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开放?

发布日期:2017-07-07    浏览次数:6350

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2.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我们知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就需要构造新的增长动力。对此《共绘网》认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开放,为一国经济注入新鲜血液,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摆脱困境。

相关热词搜索:中等收入 陷阱 改革 开放
赞同(35)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星语兰馨2023-12-12

想来想去,答案是“不行”。 因为改了一半不再改,大的麻烦在后面。大体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不继续在一些关键领域推进改革,不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不推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政治改革,很多社会矛盾会呈现连锁爆发趋势。 联系到当下的经济形势,总特征是高位下行。老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就是下坡时容易出问题。很多的矛盾在高速增长时被掩盖,但往下行时,平衡的难度就加大了。 第二个层面,更年轻的人群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对体制、政策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评价,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新参照系,也有他们对理想社会更高的预期。 比如说,对经历过1959-1961年大饥荒,经历过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这代人来说,看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变化,再怎么说也觉得进步巨大。 但是,对“80后”、“90后”来说,他们的参照系生来就有所不同。他们生活在较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那样的,要是不达标,他们就不满意。 现在社会人口的主体,也就是产业结构中最活跃的人口、消费结构中最活跃的人口、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人口,他们的参照系究竟是什么,他们的预期值又是什么?他们对社会公正、对现代文明的标尺是不是比过去更高了一点,对改革不到位带来的负面现象觉得更不可容忍? 要看到,中国经济总量已是全球第二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自己国家的期望,比过去更高。我们不能动不动就讲改革前怎么样,更不能讲新中国成立前怎么样,老靠“忆苦思甜”来维系人们的满意度。 一个国家有希望,一定是一代一代对自己社会的期望值更高。所以改革还要和正在成为主流人口的期望值相匹配。 要是改得过慢,跟不上年轻一代对社会的期望,也会出问题,也可能让失望情绪弥漫,那就无从动员一代代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周其仁

(0)

寒松2023-06-02

中国如果想把人均GDP突破美国的60%,爬出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攻克哪些赚钱的高端产业? 答案是需要攻克全人类几乎所有的高端产业。 别说以日韩为限,就算以人均3万美元GDP为发达国家标准,全球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也只有31个国家,更离谱的是人口破亿的只有美国和日本,绝大多数都是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如冰岛等国家更是只有34万人口。 这31个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合在一起,其实只有7亿多人,清一色美国铁杆追随者,也就是所谓的西方世界。 人均收入破3万美元的国家没有一个反美的,不信你可以数一数。 实际上也暗示了你一个道理,过去半个多世纪里,想达到发达国家必须美国允许才有一丝可能,美国不喜欢的国家,一个能成为发达国家的都没有,全被压进中等收入陷阱里去了。 但这些发达国家集合体总共只有7亿人口说明了什么问题? 很简单的一个算数,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所以这31个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分4万美元的人均GDP给中国,那中国的人均GDP才能上涨2万美元,刚刚好突破人均3万美元这个界限。 美国人均GDP如果分4万美元出去,那就只剩2.5万美元了。 日韩人均GDP如果分4万美元出去,那就直接归零了,连外蒙古都不如。 这就是中国想爬出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的难度。 举个例子,现在被视为发达国家标准的暴利产业是芯片,好像这玩意能支撑起一个发达国家的经济。 支撑个小国还行,支撑中国那可真撑不起来。 全球高中低端所有的芯片市场规模加起来,营收也就6000亿美元,就算现在做芯片的发达国家全部退出归零,把这6000亿美元的GDP全部让给中国,那又能怎么样? 中国14亿人口,把全球芯片市场的6000亿美元全部吃干抹净,大约可以让中国的人均GDP增加428美元。 确实有点用,但没大用,因为我们想从1万突破到3万,人均GDP差的是2万美元。

(0)

UIJTR2021-01-14

经济学有一个词叫“中等收入陷阱”,指大多数国家都有能力从低收入水平成长到中等收入水平,但是很少有国家能从中等收入水平进入高收入水平。原因在于,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可以依靠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模式,而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型的增长模式。“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能力持续创新,支持产业升级换代,所以一旦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就上不去。这也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关键就在于能否通过创新支持产业升级换代,保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作者:黄益平)

(0)

许岩2020-09-22

共绘网,是中国和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理论依据之一,让中国避免了拉美化危机,避免了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0)

老马2020-06-02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改革,唯有两次,商鞅变法和改革开放。

(0)

彭科2020-02-09

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某某陷阱”的说法,很多本就来自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如果我们盲目加以运用,就容易造成思想混乱。西方政治学理论源自西方政治生活实践,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远远不能涵盖中国乃至世界政治的现实。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认清“某某陷阱”这类似是而非的标签。在政府公信力方面,特别要走出西方政治学观念的影响,构建起具有说服力的中国话语。

(0)

丰富的2019-12-19

中国已经制定了一个战略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MIC2025)的产业蓝图,此蓝图受到德国工业4.0以及美国工业物联网的启发,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生机。 该计划的目标是将中国推向由自动化、机器人、大数据以及云计算主导的高价值、先进的制造业,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力。 随着中国人均GDP已达到年均8000美元,并可能已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战略计划甚至具有更大的推动力。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国家发现难以跟上高收入经济体的发展步伐,但伴随着工资上涨,并难以保持出口制造业商品的竞争优势。有一种观点认为,从重庆到天津对仓储物流的新技术投入等投资,会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剂强心针。 墨卡托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与技术项目负责人Jost Wübbeke表示,“传统的经济增长刺激因素,如基础设施投资,正在失去动力。中国必须追求一种由创新驱动的新型增长模式。” “中国的挑战在于调动一个习惯于低端制造的产业的积极性。它现在需要设计和生产尖端科技,也需要通过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特别是智能制造技术和工艺来升级设备。” 从航空航天到电动汽车,从机器人技术到医疗设备,《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推动十个重点领域的发展。 该计划制定了增长目标、研发优先顺序以及中国未来的全球市场目标份额。这项中国高层精英做出的规划在其设定的目标上既规范又具体。

(0)

唐人街2019-11-24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一情况通常在人均收入水平达到很高的时候,如美国人均收入达到16000美元,日本接近19000美元时,制造业比重达到最顶点再下降。而像拉美等地区,在人均六七八千美元时,农业比重还比较高的时候制造业比重就开始下降,最终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比这些中等收入国家、拉美国家还早。2006年,我国在人均收入大约3000美元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制造业比重下降的情况,现在仍然在下降中,但现在我国的人均收入还没有达到高收入国家行列,因此这个过程应该治理。

(0)

达瓦而发2019-10-21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和加强教育。 经济增长、合理分配和可持续性是发展概念的基本内涵。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则是高层面的终极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已经实现了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阶段性目标,一个人口数量逐步扩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正在出现。 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这个阶层的比重还是偏低,可能不足20%,难以支撑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和社会长治久安。为扩大“有恒产、有恒心”的中等收入阶层创造条件,是实现国家繁荣稳定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认为,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最重要的是中等收入者比重占多数的目标。国际经验也表明,建立好的社会阶层结构至关重要,但是难度超过实现高速增长,因为增长的相关变量是快变量,而中等收入者稳步上升需要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更多,有很多是慢变量,在提升中等收入者比重这个过程中甚至充满陷阱。 国内一直讨论拉美教训问题。拉美的情况比较复杂,为此我到智利和阿根廷做过专题调研,我发现国内对拉美教训有很多误解。 所谓的“拉美教训”并不是被人们轻信的结论和判断,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不是拉美教训的元凶。拉美国家真正的教训是,在军政府向所谓的民主政府转化过程中,政府普遍采取了民粹主义的办法拉选票,放弃财政纪律和产权保护原则,做出各种超出政府支付能力的福利承诺,致使通货膨胀加剧和外债高筑,造成政治和经济周期的大起大落和两极分化。 更为深层次的是,因为缺乏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理性制约,才导致了拉美民粹主义的严重情结。在拉美访问时,智利的杰出研究人员们向我介绍,总结以往教训,发现忽视教育是造成中等收入者比重低的根本原因。教育不足使低技能人员大量失业,造成贫困的再生且恶性循环。 但随后发现,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公共教育,而富人享受的私立教育质量超过公立教育,教育质量差别又转化为巨大的收入差别。而造成教育质量差别的原因,是公立教师激励不足。他们不无感慨地对我说,一旦进入两极分化的陷阱,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走出来。他们的话是意味深长的。 十分清楚,使广大低收入者转变为有固定职业、有房产和努力向上的中产者,是避免中等国家陷阱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个目标不是靠补贴和社会同情所能解决的,有时为了劳动者近期利益做的好事反而不利于其长期利益,因为这些做法往往使劳动者把其低收入的原因归于社会,而忽视了自身的努力。最重要的是使得劳动者具备适应市场竞争和全球环境变化的能力和韧性。

(0)

efwawDTA2019-05-01

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以來,「絲綢之路」就承載著千百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主幹道,也是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宋代以降,海上絲路又開拓了對外開放的新天地。但受制於農業社會和科技的局限,陸海兩絲路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始終有限。直至三十多年前,「改革開放」才為中國經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時移勢易,特別是金融海嘯後,保護主義抬頭,歐美經濟復甦乏力,新興市場崛起,單靠沿海連接歐美推動發展的策略受到局限,不論在市場開拓、資源掌握、技術提升方面都要求「對外開放」的格局有新的、更全面的突破。 從地域上看,「一帶一路」把中國開放的門戶從沿海推展到內陸,從東面擴展到西、南各方;從海路為主發展到海、陸並重,可以說是一個「全方位」的開放格局。這不單是開放的地域問題,還牽涉到更全面地把國內外資源與市場連接,和國內東、西部經濟的更平衡發展。 從發展角度看,「一帶一路」把中國開放的主對象從歐、美發達國家拓展到周邊和絲路沿線的發展中國家,正好反映了中國經濟從出口導向轉到內外需求、進出並重;從側重加工製造到兼顧上下游產業、工業與服務業更平衡的發展模式。這關係到中國經濟能否打破地區、行業、階層和城鄉的界限,更全面地提高生產力,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和持續發展。

(0)
1 2 3 26条信息

张燕云2017-09-01

基于人均国民总收入这一指标,世行将全球各个经济体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划分标准的上下阀值逐年上升。从世行2014年最新发布的2012年人均国民总收入数据来看,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4270美元,站在了当年世行上、下中等收入分界值4085美元的上方,成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近50年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仅有13个国家和地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上中等收入上升为高收入经济体。从世行发布的2012年人均国民总收入数据来看,处于下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体有49个,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体有48个。目前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体中,有20个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