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城镇化并不是简单的城市蔓延式扩张

发布日期:2013-09-23    浏览次数:3405

          近日,世行行长金墉访华记者会上表示,我们该重新思考中国城镇化的概念,并指出城镇化不应该被定义为城市的蔓延,而应该让城市服务于人民,高效的城市促进增长,我们一个优先领域是建设密集型的城市,让市民的居住地距离工作单位不远,提供更好的交通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给城市带来了经济增长,为人口稀少的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同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表明,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及配套设施的改革,而不是一窝蜂圈地盖楼,过于“房地产化”必将适得其反,最终只会像美国底特律城市一样成为一座死城。面对如今的城市化“重物轻人”现状,部分政府以地生财的行为,作为为城市奋斗、贡献的你,看着城市在眼中一天天地扩大,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相关绘文:

        美国底特律城市:

        据新华社、央视报道美国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14日宣布,由州政府接手底特律市财政,任命一名企业破产重组专家为紧急财政管理人,以应对这座城市濒临破产局面。斯奈德14日任命凯文·奥尔出任底特律市财政“管家”,后者当天获得一个由州政府官员组成的委员会正式批准。奥尔现年54岁,律师,非洲裔美国人。他与密歇根州颇具渊源: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曾参与密歇根州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集团公司重组。一些政治人士说,奥尔的非洲裔身份或有助于他与底特律市一些社区领袖打交道。路透社报道,底特律83%的居民为非洲裔。

         底特律一度是美国第5大城市,美国汽车工业中心,人口180万。上世纪的前30年,是底特律发展的黄金时期。据说,这里有美国第一条水泥马路、第一个交通指示灯、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大百货商店、第一个大剧院……那时,它被人称为“美国的巴黎”但如今,这座城市排名跌至第18,仅剩70万人。路透社报道,底特律还有管理不善和政治腐败等问题。本周,前市长夸姆·基尔帕特里克被判定犯20项腐败和贿赂罪。

相关热词搜索:城镇化 城市建设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31)  |  中立(4)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聚珍斋2023-03-14

前两年,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网上流传开来,在这份“生死簿”上,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各类经验教训的样本,几乎每一个“上榜”的特色小镇,“死法”不外乎是无特色、无根基。 而那些“血厚”的文旅小镇,则大多避免了过度商业化、市场同质化、配套设施不足、核心内容匮乏等“硬伤”。如丹寨万达小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侗族文化为内核,建设成主打民族特色的的新晋网红小镇;良渚文化村立足于良渚博物馆,打造以玉器和陶器文化为代表的景区,引入了文创、教育、养老、旅游四大产业;横店影视城则以影视旅游、观光度假为核心,以大量影视IP为亮点吸引游客。这些小镇均获得了长期造血的能力。 文旅小镇的整体打造是一个复合型的、系统性的工作,涵盖旅游、文化、商业、地产、休闲、餐饮、酒店等行业,涉及到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活动等方面,包括美食、酒店、民俗、活动等丰富内容,需要把握以下七个要点。 第一要点: 文旅小镇战略定位——找基点。根据当地特色,制定文旅小镇的总体发展目标、发展计划、品牌形象设计、核心产业设计等,为文旅小镇敲定发展基点,找到发展的核动力以及文旅小镇的DNA。 实施文旅小镇战略定位,将小镇建设成为人文气息浓郁、建筑密度低、产业富有特色、市场充满活力、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的以产业/文化/资源/主题游乐/建筑为产业核心的特色文旅小镇。 一|总体发展目标。文旅小镇的蓝图是吸引外来投资的动力源泉。在文旅小镇的蓝图上清晰描绘出政府职能机制、可持续发展空间、产业环境营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企业成长环境、市场竞争压力、人才发展机制等,以吸引企业的投资、人才的汇聚。 二|发展计划。文旅小镇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周期长的系统工程,需要目标明确的短期和中长期计划。 三|品牌形象设计。建立文旅小镇独特的LOGO、品牌理念和宣传口号,通过品牌视觉系统和行为系统,树立文旅小镇鲜明的品牌形象。 四|核心产业设计。文旅小镇的建设必须寻求和注入支撑性产业,通过支撑性产业的产业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文旅小镇的核心产业设计上,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特色以及投资主体企业的产业领域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二要点: 文旅小镇产业模式——找支点。一|打造闭合产业链。通过对核心产业的设计和建设,借助核心产业的市场号召力,将旅游消费力与产业效应进行高度嫁接,比如养生、娱乐、美食、民宿、休闲等,并形成产、供、销、研一体化体系,从而打造一条带有旅游色彩的闭合产业链,来支撑文旅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多业态整合。文旅小镇是“旅游+”“文化+”“产业+”的特色小镇,采用的是多业态共生共荣发展的产业模式。 三|发展模式。目前国内比较主流的“古建筑”模式、“养生养老”模式、“高尔夫庄园”模式、“温泉会都”模式、“文化度假酒店综合体”模式、“休闲Mall”模式、“特色景区综合体”模式、“多元休闲综合体”模式、“主题文化小镇”模式等。 第三要点:文旅小镇盈利模式——找市场。文旅小镇需要投资建设、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多方共赢的盈利模式。从市场角度来讲,文旅小镇是一个新的文旅产业发展平台,如果没有很好的产品设计、商业模式、投资回报等,社会资本是不会进入的。 因此,文旅小镇盈利模式的设计,可以采取PPP模式,政府以委托、特许经营、基金等方式支持,进行市场化开发、招聘专业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多元参与文旅小镇的建设和运营。 文旅小镇的盈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文旅地产和运营收益。 一|文旅地产销售收入。文旅地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环境整治、资源整合、产业重组和住宅建设,最终的目的是区域价值的提升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投资大回报周期相对较长,运营和服务非常重要,而传统开发商习惯了开发销售型物业,对于持有型物业的运营并不擅长,想很快看到回报是不现实的。 丨争取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的让步。文旅项目通常占地面积大,如果在项目开发中能帮助政府落实相应的公共利益,政府通常愿意在地价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减少投入成本。 丨借助政府进行对外宣传推广。在一些大型的文旅项目上,政府往往会设立临时专项管理机构,并作为城市重点工程或形象项目,进行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 丨逐步加重旅游项目运营。在销售住宅的同时,加重对旅游项目的运营。由于旅游地产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在内部运营方面需要整合酒店运营商、主题公园运营商等合作资源,在外部资源导入方面需要整合旅行社、周边景点等协同资源。 丨转入长期稳定的旅游运营部分。要把项目重心完全放在旅游运营部分,将长期运营作为旅游地产项目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商业、酒店、主题公园等业态的管理,进入长期稳定的经营阶段。 丨建立自己的IP产业链。得IP者得天下。小镇可以通过引入IP概念来打造自身的产业链,如影视主题、动漫主题、文化主题等。

(1)

曹记玲2020-10-13

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城市一定要多点开花各有所长,带动人口持续分散而不是进一步集中。身处魔都,我简直无法想象它继续摊大饼甚而至于一望无涯的令人窒息的模样......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不就是更高层次上的国富民强吗?不管中国人在哪里开枝散叶,都有一个看得见回得去引以为傲的故乡。

(0)

徐太太纵观天下2019-08-12

城镇化有助于普及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人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在城市的集中,大大降低了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平均成本。与农村相比,城市在公共服务质量上的优势也是明显的,这种优势不仅是因为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还因为城市集中了优秀的相关人力资源。

(0)

娄伊2017-08-28

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城镇化过程也随之加快。在此过程中,城镇化个性文化缺位、特色不明现象比较突出。城市特色是城市生命力延续的重要保证,城市的产业结构、功能格局、空间风貌和经济发展,都可以依托城市本身的特色得到优化提高。应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推出有特色的区域品牌;理顺区域品牌开发过程中政府、行业协会和参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把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摆在突出位置。

(0)

柳斌杰2016-01-19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45%左右,这意味着年均1600多万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会议指向城市发展中人口和用地的不匹配,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只要农地,不要农民”的问题。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因为,对敞开的城市胸怀,不存在“农民工、外地人”的无形壁垒;对敞开的城市胸怀,更不应存在“富人区”“贫民区”的社会鸿沟。

(0)

hsy2015-12-10

城镇化,不是城市的扩大,而是乡镇的改变。推动城镇化发展,应大力提高其医疗卫生条件,建设便利的交通,让人口合理流动,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人民老有所依,不愁生计。但城镇化发展不能一味地跟风于“城市”,应保留每个乡镇应有的特色或风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乡镇。

(0)

2014-07-16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但这是以常住人口为基数计算的,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这说明,大量常住在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还没有在城镇落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们应走出“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误区,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渐融入城镇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成果。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贯穿始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在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改善人的生活满意度上下功夫。应避免单向度思维,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之融入城市生活;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注重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发挥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作用。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人口集聚,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供内生动力和坚实保障。推动产业发展,应优先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产业,充分发挥其带动人口转移的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高质量就业机会,让进入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一个重要体现是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是长期现象。因此,应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所有常住人口,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应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保障其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从而畅通社会流动渠道,防止因教育缺失而导致贫困代际传递,并在此基础上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扩大社会保障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度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根据常住人口配置城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采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居住条件。(转载:姚毓春《新型城镇化应以人为本》)

(0)

LY2014-07-11

赞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的推进,城镇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但是,城镇化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我认为城镇化应该寻求一条更加合理的方案,而不仅仅是城市的蔓延扩展。首先,在一些观念上,村镇与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另外,在知识的普及方面,村镇远落后城市。若让城镇化变成的城市的蔓延,村镇的居民的利益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在一些政策法规面前,乡村居民也是知之甚少,更加导致自身利益受损。因此,我认为,城镇化应该谋求更加合理健康的发张方式,让城村互惠。

(0)

vanilla2014-04-17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与市民、新市民和老市民的城镇“新二元”社会结构矛盾逐渐显现。农民工进城后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住房、交通等改革相对滞后,从而使长期徘徊在城市门槛之外的农民工、新市民未能真正迈进城市门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预计2012年-2020年潜在农村转移人口规模将超过3亿人,平均每年转移将超过3500万人。按此计算,至少需投入24万亿元、年均需投入2.8万亿元用于农民市民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庞大的成本需要我们审慎研究制定可操作性的财政支出结构和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推进建立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责任和时间安排。

(0)

天天2014-03-30

城镇化不仅仅是如何修路,如何盖房子,城镇化战略的核心所在是如何设计和建设城市,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使城市的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和愉快。首先从设计的角度来讲,要保证城市的设计有利于人们的出行,如果建立起良好的公共交通体系,是可以带来很多方面的好处的。如果私家车过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的污染。所以城市从设计上就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修建更多的地铁是一个好的选择,但仅仅靠修地铁也是不够的,在修地铁的同时要保障地铁与公共汽车良好的衔接,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从住所到公交点以及公交点到工作地点或者是学校等最后一段距离的很好衔接。在城市的土地利用方面,应该鼓励混合形式的土地利用方式而不应该把人们居住、工作或者上学的地方、休闲的地方分开太远。比如北京,城市的发展从占地空间的角度看,它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五环、六环以外,每天要花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的时间去上班。我们看到他们来回上下班所浪费的时间确实是很让人震惊的。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另一个不平等方面就是户籍制度。北京的农村转移人口有数百万人,这些人离开自己的家人,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他们需要进一步融入到城市当中。所以从长远的角度讲,社会服务的提供应该是基于居住地而不是基于输出地。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所在。

(0)
1 2 15条信息

小志2016-01-14

(0)

林丽丽2014-09-22

9月1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第7期《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主题为“聚焦特大城市治理”。 蓝皮书认为,在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也经历了快速扩张过程,人口和经济问题不断攀升的同时伴生着二元结构加剧、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严重、房价上涨过快、城市脆弱性凸显等问题。据蓝皮书编委会成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介绍,社科院对287个地级及以上建制市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后认为,只有深圳、中山、佛山、上海、大连等23个城市是健康城市,包括北京、天津等在内的9成以上城市(264个城市)是“亚健康城市”。 蓝皮书认为,人口的规模聚集并不一定意味着“大城市病”

(0)

昊昊2014-04-11

春节回家与亲友相聚时,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是买房。 老家有父母为儿子建房娶媳妇的风俗。过去,在村里寻一块宅基地并建上新房,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责任。大概从七八年前开始,老家农民不再在村庄里建房,而是流行到城镇上去建房或者买房。 八0后是推动买房风潮的主要因素。由于外出打工经历,在这代人眼中,这个距离乡镇5公里,距离县城40公里,至今没有通水泥路的大别山区小村庄,是封闭和落后的,留在那里注定没有出息。此外,村里的年轻小伙子们在谈朋友或者“说媒”时,都会被对方提出在城镇有房子的要求。没有房子就娶不到媳妇,结婚成为乡亲们买房的直接动力。 乡镇上的宅基地都是当地的“狠人”们开发的,他们从村民手里买来农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