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应摒弃“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发布日期:2013-10-24    浏览次数:2971

  

        “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近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如是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做公务员萧规曹随、按部就班,似乎不需要那么多创新力,那些教育程度高、创新点子多的年轻人更应该搞研究、办公司,社会才有大的活力,国家才有大的希望。

        一直以来中国许多受教育的大学生热衷报考公务员,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不是“浪费”?如此众多优秀的人才成为公务员群体,会不会导致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不足,对此你是如何看的?是否应该摒弃“学而’’则仕”的思想?

相关热词搜索:公务员热 中国 创新意识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35)  |  中立(56)  |  反对(28)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马新峰2023-02-06

值得注意的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并不只是单向前进的顺序,还应该是一种反向促进、循环递进的过程:“学问思辨”之后,要“身体力行”地去呈现、去验证、去推进、去实践;而“身体力行”之后,还要“学问思辨”地去再反思、再学习、再提高、再进步。这便是子夏说过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我们平时常说“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就去投身仕途、报效祖国;其实亦要“仕而优则学”,身在仕途、服务家国,更需要不断学习完善、不断见贤思齐。 一方面,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无止境。这种良性循环,就是现在我们提倡打造“学习型人生”和倡导“终身学习”的意义。(微辰溪)

(0)

翱翔2022-08-22

《共绘网》,深刻远见。《共绘网》,丰富人生。

(0)

IIJEW2019-12-23

你有一个很著名的言论“现在大学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包括北大”。你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钱理群:根本的问题是他们缺少信仰,生活没有目标。中国现在是一个物质主义时代、消费主义时代,其价值观就看你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有房。追求物质利益、追求房子本身没有错,但把它作为唯一的追求就是一个问题。现在大学是就业教育,为了就业,教育根本的意义就没有了。(现在)北大高智商利己主义者更多,这很可怕,(这样的北大学生)是最容易掌权的。

(0)

1232016-03-21

学而优则仕是封建时代的一个主流观念,那个时代形成这样的观念是由客观背景造成的。当时读书人极少,能熟知历史并引以为用的人更少,作为一个文官需要读书知史,当时只要读点书的人都能混到好前程。犹如建国初期一个哪怕大专学历就很值钱一样。此外当时读书人能做的事情也比较少,大家都挤入仕这条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学而优则仕的想象,而现在社会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读书人的就业面已经很广,没必要公务员一条路。 此外,个人适合的工作受性格,兴趣等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一个人在学业上做得很好,并不一定就能做个好的公务员。像南唐后主李煜,他是一个很好的诗人,但却不是一个好的君王。公务员所需的素质和好学生所需素质是很不一样的,很多很优秀的科学家,如果让他们当公务员,大多数都不能做得好。从一个人的自身发展来说,人应该做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公务员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本身的学历并不高,但他们依然成为一代伟人。但是很多人读到博士只是为了考公务员,他们的所学已经远远超过公务员所需,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度浪费,如果这些机会给那些需要学习的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利。

(0)

qianduixue2014-06-23

 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人,针对1952—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报告显示,在高考状元志愿选择中,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赚钱”热门专业的人数最多。   商人自古在中国的地位就不高,否则,白居易就不会慨叹“商人重利轻别离”,惋惜嫁入豪门的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了。可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份严肃的《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还是让人读出了浓厚的轻商意味。   报告指出,“在高考状元志愿选择中,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赚钱’热门专业的人数最多”;报告还指出,“物理、数学等理学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言外之意,似乎只有当选院士方能现实一个状元的最高个人成就,而高考状元扎堆选择最赚钱的专业、选择经商赚钱似乎是一种肤浅的表现。这背后有没有一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酸腐之气呢?   其实,美国社会经验早已经证实,“一流人才经商,二流人才从政”的人才配置模式,既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特长,又能提高社会效率,是颇为科学、有效的人才配置方式。而事实上,也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学问,有些状元即使成绩好,却耐不住寂寞,让这些聪明的脑袋在商业开发上大展宏图,有何不可?而有的状元本身就来自贫寒之家,让他们再去坐冷板凳稿研究,继续成为穷二代,也不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   我倒认为,状元们扎堆报考最“赚钱”的专业,恰恰反映了人才与市场之间良好的供求关系,像八十年代初,状元们争着报文学、哲学专业,只是特定时期才会出现的状况。美国名校里的尖子生们,不也是对金融、经济专业青睐有加吗?   批评状元爱赚钱,希望状元成为大师,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这背后反映了人们对当下社会上充斥的功利思想、浮躁气氛的巨大反感——人们渴望淡泊宁静的读书气氛,寄期望于知识分子能够坐得住冷板凳,研究好学问,所以才会对高考状元选择“赚钱”的专业表现出鄙视,对安心做学问之人致以礼赞吧。   在某些人的眼里,状元扎堆考公务员,不对;状元扎堆选择有“钱途”的专业,似乎也不对。状元们剩下的路,似乎就剩下读书做学问是最“伟光正”的选择,这显然也是矫枉过正。什么时候,状元们能回归自己的本心选择专业,什么时候,人们能撇除焦虑淡然面对状元们的选择,我们的社会才正常吧。(转载:陈小二《状元凭啥不能选择“赚钱”专业》)

(0)

烟花烬头2014-06-11

人是需要信点什么的,因为人活着总需要一个目标。有人的目标是成功,有人的目标是富有,有人的目标是健康。要达到这些目标,得靠点念头支撑着走下去,不然也就没了希望走下去。什么念头都没有的人,不是“仙人”,就是愚人。 人总是要走向死亡的,有生必有死。不管你想不想,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总会如期而至。在死亡面前,智慧和愚钝,富有和贫穷,都站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你总得面对这一课,不管你是微笑着接受,还是心怀恐惧痛哭流涕。 谴责过太多这样的骗子了。然而我明白,只要我们还迷恋权势、金钱、生命这些东西本身,这样的骗子就永远不会消失。我们能做到的是,尽量理性地面对这些,起码知道这一切都是一个过程。这样说,不是要贩卖心灵鸡汤,更不是制造灵魂的麻醉剂。理性地生活,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因为我们明白一切终将逝去,我们能拥有的只是当下,我们这个创造的过程。 毛泽东有首词写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九天之上的大圣王朝女皇”可能也知道这两句,除此之外她可能还知道武则天还做过则天大圣皇帝。就这么点道行,说起来也不算什么,但骗个癌症病人也足够了。因为她恐惧,因为她怕失去,因此所谓神迹便可大行其道了。很多“聪明人”也着过“神仙”的道儿,说起来无非是——有了还想再有,有了还怕失去。 有个朋友对我说:如今谈哲学的人少了。另一个朋友说:哲学?谈哲学有什么用?哲学不是票子,不是房子,不是汽车,更不是美女。它有什么用?实在不好说。但当我们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头脑里有很多问题会不期而至。那时候你会感到痛苦、孤独和彷徨,那时候哲学大概有点用处。 人生如摸石头过河,但不能总低着头,偶尔也要仰望星空明辨方向。不然有一天摸到了大海边,你如何面对波浪滔天?(摘自:信点什么)

(0)

娄功翀景2014-04-21

新加坡也有一个招聘政府雇员的网页,不过,其名气似乎不太大。点进去搜索,就会跳转到当地一家私营求职网站的页面。 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新加坡人考个公务员算不上热门。实际上,新加坡没有所谓统一的公务员考试,而是与一般私营机构或企业一样,需要用人时随时招,一年到头都有不同的部门在招聘。 就是这样的招聘,一般的职位也不至于应聘者“挤破头”。 究其原因,公务员并非最有“钱途”乃至前途的职业。在新加坡,最优秀的人才往往学医、法律或金融,进入商界杀条血路出来,那将是“钱”途光明。当然,进入公务员队伍也是一份不错的职业,起码很稳定,不过要说收入,比起当医生、律师或银行家,可就差多了。 公务员的薪水也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能力要求而千差万别,用当地人的说法,叫做“市场化的水平”。最资深的公务员是部委常任秘书,年薪过百万美元,但能够做到这一位置的人凤毛麟角,需能力、德行和资历兼备。 新加坡公共机构雇员队伍不小,包括各部委和提供公共服务但以类似企业机制运营的“法定机构”雇员,目前共约13.6万人,其中供职于政府各部委的公务员共约8万人。公立学校老师受聘于教育部,也算是公务员。 根据工作岗位,公务员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专业人才,第二类是执行人员,第三类是技术人员,第四类是低技术工种。不同的分类也意味着不同的薪水和职业上升通道,2012年第四类公务员月薪介于860新元和1540新元之间,在当地算是底层的收入水平。外界盛传“高薪”的应该是第一类,不过他们也并非入职就是高薪,而是差别很大,主要原则还是与市场水平看齐。 公务员的工作虽然比较稳定,但收入并不超过市场水平,纪律和财务约束又极严。即便是高级公务员,也没有分房、配车或其他的一些工资外补贴。这就是公务员薪资的另一原则:货币化,也叫“裸薪”。此外,他们的孩子择校也和普通民众一样,按照同一标准排队或抽签,没有特权。  公务员队伍也是开放的,许多高级别岗位也开放给在私营机构任职的人选。与国内不同,新加坡公务员招聘不偏好应届毕业生,许多岗位要求有工作经验。若是中途停下一年,出国留学,可以;到私人机构任职,过一段时间再回来应聘,也可以。 然而,这并不妨碍新加坡奉行精英治国的理念。对于一部分高端岗位,尤其是显然需要发挥领导才能的岗位,还是给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薪水,并根据市场状况和任职能力的提高而较快地上调。 而且,新加坡政府想方设法吸引精英人才。新加坡每年颁发数以百计的政府奖学金给优秀的学生,资助他们出国深造,但限定完成学业后必须在政府机构服务一定年限。总而言之,受雇于政府的精英受人尊敬,到私人企业就职的出路也不错。(转载:陈济朋 《新加坡为啥没有“公务员热”》)

(0)

麦芽的棉花2013-11-11

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急速上升,越来越多大学生还没踏进社会,还没好好的为梦想酣畅一回,就抱着追求稳定的心态去报考公务员。其实他们未必了解公务员所要担负的责任,也未必了解自身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只是想着做什么样的工作轻松稳定,从人生规划来讲有点本末倒置了。

(0)

mmmmm2013-11-07

在国内现在目前的就业机制来看,公务员是除了出国深造的一条康庄大道,对于广大毕业生和就业者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除了工资高,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福利好,一旦踏进公务员的大门,这辈子也就不愁吃穿了。但是这么多的人才都去挤公务员的独木桥,难免有些浪费人才。

(0)

漂移2013-10-29

大家都想当公务员是不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吃大锅饭,不容易炒人,加上福利好、稳定,如果将来中国也能像美国政府停摆以及欧洲国家一样削减财政预算,裁减公务员,那么中国的公务员就有危机感了,我们的人民也就有福气了。关键是我们要营造出一种氛围,强调公务员只是大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不存在地位高低,同时促使公务员能上能下,平等竞争,合理流动,使公务员的薪酬福利保持在合理的社会平均水平之上,另外制约公务员权力过大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纳税人才是令人尊敬和光荣的人,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0)
1 10条信息

王永康2015-11-06

院士队伍里官员扎堆儿,曾是中国科学界一道刺眼的风景;官员队伍里拥有博士学位的人越来越多,亦是当下官场一大特色。“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怪象交织,衍生了学术官化、大学行政化,甚至造就了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以2000余万元贿款两度“冲刺”院士遴选并且差点成功的恶例。如不改革落后的院士产生机制,被伤害的不只是中国科学事业,还有科学的公信力以及公众对科学的信仰。   作为科研论文产量第二大国、科研队伍数量和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第一大国的我们,为什么仍然难以称得上科研强国?多次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失之交臂,我们的科学界到底缺失了什么?认真检视拥有114年历史的诺奖评选,公众不难找到中国

(0)

赵日峰2015-05-19

中国是重视“传统”的国度。在数千年历史演化进程中,许多东西被作为“传统”保留下来,演化为国人文化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而优则仕”作为这样的“传统”之一,既是一种有形的习惯,又是一种无形的信仰。这种传统支配中国人的生活观念达两千余年而长盛不衰,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我民族社会政治的影响可谓深远且巨大。   “学而优则仕”一语,出自《论语·子张篇》,原作:“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本意,各家注释不尽相同。有人解作“做事有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有空闲时应该做事”,将“仕”训为“做事”。但我们知道,主张入世的儒家的根本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子夏所谓“做事”显然不可

(0)

赵永平2015-05-19

“做官发财”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士大夫所追求的仕途经济的核心内容。在两千余年的历史演化中,这一观念已浸淫为我民族文化传统的思维定式,国民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新文化运动萌发的1916年,陈独秀以敏锐而深邃的眼光洞察到中国文化传统的这一独特观念,以其惯有的犀利笔触写道:“充满吾人之神经,填塞吾人之骨髓,虽尸解魂消,焚其骨,扬其灰,用显微镜点点验之,皆各有‘做官发财’四大字。做官以张其威,发财以逞其欲。一若做官发财为人生唯一之目的。人间种种善行,凡不利此目的者,一切牺牲之而无所顾惜;人间种种罪恶,凡有利此目的者,一切奉行之而无所忌惮。此等卑劣思维,乃远祖以来历世遗传之缺点

(0)

方中华2015-05-11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普遍的发展潮流。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基于自身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精神特质,中国哲学将在成就更为合理的现代化方面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一、多元现代化是时代发展要求 现代化始于16世纪的欧洲,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运动。西方现代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凝聚成现代性。现代化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使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在西方文化主导下的现代化运动也导致了人性异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贫富悬殊、核武器威胁等严重问题乃至危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进行了系统批判,一些西方有识之士也有明确认识与反思。运用多民族的智慧解决现代以来人类面

(0)

张小玲2015-02-12

院士隊伍裡官員扎堆,曾是中國科學界一道刺眼的風景﹔官員隊伍裡擁有博士學位的人越來越多,亦是當下官場一大特色。“學而優則仕”與“仕而優則學”怪象交織,衍生了學術官化、大學行政化,甚至造就了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局長張曙光以2000余萬賄款兩度“沖刺”院士遴選並且差點成功的惡例。如不改革落后的院士產生機制,被傷害的不只是中國科學事業,更有科學的公信力以及公眾對科學的信仰。 作為科研論文產量第二大國、科研隊伍數量和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第一大國的我們,為什麼仍然難以稱得上科研強國?年年望眼欲穿,年年卻與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失之交臂,我們的科學界到底缺失了什麼?認真檢視擁有114年歷史的諾獎評選,公眾不難

(0)

1232013-11-04

想法很理想,现实很骨感。尽管公务员会削弱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但在现在的中国,公务员的福利待遇稳定、社会地位高,人们大都心向往之,每年都会去挤这座独木桥。要想摈弃“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0)
1 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