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各国GDP增长与债务水平如何保持均衡及伸缩自如,防止泡沫?

发布日期:2017-05-02    浏览次数:4075

  

      至2016年6月底,我国总负债率即总债务占GDP的比率已由2008年的155%上升到260%,总债务额从49万亿上升到182万亿。我国GDP增长与债务水平失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总债务是指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个人债务的总和,负债率极高的是企业和地方政府。企业集中在煤炭、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行业,地方政府则主要是三四五线的县市搞基础建设背负了大量债务。我国债务与GDP比重偏高且继续增长,经济泡沫不断增长,经济上涨的假象麻痹了国人的认知。要解决这难题,首先要从股票市场入手,大力发展股票融资,会起到一定减少债务率的作用。其次,积攒人均财富,防止高额财富流失国外,推动企业自我发展。我们既要注意风险,也要分析中国国情,找到一条更合适的道路。对于我国,乃至全球GDP增长与债务水平如何保持均衡及伸缩自如,防止泡沫,你有何见解?


相关热词搜索:
赞同(1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许珊珊2023-12-26

国家一直呼吁住房不炒,但以房产作为最大的居民财富来论事作策,显然还是在强调房子的金融属性。 一个巨大的泡沫危机正高悬于顶,不想着怎么化解,倒喊着保泡沫保危机,是何居心? 很简单的逻辑,如果老百姓所有的财产,他们的过去,现在,未来全部系于一个房子,这个房子市价多少对他们来说有意义吗? 市价一个亿又如何,他们不可能变现,因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刚需的住房。住房价格越高,只能代表他们的压力越大。 房价降低,当然会有人担忧财富缩水,但绝对不是为一套房子掏空几代人的普通老百姓。 其二,房产占居民财富比重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说明什么? 说明百姓没有存款,没有其他财产积蓄,穷得就只剩下月月还贷的房子了。 这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吗?或者说,这正常吗?敢问各路专家,是怎样的恬不知耻,才能一脸忧虑地探讨如何保护现有局面? 在美国,房产只占据居民资产的百分之三十,他们怎么没觉得财富缩水? 日本房地产泡沫最高峰时,房产就占居民资产的百分之七十,但是他们怎么做的呢?毅然决然地把泡沫刺破了。 长痛不如短痛,久乱不定乃长痛,一令之诛,短痛也。燕子女侠

(0)

一骑绝尘2023-10-16

泡沫重来,远离现金。疫情损失巨大,只能印钞救急。 但是问题在于,如何应对疫情所导致的损失?从理论上说,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加大征税的力度,让富人多缴税来帮助穷人。但是在疫情期间,增加税收好像不太可能。第二种是减少财政支出的力度,接受经济衰退的现实,但这会加大穷人的痛苦,也不太可能实施。 因而唯一可行的是第三种选择,也就是财政出面借钱,而且不找富人借,直接找央行借,借了钱以后送给穷人花,这样好像大家都能受益,而且没有人反对。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多出来的一大笔钱到底是谁出的呢?其实是所有拿着现金的人一起分摊了损失。资产泡沫重来,尽量远离现金。 过去央行发行货币是用黄金背书,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而现在央行发行货币用国债背书,其实就是用国家的经济在背书。但是疫情导致经济衰退,而国债发行量又大幅增加,这意味着更少的财富背书了更多的货币,其实就是货币在大幅的贬值。 因此,我们看到纸币时代商品、黄金长期上涨,股市和房市长期升值,其实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纸币长期超发,是纸币的贬值导致了各类资产的长期升值。(商闻)

(1)

高士振2022-04-21

目前,中国不仅要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还要防范资产泡沫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资产泡沫不止是房地产,其它行业也出现泡沫化的现象,尤其是金融行业。如果资产泡沫破裂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其实人们心里都明白,那将会引发下一场更为惨烈的金融危机。正如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的警示:“在泡沫中狂欢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却后的准备是每个国家、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

(0)

雪飘2021-01-27

余淼杰:近日拜登政府宣布的1.9万亿美元的新冠疫情刺激计划对稳定美国经济,拉动美国经济的增长特别重要。这让我想起2009年,奥巴马的7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折算人民币其实也相当于四万亿人民币了。短期内通过这种凯恩斯式的经济刺激,是能够激活美国经济,但我们也要注意到美国经济还会出现很多挑战。比如,未来美国货币政策依旧会走量化宽松的路子,但是选择菲利普斯曲线的哪个位置?政策决策者必须面临高通胀和低失业以及高失业和低通胀的徘徊。在格林斯潘时代美国政府比较好地处理了这对矛盾,这对拜登政府也是一个挑战。我认为拜登政府也会在这两者间相对取一个平衡值,失业和通胀都不要处于一个太高的位置。还有一个挑战也是美国必须面对的:金融脱离实体。美国的金融泡沫不断积累。2008年后美国的金融监管尽管做得好一些,但不代表没有泡沫,实际上泡沫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美国还是有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的。

(0)

曼德海2020-08-28

债务危机是没有那一个国家可以躲开的,只会有先后轻重不同而已......

(0)

UYUYY2020-07-29

2009、2012、2014年这三次大宽松应该说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也确实造成了比较大的后遗症,比如长达接近20年的房价上涨,一轮又一轮的资产泡沫。2014年宽松之后,股市出现巨大的泡沫,2015年6月份爆发股灾,还有债灾,宽松政策加上监管漏洞,导致资产不断出现泡沫,然后泡沫破灭,出现巨大的金融风险,这是2017年以后监管下决心整顿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非常重要的原因。可以说,2017年是整个金融周期从上行转向下行的拐点,从数据指标上来讲,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35%,这个数据创造了历史峰值,同时这个峰值高于日本、美国,分别在他们80年代金融泡沫期和2008年金融泡沫期当时的比例,也就是说我们金融繁荣比当年美国和日本最繁荣的时候还要繁荣,也就是很多金融学者讲的过度繁荣,也就是实体经济没跟上金融的步伐。客观结果就是我们看到金融风险的累积,债务风险的累积,结构调整的困难。因此,龙王下雨实际上解释了这个过程。

(0)

盛松成文2020-03-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好,则经济好;只有金融好,经济才会好。 2019 年 2 月 22 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我们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笔者认为,概而言之,当前金融体系面临多重重大使命: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企业提供有效服务。 推动“市场出清”,优化资源配置。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实质性改善金融结构。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0)

改革释放2019-12-26

我们货币与GDP关系的动态格局是:1999年末M2规模12万亿元,2009年末61万亿元,2019年10月增加到了194.5万亿元,越到后面,年增加规模越大。与中国不一样的是,美元的国际流通、支付和储备的需求较大,美国2008年M2规模8万亿美元,2018年为14万亿美元。2018年美国M2占其GDP的比例为68.46%,而中国M2规模则是GDP的2.16倍。目前中国政府、企业和家庭债务占GDP的比例约在310%左右。 美国可以向全球输出量化宽松发出的货币。中国却不能,只能堆积在国内。由于经济主力人口收缩和8亿农村户籍居民低收入能力不能形成有支付能力的工业品消费需求,投放的货币流不进制造业,或者流向国有垄断性的上游制造业,使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下游竞争性的最终消费品制造业,使这些领域的民营企业更加艰难;或者流向为投资品的房地产,继续推高住宅用地价格和房价,以吸收这些放量投放的货币。这从行业利润比上,使制造业更加雪上加霜。 这样放量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后果是什么呢?大概率是:住宅、商业和金融等楼宇已经供给过剩,少子化、经济主力人口收缩和老龄化对未来住宅价格形成下行压力,而电子商务和网上办公,使商业和金融等用房的需求也在收缩,可能金融体系中的不良资产会增加;一些公用设施投资,如果规模太大,债务太多,税收增长放慢,也会形成大量的政府违约。 出口相对收缩,进口不断增加,会改变外储格局;产业外移、资金外流、跨境消费等,也会使外汇减少和汇率不稳定。其叠加国内经济体系中赤字不断加大、债务持续升高和出现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如同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印度等发生汇率剧烈波动的可能性会增大。 货币发行,总得有资产作为保证。目前这种无有效资产保证,或者无经济增长潜能的货币投放,这种走棋法,进行模拟和推演,金融和经济体系崩盘的概率会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传统各派经济学所提供的政策棋子和棋步,不仅是对中国,就是对全球性衰退,也已经是棋路已尽。按照过去的套路出棋,基本上行不通,会进入死局。

(0)

白嫩嫩2019-12-19

“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回看美国历史上20起最大的公司破产事件,无一不印证着这样的道理。从1987年的德克萨斯石油公司,到2019年的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过去32年间发生的这20起破产事件,让我们既能领略到金融危机到来时的“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也能看到从“饮鸩止渴”的欺诈到一步步走向衰亡的“步步惊心”,还能体会到在自然灾害面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奈。 天灾、人祸,外部环境巨变……每一家公司的破产都有一种或多种不堪回首的往事。对这些公司的破产,我们或许都能说出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但仍然可以一起再重温某些公司曾经的某些瞬间: 成立于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曾是美国第四大投行,并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曾连续40年独占鳌头。但在2008金融危机冲击下,公司持有的大规模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而不得不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一年,雷曼兄弟已成立158年。 雷曼兄弟只是金融危机中最具代表性,最臭名昭著的破产事件,华盛顿互惠银行、通用汽车、CIT集团、克莱斯勒、桑恩伯格房贷公司……在上述公司中,我们可以发现大约一半的公司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到2008金融危机的冲击而走向破产,而还有众多的公司不在这个名单之中,可见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就像一场浩劫。 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成立于1889年,总部位于西雅图,曾是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在2008金融危机中,因房贷业务的巨额损失,而不得不在2008年宣布破产,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储蓄银行破产案。这一年,华盛顿互惠银行已成立119年。 2002年4月30日,世通公司(Worldcom Inc.)CEO伯纳德·埃伯斯在黯然离职时曾对媒体发话:“在我的任期内,世通的财务审计是绝对干净的,我坚信世通仍将作为行业领袖存在下去,并为后来者制定标准。”而在之后的几个月,也就是在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之后,调查发现该公司财务丑闻涉及的金额增加到90多亿美元。伯纳德曾信誓旦旦说的话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企业谎言之一了。 说起安然(Enron)的破产案,恐怕得感谢吉姆·切欧斯。作为一家短期投资机构的老板,正是他掀开了安然公司欺诈与谎言的盖子。2001年初,他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并指出这家公司可能存在的幕后交易。最终,到了2001年下半年,更多的怀疑导致安然股票价格的不断下跌。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2001年12月,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在各大破产案中,明富环球(MF Global)是第一家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倒下的华尔街公司。主要评级机构认为,正是高达63亿美元的欧洲主权债务敞口使得这家在全球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金融衍生品及期货经纪公司承受了过高的风险。2011年10月31日,由于未能及时找到买家,这家公司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时负债约397亿美元,资产约411亿美元。 一起错误的收购同样能够把一家公司拖向深渊,例如美国保险业巨头Conseco公司对绿树金融公司的收购。1998年,Conseco以64.4亿美元收购了房地产租赁服务商绿树金融公司,而根据该公司在2002年向破产法庭的陈述,正是这起收购让Conseco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从而最终走向破产。在上述破产案中,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Pacific Gas & Electric)可能是最为特殊的,因为这家公司曾两次申请破产保护。一次是在2001年,这一年恰逢加州电力危机,而该公司因严重干旱影响水力发电,而不得不以高昂的价格从外部购进电力;一次就在2019年,因为被指在2018年11月引发加州史无前例的山火,而面临数百亿美元的潜在赔偿,不得不在2019年初再次申请破产保护。公司成立于1905年,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和电力公司之一。根据墨菲定律,你越担心一件坏事发生,它就越可能发生。回顾起来,20起破产事件也呼应了这个道理。虽然我们可以找出诸多的外部因素,例如经济下滑、市场不景气等等,但内在的贪婪、自大、谎言,或者一次次错误的决策才是最需要我们警醒的……这些力量相互交织,从量变到质变,共同把曾经的巨头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0)

KGIJTR2019-11-12

时至今日,德国人都对通胀与可能造成通胀的债务表示巨大的反感。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德国政府坚决反对救济,危机之初默克尔甚至打算直接把希腊从欧元区中踢出去。尽管德国后来迫于形势加入了救济,但仍然念念不忘地不断宣扬勒紧裤带的紧缩论。在2014年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打算启动欧版QE时,德国也是最强烈的反对者。 今年9月,欧央行在争议声中重启QE,再次开闸放水,这不出所料引发德国反对。在卸任讲话中,德拉吉表示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不如过去,再次呼吁财政政策发力——这显然是在对财政盈余高居全欧第一的德国隔空喊话。2018年,德国财政盈余高达580亿欧元,第二名荷兰约110亿欧元,剩下的英法意西等国都在赤字运行。 在魏玛恶性通胀的阴影下,德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原则非常简单粗暴:货币政策只关注价格稳定就好,财政政策只关心平衡预算就行,其他的什么经济下行需要货币刺激,什么需求不足需要财政刺激,在德国人眼里都是扯淡。 换言之,德国人对依靠扩大社会总需求来发展经济的“需求端政策”都不感冒,这些需求端政策既包括大兴土木的财政政策,也包括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 德国人真正喜欢的,是供给端政策,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德国政府对研发创新的投入(技术),对产业工人的培育(劳动力),对中小企业信贷税收的扶持(资本/制度),其实都是以“厌恶大放水,深耕供给侧”为核心的德国模式的体现。 一言以蔽之,德国制造到底为什么强?原因就是:深耕实业的人民+厌恶放水的政府。

(0)
1 2 1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