急响应、现场组织、工作流程、处置措施等操作规范和流程。二是加大政府对应急医疗人才、设备经费的投入与支持;组建各级应急医疗救援机动队伍,人员由临床救护、流行病学、特种医学、实验室检测、消杀灭等方面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确保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稳定性。进一步健全急救人才引进和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三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强化卫生应急储备物资动态管理,健全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

(0)

亚当斯2020-02-01

梁文道:我还记得汶川地震不幸发生之时,很多国际性NGO组织、社会救援组织、慈善组织都纷纷参与到那场救灾之中。 当时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那些救灾组织来了之后,他们很有默契,每个组织清楚自己的职责,工作分配有序,很快就能展开相应的救援,也并没有需要一个中央头脑进行指挥,为什么他们可以如此?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协调。 在过去十几二十年来,世界上多次大型灾难,许多国际性的机构,他们彼此都已经很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对方能够做什么。 比如,第一时间对现存受伤人员的抢救由无国界医生负责;另外一些无国界工程师会到现场通讯中断的地方,搭建基础的通讯框架;国际红十字会则擅长筹集医疗物资、食物、水以及帐篷等生活物资,乐施会可能会处理一些当地的水资源问题等等。无论是当年的印尼海啸,或是汶川地震,我们都能看到类似的救援情况。 所以,尽管2008年的汶川地震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灾难和悲剧,可是也让很多朋友看到了希望。 希望在哪里? 我们看到,中国民间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被调动起来,没有人幸灾乐祸、没有人认为有人想要逃跑,没有人想在此时泼冷水,大家仿佛都是一条心,主动汇合成了一道主流,希望为救灾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付出一些什么去帮助那些我们其实并不认识的同胞。 那个时候我们有信心的地方是什么? 那就是,尽管这一回我们大家做得有些混乱,但是相信将来我们会越做越好,因为民间的力量调动起来了,大家就能够互相协调,到了最后我们也能摸索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蜂群原理”。在遇到这样的疫情与灾难之时,我们或许也需要多一点信任。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不要轻易放弃对理想的坚持,对人性的肯定。

(0)
1 2 12条信息

曼菱2020-05-14

中国还会高喊:救美国就是救中国?

(0)

大禹2016-10-26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在国际减灾日的致辞,“用生命呼吁”。 2016 年 10 月 13 日。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影响到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很多人因此丧命,所有社会共同的脆弱性在天灾面前暴露无遗。灾害的影响还波及发展层面,灾害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估计在 2500 亿到 3000 亿美元之间,随着气候变化、人口过剩和城市化的 压力逐步增大,这个数字还会提升。 为解决这个问题,国际社会在 2015 年制定了《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 《巴黎气候协定》等一系列历史性协定。这其中包括在日本仙台市通过了《2015– 2030 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目的是分析减轻灾害风险

(0)

孙林夫2016-08-04

最近,一位援疆医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一天夜里,他接诊了一名遭遇车祸的病人,肝脏破裂,生命垂危。虽经全力抢救,病人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当医生告诉家属这个坏消息后,家属不仅没有责怪医生,反而向医生道谢,然后要求把切下的破碎肝脏带回去,和死者一起埋葬。丧事办完后,家属又来到医院结清所有费用。此举令这位医生十分感动。从此,每当遇到危重患者,他都没有后顾之忧,总是愿意冒险一搏。 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生与死,只有概率,没有定数。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医生越是敢冒风险,患者的收益就越大。如果患者给予医生理解和信任,愿意跟医生共担风险“赌一把”,医生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 但是,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