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围墙是一种秩序,而阻碍发展的围墙应拆除,但不能一刀切?

发布日期:2017-01-18    浏览次数:3040

         早前,中央颁布一份关于街区规划建设的文件,其中“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的一句话引发大众的热烈讨论。

         已建成小区谁有权决定开放?今后没有封闭式小区,是否意味着小区不再有物业?小区开放后安全如何保证?其实,对于围墙(Wall )的拆留,大众没有必要一股脑的反对,维护秩序的围墙必须留下,而阻碍发展的围墙必须拆除,一刀切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学校的围墙可以保护儿童青少年学生的安全,维护教育秩序,医院的围墙保证病人和医护工作者的安静和无污染环境,古建筑物的围墙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反之,一些大大小小的企业、住宅小区的围墙是可以去除化的,在不危机人们安全的情况下还能解决城市交通阻塞不畅,打开城市支路毛细血管,提高道路微循环。对于围墙的拆留,您保留什么样的看法?
相关热词搜索:围墙 秩序 拆除
赞同(16)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甜美伊人2023-11-01

今年以来,由于国家的疫情管控已经放开,学术活动也多了起来。笔者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天津等诸多高校集中的城市,都有学术活动。这些城市的几乎所有高校,都还在采取封闭管理措施,每到一所高校访问,都要预约。外面的客人可以预约进校,本地的市民却无权出入。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观:大学已经不是市民的大学,不是城市的大学,而是少数人的大学。 就笔者的有限调查,很多高校的封闭管理已经成了“新常态”。高校管理者觉得封闭管理“好处”实在是太多,比如,市民再也进不了高校,体育馆、广场等办学空间终于为高校专属了;还有,自从封闭管理后,校园内的治安管理确实省事不少,偷鸡摸狗的事少多了。 乃至于,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属地”意识,觉得高校是老师和学术“教学科研的地方”——言下之意是,高校不是菜市场。 有些学校为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采取了有限开放的措施,比如对校友和学生家属开放,进出高校俨然成了一种特权,一种身份象征。 因此,高校里的上上下下,实在是没有重新开放校园的任何动力。一些以自由、包容为立校风格的高校,也在带头行社会隔离之事。有人感叹,疫情过后北大的旁听生这一特殊群体已经消失了。 其实,问题何止于此?现如今,最严峻的问题是,城市和大学已经隔离了。 过去一些年来,很多城市都在努力打通城市的微循环,努力将公共空间还给市民。以至于,很多政府办公场所都拆了围墙,很多高校也向市民开放。结果,借着疫情防控的需要,城市里的各个公共机构重新构筑围墙,并通过现代门禁系统上强化了隔离力度。 可以这么认为,在绝大多数城市,现如今的社会隔离程度,已经远大于过去任何一个时期。一些普通的公共机构,俨然有了“禁区”的特点。而一些小区,也有了更为充足的重新封闭的理由。 这些物理隔离,隔离不仅是空间,还是人心。 过去,知识分子对衙门作风很是批判;现如今,知识分子聚集之地却在衙门化。关键是,很多人还乐在其中,要么在装傻,要么在义正严辞地拿“教学科研的重地”说事。而那些被排斥在外的普通市民,却因没有话语权而忍气吞声。 笔者每次看到国内一些名校的大门聚集了众多想入校园而不得,满脸焦急的群众,而旁边还时不时有“黄牛”过来拉客的场景,就觉得很不是滋味。 这种情况,肯定不正常。 高校成了“禁地”,公共部门成了“重地”,这个城市还有何活力可言,社会还谈什么平等? 笔者建议,高校还是要有点社会责任感。现如今,各个高校都在强调自己的社会服务功能。各个高校还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最实在也最可行的社会服务,不是为城市产业发展转化多少成果,为城市治理提供多少智力支持,而是开放校园,让大学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说不好听一点,每个城市都为大学安全有效地运行投入了不少,大学没有理由不支持宜居城市建设。作者 | 吕德文

(1)

宁永辉2020-07-07

四十多年来,中国减少了六亿多贫困人口,占世界减少量的百分之七十。这又是多么大的制度红利啊! 在这种巨大的制度红利面前,所有的对制度的根本性否定,都会显得轻飘。 执行力不可能是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和愿望的(比如旧城拆迁改造解决数以亿计人的住房问题),但从大方向来说,则代表了中国前进的方向的,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 制度红利也不是天上的陷饼,而是要付出代价的。问题是,什么才是更重要更根本的东西? 如果几个钉子户就让一条高铁、南水北调、旧城改造等搞不成,那是尊重人权还是摧毁人权? 执行力需要统一意志,国家权威,举国体制。 在今天,瓦解了这种执行力,就是折断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自断民族复兴之路。

(0)

型有体会2019-12-08

我们走进克里姆林宫参观。作为俄罗斯的心脏、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一个经常引发全球政治地震、无数次导演了引起全世界关注的重大事件的舞台,一个全世界最敏感的地方之一,我们看到的超出自己的想象:没有岗哨林立、虎视鹰瞵,没有森严壁垒、如临大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没有神秘和神圣,没有凭经验给自己预设的种种——搜身什么的。走过安检门,头也不用回,照直往前走就是了。 整个克里姆林宫院内,除了一路之隔的那栋浅黄色的五层办公楼——那里曾经是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办公的地方,如今的主人是普京——不能靠近,其它地方随便转。累了,南侧树林下有长条木沙发。不用提心吊胆,不用张惶四顾,你放心坐上去就是了。若想躺一躺,随便,没人来干涉你。 如此,自由进出外交部大楼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很多在国内积累的人生经验,在这里失效,用不上。 对于一个寻常人能进出的政府机关,我没有理由不降低对它的怀疑和隔膜感,也没有理由不抬高对它的信任和亲近感。 题外话:在去俄罗斯之前,看到网上有一个八卦,说是偌大一个俄罗斯的GDP,充其量就是广东省的总量云云,那种“厉害了我的锅”的情结,跃然纸上。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恐怕不能完全以某个干巴巴的数字来衡量吧。何况,这个数字的成色,在不同国家各是几成?尤其是,如果连一个小小的县衙门,都威严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谈这个数字,有多大意义?……

(0)

fncwnc2019-09-09

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在中央看来,封闭小区是当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随着大宗用地开发越来越普遍,宽马路、大广场、超大封闭社区形成,迫使人们不得不开车出行,却拥堵在路上。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不但造成街区宜居性不高,社区活力缺乏,也令不少人的城市生活并不快乐。

(0)

木槿花开2019-06-09

围墙倒了,门卫室扒了,郾城区政府大变样。不久前,郾城区政府大院被幕布围挡,里面要干什么?附近的群众感到即好奇又神秘。通过高高的围墙往里看,工人们在紧张施工。随后,大型推土机开进政府大院,不仅把政府大院的院墙扒了,而且把昔日戒备森严的政府大院门卫室也推倒了。工人们连夜施工,干了一夜,白天还在做一些扫尾的工作。以前的郾城区人民政府就是这样的,典型的深宅大院,高高的围墙,森严的门卫室,让人第一感觉这就是政府,政府大院就应该是这样的。改造后的郾城区政府大院,围墙推倒了,在院子增加了很多停车位,这些车位,节假日期间是向市民开放的,群众的车照样可以停到政府的院子里。院前两侧,是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和公园一样,市民可以随时到这里散步,锻炼身体,坐下休息。现在的郾城区政府,门前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和喷泉,改造后的区政府大院,变成了一个供市民休闲漫步的街头游园。白天很漂亮,晚上什么样子呢?别急,您看到的不是全部。每逢节假日,不仅楼上的亮化灯把政府大楼装扮的很漂亮,院子的喷泉更是惊艳到了极点。附近的居民带着孩子,在区政府大院里看喷泉,休息散步。夜里,漂亮的景观灯亮起来,附近的居民喜欢到政府大院里乘凉。郾城区政府大院为什么一夜之间变成了游园,带着网友们的好奇心,小编专门咨询了郾城区人民政府于宏副区长。于区长笑着说,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和群众拉近距离,李新伟区长多次提出,不要把区政府大院建的跟过去的衙门一样戒备森严,欢迎人民群众多到区政府院子里看一看,可以随时对政府的工作提出好的建议,也可以像逛公园一样,随时到这里散步和休息,政府就是为群众服务的, 要放下身段,为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服务。

(0)

叶梓琳2017-09-01

高校人流量大,完全向社会开放会增加安全隐患,但换个思路想想,在高校试点开展“拆墙”工作,是可行性相对较高的一种方案:一方面,高校原本就具备公共区域属性(有些面积大的校园,本来就有校园巴士通行),通过合理规划,将部分道路向社会开放,具有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国外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高校开展试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对策,能给稳妥推进“街区制”探路。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让高校率先“拆墙”就是最理想的方案,这里仅仅是在探讨一种可能性。毕竟,“街区制”改革从纸面落实为行动,需要有一些单位率先试点。无论突破口是高校、某些“巨型小区”或是某些“大院”,试点工作都不能操之过急,要充分倾听利益相关方的心声、做好相关配套工作、解除后顾之忧,如此才能让“街区制”改革蹄疾而步稳。

(0)

孙安2017-08-30

鸟瞰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缺乏包容性,被分割为孤立、单调的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居住空间等,缺少满足市民多样化日常生活需求的思考。比如,很多城市的道路空间设计仅仅考虑机动车通行的效率与便捷,却并未考虑步行者行走的安全与对城市空间的体验;封闭的单位大院和住宅小区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等等。步行城市为人们审视城市空间提供了一个自下而上的视角,能够让人们摆脱鸟瞰视角宏大但比较粗糙的叙事,让市民深入体验城市空间的细节,具有包容性。

(0)

风格2017-01-23

围墙,说白了就是个人利益、小众利益与大众利益(公共产品)之争,如果各自都站在自己的小利益(立场)上,各自封闭,则受损失的是公众利益,例如:导致大家都不能享有公共娱乐、场所以及公共道路和公共安全等等。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融合的社会,对于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围墙,我赞成拆除,还一个自然与和谐世界的本来面目。

(0)
1 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