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化解产能:全球共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互联互通?

发布日期:2016-10-21    浏览次数:3402

  

         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我们知道,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全世界各国如果缺少了足够的基础设施联通,则全球“包容”、“活力”和“创新”就无法充分体现。因此,《共绘网》提议,全球共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互联互通,以此来化解产能过剩你有何见解呢?请激发您的思想火花,为实现世界梦出一份力。
相关热词搜索:产能 互联互通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2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傲雪劲松2022-04-12

2002-2008:外循环和内循环互动阶段。一个商品,如果卖出去了,最终只可能有3种去向: 第一、被国内终端消费者买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这就是消费; 第二、被国内企业买了,用于生产或扩建厂房,这就是投资; 第三、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买了,这就是出口。 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者的总和用货币来计量,就是GDP。 一个商品,如果国内消费者不买、国内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也不买,那就卖不出去。当大规模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经济危机。 所以经济危机又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出现了过剩。 1996年的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过剩。 当时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50%。到了1998年,商品库存甚至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经济一定会出现危机。 但是1998年的生产过剩,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危机,反倒是在之后几年被逐步消化掉了。 经济危机体现为商品卖不出去。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逻辑就是,我只要想办法把商品卖出去了,经济危机就暂时过去了。 所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两种传统的方法可以延缓经济危机:一是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二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两者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把商品卖给以前不买的人。 1998年之后,我国就是通过“对内深挖国内市场,对外开拓海外市场”,来延缓经济危机的。 内部而言。1998年之后,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深挖国内市场。比如,废除福利分房,振兴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房地产市场。 对外,我们2001年加入了WTO,出口暴增,消化掉了巨量的轻工业过剩产能。 在内外两个新市场,也就是房地产和出口的带动下,中国经济迅速走出阴影,形成了“外贸-投资”双驱动的经济模式,并且形成了内部和外部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循环。 这两个循环的有效运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

(0)

oijhjht2020-05-1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或者 “新基建”,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概念。 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的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因此也被称之为 “铁公基”,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过,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以 “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于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 2018 年 12 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层强调,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由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新名词,开始出现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 到了 2019 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频频出现在官方口径中,同时也在实际操作层面得到充分体现。

(0)

呼吁广告2020-04-13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2019 年,消费/投资/出口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7.80%/31.20%/11.00%。然而,在当前影响下,消费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受限。消费的重要子行业如汽车、餐饮和旅游皆受重创。而受疫情波及,全球经济增速趋缓,进而导致我国出口承压。2003 年爆发“非典”,投资的 GDP 增长贡 献率高达 70%,可以预见,投资将成为当下稳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0)

JIHHRT2020-03-11

“新基建”背后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新基建”背后藏着大生意,无论是5G基站建设,还是大数据中心,每一个领域身后都是千亿、万亿、乃至数十万亿的大市场,投资潜力巨大。 不少人正“虎视眈眈”。以5G建设为例,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将超过3.5万亿元。更关键的是,5G建设还有助于培育繁荣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带动10几万亿产值的新经济,为中国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基础。从这次疫情不难看到,整个中国经济“在线”进程迫在眉睫,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经济一夜崛起,这背后也意味着对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巨大需求。

(0)

嫁给你的2019-05-04

2016年底,泰国内阁通过了一项涉资约8,960亿泰铢的2017年基建行动计划。根据计划,35个涉及铁路、道路、航空运输及港口的基建项目将会获得资金,其中5,760亿泰铢(占64%)的资金来自借贷,1,970亿泰铢(22%)来自公私营机构合作。此外,还有来自政府预算(740亿泰铢,8%)及泰国未来基金(450亿泰铢,5%)的资金。其余资金来自项目背后的私营公司。在泰国,国内交通非常依赖道路网络。道路满足了该国90%的交通运输需求,因而经常出现阻塞。为了纾缓这方面的问题,当局已批准重新发展大曼谷区电动列车网络。这个项目有助扩展首都的辐射范围,加强连接邻近府份。泰国政府亦计划推广铁路运输,以减低物流成本及改善效率。目前泰国大部分铁路网络是单轨的,但双轨系统正在施工。第二期计划正等待内阁审批,共涉及7个双轨铁路建造项目,长度合计达1,439公里,总值约2,920亿泰铢。 多个机场的大型重新发展计划,亦是泰国目前的优先项目。这项计划名为「泰国的机场」(Airports of Thailand),将于未来15年投资1,940亿泰铢,扩展6个机场,包括曼谷的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及廊曼国际机场,以及在合艾、清迈、清莱及布吉的机场。这6个机场合共处理泰国约90%的航空交通。到2030年,这些主要机场将可每年处理1.5亿人次乘客,是目前的两倍以上。

(0)

Y5BDF2019-04-13

对于中国在西巴尔干(临近欧盟和土耳其)兴建基础设施项目的质疑,是中国对于一些西巴尔干国家的贷款超过了其偿债能力,并透支了这些国家未来的发展潜能,有设置“债务陷阱”之嫌。 如黑山南北高速项目仅在一期就需投资8亿欧元,85%的中国优惠贷款使得黑山的公共债务占GDP超过80%。即便后续标段计划以PPP方式进行,但是黑山的经济体量以及南北高速车流量均无法支撑其盈利。尽管这一质疑有合理之处,但其忽略了南北高速建成之后,Bar深水港被激活所带来的运力需求和经济效应。 整体而言,中国目前在西巴尔干所承建的道路基础设施既有翻修或新建区域内各国所急需的工程,同样有助于巴尔干交通网络与泛欧运输网络的对接。如塞尔维亚苏尔钦至奥布莱诺瓦茨地区的高速公路项目是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的一段,是贯通E763高速公路及泛欧十一号走廊的节点。该项目的完工有助于塞尔维亚融入欧洲公路一体化的进程。而上海电力的风电项目更是造福当地民生与环境的绿色环保工程,展现了“一带一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可以说,目前中国在西巴尔干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仅与泛欧交通运输网络以及泛欧走廊等官方规划相符,并且与柏林进程中的互联互通议程相互补充,更体现了欧盟互联互通议程中所鼓励的跨境合作精神。

(0)

纽带2018-11-05

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再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我们做投资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到最后发现得出的结论其实也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投资和理财,既然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那么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再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0)

温烟2017-08-28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积累了大量的优质产能。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先进的生产技术输送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动其技术进步,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和经济内生发展能力,将有效缓解国际先进技术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

(0)

莫如2017-01-24

 产能过剩是不少市场经济体郁结的烦恼。而对中国近来实施的“去产能”,有人心存误解,觉得这是计划手段,还存在对外倾销的嫌疑。其实,中国钢铁对过剩产能的化解,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河北钢铁的海外布局就不仅降低了自身销售压力,同时较好对接了当地需求,称得上是“利己不损人”。这些符合WTO规则的解决方案,属于市场化的平衡配置、资源互补,值得发展中国家参考借鉴。应当说,中国宏观调控与全面深化改革激荡起的自信力,是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被证明有力、有效的。我们常说的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已被承认“不是被动、消极、无序的,而是主动、积极、有序的”。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面临的经济放缓与企业负担,常常构成各国普遍的“心结”;中国调控与改革收获的“钥匙”,也为全球走出“发展的焦虑”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与变革的样本。这本“秘笈”,我们愿与朋友们一道分享。

(0)
1 9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