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货币政策并非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唯有全球互联互通?

发布日期:2016-10-17    浏览次数:4997

  

        面对过热、过冷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常常出来主持公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暂时的经济问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并非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全球互联互通方为根本之道。

        发达国家央行在金融危机之后采取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充其量能够做到的只是减少了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破坏,减缓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但对经济结构调整和重振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毕竟有限。改变并引导经济形势稳步发展,还需要靠宏观方向的大政策——全球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球一体化的直接表现,只有世界各国携起手实现人、财、物、技术、资本、信息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互利合作,经济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货币政策往往无法药到病除货币政策并非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唯有全球互联互通?对此,您有什么妙招呢?
相关热词搜索: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互联互通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99)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德者清2022-09-11

说的很对!国家的最终决定能够做到最理性,最顾大局,最对全国人民利益负责。

(1)

小胡2022-07-21

美国为啥加息呢? 通胀数据快爆表了,6 月 cpi9.1%,物价太高,美国老百姓把政府都骂出花来了,拜登的支持率直线下跌,再不控制,这届政府翻车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以来,美国削减购买、加息、缩表的步骤非常密集,虽然大家都有预期,但真来了,还是很痛苦,啥时候到头呢? 等美国达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2% 的通胀率。 以前美元一加息,新兴市场全部拉爆,现在美元一加息,不仅新兴市场完蛋,连美国的盟友也统统拉爆,为了自己能活下去,别人的生死美国先不管了。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在全球掀起这么大的波澜,所以日本人说了,美元现在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风险。(作者 | 猫哥)

(0)

金豆2022-07-19

货币一旦宽松、财政一旦上马,一般就会引发通胀。 当前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陷入输入型通胀。 所谓的输入型通胀是指全球超发货币导致进口国的原材料、商品等价格普遍高涨。 这一轮全球范围的高通胀离不开欧美2020年以后超发货币、可劲儿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美国从40万亿美元扩表至90万亿;欧盟从40多万亿欧元扩表接近90万亿。 两年时间足足扩了1.2倍!! 代表商品和服务增长的GDP可远远没有扩大1.2倍。 中国2020年1月36.1万亿,2022年2月份达到高峰值40.6万亿,扩表增长12%。 咱们GDP的年复合增长也远远没有达到12%。 有意思的是,从2022年2月份以后资产负债表明显萎缩,主要是因为政府性存款和其他负债项都减少了近8000亿。 缩表,恰恰说明之前的货币供给太多了,也说明经济活动并没有预想的那样活跃,需要那么多货币。 要知道,政府发债相当于让原本躺在银行里不怎么动的钱也开始流向市场,相当于放大了货币乘数,助推通胀。 随着经济回暖,当企业和个人借钱意愿强烈,银行拿着政府债券向央行要钱放贷的时候,就会迎来新一轮的货币供给,这一波通胀会比政府发债产生的货币乘数效应更加明显,更高的通胀率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表现。作者:和卿

(0)

笃定前行2022-04-27

区分两类债务。从需求侧看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区分总需求扩张的两种不同方式,即通过政府债务扩张需求和通过私人部门债务扩张需求。疫情以来,中美在供给侧受到的冲击比较类似,需求扩张的方式则明显不同。主要差别在于美国是财政扩张,中国是信贷扩张。这也导致中美两国货币投放方式的不同:美国是财政投放基础货币,中国是银行信贷投放派生货币。 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其实是政府债务和私人部门债务的差异。政府债务,同时也是私人部门的资产。财政赤字增加,实际上是增加了私人部门的净资产。政府发债增加开支,通过失业救济、基建、社会服务等活动帮助了低收入群体。同时,政府债务又是私人部门储蓄形式,由高收入群体持有。因此,财政扩张一方面增加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另一方面向高收入群体借钱,给予市场利率作为吸引。因此,通过政府债务扩张总需求,增加了私人部门的净资产,对消费的刺激力度较大。 信贷扩张,意味着企业和家庭从银行借钱,短期可以获得现金流,用来投资和消费,但同时也意味着负债增加。信贷扩张不增加私人部门的净资产。为了避免净负债增加,私人部门获得信贷必须相应增加资产,即进行投资。中小企业在系统性风险面前并不敢借钱发工资,一般做法就是关张。大企业和地方政府借钱做固定资产和基建投资。家庭借到钱,投资渠道主要是房地产。因此,信贷扩张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相对小,它更多促进投资和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因为房地产是信贷的抵押品,房地产价格与信贷扩张往往相辅相成,加大经济与金融的顺周期性。 回顾过去百多年的宏观经济发展历史,财政投放货币和财政赤字扩张,对应的主要问题是通胀,例如六七十年代;而信贷投放货币,对应的主要问题是资产泡沫和债务危机。美国1929年股票市场崩盘就是因为信贷扩张被用来购买股票,2007~2008年次贷危机是信贷扩张被用来购买地产。在疫情冲击下,美国货币投放一半来自财政,中国则主要来自信贷,因此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通胀,而中国则是债务。去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务问题比较突出。 所以,要扩张总需求,应该选择增加政府债务还是私人部门债务呢?二者都有副作用。政府部门债务扩张太快了,容易带来通胀问题;私人部门债务扩张太快了,会带来资产泡沫和债务风险。政策要做到平衡很不容易。2007~2008年,美国私人部门债务扩张太快曾导致次贷危机,之后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私人部门去杠杆,债务逐渐转移到政府部门。目前一些负面的影响开始显现,就是通胀问题。中国处在私人部门债务过度扩张后的调整阶段,需要化解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需求扩张需要从信贷向财政转换,经济增长要更多从财政政策借力。 美国M2同比增速2020年高点达到27%,目前仍有13%,而且其M2增长几乎都是由财政赤字扩张贡献的(图表11)。财政扩张推动M2增长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有4~8个季度的时间差,现在的M2高增长对明年甚至明年下半年的通胀仍会有影响。看美国居民部门净资产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居民部门净资产下降,当时的财政赤字主要用来救助金融机构。新冠疫情冲击之下,财政扩张主要用来救济居民部门,所以居民部门净资产上升,增幅达到20%以上(图表12)。 中国应对疫情冲击的对策主要是信贷扩张(图表13)。从非金融私人部门,也就是企业和家庭部门存量债务还本付息负担相对于新增信贷的比例来看(图表14),以2019年四季度为基期,疫情发生后,初期还本付息负担相对于新增贷款下降,资金边际上从银行体系流向企业和家庭部门,确实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但3-4个季度后还本付息负担即上升,相对新增贷款的比例已经超过疫情前,资金从实体部门流回银行体系。除非不断加速信贷扩张,否则存量债务还本付息的负担与新增信贷之比越来越高,终归是个问题。用发新贷款解决旧贷款的偿还问题,实际上是饮鸩止渴,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中国面临的问题不只是疫情造成的,经济处在金融周期下行阶段,面临房地产降温、债务风险暴露和处置等问题。欧美在金融周期的上行阶段,已经经过下行的调整,财政再发力,促进了私人部门的财务状况改善(图表15)。(彭文生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

(0)

HUYY5R2021-12-27

货币政策实际操作中可能略偏宽松。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合理适度指向市场流动性水平,精准则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支持特定领域。 从今年央行的操作看,央行政策利率一直保持稳定,并无降息的操作,但在今年7月、12月两次降准。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DR007平均值为2.17%,仅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3BP,整体上围绕着政策利率波动。此外,央行通过延续两项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措施实现精准支持特定领域的目标。 此次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由于要发力稳增长,货币政策实际操作中可能略偏宽松,明年货币政策操作中不止有降准可能还会有降息。

(0)

雪飘2021-01-27

余淼杰:从宏观上来看,拜登政府首要任务是控制住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到美国受新冠疫情的打击程度下降。其次,辅之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然后回归全球化。拜登政府的目标是保证美国每年有2%的经济增速。从微观角度看,拜登政府的财政政策会以增税为主,这与特朗普的减税政策不同。拜登政府的增税政策有两个角度解读,第一增税可以减少财政赤字,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的财政压力。但是增税的力度,还是取决于税基和税率之间的比较,取决于拜登政府选择拉弗曲线上的哪一个点为政策目标。第二增税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拜登政府主要是对美国富裕阶层增税,美国目前富人的最高税率是37%左右,拜登政府会将这个税率提高到41%左右和奥巴马的时代差不多。总体来讲,这个政策将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因为美国目前贫富差距非常大,前10%的人占据了70%的财富,非常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和社会割裂。拜登政府的增税政策积极意义大于消极的意义,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有的观点认为对富人增税会影响到富人的工作积极性,其实富人对增税是不敏感的。

(0)

华康2020-08-24

宏观原因: 1.产业结构调整:2015年12月继续深化产业调整政策等举措(主要有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三去是:去低利润、高污染的过剩产能,去库存是为新的产能提供空间,去杠杆是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一降:降成本。降成本是提高效率的基础。一补:补短板。补短板是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补短板也是平衡供需关系的必然手段),在这个调整过程当中,会不会又有一些企业面临生存困难……在淘汰这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企业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债务问题。 2.信贷过度扩张。其一:货币政策。中国2008年的M2大概是在47万亿,2019年9月,是193.05万亿,增加了近146万亿。新增的货币,是通过银行体系以借贷的形式流入到社会,助推了我们个人的消费和企业的发展。其二:金融政策。在过去的10年,大家获得贷款简不简单、容不容易?今天,能够负债几千万,几个亿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在08年到15年间进行了高速的企业扩张中产生的,因为那时候获得信贷非常容易。 3.产能严重过剩。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品销售压力重重,库存堆积如山,资产难以流通。

(0)

hhdfef2020-06-21

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问题,我认为央行不应该直接购买国债。央行是流动性的源头,主要责任是放出适量的水,财政是流动性的一个重要管道,主要责任是把流动性引导到经济的薄弱环节,让实体经济的鱼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两者之间不应该混在一起,而应该相对独立、相互配合。但并不是说不能宽松,完全可以通过相对独立的政策工具,间接配合财政赤字的扩张。比如2008年降准降息就是为了配合“4万亿刺激计划”,2014年连续降准降息是配合地方政府债务置换,2018年以来货币转向是为了配合专项债扩容。接下来,货币政策除了直接购买国债依然有很多配合操作的空间。

(0)

故人归CF2020-06-21

孙国峰:历史早已证明,财政主导的大幅货币扩张,要么最终引起通胀,比如一战期间的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近年来委内瑞拉的恶性通胀等;要么最终引发货币危机或债务危机,并制约中长期经济增长,比如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这也是财政可持续性成为国际共识的重要原因(Chalk and Hemming,2000)。

(0)

KLOBFEF2020-03-04

治大国若烹小鲜,宏观政策要把握好“度”,过犹不及,“用力过猛”和“用力不足”都会适得其反。 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将导致通胀上升、汇率贬值、资产价格暴涨、金融风险积聚;财政赤字货币化会造成恶性通胀、居民储蓄财富蒸发、挤出私人投资等严重后果。 但当经济周期性下行,如果不能有效实施逆周期调节,经济将陷入“债务-通缩”、“资产负债表衰退”等螺旋式下降通道,面临失速风险。短期宏观调控政策旨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为长期改革营造稳定环境。

(0)
1 2 18条信息

童俊2017-01-25

推出经济刺激政策时,切勿忽视优先呼应民众的切身需求。目前似乎形成了这样的趋势,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始终在扮演主角。其实从长期来看,宏观政策是中性和无效的,仅局限于短期刺激,即治标不治本。货币刺激大行其道暗示着各国回避根本性的收入分配,偏离有意义的制度科技创新太久太远了。一是中国推出经济刺激措施时,自上而下的供给超出了自下而上的需求。比较一下1998年以来的宏观刺激政策可以发现,我们似乎在走一个轮回,政策工具箱即便不是老调重弹也可谓创新不足。总结关键词,无非就是去产能,当年叫做减员增效;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注入国债、银行贷款或PPP来推动基建;金融背负不良地产委予重担,然后是一些零打碎敲的消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