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话题 > 科技

气温日益升高,会影响地球生物界变异与繁衍吗?

发布日期:2018-09-14    浏览次数:4391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温室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最明显的就是全球的气温。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而未来人类也会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灭绝,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甚至会影响地球生物界变异与繁衍?这对人类而言是个可怕的消息。对此话题您怎么看?各位网友、粉丝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气温 地球 生物界 变异 繁衍
赞同(16)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邹源轩2023-01-03

对于未知的事情, 要心怀敬畏, 而不是武断。 新冠病毒发生变异是必然的,这不是以人类意愿所决定的。 人类不是新冠病毒的唯一宿主,很多动物也是。 新冠病毒在动物身上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 我们并不清楚。 千万不要觉得新冠一定会越来越弱。 它的变异方向在人类社会也许是这样的,也许不是这样的。 如果动物身上出现一些对人类易感性更强的毒株,传播速度也更快,同时致病力也更强了,我们真的要提高警惕。 总之,我们对新冠病毒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完全轻视它,也不要视为洪水猛兽。 从科学上真正了解它,认识它,再制定我们的策略,切忌拍脑袋,切忌凭空猜想。(作者/ 刘娜)

(1)

泰洛齐2021-03-19

排毒疗法,血透时将病毒钩住就像钓鱼杆上有无数的钩,钩住病毒的毒刺蛋白的钩可能是化学物质轻轻搅拌。实验将病毒排出体外。事实上,所有疫苗的作用都值得怀疑,新冠不过发生一年多一点,如何证明市面上生成有效的疫苗需要很长时间,就如同非典治疗留下很多后遗症一样

(0)

高沛林2021-03-09

万一变出超能力病毒呢? 生化危机的现实版?美国要完蛋了!禁止入境!

(0)

赵忠成2021-01-27

病毒是一个单链的RNA冠状病毒,极不稳定,非常容易出现变异(病毒的设计者在一开始看中的就是冠状病毒这个特性),仅仅是在2020年2月12日之前,病毒的进化树上最少就已经有了5个单倍型。 今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过程中,病毒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变异,繁衍出越来越多的亚型,甚至可能与别的病毒形成重组,突变演化出一些全新的超级病毒出来。 另外,近来在网上出现一个资料,有人发现3月8号之前,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病毒毒株已经有了26步突变,在法国境内的毒株有了18步突变,而在中国境内,最早的毒株突变只有香港的一例,为10步。人类在与病毒对抗的斗争中,一种被动的但可以最广泛使用的手段,就是生产出对付病毒的特定疫苗。然而,疫苗的研制周期最少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个速度远远小于病毒的变异速度,这也就是说,如果在没有中医药等有效药物介入的情况下,人类实际上就是在骑着自行车追赶病毒的高速列车,只会越追越远,越死越多。 退一步说,即使半年或者一年后,能够对付病毒的疫苗和药物研制出来了,但是,这些疫苗和药物能够对付病毒各个家族中不断形成的新的亚型吗?如果那时病毒又产生了更大程度的突变,那人类又该怎么样来应对呢? 据冰岛媒体“雷克雅未克秘闻(The Reykjavík Grapevine)”3月25日消息,冰岛国内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被检测出同时被两种新冠病毒的感染的情况,其中第二种为原始新冠病毒的变体,这是冰岛第一次发现受双重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并且,冰岛科学家已在国内发现40个病毒变种。(来源:i财经)

(0)

竹林禅寺2021-01-06

12月29日,英国专家安德鲁强调,为避免变异病毒重创英国,伦敦必须实行更严格的封锁方案,如若不提前布局,明年1月英国或许就会出现灾难。安德鲁认为,变异病毒的传染力更强,英国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当下,英国已经处于防疫“战时状态”边缘,包括德国、俄罗斯、日、韩、印在内的数十个国家,都在为英国处境担忧不已。相对美英来说,法德情况没那么糟糕。法国卫生部长在29日表示,新年前后,法国民众需要对流行病保持高度警惕,法国东部地区形势很不容乐观。法国认为,明年1月份,流行病很可能会“不受控制”卷土重来,2020年底法国必须严阵以待,不可有一丝松懈。

(0)

茜茜D2020-04-23

人类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0)

UBBG2020-02-28

颜小乙:气候升温所威胁的并不止南极和青藏高原这两方净土。 北极地区同样难逃厄运。 2019年8月,格陵兰岛在一天之内融化了120亿吨冰。冰岛一座名为Okjökull的700岁“高龄”的冰川宣告死亡。它从38平方公里的面积降至不足1平方公里,仅仅用了113年。同样是在8月份,北极圈里野火肆虐。从西伯利亚到阿拉斯加,再到格陵兰岛,北极圈穿过的地区,都因破纪录的高温而山火频发。同样的,气温升高导致冰川消融,冰川消融导致北极地区的动物,也和企鹅一样踏上了不归路。这是一对瑟缩在一小块浮冰上的北极熊母子。 游泳天赋并不高的北极熊,无法承担远距离游泳所带来的消耗。故而,这对母子只能相拥在这块浮冰上,随着命运的安排漂流到未知的远方。浮冰的消融导致了海豹、海象等生物的栖息地减少。以这些生物为食的北极熊们,不得已踏上陆地,在人类的垃圾桶里寻找食物。 瘦骨嶙峋的北极熊,要么艰难苟活:要么不幸饿死:除了大面积消失的冰和大批死亡的动物外,因北极常年冻土层的融化,冻土中含有的丰富甲烷气体也开始向空气中挥发。而这些释放出的甲烷挥发到空气中,将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甲烷对温室效应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5倍。温室效应的加重,又将加快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冰雪融化,这是我见过的最可怕的恶性循环。 研究北极的气象学者表示:可能在2040年前的某个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层将会完全消失。 而埋藏在被北极冻土层的、南极冰盖下的那些古老病毒,也会随之打开潘多拉魔盒,正式跟人类“会面”。就在不久前,科学家们还在北极地区发现了世界上第三种超大型病毒。 被埋在冻土层长达30000年的这种病毒,解冻之后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活性。据悉,曾经在人类进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尼安德特人,正是在3万年以前突然灭绝的。 尼安德特人的灭绝跟这种超大型病毒有没有关系? 它会不会威胁到当今人类? 写到这里,颜颜愈发感到心灰意冷。 因为不需要人为地制造“地球恐慌”,大自然对人类所作所为的“报应”,似乎就在不远的将来。

(0)

石梁2020-02-02

全球变暖还有一个更大隐患:突变。 大家都知道,这次武汉新型肺炎最可怕之处在于最长14天的潜伏期。 也就是说,你整个人都好好的,但也可能已经携带病毒,并成为传染源。 全球变暖也是一样。 科学家说:“我们碳的排放量在30到40年里,并没有体现在温度上。这个体系是有延迟的。” 所以这让我们难以预估。 更重要的是,全球气温的变化绝对不是一个平稳曲线。 因为地球上存在大量被冻住的碳。 比如海洋里、冻土里、树木里。 气温上升后,冰川融化,这些气体会被释放出来。 它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被引爆,并形成连锁反应。 那这个温度具体是什么呢? 大部分科学家和国家都达成了共识,这个临界温度就是“+2度”。 也就是比工业革命前的地球平均温度不能高于2度。如果一旦气温过了这个临界点。 那些“定时炸弹”连环爆炸后,更多的温室气体就会让全球气温再上升6度。 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到那时,人类就彻底完蛋了。而现在,我们几乎已经逼近了这个临界温度。 “我们距离最后期限,时间不多了。”

(0)

cnmb2019-09-17

温度上升,无脊椎类动物,尤其是昆虫类生物提早从冬眠中苏醒,而靠这些昆虫为生的长途迁徙动物却无法及时赶上,错过捕食的时机,从而大量死亡。昆虫们提前苏醒,因为没有了天敌,将会肆无忌惮地吃掉大片森林和庄稼。没有了森林,等于无形当中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没有了庄稼,就等于人类没有了食物。

(0)

bbjufy2018-11-18

即使人类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我们和所有生物还是处于同一个地球的生态循环之中,如今塑料已经无处不在。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倾倒量大约占1/3。在美国,每天约有800万颗塑料微粒被排放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中。海洋中目前大约5.25万亿塑料,其中92%都是塑料微粒!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现在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塑料污染物,包括地球上离人类最遥远的物种。就连中国“蛟龙号”潜水器在南极4500米的深海底海洋生物体内,都发现了微塑料。

(0)
1 2 1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