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十年前的你和现在的你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3-09-02    浏览次数:3034

        正如歌词所述“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诚然,人生是一场无悔的旅行,走过的路都将成为背后的风景,不能回头不能停留。在这趟旅行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很多,同时我们也会失去很多很多。回首这十年,你得到了什么?你失去了什么?曾经的愿望实现了吗?你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还是在放弃梦想的反方向?

       佛陀曾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十年过去了,你还是不是原来的你?还是岁月风干了梦想,再也找不回真实的自我?

      你觉得十年前的你和现在的你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相关热词搜索:青春 回忆 人生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5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UI32019-10-19

更懂事了。

(0)

可乐coloer2019-10-09

十年前,初一;傻乎乎笑嘻嘻,被欺负了就哭。现在,想一想偶尔笑,远离“那些人

(0)

声之形2019-08-13

十年前,我刚步入双位数的年龄,除了上学跟玩乐,其他都不懂。十年前以为大学生很了不起,以为十年寒窗苦读之后一定会拥有新生活。十年后社会上出现许多的大学生,原来在成为大学生之后还有很多磨难,不是成为大学生之后就有新生活。大学生这个名头只是给我前往新生活的机会。

(0)

小荷才露2019-08-08

十年前我还在上小学呢,现在已经大学了。小学的快乐很多,只担心考试能不能拿到前几名,小卖部新进的零食好不好吃,哪个男孩女孩偷偷交往等等,很快乐也很期待长大。现在我大学了,我却讨厌长大,因为烦恼越来越多,没有父母给你遮风挡雨,你要自己独当一面,很累也很难。

(0)

OLLL0UG2019-02-14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万物皆变,此河流已经不是彼河流了。不错,一切都在变化,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回到过去,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空自悲切,还不如珍惜现在,把握现在。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叔本华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 拥有的想放弃,没有的想拥有,也许这就是生活。但生活也同时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可能失而复得,如健康、金钱、地位、朋友等,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会再有,如青春、生命。 我们总以为生活在别处,其实,生活就在身边。岁月河水一般在我们的脚下缓缓流过,一去不返。两千多年前,孔夫子便曾在河川上感叹:逝者如斯。几乎在同一时代,赫拉克利特又说出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格言。先哲们那悠远的声音至今仍在耳边回响,千万要记住: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珍惜值得你珍惜的一切。

(2)

何爽2018-07-30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 如今我已经能踏入社会独当一面。

(0)

墨村集市2014-07-23

 一、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   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我们生命最初的记忆去哪儿了?现在有一项研究表明,”婴儿期遗忘”可能是因为海马体中神经细胞的快速生长,大脑开始负责把新经验存储为长期记忆所致。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如今,科学家已确定了时间点。一项有关童年记忆的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他们回忆的形式并不成熟;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二、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1岁。到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希望日子过得慢一些,日子却飞逝而过。等到退休后,时间更是毫不留情地加速变快,10年、20年一晃就过去了。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呢?科学家从3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一些老年人,让他们估测1分钟时间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算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1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1分钟后,才觉得这是1分钟的时长。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哪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三、为何人生寂寞时长,快乐时短   每个人都曾有这样的体验,有的时候会觉得度日如年,有的时候却会觉得光阴似箭。还记得爱因斯坦是怎么对一个年轻人来解释相对论的吗?当你对面坐着一位美女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假如换成了一位糟糕的老头,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其实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和动机参与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心理学认为,需求和动机的满足带来的是积极的情绪,相反,不满足带来的往往是消极的情绪。在积极情绪里面,人们往往觉得时间过得快;在消极情绪里,则会觉得度日如年。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日子的感觉:如果这一年平淡幸福,一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比较快;但是如果这一年经历了一些不太顺利的大事,往往就会觉得这一年过得好慢啊。   四、人一生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人的寿命有长有短,有的人活到八九十岁,有的人六七十岁就辞世了。这里取一个平均值——72岁,看看这72年的时间是怎么度过的。人一生1/3的时间都在睡觉,因此光睡觉时间要有24年。如果你6岁开始上学,60岁退休,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约18年。如果你每天吃一顿饭花半小时,一生中要在饭桌上度过5年。你一生花在等车和交通上的时间约6年,做家务(包括做饭)时间约6年。看电视已是当代生活的一部分了,如果每天平均看两小时电视,人一生在电视机前的时间约6年。上网和玩手机的时间按每天两小时算,一生要花6年时间。这样算下来,我们一生中真的没有什么时间做其他事了。(转载:元元《时间去哪儿了》)

(1)

娄功翀景2014-04-21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从小在部队大院里,踢毽子,翻头绳,跳皮筋,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吃着怎么都吃不够的大白兔奶糖,集长辈宠爱于一身。无忧无虑的生活令我的思维从未受制于常理的桎梏,我梦想做一名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或者柏拉图那样的大哲人,总之一定要流芳百世,所谓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于是一路高歌地逍遥到大学毕业,踌躇满志的我,不愿接受父母为我安排好的工作,背起行囊,只身飞到美国,开始了漫漫留学路。 席不暇暖的研究生岁月令我混乱了昼夜的概念,课程一门接一门,作业一个赶一个,学费年年交,房租月月催。为给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我申请到助教职位,每天忙完了自己的课业,还要协助教授备课、批改作业,差不多两年没睡过一个整觉。对我来说最浪漫的事情,也许是午夜独坐在实验室机房,寂静中只能听见键盘敲击的声响;屏幕上跳跃的一行行程序代码,宛如琴弦间婉转的音符,闪烁着泉水般流动的月光。 不仅是学业,我还要为生活琐事操心,什么煮饭烧糊了平底锅,挥手打翻一篮鸡蛋是常有的事。从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到后来的游刃有余,从扑蟑螂捉蜘蛛除蚂蚁,到搬家具换灯泡扛二十斤重的大米爬十层楼,我都不在话下。 毕业工作之后我更是不敢怠慢。在经济危机的余震中,我慢慢学会了收敛放旷,行事谨慎,一忙起来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眼皮常常像粘了糨糊,尤其是每天清晨,由于家住市郊,我必须在六点之前出发,驱车六十多公里赶往城里上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曾经的豪情壮志在我脑海中淡漠起来,或者说我的梦想变成了简单具体的吃饱穿暖、睡眠充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怀念起儿时,坐在母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双手环绕着她的腰,头紧靠在她温暖的后背上,听着她强有力的心跳。母亲每天凌晨就要起床为全家备好早餐,等到把我叫醒,看着我吃完以后,她先要骑车半小时把我送到幼儿园,再独自骑四十分钟去上班。我生病的时候,母亲要在三更天赶到北京儿童医院排队挂号,等挂到号之后再返回家中把我叫醒,带我回医院看大夫。母亲曾经驮着我,骑过车水马龙的闹市,骑过僻静无人的小街,严冬酷暑,年复一年,用辛劳旋转着生命的经轮,用汗水洇染了岁月的书签。而我这位大小姐好似被驴毛塞住了耳朵,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关爱,不闻不问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自己要摸黑早起了,才体会到母亲当年的辛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记忆园囿里那些点点滴滴的场景,那些我一度认为再寻常不过的、不足为道的片断,如同刺绣香缨里的各色芬芳一般,层层叠叠地弥漫开来:西便门立交桥下二百七十度的转角和国华商场褪色的霓虹;琉璃厂的中国书店里年湮世远的碑帖拓片和龙凤盘香的袅袅烟篆;锣鼓喧天的厂甸庙会上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和清凉爽口的豌豆黄;还有宣武艺园里吹糖人的师傅精湛绝伦的手艺—柔韧的琥珀色糖稀在他灵活的指掌间被揉搓得千变万化,忽而一挑,抽出一缕细丝,将末端含于唇际,徐徐吹起一个水滴状的身体,随即捏出尖尖的嘴和短短的足,点一双豆眼和几根卷曲的胡须,再粘上苇秆,举在手里,便是一只惟妙惟肖的小老鼠,蹦跳间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当然,我最想念的,莫过于母亲包的薄皮大馅的茴香馅饺子,那鲜美地道的滋味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幸福。有时候我这样想着,傻笑着,口水和泪珠就一起往下掉。 少年不知愁滋味,曾经如空中楼阁般的鸿鹄之志,在脚踏实地的现实中消失殆尽。 去年秋天,我休假回京探望父母。故乡的街道依旧繁华拥挤,而她给予心灵的,是宁静与安逸。北京于我而言,与其说是梦想的起点,不如说是身心的归宿,她存储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所有的欢笑和泪水,还有很多难以言表的情愫。当从飞机上鸟瞰京城壮丽缤纷的万家灯火时,我不禁想起高中毕业成人礼上父亲写给我的赠言: “从此,你将在自由和独立的生活中拥抱世界,在广阔和变化的道路上实现梦想。攀山千条路,共仰一月高,你将会比我们生活得更幸福,你就是我们的幸福。” 如今的我已不再是双十年华,曾经的梦想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变小;而父母亦年逾花甲,日渐苍老。母亲自从两年前动过一次手术之后,每走一段路,都会腿脚乏力,气喘吁吁,更不用说负重了。其实现在,本来应该由我驮着父母,继续漫漫人生之路的,但我却常年远在地球的另一端,不能日夜陪伴在他们身边。 我不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也不敢再如孩提时代那般无所顾忌地畅想。与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不如步步为营,且行且珍惜。此时此刻,我的梦想,是希望尽我所能,给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至于每天能与他们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谈笑风生,吃着只有母亲才能包出来的、胜过一切珍馐佳肴的茴香馅饺子的生活,也许只能算作奢望了。(转载:胡刚刚《且行且珍惜的梦想》)

(0)
1 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