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无全球化的公司,很难进入世界500强,故全球化不可逆转?

发布日期:2017-05-02    浏览次数:4374

       数十年来,全球化使贸易、投资、技术、人员等超越国界加速流动,各国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流等,拉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联互通的世界经济格局。

        对公司企业而言,全球化更是一列前进发展的火车,载着它们走向未来。走出去是大型企业实现“全球化”的重要途径,而海外并购便是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之一。2015年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继续创历史新高,一季度海外并购交易金额高达826亿美元。我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培育出了一批“走出去”的大型企业,比如在华尔街亮相的华为公司、蔓延全球的淘宝……事实证明,只有紧跟全球化的步伐,才能有进入世界500强,走向世界的可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否定了全球化逆转的思潮。您如何认为?

相关热词搜索:全球化 公司 世界500强 全球化
赞同(1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松坂庆子2021-01-11

吉田社长:通讯行业变化非常大,也是非常快的。2000年左右,IT泡沫崩溃,一些通讯行业的大公司也发生很大变化,比如摩托罗拉没了,阿朗有很多整合,诺基亚相比之前衰弱了。您对海外的通讯大企业有什么看法和评价呢?任正非:IT泡沫破灭时,我们也处于非常严重的危机,不仅是外部危机,还包括内部危机。那时我们的思想系统、管理系统和行政系统都还是一盘散沙,不少人拿着公司的资源去外部创业,不承担公司的风险、责任,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外部的风险,我们与所有西方公司一样,遭遇了市场的滑铁卢。我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召开了400人的高级干部大会,学习了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什么叫领袖?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一丝丝微光,照亮前进的道路,引导大家走出黑暗。当时我们是濒于崩溃,这400多人团结起来了,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走出了这个困境。这种悲惨的状况,我们才过去十五、六年。我们派出了一大批人员去到海外争取市场,欢送他们走向海外的标语口号是非常悲壮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壮士一去可能就不复返了。那时,整个非洲处于动乱和战争环境。在俄罗斯这个国家,我们换了四任总裁,第四任总裁做出了全球第一个外贸合同——36美金,我们是从那种情况起步的。今天我们能达到1100亿美金销售收入,不要忘了有“36美金的辉煌”。

(0)

JHUHVF2020-07-04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中国企业总数从10167家增长到37164家,大约保持着16%的年增速。其中一些已成长为全球性企业。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有110家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接近美国的126家。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2014-2016年间,经济利润排名全球前1%的企业当中有10%是中国企业,而1995-1997年间这一比例尚不足1%。虽然这些企业在中国境外的营收有所增长,但即使是其中的一些全球性企业,其海外营收的比例仍不足20%。相比之下,标普500企业的平均海外营收比例则高达44%。另外,2018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仅有一家中国企业。

(0)

一会他人2020-07-03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将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甚至还会潜藏风险。因此,企业需要从以下 4个方面 考虑如何调整发展战略:评估自身在短期和长期受中国与世界之间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程度。为了理解中国与世界 的经济联系的变化将对企业产生哪些影响,企业应当首先评估自身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依存度可以体现为很多形式。我们在衡量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时,已经为8个维度设定 了可供企业检验和追踪的具体指标。企业可根据各自的依存度来评估联系发生变化后可能 产生的风险和利益。即便在应对短期波动和不确定性之时,企业也应该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长 期基本面,积极思考哪些长期趋势可能对自身产生影响— — 例如收入增长、技术流动和本地竞争加剧。明确投资方向和价值链布局。由于上述情景和所涉及到的经济价值与每一家企业息息相 关,企业高管可通过把中国的投资承诺等指标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以确定企业在中国市场 的发展战略,并确定中国在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上扮演何种角色。企业应当明确自身在中国市 场的期望——希望把中国市场作为关键的增长引擎,还是只想参与小众行业?举例而言,假 如中国未来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增长和创新来源,那么企业不妨把优化投资纳入长期战略, 甚至加大投资,并且加倍关注核心价值的创造(比如大力投资于研发创新) 。如果中国不再 是重要的增长和创新来源,企业就应该考虑把商业活动和投资转向其他地区。 培养自身的卓越运营能力,以管理风险和不确定性。鉴于监管及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更加灵活以实现其价值定位。各国政府在跨境投资、并购以及技术和人员流动方面的 作用越发凸显。企业应该重视业务市场的当地情况,因为情况可能发生骤变,敏感性可能会升高,在运营上犯下的错误将迅速升级,吸引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企业也不妨考虑调整运营足迹,但这需要企业本身具备足够的敏捷性,也意味着要向风险管理投入更多资源。 培养并保持幸存者心态。有一些企业经历了经济衰退和危机时刻,却依然能够繁荣发展。它 们往往都保持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通畅的融资渠道,并且拥有广泛的业务领域,不至于在某一行业衰退后就一蹶不振。然而,危机和不确定性也会创造某些机会,由此产生的压力会 推动企业重组,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经营健康,并催生一些业务开发以及外延式增长的机会,使其得以拓展业务范围或提升市场地位。

(0)

贺岳飞2020-06-22

这次疫情危机其实是给中国经济一个体检,给中国制造业一个体检,没必要恐慌,该来的总会来,但关键的你怎么做,我认为下一步,如果我们在中国制造业的未来的国家战略,产业政策等各个层面,如果没有一个很大的转变的话,我们不去好好培养一些伟大的企业的话,而仍然追求传统的经济规模,企业规模,即使你把财富500强的榜单包圆了,你也没有多大的竞争力。

(0)

德制2020-05-05

黄奇帆:还有一种说法要从中国撤出,特朗普在三年前刚上台就说要重振美国工业,当时就说了要从中国撤出,三年下来了,在经济风平浪静的时候,搞操作还比较有能力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外国企业撤走,不管苹果啊什么,都没有撤走。那时候撤不走,现在瘟疫期间如果美国跨国公司要从中国撤走,还在运转的企业把它关了,撤到美国去,干活的人都没有。所以摩根斯坦利最近有篇文章,他说当前担心疫情引发产业链搬迁之声不绝于耳。摩根史坦利的各地投行,了解欧洲美国各种企业,基本没有企业说他们有中国撤资的愿望。第一是撤资,是要重造工厂,重造工厂是要投资资金的,在中国如果投资了10亿美元的一个企业,在美国把他造出来,15亿、20亿才造得出来,成本更高。第二是要有劳动力的,美国劳动力都没有,疫病期间更没劳动力,美国的劳动力都是(在)服务业,85%的劳动力都在服务业上,要干活的人没有。第三基础设施。经此一疫,欧美经济估计要两年才能恢复元气,中国以外拉美、东欧、东南亚新兴市场不乏赢弱环节,易被疫情、汇率、债务三杀,成多米诺骨牌。因此,跨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而非新资本开支。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在复工中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它的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在封城之后仅仅两个月内疫情受控,生产能力满血复活,不论是红黄编码技术运用,还是体温、口罩、食堂隔离等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员工配合度,远胜于其它潜在搬迁目的地。如东南亚,目前正经历更坎坷的生产停摆、供应脱臼。反过来还有一批企业,还想着美国现在融资成本这么低,利息这么低,如果这个企业还有点活力,借了这把钱到中国来投资,资本的市场规则起作用。 所以所谓的撤资论,脱钩论,全球化终止论都是短视的,意气用事的,是从政治立场意识形态角度说的一些违反经济规则的话,这是三个论点。

(0)

上课2020-01-06

舒尔茨在运营星巴克的几十年内,一直在追求一种纽带关系的建立,努力让星巴克咖啡成为当地社区和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说,在关于咖啡的故事上,美国人民只干了两件事情:把英国茶叶倒进海里,以及把星巴克开遍全世界。 据说,在全世界各大都市每一条最为繁华的街道,几乎都能看到Starbucks coffee(星巴克咖啡)显著的美人鱼标志。 去年9月,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开进了米兰,星巴克再也不用接受嘲笑,“意大利没有星巴克”的梗自此成为历史。

(0)

hdjjewg2019-12-27

舒尔茨曾在某次接受CNBC采访时说:“如果有天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的连锁店数量,超过了美国连锁店的数量,我不会对此感到意外……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教中国人学着在早上喝咖啡。” 而舒尔茨做出以上判断的背景是,星巴克在美国市场整体趋向饱和,门店数和业绩都增长乏力,甚至有很多门店在逐步关闭。而在入华二十年后,仅上海的星巴克门店数量就已接近800家,成为全球之首。 2018年5月16日,星巴克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全球投资者交流大会。它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星巴克计划截至2022财年底,将以每年新拓展18~20个城市的速度,在中国大陆全新进入100个城市,覆盖总数达到230个城市;同时,每年新增门店数将提升20%至600家,最终实现门店数达到6000家的目标。此外,在未来五年,星巴克中国的总营收预计将达到2017财年的3倍,营运收入将翻两番以上。

(0)

白嫩嫩2019-12-19

十年,只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瞬;在商业领域,十年间却可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面对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即使站在行业顶端的那些大公司,也难以高枕无忧。哪怕只是错过看起来就像青萍之末的一个小趋势,或是只需一个糟糕的战略决策,或出现一个巨大的管理问题,企业都可能会变成下一个柯达、雷曼兄弟或西尔斯。《财富》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全球500强企业,对比其中的2008和2018年全球前100强企业,可以发现很多变化。 2018年,有43家企业在十年前排在百强之外。如苹果公司在2008年排名仅在337位,今年排名11位;微软在2008年排名136位,今年排名71位。 还有很多在十年前未上榜的公司今年也闯入前百强,如2018年亚马逊排名18位,谷歌母公司Alphabet排名52位,华为排名72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的数量不断增长。在2008年全球500强中,中国企业有35家;而在2018年全球500强中,中国企业已经达到120家,稳居全球第二,已经非常接近美国的126家,并远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 在全球前100强中,2008年,中国只有三家公司入榜,分别是中石化(第19位)、国家电网(第24位)和中石油(第25位)。到了2018年,已经有22家中国公司闯入前百强。 相比之下,前百强的美国企业数量增长缓慢,十年间增加了6家;而欧洲企业的数量则从51家降至25家。企业数量的此消彼长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对全球经济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从行业分布来看,2008年仅一家科技公司上榜,而到了2018年增加至6家。与此同时,能源公司依旧保持着稳定地位,而金融企业已由28家将至23家。 从2008年前十大公司来看,美国有5家企业入榜,欧洲占4家,日本丰田汽车位居第五。十年前,石油价格高企,埃克森美孚、壳牌、BP、雪佛龙、道达尔、康菲石油等能源公司强悍占据前十强的6席。 仅仅十年,在2008年前十强榜单中,荷兰ING集团是唯一一家上榜的金融公司,但在2018年全球排名中,已大幅降至第171位。 对比之下,在2018年前十强榜单中,已有五家公司被替代。沃尔玛、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丰田汽车依旧入榜,也可以看出这些公司长久的生命力。特别是沃尔玛凭借5003亿美元收入霸占榜首,继续稳居全球最大的公司。历经十年,全球前十大企业中的美国企业从5家降到3家,中国入榜企业数与美国相同。在前十大企业中,能源公司依旧占据6席,其中,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三家国有企业分别占据全球500强的第2、3、4位。总体来看,无论是行业分布,还是地区分布,过去十年间全球最大公司发生了非常大的变迁,而最为引人关注的正是全球产业结构在科技驱动下的巨大变化,还有中国经济与企业的快速成长。

(0)

解疑答惑2019-12-19

2018年8月2日,苹果公司的市值终于在全球目光的关注之下突破了一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史上第二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7年统计数据,该市值在全球各国名义GDP中可以排到第17位。时代巨变,沧海桑田。回到1997年,谁能想到当时的苹果已裁员三分之一,并处于破产边缘,而乔布斯刚刚回归。大刀阔斧的业务瘦身,持续的创新,一系列革命性的产品,全球化的供应链……我们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回顾与其市值成长相呼应的20年来苹果公司创下的传奇。在苹果市值破万亿的背后,我们还能看到谷歌、亚马逊、Facebook、微软这样的公司已经长期占据美国上市公司市值前几位。 显然,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的产业时代。而技术的变迁,商业的进化,从来不会等待。“你方唱罢我登场”永远是时代的主题。 如果将眼光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周期,查看美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突破史,我们会更惊叹于商业世界的变化:那些看似冷冰冰的数据,都代表着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产业格局;同时,这些标志性的数据也代表着历史上那些处于辉煌地位的公司。 北美银行(100万美元,1781):北美银行是美国第一家专业性商业银行,美国有史以来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也是第一家市值达到100万美元的公司。该银行于1781年12月底创建,1782年1月正式营业。 美国银行(1000万美元,1791): 1791年,美国银行成为第一家市值达到1000万美元的公司。与北美银行一样,美国银行同样是美国建立后财政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由美国开国元勋,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支持创建,当时被赋予了20年的特许经营权。 纽约中央铁路(1亿美元,1878):纽约中央铁路于1853年由多家公司合并而成,1878年公司市值达到1亿美元。该公司建立了连接纽约、芝加哥、波士顿和圣·路易斯的重要铁路,代表着美国大规模的铁路运输开发史。 AT&T(10亿美元,1924): 1916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成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1924年,公司市值达到10亿美元,是第一家市值达到1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2015年,AT&T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剔除,苹果公司取而代之。 通用汽车(100亿美元,1955): 1955年,通用汽车成为第一家市值达到100亿美元的公司。20世纪50年代正是通用汽车、福特汽车这样的美国汽车公司的黄金岁月。彼时,丰田汽车尚未大规模进入美国汽车市场。 数十年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通用汽车于2009年6月向纽约破产法院递交破产申请,并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剔除。2010年11月,曾被摘牌的通用汽车重返华尔街。 通用电气(1000亿美元,1995): 1995年,通用电气成为美国第一家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的公司。那个时代,也是杰克·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以来最红火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通用电气业务不断走向低迷,就在2018年6月,标普道琼斯指数委员会宣布将通用电气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30种成分股中移除。而在此前,也就是自1907年以来,通用电气一直稳坐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曾是道琼斯工业指数中在榜时间最长的公司。 回到今天。有趣的是,苹果并不是全球第一家市值达到一万亿美元的公司。 2007年11月,中石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时就实现了这一跨越。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上市首日股价上涨了两倍,市值突破7.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04万亿美元)。但随着油价暴跌和金融危机的爆发等因素,该公司最终损失了8000亿美元以上的市值,目前市值约2000亿美元。

(0)

RHNMSL2019-10-24

随着人类的发展,世界已经向全球化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可以说,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如果与全球化逆行,无疑是自我堕落的一种表现。

(0)
1 2 1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