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高考改革出路在哪?

发布日期:2013-10-24    浏览次数:4145

  

        近两日,关于中高考改革,成为网上网下的热门关键词。昨天,北京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语文、英语分值“一升一降”,引发了公众的热议。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家长表示,即使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下降,也不会因此降低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深圳也于近日公开了2015中考政策意见修订稿,将思想品德纳入考察科目,由各区教育部门、学校组织考察,思想品德不合格者,高中学校可不予录取。  尽管由“考”变成了“考察”,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思想品德的内涵是什么?标准谁制定?如何评核?等等。

       中国考试制度的出路在哪?如何行使有效的方案才能真正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尴尬局面?欢迎大家献言献策。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 改革 中国 教育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32)  |  中立(82)  |  反对(16)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虎居斋主2023-06-18

现在太多学生心理有问题,身边的一堆抑郁症。但愿生儿鲁且钝,无愁无虑到公卿。我已经选择彻底退出这场高考竞技。他出生时我的愿意不就是他健康快乐成长么?他已经做到了

(0)

凯歌2021-11-16

感谢国家,紧急出手! 如果在美国,鸡娃模式,这都没啥问题,资本主义的社会阶层就是这么组织的,有钱人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的配置,花钱上一流的贵族学校,学校里的老师和教材都跟普通学校不一样。美国有钱人的孩子,上名校,选择高薪的律师、金融、互联网、IT等等职业。 贫民区的孩子,上完高中就去学习修车、或者进便利店做搬货工、收银员,餐馆打工,等等底层工作。。 他们对这种模式,已经习惯,并且其乐融融。。 但我们不同,我们一直讲究的是人人平等。不管是医疗,工作机会,还是高考。我们一直追求的都是人人平等,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任何人在我们中国都不能做到“ 高人一等 ”!! 鸡娃教育,很明显是一种对穷人不利的教育模式。。。

(0)

娜姐2021-09-24

什么时候先全国统一卷,大学不分地域全国统一按照分数录取?

(0)

纳兰凉水2021-09-13

那些被高薪挖走的来自全国各大小学、初中的“ 好老师们 ”,全都会被迫下岗。最终返回到学校去做老师。 当然,有人会说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国家打击了辅导培训机构,富人也还是会继续给孩子请家教! 是!这个是无法避免! 但,这个只能零星的比例,放在全国的所有孩子身上来看,这个并无法阻挡我们普通民众的孩子,迎来“ 大爆发 ”! 过去几年,国内985、211一流大学的大一录取的新生,每个班级基本上都只有2到3个来自普通县城、农村的孩子。其他的几十个名额全都是被中产以上的家庭的孩子霸占了。 几年之后,你们等着看吧! 这次国家彻底整顿清理完了之后,到时候985等一流大学的新生录取比例。又会回到我们20年前那样。 一半左右来自农村、小县城的孩子,考上了985,211等等一流名校。。而现在霸占着巨大高校名额的“ 富人孩子 ”,名额将至少要让出一半以上!! 种种迹象表明:教育公平!这种大势!任何人都已经无法阻挡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对于辅导机构来说,这个肯定是坏消息! 但!对于我们老百姓、普通劳动人民来说,这个就是今年最大的好消息!!

(0)

独行侠2020-07-15

点赞,看了这篇文章会回忆起自己为高考奋斗的那些点点滴滴,祝曾在校园中挥洒青春的广大学子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0)

曾小贤2019-10-21

实现招考分离、多次选择等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主要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0)

额娃娃2019-10-15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人才需求而专门设立的东亚教育制度,比起自然发展的西方体系来说,更有工业化追赶期那种对效率的疯狂追求。 这样, 这些后进工业国的教育体系,反而比前驱工业国更像工厂的流水线一些。在二十世纪初,泰罗制(Taylor)在美国产业界盛行一时。 泰罗认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为此,他采取了制定工作定额、选择最好的工人、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等。 这就将工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有人形容,在实行泰罗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 泰罗理论的前提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宝。 现代最著名的泰罗制工厂莫过于富士康了。 从报道里大家也可以猜想到这种高压环境对工人心理的影响。 而如果把东亚教育制度和泰罗制工厂来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制定很高的学习量和需要考核的大量知识点、选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重点学校、全国统一的考核标准、大量考试形成的刺激性奖惩、还有学校内部的各种打鸡血活动。 学校目标也是要发挥学生的潜能,每一分钟都要致力于得到最好的成绩。 所以批评这种教育体系的人经常说,孩子好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制品,或者说,学生是老师的童工,他们的成绩就成为老师的绩效,所以师生的利益关系经常不是一致的,是相反的。 这并不是简单的激愤之词,而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当然,因为东亚国家的勤劳传统,孩子们这么辛苦,如果确有效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有效性上。这种教育上的泰罗制, 本质上是把学生当成体力工作者来对待。对于体力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可见的,所以工厂管理比较容易,对他们的要求是“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对的事情”。 而现代学生呢,我觉得更像德鲁克所定义的“ 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不生产有形的东西,而是生产知识、创意和信息,谁也看不出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而且从培养目的上也是要大多成为知识工作者。 学生时代的真正成果,不是他们交上去的作业和考卷,而是他们所真正学习到和思考的内容。 这些在技术上是无法进行严密的督导的。 所以要成为好学生,不是像体力劳动者一样忠实地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要像知识工作者一样,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好学生一定得做到:要自我决定学习的侧重,衡量自己知识的掌握度,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这就需要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 所以,悲剧的是,由于东亚教育体制的工业时代基因,他们是用训练体力劳动者的做法,来培养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学者和企业家,这不免就南辕北辙了。

(0)

小玉圆圆2019-10-15

教育改革也体现了现在的国际形势和社会需求。

(0)

会觉得很爽2019-09-19

“当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的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上北大或上哈佛。没有人告诉这些孩子,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后怎么办?“,“只是忙于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老师,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高学生多少分数,这些都是偷懒的做法,也在事实上放弃了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 令我吃惊的是,当我问他(她)们,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很少有人能答上来。学生们告诉我,他(她)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真的是从来没有想过吗?其实不是。这个问题他(她)们曾经想过的,只不过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连他(她)们自己都忘记了而已。小时候,每当大人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回答:科学家、宇航员、飞行员、警察叔叔(阿姨)……然而,当孩子们上学之后,这些问题就再也不曾被提起了,仿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上课听讲,回家做作业,上辅导班,这些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至于孩子的兴趣是什么,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人关心,即使孩子自己也不关心。几乎所有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只关心一件事:考了多少分,能上什么学校。

(0)

箐鹫2019-08-27

实现招考分离、多次选择等。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主要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招生录取制度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相衔接,将重点改革,普通高校(本科)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0)
1 2 20条信息

ihjhgrgg2020-02-28

相信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制订很多赢得物质奖励的规则,比如功课考到多少分、多少名会奖励给孩子什么或者满足孩子什么条件。制订这样奖惩政策的家长一定扬扬得意,因为一开始,孩子为了物质奖励确实是好好学习了一阵,可是最多过了6个月,同等力度的奖惩已经触动不了孩子的心,他便开始恢复“老油条”的脾性。家长盯一盯,他被动推进一下,家长一没留神督促,他马上开小差,还想出了“长时间蹲马桶看动漫”“长时间洗澡拖延写作业”“假装吃水果蹭电视看”这些独到的偷懒怠工方式。没错,看看家长与孩子签订的这些奖惩合同,看看这些事无巨细的物质引诱,与资本家雇佣工人的方式有何不同?在孩子心目中,家长就像资本家,专门在他的鼻子前吊一根胡

(0)

彭彭2018-07-23

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开始了无止尽的考试,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甚至一考定终身。从幼儿园起,中国的学生就不断被灌输爱国、爱党教育,却没有人性关怀教育,这些政治教育对几岁甚至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天书,就连很多政治老师也搞不懂,这些教育的功能只是为了应付试卷上的标准答案,别无用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短暂的——为了考试。与此同时,人性教育、逻辑教育却是空白;人性是人格的基础,缺乏人性体验和认识的人,又怎么形成健全的人格呢,连健全的人格都没有,又拿什么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呢?

(0)

周森2016-06-29

筑梦计划、自强计划、圆梦计划……近日,北大清华人大等多所高校陆续发布2016年农村学生单独招生(高校专项计划)简章。今年,全国将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共95所,共同承担高校专项计划,各校招生计划不少于本科招生规模的2%。录取优惠最高可降至一本线录取。   从2012年起,我国开始启动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当年增加1万名重点大学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实行定向招生。这一计划发展到2015年,招生规模达到5万人。对于这一计划,社会舆论也存在质疑,认为是重点大学降低录取标准录取贫困地区农村生。要把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做好,避免“降低录取标准”的质疑,最

(0)

杨碧云2014-10-09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子的话能被读书人奉为金科玉律,那是因为“十年寒窗苦,一朝扬墨香”。“扬墨香”之时,大概是“人生四喜”之一——金榜题名时。     然而,自唐开科取士以来,只有考中“进士”才有官做,而进士的录取率很底。据统计,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共录取10万余名进士,平均每年录取进士76人。杜佑在《通典·选举六》说:“开元时每年录取的进士,在一百人上下。”据《文献通考》:“玄宗时期每年录取的进士平均不到二十七人。”所以,能考中进士的,大致相当于现在各省高考前三名。     被录取进士的人,自然不为吃穿发愁,而那些“名落孙山”或做了官又被贬或辞职的读书人,一无体力,二无

(0)

米粒2014-07-09

高考是中国孩子的重大转折点,也是给中国孩子打开大学门的钥匙。相信进入大学的同学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高考那段“光辉岁月”。因为在那个时间段,我们彷徨过,哭泣过,也努力的以“全码”的速度前进过。那些日子,我们三点一线的生活;那些时光,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些岁月,我们最充实也最难忘。从这次改革中语文和英语的一升一降,可以窥见以往中国孩子为学英语彻底冷落了语文,忘记了母语的博大精深。而“一考定终身”在近年来也逐步改变,由“一考”向自主招生发展。相信未来的日子,中国可以彻底的摆脱“一考定终身”的尴尬局面。

(0)

xiaoqingjnu2013-12-18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能清晰记得当年参加高考时候的紧张心情,好像全世界都屏住呼吸,在看这些孩子们的表现。 我认为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我们都知道想要学习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包括摸索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也是一个自我发掘的过程)、需要有很强的自律能力抵制各种诱惑以及非常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同样学那么多门课,一天只有24小时,时间分配上显得很重要。 当然高考并不能够完全反应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些人也许坐下来读书读不出什么名堂但是打起篮球来却非常突出。在这一点上我比较欣赏西方教育选拔制度中的一点,在从高中到大学的过度过程中

(0)
1 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