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公车改革堪忧,是特权意识作祟?

发布日期:2013-12-03    浏览次数:2487

  

         公车上下班接送官员,公车私用,公车违规不受罚……这些由公车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而且是涉及政府官员及工作人员,往往都会引发舆论热潮。追根溯源,是特权意识作祟所以备受争议。公车是用于工作用途的,是国家的,集体的,公司的,而现在很多领导借助自身掌握的权力谋利益,逃责任,特权成为他们违规犯法的保护伞。特权意识在我国社会长期存在,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特权最大的特点,就是排他性,不受制约,没有限度,人们一旦拥有权力,习惯于行使并享用特权,拒不与他人分享权力和权利,拒不接受监督。

        日前,公车改革方案出台,条例规定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公车改革长达20年,这回看似尘埃落定,但如果不将特权意识清理门户,此次改革成效也会堪忧。公车改革,你怎么看?你觉得这次能和公车永远说再见吗?

相关链接:

        据资料显示,我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达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在15002000亿元,而且每年增长率在20%以上,这些数字已经远远超过公车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公车改革 特权 服务 三中全会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47)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余忠堂2023-07-23

“共绘网人”[强][强][强]快乐阳光,心美才是美

(0)

曾小贤2019-10-21

加强保留公务用车管理。中国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编制总量和工作性质可保留5辆以内的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实行编制管理,编制数量和配备标准要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科学确定,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对执法执勤用车进行核定和规范。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国管局会同中直管理局负责修订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公务用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精简公务用车管理机构。

(0)

箐鹫2019-08-27

为中国党政机关有效节约经费,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重树政府廉洁形象。 为解决中国公务用车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指示,中国党中央、国务院专门作出部署,强调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中国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

(0)

周彦楠2018-02-26

基于利益逻辑的分析框架,一些基层干部之所以不愿下乡,存在各种与利益相关的原因。车补不到位,或者车补额度本身不够下乡的交通费等因素,都构成了一些阻碍。尤其是第二点原因,实际上反馈出车改本身存在的问题,即依照行政级别制定的车补标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利益没有被很好保护,从而造成了一些干部的惰性。当然,额度提升并不是彻底解决的办法所在,甚至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实际上,公车改革之后,出现干部减少下乡的现象,并非完全值得忧虑。从另一方面出发,较之之前,干部减少下乡也是公车改革的子目标之一。公车改革之前,因为交通便利,许多干部乐意三天两头下乡,原因在于基层常常会负责各种招待,公款吃喝的费用也随之井喷。公车改革之后,干部没有配备公车,又舍不得使用私车,下乡次数自然就少了。另外,一个客观存在的障碍在于,许多较为偏远的地区缺乏市场化的租赁公司,干部即便有动力下乡,租赁汽车也是一个问题。

(0)

墨村集市2014-07-25

上班前开私家车送孩子上学、上班期间执行公务时乘坐公务车、下班时开私家车回家,这是瑞典首相和大臣们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做的事情。瑞典政府不仅极少配备公务车辆,还利用电子监控设备来严格防止“公车私用”,从而大幅减少了公务用车的财政支出。   瑞典政府仅为首相官邸配备专车,其他大臣因公用车时才能享受公车服务。瑞典首相府管理的5名司机与12辆公车是专为首相与大臣们提供公务用车服务的,他们负责所有日常公务用车工作。若遇到公务车辆需求增加的大型外事访问等公务活动,瑞典政府则是临时从社会上租用车辆来完成公务用车的任务。   公务车“私用”在瑞典是严格禁止的,即便如此,也曾出现过公务车“被偷偷私用”的情况。为此,瑞典政府几年前在所有公务车上安装了一种专门设计的电子监控系统,通过里程计数器和代码发射器这两项技术的融合和中央监控台实时追踪来防止“公车私用”。这种电子监控技术使得公务车辆在发动前必须先选择按下“公务使用”键或是“私人使用”键,二选一之后才能将车辆正常发动。驾车者做出选择后,代码器与监控卫星进行代码传输,之后代码与车辆的方位信息与行进线路就全在中央监控台的掌控之中。一旦出现公务车辆在“公务使用”途中却开向不涉及公务活动内容的任何场所,中央监控台也会在第一时间与驾车者进行无线电话询问,并进行事后调查。   严防“私用”的同时,瑞典的公务车辆也可以有条件、灵活地用于“私事”。在没有公务任务、车辆闲置的时间段内,政府人员是可以从公务车辆管理部门租用这些车辆的。在缴纳了足够的租金后,租车者可以选择“私人使用”键启动车辆,在租期内将车辆驶向私人用途的目的地,在租期结束时完好地归还车辆。这一做法有效提高了公务车辆的使用率,并对其车辆管理与养护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贴,减少财政对公务车辆的经费承担。   此外,瑞典近些年在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下对公务车辆种类的选择也更加“苛刻”,除了安全性能这项首要标准之外,环保等级与车排放量也是很重要的衡量因素。瑞典信息技术与能源大臣安娜-卡琳•哈特曾对媒体表示,除了政府使用环保公务车型外,也鼓励全国各个机构和公司的非私人车辆都尽可能地使用达到环保高等级的类型。“从长远来看,采用环保型车辆最终能带来公务用车支出的减少。瑞典目前环保公务车辆使用的现状不错,但为了实现更优化的结果,政府对环保车辆减免40%排放税的优惠政策将持续至2016年”。(转载:和苗、付一鸣《瑞典:仅为首相官邸配备专车》)

(0)

月已霜2014-07-25

日本虽然是一个经济很发达的国家,各种社会福利也比较优厚,但在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方面,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大型上市企业却显得很“小气”。   日本政府就国家机关使用公务车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规定。公务车的管理和使用由各省厅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掌握。但各省厅之间不会有很大的差别。日本政府各部门内部用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专用车,另一部分是共用车。公务车数量编制根据机关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主要是根据需要配备专车的领导人数和机关公务活动的频繁度等情况决定。   例如,负责日本公务车使用管理的总务省共有2000多名工作人员,根据总务省局长以上领导的人数和工作需要,总务省拥有50多辆公务车。其中24辆是领导专车,另外28辆是共用车。专车供正局级以上领导专门使用。按照总务省的规定,总务大臣、副大臣、各局正局长以及正局级审议官可以配备专车。不过,专车原则上只能在领导执行公务的时候使用,不可用其办理私事。但是,大臣和副大臣的通勤属于公务,他们可以由专车接送上下班,而局长一般情况下只接送到车站,然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一般的公务员因公外出用车规定很严,如果是离机关不远,基本上都是步行,如果离机关比较远,大多骑自行车去。为此,总务省还为每个局配备了自行车。需要带资料等物品,乘坐一般公共交通工具不是很方便的场合才使用共用车。一般政府公务员出差,乃至到国外出差,都乘坐电车、公共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利用公共交通设施出行。   在总务省的公务车中,有一部分是总务省自己购买的车辆,另一部分是连人带车从出租汽车公司包租而来。   日本任何政府机构和部门都没有接送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的班车。工作人员上下班全部利用电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为了减轻员工的交通费用负担,政府给机关工作人员发放交通补贴。交通费用的补贴原则上是根据居住地到办公场所最短距离的实际所需交通费的数额,采用实报实销的政策,但有最高限额。不过,享受专车接送的领导干部不享有交通费补贴。   由于日本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机构,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基本上杜绝了滥用公务车或者公车私用的问题。但日本公务用车制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专车的使用率还不高,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日本企业整顿、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型上市企业在公务车的管理使用方面也开始收缩,缩小了配备专车的范围,减少了需要公务车接送人员的数量。日本舆论认为,削减公务用车主观上是为了减少开支,提高经济效益,但客观上还起到了减少汽车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转载:乐绍延、许缘《日本:局长上下班只接送到车站》)

(0)

陌陌2014-07-18

 公车改革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制度改革方案16日正式公布。此次改革方案措施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也让民众对狠刹公车腐败寄予厚望。这次改革能否遏制住“车轮上的腐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一、“公车私用”现象如何扭转?—“从我做起”   “公车私用”长期以来是党政机关存在的一个“顽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全国查处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就有442起。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说,长期以来百姓对公车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公车超标和超范围使用方面,有些国家公职人员争坐高级车,有的官员甚至把司机视作自己公款雇佣的“家庭服务员”,包括送孩子上学、家属上街买东西都用公车。   此次出台的改革方案提出,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取消各级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合理补贴公务交通费用,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规范处置公车。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此次公车改革实现了从长期议论到具体实施的跨越,“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从自身改革做起,加强廉政建设,勇于担当,推进改革的力度和勇气。   二、“公车照坐、补贴照拿”改革过程中腐败如何防止?—标准明确   各地实际上已经开展了公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地区公务用车减少,但采购汽车数量仍在增加的问题。个别干部在照样坐公车的情况下,还拿到了相当于工资水平的交通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高亚飞认为,取消公车发放车补是一大创新,但由于各地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与公交车、出租车的价格相比,有的地方车补过高,难免被质疑为“创薪”。但如果补贴过低,又容易减少公务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   此次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方案明确,司局级干部每人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对于地方补贴标准,指导意见指出由地方决定,但各地差异不宜过大。改革方案也同时明确: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沈荣华认为,如同以前通讯费补贴从实报实销到“包干”形式一样,这种补贴方式简单易于操作。实际中也许会有小矛盾,比如有的工作外出比较多,可能费用不够,有的出门少,费用也许结余,但应该是控制在一定幅度内的。   三、“监管漏洞”如何堵住?—公开执行   2013年,湖南省岳阳市给全市4200多辆公车装上了GPS,对公务用车实施全程监控。而此前,广东云南等省份也出台了类似的管理措施。然而从实际效果看,百姓认为他们依然无法看到安装GPS公车的运行轨迹数据。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公车运行公开透明,让公车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   此次公车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对此,牵头此次改革的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承诺,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转载:能否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0)

娄功翀景2014-04-21

1月14日,五粮液集团公务车拍卖收官,总计拍卖公车数量324辆,回笼资金3003万。五粮液拍卖公车,引发了公众对于国企公车购买、使用情况的关注。国企的公车有多少?这个数字一直没有明确的官方说法。监管央企的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相关统计数据。(1月16日《新京报》) 作为国企职务消费之一,国企公车消费一直是重点监管项目。近年来,国资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等部门在多个规范央企领导职务消费的文件上都曾频发相关规定。吊诡的是,虽然文件发了一个又一个,国企到底有多少公车,竟然至今没有统计数据。也就是说,监管国企公车的文件,居然主要是靠国企“自觉落实”! 近年来,国企高管薪酬过高以及自定薪酬福利的问题,一直为舆论所诟病。公车消费在内的职务消费,正是自定薪酬福利的一种。当“八项规定”、“反四风”在党政机关掀起一阵阵廉政风潮时,身份微妙的国企高管却游离于监管之外。有国企内部人士表示,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公车消费肯定是与自身经营情况挂钩;问题是,国企并不是普通的企业,国企高管的公车消费绝不只是企业内部私事。 私企老板的职务消费花的是自己的钱,再怎么奢侈我们也管不着;可国企高管的穷奢极欲花的是全民的钱,我们不能不管。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天价薪酬福利之于国企高管,那就是“拿着华尔街高薪的政府官员”。国企高管们说是政府官员,却又享受着职业经理人的天价薪酬;说是职业经理人,却又缺少一个真正市场化的选拔机制,而且仍然享受种种体制内的官员福利待遇——亦官亦商的国企高管,等于是高官与高管的好处“两头占”。 具体到公车福利,国企高管的豪车享受,不仅是光明正大的超标超配,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公车私用;这到底合不合理,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因为,高管公车享受所花费的每一分钱,事实上都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全民股东的利益都将因此受损,这和公务员浪费纳税人的钱道理相似。“八项规定”出台后,国资委随即下发文件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显然,反腐运动的诸多重拳在国企领域也该适用,问题是,不能光发文件不抓落实。 国企公车没有统计数据,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监管的失职。五粮液集团的公车拍卖,让我们见识了国企公车之豪华之泛滥;若将全国所有国企集中在一起,光是花在公车消费上的钱,都不知道“偷走”了多少属于全民股东的利润。更何况,国企挥金如土的奢侈职务消费,又何止是公车?媒体曝光的诸如中石化天价茅台事件、天价吊灯事件等等,就是其中的缩影。对于国企职务消费,国资委理应有着更为严格的监管。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这掷地有声的反腐承诺里,国企高管包括公车消费在内,各种挥金如土的奢侈职务消费,绝不应该继续成为“法外之地”。(转载:舒圣祥《国企公车消费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0)

changwu2014-03-17

最近看到一位科幻作家飞氘写的畅想文章:《假如公车取消》,感觉不错,现摘录如下与大家分享:公车取消后,最初的效应是,原来习惯坐公车的人,他们的活动会受到很多限制,自己开车也好,坐公交地铁也好,都不太方便,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自由高效地在三维空间内移动。与此同时,还将有一批司机面临失业,需要对其妥善安置。最初由于处置不当,出现了一些麻烦。但这也很快解决了。司机被派到新增的公交车队去了。   取消公车,老百姓拍手赞成。原来坐公车的人,加入了上班族的队伍,坐地铁、坐公交,最初不太习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地铁中,还习惯端着一杯茶,拿着一张报纸,车一到站,还喊:让我先上!结果,又引起了普通人的反感。这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后来,都改观了。当然了,他们的数量比较庞大,使得城市公交的拥挤加剧。但一个很好的效应是,他们都减肥了,行动灵敏了,而且更能体会到普通人的难处和疾苦了。   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人难以适应,变得越来越不想出门了。这样怎么能开展工作呢?好在,很快,新技术介入了,这样的难题于是得以解决。也就是说,在增强现实眼镜以及异体操控技术的协助下,千度公司开发出了一批电子替身,来为离了公车就难以出行的行政人员服务。一切都网络化,根本不再需要任何的公车。人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指派自己的替身到本人无法亲自前往的地点办事。   网速将成为关键。为此有关部门大幅提高互联网速度,保证了远程遥控的流畅性,几乎看不出延时。为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一个人可以拥有许多个替身,工作量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成为了一种新的办公模式。这一模式获得了推广,引发了一场行政革命。当然,这里也有危险,就是一旦发生腐败,社会影响也将成倍扩大。但由于电子监督眼的加入,由于信息透明,这样的风险也大大减少了。因此,公车的取消,实际上推动了网络经济向网络行政的转化。   后来,在第一批替身的主人去世后,尚健在的替身开始反过来要求为自己寻找替身,这引发了辩论,最终,考虑到经验和智慧的延续性,因此还是批准了“二次乃至多次替身”。行政工作更加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更加高效及时,贴近服务对象。人们都发自肺腑地觉得,这都要感谢当年取消了公车。

(0)

绘实现2014-02-15

公车怎么管理,或者说怎样杜绝公车私用,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随着公车车型的日趋平民化,以及私车档次的逐渐高档化,车辆姓公还是姓私,已经很难从外表上区分。在香港,,无论是特首还是警务处长,他们座驾的车牌即便在车水马龙的繁华城市,也可以轻易地被市民辨别出来。当官的不是说不能有特权,而是看你怎么把所谓的特权,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北京的出租车也是一目了然,一水儿的京B。现在随着车辆爆炸式的增长,字母、数字的组合,像肉夹馍、馍夹肉一样,眼花缭乱、花样百出,是官是民、是公是私,是开着公车办私事的公务员,还是开着私车办公事的老百姓,你不“别有用心”,还真难辨归属。既然警察都不能穿着制服赴宴,那么给公车套上一个号牌“马甲”,跑到哪儿,难道还认不出来你了不成?

(0)
1 2 12条信息

马尚英2015-12-11

 一边是群众、网友“怎么改”的疑问,一边是不少基层公务员“咋干事”的担忧。公车改革既牵动眼球,又牵涉利益,能否真正改成改好,考验改革智慧。相比中央和国家机关而言,地方车改更加复杂。复杂体现在改革牵涉面上,截至目前,29省份800多万人参改,77万多辆公车要取消,数量不可谓不大。复杂还体现在地区差异上,不同省份之间甚至省内各地之间情况都不同。复杂也体现在个体诉求上,一些地方车改未至诉苦连连,究其原因,有的是担心失去特权“奶酪”,有的是忧虑“钱少事多、跑腿自掏腰包”,该保障的出行没了保障。明年将是地方车改重要一年,不仅省级机关车改,地市车改也随之推进。直面复杂改革,地方一把手要有责任担当,不能议而

(0)

陈建生2015-10-30

公车改革推行以来,带来哪些变化?陕西《华商报》近日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七成公务员比以往更加认识到了停车难、打车难问题。这样的调查结果,不能不说是公车改革的一个“意外收获”,使不少干部回归到了一名普通市民的生活,能够发现、体认到更多的出行痛点,从而有利于减少高高在上的官僚病。   前些年,社会舆论上有一个很重的“分野”:老百姓和媒体老说住房难、出行难、上学难、求医难,而一些公务人员有时不以为然。这种“壁垒认知”的产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批干部,日常的衣食住行是受到“优待”的,从而缺少了对于社会民生疾苦的感知、体认能力。于是偶尔有市长坐次地铁骑次自行车,会惊诧一番“这么挤这么乱”;偶尔有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