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话题 > 政治

在国家治理中,应着力在”辩证“中解决社会各种问题和矛盾,而不是琢磨跑官、要官?

发布日期:2018-09-29    浏览次数:6149

  

        我国进入历史新阶段,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风险增大……在国家治理中,应着力解决社会各种问题和矛盾,而非跑官要官。

  

        何为跑官要官?这是一种干部任用工作中不正之风,指一些人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处心积虑地谋取官职和权力的行为,“跑官要官”并非现代才有,而是古已有之。正面例子有“毛遂自荐",反面例子却数不胜数,到了清朝末年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反面的“跑官要官”要不得,是为了一己私利,是隐蔽的,无法见阳光的。一个社会如果“求官”之风盛行绝对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法国杰出政治家托克维尔在谈到19世纪欧洲国家的政治问题时曾经说过“普遍的和过分的求官热是一大社会弊端,它在腐蚀公民的独立精神并使行贿、钻营在全国成风,它在毁坏光明正大的美德;更用不着我指出,这样的歪门邪道只能产生有害的结果,扰乱国家且无所裨益。”因此,共绘网认为,在国家治理中,应着力在“辩证”(论证)中解决社会各种问题和矛盾,而不是琢磨如何跑官、要官。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您是怎么看的?您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您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国家治理 辩证 社会 问题 矛盾 跑官 要官
赞同(28)  |  中立(0)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dgyedw2023-09-27

我在《南风窗》杂志曾撰文指出,经济学不反对跑官,问题在于,现在人们只往上跑,不往下跑。若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增加跑的成本,则跑官无虞也。 文章刊出后,读者回声四起,不少朋友来电,鼓励我把这个题目做下去。为不拂读者美意,于是就有了这篇《中国官场三大定律》。 中国官场三大定律。第一定律: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 倘若从现象观察,人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地方越穷,想做官的人越多。比如北方经济不如南方发达,北方人就比南方人喜欢做官;内地经济赶不上沿海,内地人则比沿海人喜欢做官;中国经济落后于美国,故中国人普遍比美国人喜欢做官。 最近几年,国内不断有买官的事在媒体曝光,也有不少人被罢官判刑。如读者细心,留意一下案发地点,这类案件,都差不多发生在贫穷省份,或者是发达省份的贫穷地区。贫穷地区何以频频出现买官呢?经济学的解释是:一定局限条件下的经济人本性。 经济学讲经济人,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人是理性的;二是指人是自私的。既然人是自私的,必定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既然人是理性的,就一定会寻求在局限条件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办法。 比如贫穷地区,人们收入低,投资没本钱,做生意没市场。所以要改善自己,就得与政府扯上关系。因为这些地方,国有经济比重高,而国有经济由政府管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进政府的门,成不了政府的人,政府的餐桌上没你的饭碗,国家的大锅饭肯定与你无缘。 我曾听朋友讲过一个笑话。说是春节期间,有一四川民工南下打工,由于人多拥挤,不小心打破了火车上的玻璃。列车长让他赔,他说,火车是国家的,国有资产是全民资产,也有我一份,国家的东西我什么都不要了,就要现在这块玻璃,打破了也就不赔了。可列车长说,这块玻璃不是你的,弄坏了还得赔。 此事是否当真,笔者无从查考,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国有资产说起来是全民资产,但平头百姓却没有支配权。国有经济,实际上是政府所有制经济,政府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官员支配的。 设想一下,如果打破玻璃的不是那位民工,而是铁道部门的某位局长,列车长会让他赔吗?也许列车长解释说,民工乘车是因私;局长乘车是因公。既然因公是一种特权,损坏东西可以不赔,你说谁不愿去因公呢?所以贫穷地区人们想当官,多半是看透了当官与国有经济的特殊关系。 人要生存,每天都得吃饭,民以食为天嘛!别看吃饭是平常小事,可当不当官,吃法也大有不同。老百姓上饭店吃饭,肯定得自己出钱,可当官的吃了大餐,通常是拿了发票,回单位报销的。 有一次我陪一个国内代表团到美国访问,吃完饭后,我们管餐厅服务员要发票,服务员却不知发票为何物,待他们找来老板,我们向他解释,说我们在你这里吃了饭,要开发票回国内报销,餐厅老板听了大惑不解。他问:你们不是为自己吃饭吗,为什么要公家付费呢? 显然外国人是不懂中国国情,在我们中国,老百姓才为自己吃饭,一旦当上官,就变成国家干部,吃饭就是为国家吃了,所以得由国家买单。不仅吃饭如此,坐车也一样。老百姓出门,得自己掏钱挤公交车;一般干部,可以让单位派车,官大一点的,可以有专车。总之,只要当上官,像吃饭坐车一类的事,都可由公家付费。就冲着这一点,你说贫穷地区想当官的人能不多吗?作者 | 王东京

(0)

龙湖愚翁2023-07-23

韦伯——揭示官僚制的命运。当你被迫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时候”、当你在困惑“层层加码”的时候,你需要阅读理解韦伯关于官僚制的开山之作。不管你来自政治学、社会学还是公共管理学,只要你关心当代中国问题,你就绕不开韦伯研究。这一讲带你逐句精读理解韦伯展现了官僚制的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又是如何在东西方历史上如何形成的、产生了哪些后果。我也会带你了解前沿研究:关于当代欧洲和非洲国家新型官僚制文献。——当你读懂了韦伯论官僚制,你对中国问题的理解会比别人更能抓住本质、更有穿透力。——我会带你逐句精读韦伯《经济与社会》的51页。

(0)

羽良共舞2022-11-06

没毛病!我如果在她们那个位置了,我比她们还贪,比她们还腐朽糜烂…因为平时没有人会来管我,没有人敢来管我了!!

(0)

向阳2022-09-02

哇!《共绘网》真的特别棒,特别优秀!往后的日子里,也请继续努力,继续走在开满鲜花的道路上吧。

(0)

樱美2021-11-23

这是一种封建官僚思想,就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搞“独立王国”;封官许愿、任人唯亲,专横跋扈,践踏民主集中制,大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树立所谓“绝对权威”,成了“一霸手”。这是不讲政治、不守规矩的表现,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危害极大,对政治生态破坏极大,必须坚决杜绝。 要自觉摆正位置,不能把职权范围当作私人领地。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岗位是组织安排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掌握的是公器,手中的权力姓公不姓私,做到公器与私利,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坚决反对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地方保护主义。 要敬畏组织、敬畏权力,不能把岗位当作炫耀的资本,自我膨胀、自我陶醉。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能“一手遮天”。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要严格执行党章和各项纪律规矩,不折不扣落实好上级的决策部署,不搞选择性执行、变通性操作,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要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执行好民主集中制,严格严肃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形成共为,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要把团结作为一条政治纪律要求,作为一种政治境界、思想境界来追求,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生动局面。(李小三,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0)

小河东流2020-07-18

这类文章越多,越能促进社会进步!

(0)

一会他人2020-07-03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报告指出,面对表现形式比较激烈的社会冲突,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轻率地把警力推到第一线。这不仅无助于矛盾化解,有时反而引火上身,造成警-民对立、干-群对立,使政府处于敏感而脆弱的位置。 报告认为,这种维-稳模式不仅严重增加成本,而且会破坏全社会的是非观、公正观等价值理念,在道德正义上削弱了政府形象,非但不能促进社会公平,反而加速了社会基础秩序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失范。长远来看更为不利的是,为完善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进行的一些重要改革,往往由于担心造成不稳定而被束之高阁。 报告提出了新的稳定思维的关键之点:"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避免政府在社会矛盾中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强化政府作为规则和程序制定者以及矛盾调节和仲裁者的角色;强化和完善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法治机制,使法治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长效的制度化手段。" 报告还呼吁破除普遍存在的"不稳定幻象",指出中国尽管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比如腐败、贫富差距等。但总体而言,酿成大的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并不大。现在许多部门和机构都有一份不稳定因素排查表,把日常生活中许多正常的、与稳定问题毫无关系的矛盾和冲突都列入,甚至有中学也列出一份长长的排查表,将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学生对伙食的意见,也列为"不稳定因素"。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提供了通过制度化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资源,而政治框架的基本稳定则提供了解决社会矛盾的政治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中,人心思稳。尽管中国不同利益群体呈现出更大差异,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但绝大多数人不愿意用"折腾"和"动-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0)

fhthht2020-02-21

看看中国历史自古以来名正言顺的盛行买官卖官,秦始皇时期就有“粟千石,拜爵一级”的卖官规定,汉武帝时设卖官制,汉灵帝时期“三公”每职一千万,“只留帝位不市”,灵帝时的崔烈以500万钱买了司徒之位,唐代王播巨资贿赂宦官王守澄而登上相位,唐代崔湜帮着韦后卖官有功,连升三级,宋代刘逵等贿赂蔡京而得到提拔,明末取消考试制度改为纳银多少定“名次”。清朝“捐”官更盛行。 这个坏毛病流行几千年至今盛行不衰,现代的跑官要官伴随着行贿受贿已经成为现代官员升迁的潜规则。

(0)

火山口2020-02-20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个别部门干部任用中,存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会来事的挤走会干事的,会钻营的取代善经营的,才疏学浅的淘汰德才兼备的,这种选人用人上的“逆淘汰”现象,如不加以有效抵制和遏制,会给人民的事业带来致命的危害。 “逆淘汰”,在干部选拔使用上表现很多,如在选人范围上,喜欢看来头、看背景,在自己视野内和接触的圈子里选人;在用人标准上,不是任人唯贤,而是划圈子,定框框,任人唯亲,唯利是图,谁跟自己走得近就用谁,谁“跑要送”就关照谁;在用人程序上,表面上按规矩办,实际上把标准搞成某个人的“私人订制”,把规矩变为潜规则的“漂白剂”。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种环境中,所谓的“伯乐相马”规则,实则是某些人以好恶选人用人。这就极易出现人身依附,结果只能“劣币驱逐良币”。周永康、徐才厚之流把持的部门行业就大量出现这种情况,说明腐败之严重。 干部任用中的“逆淘汰”现象一旦出现,会产生很坏的发酵效应,假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成为常态,又有谁肯再去扎扎实实、任劳任怨、敬业奉献呢?干部作风不漂浮才怪呢。 如果“进了圈子跑步前进,不进圈子原地稍息”成惯例,形成“圈子文化”,又有谁还愿汗珠子摔八瓣拼命干,还不削着脑袋尖往里钻?这自然就会大量出现“不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就看领导注意不注意”“只唯上,不唯实”,频繁“作秀”讨领导喜欢的“闹剧”,那些真正干事创业者就被“边缘化”掉了。投机钻营者受推崇,兢兢业业者受冷落,岂能不形成吏治上的“破窗效应”? 破解用人上的“逆淘汰”难题,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留“暗门”,不开“天窗”,让“隐身人”无处躲藏。要坚持严格的倒逼制度,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0)

liodrvf2020-02-16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中国已经从2003年的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了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全球性大国,这种国家发展地位和全球地位的变化,必然会对我们的国家治理提出新的挑战。首先,我们要对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准确的定位。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经验和知识不断累积、不断提升的过程,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发展水平,对国家治理提出的要求也完全不同:传统的农业社会治理主要依赖于宗教和道德;现代社会治理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科学,产生了我们今天分门别类的专业化知识;而后现代社会则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进一步的知识流动、跨界乃至“革命”,从而发展出了信息科学、智能科学等等,这就意味传统和知识并非固定,而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这种变化尤其体现在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置、创新,由此不断更新的全过程中。我们从互联网的发展到智能手机的应用,从大数据的延伸到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可以明显看出后工业时代的一些特征。如果从传统农业社会、现代工业社会、后现代信息化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来看,今天的中国,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上?实际上是三种社会形态并存。我们刚刚摆脱了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一条腿已经迈入后工业化的信息社会中,这三种社会形态并存,主要是由于世界变化太快了,中国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国家的治理体制和治理机制、整个官员和精英阶层的思想和心态以及普通国民的观念都远远赶不上后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这才暴露出我们国家治理面临的问题。

(0)
1 2 20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