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话题 > 社会

除非你终生不使用手机,否则,个人隐私无法隔绝?

发布日期:2019-12-10    浏览次数:4448

  

          “如果你觉得隐私很重要,那么就用iPhone”,这是一则苹果手机关于隐私的广告语。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个人隐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手机作为个人隐私的最大储存工具,到底是该继续使用呢还是被摈弃?

          经过二十六年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在世界上已经完全普及,近些年来,凭借碎片化、传播快、便携式等优点更有超过电脑之势,个人隐私在手机中的存储量也越来越大,几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事件都和手机紧密相连,无法分割。早前,苹果手机、三星手机泄露客户隐私事件发酵的沸沸扬扬,引发了人们对手机中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一边是承载的科学(技)、快速、高效的现代功能,一边是隐藏了隐私、伦理或国家安全的泄露风险,每个人都要选择,除非你终生不使用手机、电脑、互联网和邮箱等,否则,个人隐私无法隔绝即留痕是难免的。您觉得呢?

  

相关热词搜索:科学 速度 效率 隐私 伦理 国家 安全 选择
赞同(28)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金进2023-09-05

这个调查是2020年7月份做的,就是在支付宝的信息的窗口,我们给他们送了一个问卷去,大概有1万多个用户点开而且完成了调查。问了他们12个很简单的问题,关于数据隐私分享的一些问题,也因为这个是和支付宝合作的,所以我们也匹配了这些用户他自己实际的数据分享的一个情况。 我们问了他们你关不关心你的隐私,在线服务的隐私,当然这个问题回答显而易见,93%的人都说他们很在意,6%的人说他们在意,只有1%的人说他不在意。当然这个问题问的太空了,就是说在不在意隐私,所有人都会说我在意。 然后我们也问了他们,在不在意支付宝的隐私保护,回答也还相对正面,48%的人都觉得支付宝做的不错,39%的人说他们做的可以,只有少量的5%的人说不好,平均而言还是相对比较正面的。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我们是问他,每个问卷里你们在不在意,在支付宝上的小程序分享数据时数据的隐私问题,将来我们要实际观察他们对小程序的数据分享。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差异性就比较强了,因为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准确一些。有46%的回答是他们十分在意,有39%说他们在意,还有15%说他们不在意,所以这个还是有差异性的。并不是说大家上来就说我在意,有十分在意的,也有在意,还有15%他不在意。所以之前我也说到有法律界很多学者都说你这个问题问的不对,说对不上。 然后问完这个我们就匹配他们后台到底分享了多少数据。还挺有意思的是回答问卷的人平均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面,他们登录了46个小程序,量还是很大的。然后平均他们授权了34.2个小程序,就是分享他们的数据,因为我们知道他只有授权数据分享之后他才能用小程序。 但是他们也不是授权了所有的小程序,不是说他上去一个就授权,它实际上只授权了34个,从比例来讲,大概是75%,所以他们实际上是拒绝了大概25%的小程序。可以看出来,并不是这些消费者完全无奈的放弃了他们的选择。 他是在做选择的,尽管这个比例75%是高还是低,这不好说,但至少他们是拒绝了25%,所以这里他是很主动在做选择的。我们其实还看了一下,他们授权之后,后面他用了多少,比如说一个月之内回来登录多少次,每次看了几页,还花了多少时间我们都看了,回头我会提一下。 所以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之后,我们回到数据隐私悖论这个问题。我提到在问卷调查里面关键的问题,你在不在意在授权小程序的时候数据隐私这个问题上,回答有三群人,46%的人是十分在意,39%的人在意,还有15%的人是不在意。这三群人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哪类人授权数据分享最多。一个粗略的想法应该是不在意的人应该授权最多,因为他不在意,然后特别在意十分在意这群人应该分享最少。作者:熊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讲座教授及经济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学术院长

(0)

孙合文2021-06-04

直击热门话题.关注社会资讯,把握社会脉搏,尽在《共绘网》!

(0)

菲凡2021-03-12

第一步,搜集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全部信息并进行精准画像。这已经不算什么秘密。互联网公司掌握着我们每个人的消费足迹和社交记录。你留下的每一点痕迹,都会是你无法消除的证据。国际网络安全专家施奈尔(Bruce Schneier)在《隐形帝国》一书里写道:“脸书只根据简单的点赞,就可以推测出一个人的种族、个性、性向、政治意识形态、感情状态和药物使用情形……”第二步,制造出具有检测民众的语言、生理和心理状况功能的生物识别设备。这对于今天的科技水平来说,并非遥不可及。试想一下,如果某个中东极端国家掌握了这项“人机互联”技术。哪怕是最基础的版本。最高统治者就可以打着提高和改进政府服务的名义,强迫全民接受这一“数字服务”。然后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出民众在想些什么,准备做什么。假如,某个人在看到最高统治者的照片和语录的时候表现出愤怒的状态,马上就会引来警探的特殊关照。汉武帝曾经推广运用了“腹诽罪”。颜异不幸成为第一个被拿来试刀的人。后世对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口诛笔伐。但在“人机互联”的技术支持下,心怀毁谤就有了定罪的依据。国民的一切行为都将被记录在案,然后由“算法”匹配对应的社会权限。久而久之,这个国家的国民会变得顺服无比。(求是大牛哥)

(0)

中艺2020-12-09

说的太好了!自从有了网络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地球人都知道彼此之间的信息。

(0)

陈柳青2020-09-24

云端总给人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于消费者来讲,个人的隐私是更重要的,只有握在手里的才是更有安全感的。如果想要解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就要达到消费者的要求,因此让大众接受的才是最好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手机和电脑,如果只是工作用途,也许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对于广大用户来讲,心里会不会踏实?

(0)

曦升晨降2020-08-19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有记录的:你和谁通过几次电话?用了哪几个APP?微信聊了什么关键词?网上买了什么东西?住了哪里的酒店?乘坐哪一班高铁和飞机?去了哪几个场所?等等,这些都被刻录了下来…… 现在我们被监控的还只是消费/游戏/娱乐/交通等行为的数据,而很快我们的各自生物行为,比如发烧和咳嗽,愤怒、喜悦、发泄和爱等等,这些生物数据也将被大量收集,大数据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0)

心有灵犀2020-07-10

什么是算法呢? 它不停的收集你的数据,站在高维解读你、透视你,审视你,知道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然后帮你设定好行为路线,冥冥之中将你彻底掌控。 比如当我们打开手机,平台马上就会通过你按手机的动作获取你的身体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和心率变化,平台马上就会锁定你的喜好和标签,而且模拟出你的心理变化曲线,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就疯狂给你推送什么,包括商品/作品/思想等。这时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荐机制,它无限附和你内心深处的癖好,让你无限沉溺。 再比如,上瘾”也是可以被“算法”设计出来的。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当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悦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这种“爽”的感觉,是可以算法设计出来的,算法让我们持续上瘾。

(0)

XCDFBGH2020-05-24

一方面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另一方面推动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以便在数据隐私保护与数据开放共享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

(0)

ft65g55hf2020-03-31

记得学玩微信的当初我这样的话:因为网络打开了一个世界因为网络关闭了一颗真心

(0)

积极2020-03-27

表达贴切。为作者点赞!

(0)
1 2 1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