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何走出自杀的阴霾?

发布日期:2013-09-30    浏览次数:1648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这是一个人们不愿触碰的字眼,而又总会有一些自杀者的新闻事件见诸报端网络,偶尔向人们掀开生活阴暗的一角,中国自杀率不是全世界最高的,但人数总和是最多的。

        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约100万人因自杀死亡,而中国每年就有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心理专家分析指出,自杀原因多半是抑郁病症和生活变故。

        据了解,各省市均设有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并开设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免费为市民提供热线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但从市民走访中发现,只有少数人知道心理咨询中心,至于咨询热线号码更是知之甚少。

         你曾经有过自杀念头吗?遇到挫折和迷茫、抑郁时,你是否有向亲友或心理专家寻求帮助呢?如何走出自杀的阴霾?需要全社会的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自杀 心理健康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3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关岛2019-08-21

产生自杀的想法是因为生活工作感情等领域出现问题,无法纾解自己的情绪,甚至是钻牛角尖。我认为有自杀倾向的人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需要多与周围的人沟通,让身边的人帮助他一起走出来。

(0)

辋川2019-08-13

所有发生于我,对每一个人来说它都会是相同不愉快的经验。我没有任何理由需要独自扛下全世界的重担。我心中的痛苦与恐惧祗要说出来,就会像放下重担,让我松口气。若有需要,可以向我的家人与朋友寻求协助。经由电话与危机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或学校的辅导员谈话可以帮助我纾解情绪、提供救援。

(0)

fghdfhdh2018-12-11

青少年自杀率之高,心理问题之多,让人痛心。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更不要甩锅给制度和他人,我们都知道没有用。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理念的问题。虽然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受到过严重的精神或身体暴力伤害。但在成长过程中,被老师或父母践踏尊严,不被尊重的经历深深印刻在很多人内心里,影响颠覆一生。你怎么这都不会做?你以后还能干什么?你说没有做就没有做吗?我不相信你。你要我教你几次?你像猪一样什么都学不会。冷眼,怀疑,嘲讽,批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和老师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太过重要,是他的整个世界。因为他毫不怀疑天真地相信,这些人是教他知识,给予他爱和力量去面对未来的人。因为相信,所以你所认为的一点“微小”伤害,就足以摧毁他的一生。而不是因为他们太脆弱。先不提现代教育改革这个遥远的梦想,一些人在教育里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做到。即:对一个孩子生而为人的尊重。没有什么,可以成为你剥夺一个孩子尊严,用精神暴力扼杀一个生命的理由。

(0)

明亮2017-08-21

如果一个人想到,我首先对自己有责任,对家庭有责任,对我的单位、对社群、对我的身边人有责任,对整个地球都有责任的话,这个人会轻易地去自杀吗?不可能的。你的生命不仅属于你,还属于很多人,你有权力有资格来浪费生命吗?没有。你是有使命的。你自己现在读书考试考得很好,到了名牌大学还不够。将来你要出来好好工作,对家人的责任要尽到。完成这个责任还不够,还要帮助身边的人,帮助一些比你弱小的人。帮助了弱小的人之后还不够,你要把你的体会你的想法你的思想写出来,影响到更多更广泛的人,你要一步一步来实现这个目标,朝这个方向努力。尽管我们每个人的资质、天赋是有差别的。有一些人做得到,有一些人做不到,有的人做得多一些,有的人做得少一些,但是,起码你要有这个意识:我要不断地突破自己,一步一步比我现有的状态更好。

(0)

郭振家2014-12-12

轻生,乍看万事俱灭,实则留下了深刻的疑惑让他人承受,尤其亲近的人,恐怕陷入烦恼与懊悔,不断回想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不这样?是否曾经有其他自己未做或未说的话,假如把时钟拨回往昔,做了或说了,即可让轻生者放弃自我了结的念头?为什么没做呢?又为什么没说呢? 轻生者留下的不仅是问号而更是业,自业自受也他受。 刚好这几天引导学生阅读骆以军的文章,其中一篇《时间在后来会赠予我们什么》,写于好几年前了,那年头台湾接二连三发生年轻作者的轻生悲剧,都是他的朋友。骆以军思考年轻作者面对的时代虚无并慨叹,“这样的虚无与苦闷在一个接一个五年级顶尖小说家自杀之后,变成了集体的啜泣与惊恐。事情变得不像玩笑了,马修史卡德的《一连串的死者》,悼亡会上坐着一排面面相觑的同辈,‘下一个是谁?’‘谁比较像下一个?’这些暗室里的、内向世界的小说构筑者,突然变成了‘死者’”。 骆以军亦是小说家,自对小说家之死别有忿恨。他觉得自杀向来是“小说漫漫徒刑最欠缺想象力的行动剧”,他震怒且伤心。所以他喝骂: “我们不是曾在青春启蒙时不看小说先翻读那些伟大小说家们的创作年表?梅毒缠身、终身为躁郁症所苦、破产与庞大债务、流放之刑、挚爱之人背叛偷情或提前谢世、毒瘾或酒精中毒……哪一个不是老狗赖活拖着死在书桌前的最后一行字?” 并非人人都是小说家。但不知道我的学生会否念及,你们读过的那几本“心灵鸡汤”类书籍不也都提醒“生命是一部自己的作品”吗?既是作品,不管是小说抑或散文再或是诗,不也该好好坚持创作到底吗?不也该在轻生以外选择更富创造性、更富想象力的存在方式吗?或倒过来说,该把轻生排拒于选项之外,不把它包括在选项之内,青春之路仍然很长很远很宽广,为什么会被蒙住眼睛看不见呢? 轻生。二字用得真准确。轻率,轻视,轻贱,轻漫。把那么难得拥有的一趟生命轻轻结束,没法不让人惊讶如斯欠缺勇气与创意。把生命文章写下去吧,写到最后的一行字,善待你的作品,作品便是你,在尚未经历严苛考验的青春岁月即轻言放弃,没有别的,只表示,你把自己看得太轻太轻。傻孩子,别这样,你的价值比自己想象的严肃沉重得多。到了他日,你将明白,坚持下去,请给自己机会去明白。 (转载:马家辉《轻生》)

(0)

鞠京嘉2014-09-30

尊重生命,我们常提,但我们不常体会。猫狗的生命应该尊重,人的生命更应得到尊重,包括自己的包括别人的。我们可以谴责弃猫狗如敝屣者,可往更深处想:这些弃猫狗者,他们懂得什么叫尊重生命吗?如果他们不懂得,那又是因为什么呢?曾听人在吵架时骂对方“狗东西”。听到这话,我真替狗感到难过。不说别的,就冲着“狗不嫌家贫”这点,狗比某些人就要强出许多。可怜的狗,真委屈你了。转念再想,有人以狗骂人,被骂者已地位沦落至此,得不到作为人的尊重。作为狗,你还想得到什么尊重呢? 不被尊重的人,不会懂得尊重自己和别人,更谈不上懂得尊重生命。被人弃之如敝屣者,也视他人如敝屣。你弃我,我弃他。如此循环往复,岂不悲催。 敬畏是尊重的前提。我们敬畏宇宙自然,我们敬畏天地万物。我们知道一切有开始必有结束,我们知道有生必有死,生命对你我他来说都只有一次。如果能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就能学会珍惜,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尊严,从自己推及他人,以至于猫狗。 关键是要尊重自己。作为一个人,你应该首先学会尊重自己。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时时关照自己的内心,不会任由自己的行为败坏自己的形象,更不愿恶念吞噬自己的灵魂。即便有人弃你如敝屣,也不自暴自弃,堂堂正正还是要做人。 记得以前有句话说“过去做牛马,现在要做人”。其实,不止是现在要做人,过去也应该做人,将来也还是要做人。猫狗牛马,自有它的生存之道。如果我们对人尊重有了,对它们的尊重还会有问题吗? (摘自:张笑《尊重生命》)

(0)

sakura2014-07-23

自信,自尊,自爱,热爱生命。人生并不长,不值得用自杀结束本就不长的生命,相反更应用有限的生命去完成无限的追求,以达到自我满足。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完美无瑕,要相信不好的情绪总会过去。凡事都有两面性,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开心,是享受家人与朋友给予的感情,是感受爱与被爱,是去看到凡事中美好的一面,而不只是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每个人都会有失意的时候,应学会自我调节心情,去享受美好,而不是纠结于阴暗。

(0)

浮生未歇2014-06-07

 5月4日下午,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自杀离世,年仅35岁。据透露,自杀原因疑系抑郁症。据了解,徐行系都市快报的创始团队成员,现在是新媒体项目领军人,分管新媒体部主要做移动端的新闻,包括微信、微博、APP等。   刚过而立之年,生前有着不错的工作、收入和身份地位,最终却以自杀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告别,留给亲人、朋友和同事的,只有无限的痛苦和遗憾。而盘点近期突然离世的媒体人,徐行显然不是第一个。前不久,江西赣州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肖益涵,因肝癌去世,才40多岁;南方都市报记者过国亮也是因肝癌病逝,年仅31岁。   他们生前经历不同,去世原因不同,但是也有着很多共同点,比如离世的时候都很年轻,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比如生前都是一个行业或单位的佼佼者,工作和事业上风生水起,前途无量。但还有一个共同点,也许被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那就是不管他们是因心理原因自杀,还是因为身体疾病去世,他们在生前都承受了工作和事业上过度的压力,从心理到身体,都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最终导致身体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徐行生前的同事兼上级,在他离世后发布了一条长微博,从中可以看出徐行生前所承担的繁重的工作,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但是有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工作的繁重和事业的压力,并不仅仅是外界强加给徐行的,而更多的时候是徐行主动承担,自我加压。相反,他的上级和同事在他生前都曾经劝他要注意身体,不要硬撑。徐行这种主动承担,自我加压的行为,不管是在生前领导同事的眼里,还是在家人朋友的眼里,都是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表现,都值得肯定与称赞,但是大家却唯独忘记了这种负担和压力对他身体和心理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连轴转的工作负荷,让他没有了锻炼身体和休息的时间,势必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甚至引发各种疾病,埋下“过劳死”的隐患;比如过强的事业心和心理压力,很容易导致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成为抑郁症的诱因,引发自杀悲剧。而类似这样的悲剧,并不仅仅在媒体人士身上发生,比如深圳那位留下遗书称结婚买房压力太大而自杀的地铁司机;比如中山大学那位因为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压力而自杀的研究生。当生命没有了质量,或者说陷入黑暗无法自拔,我们要所谓的成绩、成就、成功还有何用?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那就是人生不能总是一味的赶路,感觉累了就不妨停停脚,我们希望任何人的人生之路都勇往直前,总往高处走,但我们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边走边歇,让人生之路轻松一点,从容一点。尤其是当我们意识到压力,感觉出沉重的时候,更应该主动停下脚步,看看路边被我们忽视的风景,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足够的休憩。(转载:苑广阔《人生不妨边走边歇》)

(0)

migo2013-10-10

心理建设至关重要。

(0)
1 9条信息

neinei2017-08-23

日本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青少年自杀现象尤甚。日前,一列新干线列车进站时,两名少女手挽手跳下站台,送医后伤重不治。事后,警方从两人的书包里找到写着“想自杀”的字条。日本警视厅的数据显示,2014年日本全国自杀的25427人中,未成年人占比2.1%、达538人。未成年人自杀的动机多以“学校问题”居多。日本校园欺凌悲剧屡见不鲜,学生自杀案件时有发生。日本文部省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学校配备心理辅导员,为学生、家长以及教师提供心理辅导。自2001年起,文部省开始为增设心理辅导员的学校提供补助金,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截至2014年,在日本全国约4.3万所大中小学中,过半学校配备了心理辅导

(0)

林文增2016-08-05

大学时的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 有人说茶是心灵的香水,茶道确乎可以对人的心灵产生微妙影响。可惜的是,很少有人可以静心凝神去泡上一壶茶慢慢品味。我们每天步履匆匆、眉宇紧锁,每天忙于开会、加班和应酬,既无暇留恋路边的鲜花,也无法专心致志地读完一本书。忙、烦、累成为生活的常态,而慢、静、思则近乎奢侈。当我们意识到手机等电子设备对生活造成干扰却又无能为力,当我们厌烦于无效社交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推辞,当我们享受了物质的丰裕却难掩心力交瘁,其

(0)

单业才2016-04-07

谁愿意在逆境中生存呢?如果一个人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整个命运,可以任由自行抉择,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更多的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顺境而拒绝逆境。   但是,如果你已然走过逆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细细地咀嚼回味过往的生活,你不禁会轻轻摇摇头,莞尔一笑。   你会惊异地发现,顺境之顺,固然可以顺风顺水地做成不少事,然而在很多时候,顺境之顺,看似红火热闹,实则空虚苍凉,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无所事事。而且,顺境中的日子就像抹了油似的,又是那么滑溜溜地不经“过”啊——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回眸一望,空空如也。孟子叫它“死于安乐”。   逆境则大不相同。逆境中人,往往受到了环境和

(0)

姜刚杰2015-01-04

据媒体报道,11月14日上午11时左右,广州大学一名男生突然休克,医生赶到现场时发现该男生已经没有生命体征,证实猝死。据了解,该男生在事发前一晚曾经通宵做作业,怀疑因疲劳过度引发猝死。     近年来,年轻人猝死新闻可谓层出不穷。25岁的淘宝皇冠级女店主因过度疲劳致死,浙江电台年仅25岁的女主播突发心肌梗塞猝死……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猝死人数达55万,这意味着天天有1000多人猝死。其中,中青年猝死比率不断攀升。而广州大学男生突然休克这一事件的发生,再度引发网友热议。     年轻人为何成为猝死主力军?究其原因,多为长期过劳,疲惫成疾,而一时的醉酒、运动量过大等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根

(0)

zizzy2014-08-18

1.抑郁症药物足够安全,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几率很小 位照国分析,人们比较抵触药物,有两个常见原因。 一是对疾病的认知误区。如认为不用吃药,过几天自己就会好,其实这是心存侥幸,毕竟抑郁症自愈的是少数。还有的听说有人吃了药没治好反而加重了,于是认为药物无效,位照国指出,这是不了解一个基本事实:治疗过程并非一马平川。“在治疗初期,病情本身还在发展,药物起效也需要时间,所以有时服用药物后病情似乎仍在加重,很容易会被误以为治疗无效、或是药物加重了症状,于是中断治疗;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病情常会有一定程度的起伏波动,并非都是直线好转的,这也容易让人们陷入治疗无效的认知误区。” 另一个,是

(0)

紫川录2014-07-24

章诒和的《伶人往事》里讲过她的父亲章伯钧请京剧大师马连良吃饭的故事: 刚过午休,几个穿着白衣白裤的人就进了章家厨房,用自备的大锅烧开水,等水烧开,放碱,然后用碱水洗厨房,洗到案板发白,地砖见了本色才罢手。再过了一个时辰,又来了一拨穿白色衣裤的人,肩挑手扛着整桌酒席用具,还有人扛着烤鸭用的大捆苹果木枝。 院子里,肥鸭流油飘香,厨师在白布上使用着自己带来的案板、炊具——连抹布都是自备的,雪白。 章伯钧请马连良吃饭,结果自家只用了水和火。 章诒和的评价很动人:“不管北京城头悬挂什么旗子,报纸上宣传什么主义,马连良这样的艺人都细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精心琢磨那份属于自己的舞台和角色。活在个体的生

(0)
1 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