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应如何构建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来指导全球化实践?

发布日期:2020-01-02    浏览次数:3183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揭示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错综复的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所以,中国应如何构建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来指导全球化实践呢?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你是怎么看的呢?你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构建 思想 体系 话语 指导 全球化 实践
赞同(3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荆轲2023-08-10

中国学术界有必要给自己国家迅猛崛起一个富有说服力的说法。西方政界和学术界对中国的担心和疑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认为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都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原理;而今,对于这个原理的好奇心,使他们面对中国的强大就像原始人面对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一样,充满神秘和未知……

(1)

狄安娜2022-11-16

大多数人,天天在讨论这个主义,那个事件,却不知道这些多只是现象,表像,天天无穷都在重复发生。却不知深层是人性的问题,认知的问题,不能从更深层来提升人类的认知,完善人类的人性,那些层出不穷的现象问题永远也解决不了,也永远在重复发生。从更深层次来提升人类的认知,完善人性和道德,则是《共绘网》思想体系的巨大意义!

(1)

bjgyesd2022-07-17

互联网内容产业不应该只关注点击率、阅读量,而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无论传播环境如何变化,有深度、有思想的内容永远不会缺少观众,也是这个社会所必须的。作为中国民间智库的领头羊,《共绘网》(http://www.gonghuiwang.cn/)一直勇于当先,不断繁荣自身的内容生态,为网民带来更多权威优质的内容。我们“共绘网人”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赋能,共同牵手社会推出全面、权威的学术思想,向社会提供更多公益免费的高质量学术信息,也向世界传播《共绘网》的优秀学术成果。而这些内容极具现实意义、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时代,优质的内容永远都是网民的第一需求。让我们一起打破信息孤岛,尽享知识海洋带来的无尽欢乐!

(1)

玛雅.hff2020-08-05

《共绘网》凝聚了共绘网人一生的学术思想精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0)

融会贯通2020-05-27

中国科技与美国的巨大差距, 与我们经济的泡沫化和不能踏踏实实做学问直接相关。 任正非如是说,这与我们这些年的经济上的泡沫化有很大关系,P2P、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山寨商品 …… 等等泡沫,使得人们的学术思想也泡沫化了。 一个基础理论形成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如果大家都不认真去做理论,都去喊口号,几十年以后我们不会更加强大。所以,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学问。

(0)

vgtrtf2020-05-19

作者Xiaolei:话语权的问题,舆论的问题,最终还是谁来定义和引领人类经济发展的问题,如果不能在经济上面压制西方至少五十年,中国的舆论等软实力问题,其实依然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比如这次疫情明明中国做得很好,但说不过人家,还被反咬一口。道理很简单,在西方眼里,他们看的是过去两百年,而不是最近十年,过去两百年列强里面没有中国,中国是人家的瓜分和殖民对象,中国在西方列强眼里,一度跟非洲、印度等其实是差不多的。你现在让人家一下子跟着你的节奏走,否定自己的东西,怎么可能。所以,关于舆论的问题,软实力的问题,依然是硬实力的延续,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我们依然需要坚定的发展硬实力,注意力不应过多的放在舆论战术上,软实力是需要历史过程的。短期的某些方式方法改革和努力,或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从战略上来说,无法改变在舆论领域敌强我弱的趋势。

(0)

肖欢欢2020-05-14

当前,我们党重视中国理论话语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归根结底还是认识真理和坚持真理的问题。那么在认识真理和坚持真理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呢?正如列宁在其《哲学笔记》中曾深有感慨地指出:“要义: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 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 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因此,半世纪以来, 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

(0)

RFGFG2020-04-21

《共绘网》 为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0)

刘秋荷2020-04-12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仅对公共卫生体系和宏观经济领域带来巨大冲击,更直接呈现出世界近年积累的众多矛盾与冲突,尤为明显的是世界秩序的溃败: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失效,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以及各种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现实抛出的问题亟待思想界给出解释与答案。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传承的大国,在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过程中,其学术思想界更需要承担这一时代课题。

(0)

YUKKKHFG2020-04-06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全面颠转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观,成为国人重新看待世界的必然走势。重构中国道义逻辑上自我肯定的传统思路,并以此为基点思考新型世界秩序,是近期相关论者表现出的一种思考世界的新方式。在这样的思路中,中国人的国际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拒斥建立在民族国家利益基础上的“世界”观。在论者看来,当下世界是西方国家依靠强权建立起来的,完全缺乏道义基础。一种以中国传统儒家的现代重构奠基、体现出鲜明的道义言说特征的国际秩序设计,便具有了足以显示其正当性的对立面。在这样的思路中,限度十分明显的“民族国家体系、帝国主义、霸权模式”,成为批判西方国家建构的当下世界秩序高频次使用的词汇。第二,致力国家道义取向的“新天下主义”建构。反思和批判西方国家建构的“世界”秩序,必须以建设性的论说作为替代方案,否则,既定的“世界”秩序还会作用于国际社会。引人关注的替代性方案之一,就是“新天下主义”。“新天下主义”有强弱两个版本。弱版本的天下主义是对“中国中心观”的传统天下主义的平等性修正产物,以适应平等国家的秩序建构之需;强版本的天下主义则以现代知识论证方式重审传统天下主义的理念与制度设计,强调中国传统那种内卷性的“天下”秩序的文明属性,以及这样的“世界”秩序对当今国际社会的独特意义。其论说包含了两个内在关联的判断。一方面,由神性化的“中国”概念引导,将中国视为超国家的“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绝对道义化存在,凸显一个绝对不征服别国、但所有国家心悦诚服的“旋涡模式”;另一方面,由“天下”体系取代“世界”秩序的设想,将旨在建构一个完美“世界”秩序的思路引向“中国的”而非“西方的”精神天地。那种足以超越以国家为单位的世界秩序、以天下(整个世界)为政治单位的共在秩序,成为论者所醉心的新型世界秩序观念。

(0)
1 2 3 2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