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医患事故频发生,谁是“主谋”?

发布日期:2013-11-12    浏览次数:2618

  

         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近日我国共发生六起患者伤医事件。1017日,患者家属打砸上海中西药大学附属医院,并拉扯打骂医务人员;仅隔四日,曾获得过“非典二等功”的医生熊旭明被家属殴打至伤;又隔四日,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医生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被刺身亡……患者家属暴力伤医事件的频频发生在医疗行业内部和社会引起一场小“地震”,医生护士群体遭受生命威胁,患者家属变得面目狰狞,将原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一举推到最高点。医生救死扶伤,是患者的白衣天使为何如今却遭到家属的步步相逼?在这些事故背后,究竟谁才是“主谋”?

相关热词搜索:医患关系 健康 社会 心理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32)  |  中立(3)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yftghure2023-01-26

南怀瑾: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0)

faed2019-09-27

医患纠纷属于社会管理机制缺陷衍生出的问题,应尽量引入社会力量而不是执法力量进行妥善解决,将原来针尖对麦芒式的医患双方民事纠纷发展到有社会组织介入的多方社会问题。就医患纠纷社会管理而言,引入人民调解,设立医疗纠纷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堪称创新医疗领域社会管理的新途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包括离退休医学专家和法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都尝试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实施效果较好。医患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诱发医患纠纷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的漠视。解决医患纠纷,不妨广泛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就能及时高效地启动第三方调解程序。

(0)

肯塔基2019-08-14

医疗纠纷(包括医闹),多数系由医患双方在沟通、理解和体谅等方面欠缺相互信任,一旦出现“事故”便互相指责、各自推卸责任所引起。在医方或表现为医德医风不高尚,医生医术平平且临床诊疗时责任心不强,以及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未能更新提高精进、单纯强调经济效益,和个别真正实属医疗事故出现时的善后处理不当等等方面;相对而言,患方则体现于患者及其病属在就诊医疗期间,因求治期望值过高,或个别患者包括其陪诊亲友个人品行不良、素质低下的求医态度,也有以粗暴性形式强迫医护工作人员非意愿地诊疗(包括非法威胁利诱医护者提供病人不法行为的方便),极个例为了金钱而伪造虚假的医疗事故以谋求诈骗医方赔金为目的之诸种劣类皆属成因。其次,国家医疗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执法机关单位的执法不严,甚至不履行职责也是放纵医患之间滋事生非的原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上述因素故此形成了越来越多医疗纠纷案件的频发。

(1)

徐太太纵观天下2019-08-10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对抗疾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求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医患双方在抵御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都处于关键位置,患者康复的愿望要通过医方去实现,医方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加深对医学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诊疗技能。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是同盟军和统一战线,医患双方要相互鼓励,共同战胜疾病。

(0)

枚画2017-08-22

实际上,救治一个人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表面看,患者对医院的诉求只是恢复身体机能、补救生理创伤,而近年来发生的医疗事故、医患纠纷却表明,治病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高端精湛的医疗技术作支撑,也离不开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治病救人早已不限于“疾病”的范畴。凡此种种,无疑表明,既要着眼于患者当期疾病的治疗,更应同步帮助其鼓起新生活的勇气,增强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0)

多远才算近在咫尺2014-06-20

“救死扶伤”的医生,正陷入集体的情绪黯淡。 从2014年2月4日到3月17日,据公开报道所作的不完全统计,深圳、南京、烟台、东莞、枣庄、潮州、象山、北京、绵竹、宣城、成都、德阳、绍兴共发生伤医、辱医事件13起,而且发生频率正在加快。被殴打的医生,轻者软组织挫伤,重者骨折、瘫痪。 名单还在不断被时间刷新。广州一名内科医生对记者说,现在他“刀尖行走,如履薄冰”。 干,还是不干?成了许多医生心头不断打转的问号。 一、鸡 肋 张中银,东莞东华医院副院长,是一名内科医生。一周之内,只有3月19日下午有半个小时的空档来见记者。 他说:“在医院里,我还不算最忙碌的,外科医生有时一进手术室就是整整一天,B超医生常常连饭都没时间吃。口渴了不敢喝水,因为怕上厕所耽误时间。” “任何单位在晚上都可以关门,只有医院不能;任何人面对大灾大难时都是往外跑,只有军人和医生在往里走。”这是张中银的慨叹。 记者在见到梁玉(化名)的时候,是在下午4点。她是成都一家大医院的内科护士,刚上了10个小时夜班,当天上午9点才下班。 她的基本工资是2500元,加上绩效工资,一个月到手4000元左右。她感到满意,因为成都生活成本不高,相比四川最好的华西医院的护士,她还高出一大截,“她们一个月只有2000多元。” 不满意的是工作压力太大。上夜班时,内科只有她一个护士,照料20多个病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每隔两小时就要查一次基本体征,因此她必须随时保持清醒。 工作压力还包括考核压力,“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一个月下来要考十几次,90分合格,一次不合格扣罚200元,两次不合格当月绩效工资全部泡汤。 因此在工作的时候,她和同事们脑子里想着的都是考试。“考官鸡蛋里挑骨头,那个恼火!”梁玉说,刚毕业时有一个月她被扣200元,为此伤心数日。 她仍然愿意当护士,因为没别的路。“我有点后悔当初读这个专业,我爸妈都是医生,现在他们也后悔。” 梁玉父母的想法,在医生群体中十分普遍。张中银说,东华医院很多医生也有不让孩子念医学专业的想法。 二、道德困境 3月22日凌晨3点左右,值夜班的梁玉坐在内科护士站玩微信,一名护师走进无菌配药室,打开柜子,提起一个塑料袋离开。 那个塑料袋里装着这半个多月“省下来”的药物。那些不是普通的药物,而是昂贵的处方药。“有人血白蛋白,国产的一瓶好几百元,进口的得上千元。” 梁玉不敢说话,护师比护士职级高,自己还在她手下做事。 这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医生给病人开了贵重药剂,护师在无菌配药室配置准备注射的时候,有时会偷偷藏下一瓶。如果没有医生的处方,这些药在市面上买不到,但社会需求量又很大。护师拿出去,加价一倍都能迅速转手。 每次看到护师取走药物,梁玉心里总会很难受:如果你的亲人生病有此遭遇,你会怎样愤怒? 再过几年,她会考上护师资格,她既憧憬又担心:难道这就是我的未来? 梁玉曾考虑过向护士长举报,转念又想,护士长都是从护师升上去的,她能不清楚吗?她先把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很紧张,命令她保证不对任何人说。 秘密不止于此。有的医生为了多拿一点药品提成,会把药开多一点。“针剂开大了怕打出问题,那就选择浪费,注射液只需两支,就开三支,第三支只抽一点点就扔掉。” 梁玉至今保持着职业自尊,但她同时认为,社会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也并非盲目。 三、双向的安全 任何行业,都存在行业失序之困。不过,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遭受的责难和面临的现实矛盾都会是其他行业的倍数规模。 特殊在于,这一行业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且所有其他行业的人都要去医院,会把其他行业产生的怒意塞入医患关系中。去医院的人又普遍身怀痛苦、心理脆弱,相当一部分人还对经济负担极其敏感。 这背后是社会保障水平与医疗发展水平的极度不匹配。张中银说,我们的社会保障水平停留在第三世界,医疗水平则已世界一流。于是,人们必须用第三世界的保障水平来享受世界一流的医疗水平。 “所以西方人不觉得看病贵,而我们觉得看病很贵。”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太少,而对民营医院,投入更是几乎为零,医院不得不去努力挣钱,甚至有放开手脚赚钱的冲动。 病人的低保障与医院的创收压力叠加,看病贵的问题就空前凸显。 恰在此时,中国的人均GDP正处在“中等收入陷阱”区间。张中银说,这个区间内,也是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候,社会信任度极低。医疗行业也不例外,甚至像滚雪球一样,把其他社会领域的矛盾也滚了进来。 当医生群体掉入安全困境之后,患者的安全问题一样浮出水面。张中银说,从大处看,医生的职业不安全感会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从小处看,则会导致医生治病时缩手缩脚,治疗方案“不痛不痒”,治疗效果则是“不死不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从内心来说,这并非医生所愿,而是源于职业恐惧。 四川新津县人民医院有一名医生,原来技术纯熟,现在一遇到危重病人要抢救,就会双手发抖,医院一直在对他进行心理开导。 有时候,恐惧源于对法律后果的无法预期。医生手写的处方、病历可直接作为司法证据。这看似保护了尽职的医生,实际结果则可能完全相反。张中银说,一个医生,一年可能要写上万份处方、病历,绝对无法做到份份完美。比如,患者是女性写成了男性,到了司法层面就很成问题,一个男性,你怎么会给他开妇科检查?外人看上去的确极其荒谬,然而对于医生而言,可能就是一个笔误。 大多数情况下,医疗纠纷的患者当事方并不愿走法律程序,张中银说,即便走上法律程序,医生也可能是弱势的。 不过医生依然呼唤法律,更细致和严厉的法律。 一方面要看住医生。张中银认为,从行业规范看,国家应从立法的角度加强对医疗行为的法律监管。 另一方面要护住医生。“现在发生医闹或醉酒闹事,公安部门初期都不积极介入,仅仅从旁劝阻,除非出现严重后果,不然不会采取强制措施。”张中银说,法律应规定在医院闹事即可采取强制措施,就像对付在飞机上闹事一样。 四、寻 路 社会的确在悄悄变化。从南京口腔医院护士被打事件开始,舆论的同情心不自觉地转向了医生。或许,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善,目前正处于窗口期,改革的努力如能同步跟进,局面完全有可能扭转。 “我做了20多年外科医生,没有发生过一起医患纠纷。”这是新津县人民医院院长温尔刚自信的告白。 在成都,凡有医疗改革措施出台,新津医院都是第一个试水。温尔刚去年从四川省人民医院调至该院,成为一个“寻路者”。 从去年10月1日开始,新津医院在成都试点取消药品加成,同时提高治疗费、病房服务费,以肯定医生的专业知识价值。治疗费和服务费的增加部分,全部由医保报销,避免病人支出的此消彼长。 在各类医疗纠纷当中,最常见也最难处理的情况是患者的突发性死亡,医生的技术性话语系统与死者家属的情感性思维系统无法对接,矛盾纠纷不断发酵。 新津县在历次改革中找到了一些经验。该县30.87万人口,通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走访调查,全县95.33%的居民都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患有心脑血管病的病人被重点关注。普通高血压患者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跟踪,高危病人则由县医院负责。 医生经常到高危患者家中指导平时的生活和用药。“这种日常接触,便于一次次地告知、分享病情以及预后,他知道你关心他,将来某一天患者入院突然死亡,家属不理智的可能性就很小。”温尔刚说,“家属总认为‘好端端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我们的前期工作就是告诉他们,人并不是好端端的。” 张中银也说,医生不能仅有专业知识。“现在我们也在加强医生的人文知识学习,你得会跟人沟通。” 新津县的探寻,会让许多地方政府摇头,原因是工作量太大。温尔刚说,真正做下来也没想象的难,因为高危患者人数不多,除了家访,还常常组织他们参加针对性的讲座,保证“前期预警”能落实。 在医患纠纷处理过程中,行政部门常常被认为与医院同穿一条裤子。新津县建立卫生投诉中心,随时接受患者投诉,及时反馈处理结果。每月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县乡两级处方进行点评,发现不合格的及时公示和处罚,原本不知情的当事患者一样可以看到。 心理坚冰,步步消融。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新津医院的门诊人数从10万增长到50万,医闹则已在去年完全绝迹。(转载:李淳风《刀尖上行走的医生》)

(0)

陈三2013-11-26

在中国,总有某个群体,他们只知道不断索取,但是却不愿意付出,他们总是热衷于享受权利,却不愿意承担义务,房价高了,他们说是开发商干的,于是开发商成了吸血鬼,上不起学了他们说是校长干的,于是学校成了黄世仁,看不起病,他们说是医生干的,于是人们拿起刀子砍医生。 在这样一个国度里,人们总是容易被欺骗、被煽动、被利用,人们重来也不去考虑,为什么?一个国度究竟怎样对待他的子民?是夺取、是利用,还是应该给他们更好的生活。当国家担负起责任,哪里还会有医患纠风?

(0)

人人乐2013-11-24

我建议医院和医生不能卖药,较好的方法就是患者拿到医生的处方后,到第三方机构拿药,如果医院非要设立药房,那么,药价一定要比第三方机构的药价低。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看病便宜实惠。

(0)

因为所以2013-11-14

医患事故频发,主要还是医疗体制的问题。治标要治本,医生不是上帝,患者不是乞丐,医生秉承做医生的神圣职责,患者把持做人应有的道德,相互尊重和信任,医患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让基本医疗事业回归公益性,减少趋利性。

(0)

人人乐2013-11-13

医患事件频频发生,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严重、复杂化,我个人看法主要是双方存在许多暧昧关系:一方面是医生没有一开始就明确告诉患者和家属到底真实情况如何(把握不准)?不敢保证能不能治好,但为了保证医院和医生创收又不能不治。另一方面,作为患者和家属由于不能得到医生的保证,但又怕错过治疗时机,所以,只能被动接受治疗,如果治好了,那就万事大吉,否则,是又花钱又没有效果,最终导致双方矛盾产生。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下的钱,最后都拿出来看病,弄不好还会给子女增加负担。药物不是万能的,加上医生有些局限,关键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看开一点,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0)
1 2 11条信息

皇后2013-11-26

究其因由,互相理解是最重要,患者家属而言本身就担心着急,都想要得到一个好的治疗,对医院医生应该持有一个就死扶伤职业道德,大家互相的信任支持,当同于自己的事对待,共同的努力一起和谐发展。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