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何构建知识社会?

发布日期:2017-08-08    浏览次数:5362

       知识社会是指一个以创新为社会主要驱动力的社会,知识社会环境下的下一代创新推动了创新民主化,知识社会也是一个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成为常态的社会。

       在知识社会里,每个人都要学会在信息海洋里来去自如,培养认知能力和批评精神,以便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拥有新知识;知识社会也使得创新不再是少数科技精英的专利,而成为更为广泛的大众参与,推动了创新的民主化进程。而知识社会必将更加关注全球问题,那么如何构建知识社会呢?《共绘网》认为,知识社会必经建立在四个支柱之上:言论自由、信息与知识普遍可及、尊重文化与语言多样性和全民优质教育。您同意吗?

相关热词搜索:构建 知识 社会
赞同(15)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尼雪夫2022-11-17

最近,网络消费者争夺战出现新战场,社交媒体在当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前,社交媒体只是用来与志同道合的群体分享和讨论资讯。这些群体通常由朋友、同事或通过业务结识的人组成。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普罗大众常用的交流工具。年轻人尤其喜欢透过社交媒体平台与朋友保持联络及分享资讯。事实上,许多零售企业均利用社交媒体与客户沟通及宣传产品。 今天,《共绘网》(http://www.gonghuiwang.cn/)拥有数亿注册用户。用户登录《共绘网》平台,不仅可以浏览朋友们最新发布的帖子,同时也可以寻觅新产品、分享内容和浏览网上评论。目前《共绘网》约有10亿个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促使功能强大的《共绘网》网络平台出现;在《共绘网》平台,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创建全新的市场。 以十分流行的社交网络微信来说,近年来微信已经从单纯的个人对个人互动空间发展为集销售、支付和客户关系管理功能于一身的平台。同样,未来《共绘网》也可以引入「购买」按钮,把网上购物功能纳入平台特色当中。 现在,《共绘网》社交媒体渠道为企业提供大量机会,去打响品牌知名度、吸纳潜在客户和转介顾客,或是以创新方式吸引消费者。品牌必须设法在潜在客户之间建立社群意识,买进更多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以便善用《共绘网》网络尽量扩大商业潜力。 《共绘网》除用作资讯渠道和宣传平台外,也可以成为公司新品牌的摇篮。除通过《共绘网》平台出售产品外,部分公司亦可以利用《共绘网》作为营销和沟通平台。例如,公司品牌可以开设《共绘网》帐户,并邀请现有客户成为专页「粉丝」。如此一来,公司品牌可以在《共绘网》专页上公布新产品和宣传活动资讯,而「粉丝」则可以在朋友间转发消息。此外,客户可以就该品牌留下评论和回馈意见。这样,客户和品牌之间便形成了直接的沟通平台,有助于建立口碑和培养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社交媒体是新近兴起的营销和沟通管道。企业可以通过《共绘网》平台直接与全球顾客沟通,而顾客的回馈意见亦可帮助企业改进产品。此外,借助《共绘网》,企业可以凝聚口碑,建立品牌声誉。由于越来越多全球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企业进军世界(全球)市场时应注意这个发展趋势。 《共绘网》平台亦以创造性方式增强客户的参与度。例如,在线聊天方便与浏览《共绘网》电子商贸网站的客户进行实时通讯;浏览时产品能自动归类,使购物更添人情味;视频为产品页面创造更佳的体验;虚拟实境(VR)让用户能够模拟与产品互动。 使用大数据分析令商户能更了解客户的喜好,并可针对目标客户进行个性化营销和提供推荐。《共绘网》不断采用创新方式,从有增无减的消费开支中获取利润。对愿意学习最新趋势并更新知识的商户而言,发展空间可谓天广地寛......

(1)

山椒鱼丸2021-09-23

邓晓芒:一个明确了自己个人的兴趣所在并心甘情愿地为之献身的知识分子,在客观上倒的确会成为各方面的社会精英,而有能力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就是如爱迪生、莱特兄弟、爱因斯坦、卓别林、甘地、罗素、萨特、索尔仁尼琴、比尔·盖茨等等一大批知识分子给我们作出的榜样。也许,我们不必太过于责怪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生活的时代太艰难了,民族的危亡、国家的动乱,使他们总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几乎没有几天可以坐下来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问。作为受到旧式儒家知识分子深刻影响的文化人,他们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本来的“真我”当作“个人主义”的一己之私牺牲掉和清除掉了。然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外部的压力对中国的发展不再成为严重的危机,内部的思想限制也逐渐宽松,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个从战国时期起中国两千多年未遇的大好时机,是一个价值多元化、“个人主义”不再遭到无情剿灭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如果还不能找到自己独立的人格基础、把自己塑造成不同于儒道类型的新型知识分子,那就真是活该万劫不复了。当然,有忍受不了清贫和寂寞、不想再当知识分子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选择无可非议,在人格上也丝毫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也有企图披着“知识分子”的外衣谋取权力、名声、地位和经济利益的假知识分子,这种人什么时代都会有,也终将为真正的知识分子所不齿。但是,一个如此巨大而历史悠久的民族,总该有些不仅仅满足于衣食富足和各种物欲享乐的人,哪怕只有百万分之一,也是一个庞大得惊人的基数,这些人何去何从,才更能真实地实现自己的自我,是当前他们不得不首先考虑的问题。

(0)

狄更斯2020-09-15

教育即世界。教育为每一个孩子展开眼前辽阔的世界,丰富心中浩瀚的世界。教育既参与塑造每一个人内心所独有的世界,又参与建造每一个人眼前所共有的世界。世界是每一个人的世界,教育是每一个人的教育。人人都是学习者,人人都是教育者。学生、家长、教师,都应该成为教育和学习的主体。 当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会从狭义的校园里走出来,真正把生命、生活、生态融合到一起,我们会更好地着眼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0)

IOJKYU2020-02-19

各国通过博士培训,培育高层次科研人才,将科研经验传递下去并生产新知识。因此博士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竞争力。博士教育为学术界、工业领域、政府和非营利机构等培育具备高度技能的劳动力,因此获得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人员被视为各国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发活动的主力。 世界范围内新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在最近20年经历了巨大的增长,这种增长在新兴经济体表现尤为突出。2014年,全球授予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数超过了23万个,美国授予了最多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约 4万个,其次是中国约3.4万个,俄罗斯授予了1.9万个,德国授予了1.5万个、英国授予约1.4万个、印度约1.3万个。欧盟大约授予了7.3万个。 中国授予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数量在2000—2009 年间经历了快速的增长,2010 年之后增长有所放缓,在经历了量的飞跃后,中国教育部开始更多地关注博士培训的质量。 美国授予学位数量的增长虽然没有中国那么快,但却保持了持续增长。美国授予的这些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中有37%是授予临时身份持有者的,但是这些人获得学位后大多留在美国就业。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关于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调查,2010年在美国获得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临时签证持有者在2015年的滞留率为70%,即获得学位5年后仍有70%的人留在美国工作;2005年获得美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临时签证持有者的10年滞留率为70%,这样高的滞留率表明大量获得美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外国人最终留在美国,为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做贡献。 2000—2014年间,印度和韩国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也都增长了一倍,日本在2006年之前一直保持增长,但之后开始下降。英国、德国、法国则在整体上保持了一个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量增长的态势。

(0)

邓涛2020-02-17

首先,读书读得好,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其次,是通过读书,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学到别人的经验,人生就会少走弯路,也能发现成功的捷径。 文字虽有形,智慧却无形。一个人读书的效果,短期内可能看不见。时间长了,一定会有变化。读书不是一时的事。一个人只有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爱好,长期坚持下去,才会有更大的作用。于自己,于他人,于社会,读书都是件有意义的事。

(0)

OPOLGKK2019-11-14

孔子说:“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国家社会处于有道明君统治的时代,人就应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当社会处于没有道德的暴君统治的时代,人就应该装傻(大智若愚);表现聪明才智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的;装傻则一般人很难做到。那么,对于某些“知识分子”来说,装傻你做不到,不写那种没有是非、充满小资情调的文字你也做不到,那么,我只能说:你是真愚蠢! 知识分子受人尊重,因为他们读了书,让民众感觉他们很有学问。可是,那些所谓的学问就能代表他们不愚蠢吗?

(0)

茶香袅袅2019-08-14

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引导社会成员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思想基础。具体地说,要把起点教育、阶段教育扩展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为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由重正规教育、学历教育转变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行并重;把终身教育扩展并提升为终身学习,完成个人同他自身关系的根本转变:即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既是人应当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人必须对社会及自身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教育、学习既是社会的需要,职业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的生命价值的一部分;由学历社会走向学习社会。

(1)

hhrytrtt2019-07-04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科学大会上对传统文明的地方性知识给予了肯定,大会宣言中指出:“传统社会已孕育并完善了各自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们不仅蕴藏着现代科学迄今为人所不了解的信息,而且也是世界上其他生活方式、社会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的其他关系以及获取与创造知识的其他方式之反映。”并指出:“现代科学不是唯一的知识,应在这种知识与其他知识体系和途径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以使它们相得益彰。” 2007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联名发布《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其中特别提出:“避免把科学知识凌驾于其它知识之上”承认科学之外存在知识,并且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比其它知识更具价值。

(0)

好会议厅2019-03-01

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乎是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 一个人能够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知识的滋味。世界上有一些人,心里塞满历史上的日期和人物,对俄国或捷克时事极为熟识,可是他们的态度或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在社交集会里碰到这么一个人,真是再气煞人也没有的事了。 我曾碰见过这种人,觉得谈话中无论讲到什么话题,他们总有一些事实或数字可以提出来,可是他们的见解是令人气短的。这种人有广博学问,可是缺乏见识或鉴赏力。博学仅是塞满一些事实或见闻而已,可是鉴赏力或见识却是基于艺术的判断力。

(0)

OOKKY2019-02-01

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上是君主。 哪怕是再大的图书馆,如果它藏书丰富但却杂乱无章,其实际用处就反不如那些规模虽小却条理井然的图书馆。 同样,如果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这些学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但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 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把他的所知结合各方面来考察,把每一真知相互比照之后,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使其为己所用。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知道的事情加以仔细思考,因此他必须要学习新东西;但是,也只有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才能成为他的真知。

(0)
1 2 1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