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各国(政治+军事)×共商共赢=有商有量

发布日期:2017-07-07    浏览次数:2427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助力下,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形成命运共同体,摈弃战火硝烟,如何有商有量、共商共赢正是各国需要一同关注的重点。

  当代的全球化是全方位的 ,其中包括政治军事球化。随着各国政治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和深入 ,出现了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相互渗透、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力量起愈来愈大作用的趋势,各国政治生活也随之遇到了愈来愈多的相关性。在军事领域,世界各国的军费虽然逐年增长,有些发达国家甚至花费巨额制造新型武器,但世界各国间的军事演习和合作也比往年增多。了建设同一个美好世界、同一片安宁,世界各国建设需要走清正廉洁、高效和亲民的路线,尤其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有商有量、共商共赢。您是如何认为呢?

相关热词搜索:政治 军事 共商 共赢
赞同(23)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水调歌头2020-05-31

李光满冰点时评:2019年香港发生的暴力事件背后有美国的影子,美国利用香港问题对中国施压。美国多次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案,干涉中国内政,一再突破底线,鼓动台湾独立。定期派遣军舰到南海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在新疆问题上支持暴力恐怖分子。美国的目的是通过制造暴力事件,全方位破坏中国安定局面。 今年中国疫情最严重时,美国政府不是想着帮助中国,而是落井下石,利用疫情打击中国。美国疫情爆发后,美国不是集中力量控制疫情,而是对中国栽赃陷害,图谋对中国追责和索赔,各种卑鄙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充分表明,美国正在制造一切机会,使用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攻击和摧毁中国。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再在任何事务中跟中国合作,中美两国已经丧失了合作的政治基础,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抱着过去那种合作共赢的想法与美国交往,必定会处处碰壁。

(0)

大众眼2020-03-05

我们想跟美国搞好关系,我们想跟先进的国家成为朋友,我们要向先进学习,但是要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做伙伴可以,做同行者也行。朋友,是不会到处封堵你的,是不会阻拦你的统一的,是不会落井下石的。当然,随着时间的转变,关系是会变化的,希望看到好的变化,而不是当前的态势。

(0)

后街男孩2019-06-20

用极限施压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是美国一些人在国际谈判中的伎俩,美其名曰“交易的艺术”。其主要特征是以多面进攻、漫天要价为手段,同时在跨领域的多议题上与对手博弈,然后回转妥协,暗度陈仓,从而在核心利益上达成目标,靠强权维系霸权,靠霸凌讹诈击垮对手。美国一些人觉得极限施压威力无比,对中国也笃定“奏效”。 极限施压真的灵验吗?美国政府在与一些弱小国家打交道中,肆意挥舞制裁“大棒”,依靠强大实力和极限施压手段,将自己的利益诉求强加于他国。一些国家,或者因为综合实力较弱,或者因为长期的依附关系,迫于美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压力,在谈判中不得不按照美方要求作妥协退让,息事宁人,遂其心愿。这种情况多了,难免让美国一些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会害怕极限施压策略,必定会在其强大的高压下屈服。 可惜,美国一些人判错了形势、找错了对象、打错了算盘。合作是有原则的,磋商是要平等、互利、诚信的,在重大原则上中国决不让步。中国是日益强起来的大国,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美国一些人试图以极限施压的霸蛮办法来强压中国就范,注定徒劳无功。孤立中国的企图都会反过来孤立自己,针对中国的极限施压,必然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反感和强力反对。美国历史上曾数次检讨过谁应为“失去中国”担负责任。试问今日之美国某些人,你们担负得起这样的历史责任吗?

(0)

ytfhtyre2019-05-26

合作才能共赢。除非有更大的智慧主导,否则美国会在经济上,进而在地缘政治上,最后在军事上,与中国发生冲突,造成对各方的彻底灾难。在这样的冲突中,没有赢家。然而,今天美国政治的极度浅薄和腐败正是美国走上这样一条道路的根本原因。与中国的贸易战不会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但可支付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好的学校、绿色新政、更高的底线工资以及对企业贪婪的打击都会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了解到,与任何冷战相比,通过与中国的合作,美国能获得的更多。最重要的是,我们将获得和平,并有机会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挑战。

(0)

幽默风格2019-05-17

中国打赢中美之争,有三个条件:1. 中国内部的保持团结和统一,2. 团结国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破西方联合对华压制;3. 美国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经济停滞。 三个条件,首先是中国内部的团结和统一。这个团结,应要像抗战的统一战线一样,团结绝大多数人。一切把中国利益放在美国利益之前的人,都是执政者可以团结甚至可以信任的对象。这些人中,有的支持政府,有的牢骚满腹,有的反对政府。但都无所谓,只要把中国利益放在美国之前的都是团结甚至信任的对象。对他们的言论,无论多么刺耳,都应该说服辩论,而不是一味封堵。 对内执政者要有宽松开放的心态,而且是越困难越应该自信。中国人民的天性是越困难越团结。执政者要相信人民的觉悟,要有绝大多数人民会支持自己的自信,要有对自己所走道路的自信,要有能在自由辩论中争得民心的自信。执政者不应该被杂音干扰,更不应该去消灭发出杂音的人。在言论上要不惧怕进一步开放,坚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第二个是反击对华的联合压制。 具体来说,首先是维护和美国斗而不破的关系。可以斗争,但不能彻底撕破脸,不能变成热战,不能咄咄逼人,不要激怒美国。中国要保持受害者和防御者的地位。在这二十年中,美国会各种挑衅中国。包括贸易战、技术封锁、南海登岛、鼓动甚至承认Taiwan Independence 都有可能发生。中国要能忍受这种挑衅,坚决斗争,但斗而不破。举个例子如果美国真的承认Taiwan Independence,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可以和美国断交,可以宣布台海为战区,贸易封锁。但是,如果时机不成熟,在中国在亚洲军事上建立可以与美国对抗的优势之前,没必要武力解决Taiwan。Taiwan岛是不可能搬走的,时间站在我们一边。中国如果比美国更强大,Taiwan一定会统一回来。如果中国垮了,也会失去台湾。做好自己的事情,国力超过美国,比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更重要。 其次,要坚定的继续开放,降低关税,降低壁垒。笼络欧洲和日本。如果中美开战,需要站队,欧洲和日本一定站在美国一边。但是如果中美是斗而不破的关系,欧洲和日本都有自己的利益,会设法利用中美之争获取自身利益,并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如果川普的美国第一的政策能延续,欧洲和日本和美国的裂痕会继续扩大。 第三,对美斗争,不需要针锋相对,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争一时意气,不争一城一地。以关税为例,美国加了5000亿美元,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跟注。我们就针对美国那些可以找到替代品的东西打,没替代品的加也没用。比如波音的飞机不买了,买空客,美国大豆不买了买巴西的。加个500-1000亿美元的关税也就够了。不争一城一地,以我为主。这样也有利于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剩下就是等,扛。看谁能忍,谁能扛。两国都有很大的结构问题,最终两国之争的胜负,都在各自内部,谁能改革进步解决自身问题,谁就是赢家。美国的问题,实际上比中国更难解决。 最后一句话,对中国的信心来自于对中国人的信心。一个中国人不比一个美国人差。一个中国人完全能够创造一个美国人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均GDP,中国的经济总量一定能超过美国。

(0)

然热情2019-02-18

这与中国人民息息相关!与美国人民息息相关!与世界上很多人们息息相关!与世界上很多可爱的孩子们也会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外国人,我非常羡慕今天中国的安全和幸福!非常羡慕未来中国和平崛起的幸福!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中国要清醒,认清西方的真实意图,精心应对,不能犯错。 中国的快速发展让西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西方最难以接受的。 西方一直将中国视为严重的威胁,所以,中国别无选择,只有认清西方,自强不息,斗争到底。 中国人是最爱好和平的民族,但中国是世界大国,还要有主导世界的大国精神! 中国声音应当更加坚定,中国力量的展示和运用要更加频繁,敢于使用强大的武力才能让西方退却和尊重中国,才可能真正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式的大战。

(0)

比利时2018-10-23

大家知道,中国和美国经济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在全球老大、老二的关系,老大、老二的关系都是很敏感的,特别是老二很难当。为什么现在大家都感到比较难受?就是中国怎么样适应当老二的角色,中美两国会不会走向对抗?我们怎么样处理中美关系,这对我们是极大的考验,既不能非理性、感情用事,又要保持自己的尊严,这个度非常难把握。不要使中美贸易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和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如果动摇了这个信心,中美贸易摩擦真的就是灾难性的,结论就是一要维护好中美关系的大局,二是不要因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动摇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0)

黄明2017-08-24

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不足表现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和不同性质的问题上。因此,提升国际话语权不能只谈一般性原则而不讲具体对策。比如,因我国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于西方国家而产生的国际话语权争夺,与我国和西方国家在气候问题等具体议题上出现的话语权争夺,二者属于不同层面、具有不同性质:前者属于立国之本的原则性话语权,后者属于具体事务性话语权。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要注意层次和性质,区分原则性话语权与具体事务性话语权,采取不同的应对和提升策略。

(0)
1 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