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阶级斗争冲击世界文明多样性,不应提倡?

发布日期:2016-07-20    浏览次数:4264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然而,就在这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定有与之相对立的不和谐。其中就包括了贯穿了几千年的阶级斗争。我们知道,一切阶级斗争,都是在物质利益即经济利益互相对立和冲突的基础上发生的,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阶级斗争,容易导致人类互相攻击和争斗,甚至发生战争,走上极端,因此将会冲击世界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多样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不应提倡您同意这看法吗?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网民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中国和世界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相关热词搜索:阶级斗争 世界文明 多样性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2)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玛雅2020-07-18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文革”在中国,这不用解释。“文革学”在国外,则是说,对“文革”的资料收集、整理,对“文革”从各个方面进行的研究,海外不少相关机构,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就。在海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关于“文革”的书籍问世。而在祖国大陆,对“文革”的研究可谓还未真正开始。我们自己不产生研究“文革”的书,海外研究“文革”的书,一般人也看不到。对于“文革”,人们是越来越无知了。 在对“文革”越来越无知的同时,是对“文革”的越来越美化。这些年,美化“文革”的言论时有所见,几乎成为一股潮流。在电子网络上,这种潮流表现得最明显,甚至愈来愈呈汹汹之势。

(0)

明朗2020-05-24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

(0)

苏格拉2020-04-10

中美都有理性善良的人。携手才能世界共进,人类文明的继续。中美也有垃圾人,光喷而不思考。急呼呼在这里瞎喷的,反思一下

(0)

加盖2020-03-31

现实的悲哀就在于,有道理的常常无法阻止没道理的,而没道理的人却总可以以最正确的姿态出现,就像过去有人说,你是地富反坏右!也如今天有人脖子上青筋暴露地喊道,我爱国,我自豪!

(0)

美内涵图2020-03-23

极左耽误了一辈人,洗脑了一辈人,冤屈了一辈人。

(0)

顾明远2020-03-04

走到今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能对文革进行全面的彻底的反思,不论是领导者还是社会面。温情的伤痕文学代替了深刻思考。团结一致向前看,在那个关键节点时期是对的,是必要的。但是从后续这么多年来看,从来没有进行过系统总结和全面反思,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中国人总是健忘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史书上早就明明白白写在那里了。

(0)

挺好听的2019-10-05

李劫夫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他曾创作了大量的毛泽东诗词歌曲和毛泽东语录歌曲,最为著名的就是曾风行一时的《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文革期间,他与妻子被关入“学习班”,进行审查,“学习班”一办五年多,直到“四人帮”被打倒,还没有“散班”的信息。1976年12月17日,李劫夫因心脏病发作,死于“学习班”中。李劫夫的“政治错误”,帽子很大,其罪名是“投靠林彪反革命集团”。 一个音乐人,一个作曲家,怎么会陷到那个吓人的枪杆子集团中去的呢? 用一句政治术语说,是“事出有因”,但绝对“查无实据”。文革开始后,劫夫其实就很害怕。因为,他是个音乐天才,在音乐方面,能无师自通,但对其他方面,则常显幼稚。尤其,他的确不懂政治,不知道政治游戏中的潜规则,而他从延安时期起,却又看到过很多个人政治的悲剧。因此,对政治运动,他常常害怕,害怕会无端整到自己头上来。 1957年反右派运动时,李劫夫就已名列省文化局右派“侯选”的黑名单中。在那运动中,他就害怕得精神有些失常,对家人,对老朋友说:“我完蛋了,就等着抓我的右派了!” 幸亏,当时的省委宣传部长是劫夫在抗日战争时的老上级,非常了解他,而负责抓右派的省委书记,平日也清楚劫夫的诗化性格,故不仅不抓他的右派,反而来劝他放心,不要作急。 不过,1959年进行党内“反右倾”,作为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劫夫,却没能逃脱。因为,他那业务第一、政治第二的作风,几乎众所周知。因此,沈阳市委给他定了一个“犯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结论,不过,还算幸运,没载正式的右倾帽子,只需作捡讨。 文革开始后,象成千上万的那些领导干部一样,劫夫自然逃脱不了被音乐学院的红卫兵批斗、抄家的厄运。对此,劫夫只好逆来顺受,等着挨批斗,等着被抄家。 事情到此,劫夫与绝大多数其他领导干部们一样,若熬过了此关,以后文革及文革后的日子,无非就是捡讨捡讨所谓“走资派”之类的错误,然后,便能随“众神归位”的大流,可重新回到音乐学院院长之类的地位......

(0)

晚秋2019-08-13

过去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农村文化体制和经济体制一样,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又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文化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文化只能官办,不能民办,严重束缚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在意识形态上除了有它的政治属性外,在事业体制上还有它的经济属性。所以在阶级斗争不提倡,会冲击文化多样性。

(1)

恢复2019-05-26

回顾近代史,100多年来,中华民族曾有过5次复兴的大好机遇。很不幸,我们都错过了。此次机遇,或许是上天对中华民族的最后一次馈赠。如果再错过,甭说人民的幸福,即使是民族的生存,种族的繁衍,都将会成为未知数。这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为何美国人近乎失态地打压中兴、华为?为何美国政府飞蛾扑火、不顾一切地发动贸易战?为何美国参众两院歇斯底里通过一系列遏制中国、分裂中国的法案?答案,其实不言而喻。中国的发展,戳到了他们的痛处;中国的进步态势,让他们不寒而栗,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什么知识产权,什么国企补贴,什么贸易逆差,什么技术转让,什么人权,什么民主,其实都是说辞。即使没有这些,美国人也还会找出其他的理由和借口。“击敌于滩涂,灭对手于萌芽状态”。遏制中国的发展,打断中国发展的进程,最好把中国大卸八块,这是西方一些政客心理的最真实的写照。同时,也迅速成为美国政府对华关系的指导方针。既然,大战无法避免;既然,暴风雨已经来临,那就让我们高唱着高尔基的《海燕》,迎着风雨,一往直前。

(0)

HIUIHMHUG2019-02-14

在网络产生之后,我才渐渐乐观起来。准确地说,是从2000年以后。我不用上网,看电视就能知道网络的力量。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都会引用网络上的东西,我虽然对很多网上的东西不感兴趣,但是我非常肯定它的力量。 任何事情都要用最基本的人性常识去判断,现代社会最可怕的观点是“反正没发生在我身上”。你们说从前很不好,但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你们说今天比以前进步了,但是我觉得今天不好。如果一个人是这样的话,这个国家该怎么办。现在的这种回潮似乎越来越强势。 对现在不满就想回到过去的话,那就是二百五,过去难道不比现在更苦吗?对今天不满的话,就去改造今天,而不能是回到过去。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即使刀搁在脖子上,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也不能像有些人那样去说西方的都是虚伪的。 当你对现代的社会有情绪的时候,很可能就跟着别人说从前好了。但是我们经历过那个时代,我们不去说,谁去说?那个时代不是理想国,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要做这个事情。 我们不能那么健忘,我们说别人健忘的时候,说别人不以史为鉴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0)
1 2 16条信息

方立2016-08-16

人类的文明就像流动的河流,源头的不同、河谷的差异塑造了不同河流沿途的景观。轴心时代世界文明大体可分成三种不同类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重视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重视科学与哲学知识系统的构建;南亚、西亚、北非的中近东文明,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不同类型的文明,其知识体系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同其走过的道路、秉承的历史传统密切相关。那么,在比较文明视野下,中国文明具有哪些特色呢?   从国家治理角度看,中国“大一统”的国家秩序滥觞于三代历史深处、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秦汉。中国国家治理结构的基层基础是编户齐民、乡里保甲等,其上的以郡县制(府州县制)为基础的地方政府是

(0)

宋家慧2016-08-05

自“9•11”恐怖袭击事件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国内恐怖主义的威胁。2005年“7•7”伦敦爆炸案、2013年肯尼亚购物中心袭击案、2015年巴黎的两起极端恐怖袭击案等都是现实例子。在法国、比利时、英国,有不少穆斯林年轻人前往叙利亚投奔“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其中一些潜回欧洲密谋恐怖袭击。以上这些情况都让政府不得不思考,为什么青少年会受恐怖主义诱导,需要采取哪些举措来加以防范。   许多政府将青少年“极端化”的过程定义为“受极端伊斯兰教义影响,加入特定极端组织的传送带,预谋使用暴力”。这一定义将恐怖主义与穆斯林社区内部的信仰与教义相关联,认为这些思想为个人极端主义的滋长提供了土壤。   这一简

(0)

杨剑波2016-07-22

一、世界呼唤文化互通共存。我们发展中华文化,提高自身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华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各种文化互通共存。   今天,文化互通共存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这首先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造就了全新的国际社会环境。原殖民地国家取得了独立地位后,面临着从各方面确认自己独立身份的任务,而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确认身份的重要因素。例如二战以来,马来西亚为强调其民族统一性,坚持以马来语为国语;以色列决定将长期以来仅仅用于宗教仪式的希伯莱文恢复为日常通用语言;等等。这说明当今文化并未因世界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而趋同,恰恰相反,经济全球化和反殖民主义大大促进了各种“统一中心论”的解体。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