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应组织全球的有识之士来共同总结和推广中国改革开放及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让全世界的人民都共同过上好日子?

发布日期:2019-09-30    浏览次数:5757

  

国家要发展,家庭要和睦,个人要致富,这是大家的共同理想。那么一个国家怎么才算发展好呢?到底是精神文明重要还是物质文明重要呢?

  

         近观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遏制和缩小农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增强了贫困人口的信心和发展能力,还产生了培养干部、丰富和发展社会治理经验等方面的溢出效应。因此《共绘网》在想:中国是否应组织全球的有识之士来共同总结(编撰)和推广中国改革开放及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让全世界的人民都共同过上好日子!您是否同意和支持呢?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全球 总结 推广 改革开放 脱贫致富 成功 经验
赞同(4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焜哥2023-09-05

在明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组合内容板块。 板块型体系结构之所以出现融合度较低、逻辑性不强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未能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范围。对于一个学科来说,研究对象不清楚,分析范围不确定,就很可能导致出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不清晰,甚至出现学科被“吞噬”的情况。对于板块型体系结构而言,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研究对象界定得过窄,不利于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整体样态;二是研究对象界定得太宽,研究范围太广,内容过于庞杂,不利于把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实际上,围绕这个问题,毛泽东作出了精辟的论述。1959—1960年,毛泽东组织读书小组系统地学习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毛泽东提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不涉及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问题不容易说得清楚”,“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产关系,但是要研究清楚生产关系就必须一方面联系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涵盖了传统政治经济学重点研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因素。一方面,习近平经济思想既包括有关创新型国家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发展生产力的论述,也包括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收入分配改革和推进共同富裕等侧重生产关系调整的内容。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等也作出了一系列论述,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注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出发来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绝不仅仅是一种纯经济体制,党、国家和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习近平经济思想注重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来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要明确党在经济工作中的集中统一领导地位,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方面作用,实施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战略。这一系列论述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明确研究对象、界定研究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体现了“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经济基础”的基本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划定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就为板块型理论体系提供了内容选择和框架构建的指导原则。作者简介:周绍东,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赛,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0)

金秋红叶2021-10-10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人民摆脱绝对贫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过上了日益富足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生存权发展权有效保障。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万美元,处于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大幅缩小,形成了超过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截至2020年底,全国就业人数为75064万人。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14亿人、2.22亿人、2.7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更好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活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生活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中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1)

湘妃竹2021-06-22

优秀传统文化及脱贫经验可助中国提升软实力,但过分强调民族主义会对软实力起到反作用。

(0)

看几集2020-04-22

中美博弈难道真的象有些人描述的那样,是由于意识形态原因吗? 美国怎么不去遏制君主制的沙特(前不久还一次处死47个异见者)?当今美国与俄罗斯的博弈是因为意识形态分歧吗? 是大国之间生存空间和利益空间的争夺啊。 除非中国不崛起,不在经济和货币影响力方面挑战美国,否则不论中国有着怎样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剧烈的博弈,如今日之俄美关系。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有必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角色。 从自身利益出发判断事物,双重标准,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中国有那么多知识分子把美国看成真理和正义的化身。 美国这个以自身利益判断一切的国家,连最亲密盟国领导人的电话都要监听,还来到南海耀武扬威,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吗? 这是真天真还是装天真? 他们从美国立场和美国利益出发,可以理解;你们也从美国利益出发,不能原谅!那些从美国立场判断一切的人,你们置十三亿中国人于何地?

(0)

遇见好机会2020-04-15

本文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知和政府的矛盾,其实是腐化的利益既得者跟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老百姓想过好日子,可千万不能被公知忽悠。

(0)

江宗国2020-04-08

深一步思考,就会明白,首先,组织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被开放冲垮,这需要治理方面的能力;其次,开放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不等于只是对美国开放(虽然这是非常重要的开放),还包括对内开放,对内开放的实质是激活,是计划体制向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的开放,是单一国有经济向民间个体的开放,是垂直控制体制向水平分权探索的开放。最终,中国既保持了稳定,同时在水平意义上又实现了巨大的流动和资源的再配置。换言之,开放成就中国,这句话更完整的理解应该是——中国内部的治理稳定性加上激活、放活的效应(对内开放),创造出了一个有效的吸纳机制,使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对营养应收尽收,却较少消化不良。所以开放倒逼改革,是有两重含义的:对外开放,拥抱世界潮流和国际规则;对内开放,激活自身,让十几亿人的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大舞台,人民才是这个舞台上的真正主角。

(0)

IRJJYVH2019-12-09

我们确实应该思考一下,中国到底有什么东西是能够提供给世界的?这个问题给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在研究中国的时候,很容易变成研究中国的一些土特产。中国有没有一些能够提供给世界的?普遍性的一些东西?我应该说从转向中国的研究以来,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以不同专业的朋友为师,因为中国是一个综合的存在,我必须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不管是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考古、古文献、中国的历史,诸如此类。那么,中国到底是什么?有过无数的解释,有过西方解释也有中国人自己的解释,我是看过不少。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大多数都是一个描述,描述中国到底是长什么样的,它没有解释说中国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它告诉你中国长这个模样,这个我们知道。我感兴趣的是,中国为什么能够长成现在我们大家所描述的这个样子?简单用一句话来说,中国是一个有着强大的向心力的一个漩涡,这个漩涡不断把周边各个地方各个文化卷到一起,形成一个极其丰富的、巨大的时空的存在。并且漩涡的特点就是一旦卷进来就无法脱身,它是一个向心的运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这样一个巨大遗产,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大的遗产。 所以,我也把我所做的试图重构中国的历史性,这样一个工作理解为是一个祭祖行为,向祖先致敬的行为。

(0)

JIMJFT2019-12-03

有一种说法,认为邓小平搞改革开放只是历史的偶然,假如当时没有邓小平,其他领导人也会搞改革开放。 这样的看法似乎立不住脚。 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 虽然是顺应大势,但改革是否必然,是否会有那样的力度魄力,是否会用这种形式,这个速度、规模,那就不好说了。看看东边的邻居,他们未必没有改革呼声和历史必要性,几十年了,改了个啥? 今天的人,根本无法想象文革刚结束时整个社会思想僵化到什么程度。当时如果没有小平出来,最多就是回到50、60年代文革前的路线,当然会比文革10年务实,小修小补,但今天这种全面开放、市场经济那是想都不用想。 再合理的历史趋势,假如没有人以坚定意志强力推动,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历史大潮,稍纵即逝,奔流不回。看中国近代以来一些关键节点,都是阴差阳错,与机遇失之交臂。小平的可贵,就是对内不折腾,对外韬光养晦,死死抓住这几十年难得的国际环境,果断把中国推上了一个台阶。如果当时磨磨叽叽,优柔寡断,拖到今天虎视眈眈的川普时代,再想开放也不成了。 小平的意义恰恰是超越了僵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他是个注重实际的人,他知道中国最关键的不是说,而是做,为老百姓要的是里子,而不是面子。所以他说不争论,他的策略是,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留给未来。 有些事情是争论不出个所以然的,是争论不出生产力的,是争论不到综合实力的。 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打嘴仗胜利的。

(0)

opoliogk2019-10-29

今后十年,将是中国社会福利大幅度提升的十年,基层老百姓的生活水准与福利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贫困人口将消失,全面小康变成现实,共同富裕初露端倪!这是前几任都没解决好的历史顽疾和薄弱之处.

(0)

问他问题2019-10-25

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就,但是在经济学上还是没有话语权。 西方经济学家们出乎想象的倔强,按道理,理论错了现实对了,那么应该回过头来修正理论。 但西方学者的思路很奇怪,现实和理论冲突,那一定是现实错了。 比如,有西方学者就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么快是因为体量大,坚持认为政府调控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如果没有政府调控,中国经济会增长得更快。可是事实上,没有政府调控导致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开始下滑,于是叶利钦从1992年1月开始,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采用“休克疗法”,也就是政府完全不管市场,放开物价,让市场自动回复平衡。 然而进行“休克治疗”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俄罗斯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2509%,到1996年,物价更是上涨了6000倍。 西方经济学家说休克休克,市场上的物价自己就平衡了,但是俄罗斯按他们的法子试了一下,直接“整个人”都休克了。还有人提出了“中国例外论”,认为中国走的发展道路是一个例外,非洲国家不能学,学了也不会变强。 又或者是用别的对他们有利的方式,来强行解释中国的经济,试图证明他们没有错。 比如以前很流行一种说法,中国的发展全靠“人口红利”,全靠“廉价劳动力”,一旦红利消失了,中国的经济就要崩溃。 但是,印度的人口不比中国少,廉价劳动力也多得多,印度共和国成立时间比新中国还早,为什么发展到现在,印度的“人口红利”就没有帮印度取得中国这样的成就呢? 更何况,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虽然比发达国家还差了一些,大概是80%左右,但是已经超过了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工人不但不廉价,反而工资越来越高,后面几年如果能持续增长的话,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也是早晚的事,怎么也没有其他国家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呢?还有什么中国在非洲进行“经济殖民”,种种说法层出不穷。 这些解释虽然看上去乱七八糟,但是还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不少人,成为了某一段时间的流行观点。 甚至还有人坚信中国去帮非洲兄弟们搞基建是去“经济殖民”,给他们制造“债务陷阱”的,是不道德的。 估计他是看BBC和CNN看多了。中国之所以在经济理论上一直没有话语权,说到底,是因为人都有思维惯性,很容易先入为主。 如果我们自己不形成一套理论,把中国的经济发展好好解释清楚,那我们的成就就永远都会被西方人曲解、贬低。

(0)
1 2 17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