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何挣脱“哑巴英语”?

发布日期:2013-12-06    浏览次数:2750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加速融合,英语成为全世界互相沟通不可或缺的语言之一同时,我国“走出去”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英语成为我国最热门的外语语种,被列入教育课程中。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育呈现应试化、功利化、模版化的特点,形成国人“哑巴英语”的困境。“哑巴英语”不是指英语零基础,恰恰相反,它是指有一定英语基础却不会说口语。国内很多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课程,一直到大学仍然开设相关英语课,将近十多年的英语接触,学生们的理论基础打牢了夯实了,但听说读的能力却远远及不上写的能力。同时,国内的英语培训机构虽然遍地开花,但对改善“哑巴英语”的困境帮助甚少。英语口语学习需要浓厚的语言氛围,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开设专门的口语课程、经常性开展口语角练习活动和成立专门的口语教育部门如何挣脱“哑巴英语”,你还有什么好建言?


相关热词搜索:英语 口语 文化交流 教育模式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33)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奋斗辉哥2020-06-15

教书讲究方法,育人讲究尊重,穿透灵魂的教育是身体力行,丁大卫在个人吃穿用度很简单随意,但在教书上他可一点不简单和马虎,传授知识很容易,用生命去教育却是不容易,有教书背景家庭的丁大卫深受家庭的影响,比如口语课,丁大卫把它变成了“演讲与辩论”课,每个学生轮流上台用英语演讲,或结成小组就一个话题展开辩论,在他认为,外语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为了考级,中国哑巴英语太普遍,学生不会说、不会-写、不会思考,他认为当老师必须有思想,知道自己所教的值不值得学生学习。

(0)

UI32019-10-19

希望能建立一个国际交流平台,不是教学,是兴趣爱好上的交流。这样能够快速增加我们的口语。

(0)

hjyftndh2019-10-06

教书讲究方法,育人讲究尊重, 穿透灵魂的教育是身体力行。丁大卫在个人吃穿用度很简单随意, 但在教书上他可一点不简单和马虎, 传授知识很容易, 用生命去教育却是不容易, 有教书背景家庭的丁大卫深受家庭的影响。比如口语课, 丁大卫把它变成了“演讲与辩论”课,  每个学生轮流上台用英语演讲, 或结成小组就一个话题展开辩论, 在他认为,外语是一种能力, 而不是为了考级, 中国哑巴英语太普遍, 学生不会说、不会­写、不会思考, 他认为当老师必须有思想, 知道自己所教的值不值得学生学习。而且在当老师期间, 学生们交的每篇作业, 大卫都做到了逐字逐句修改, “如果你们交上来的作业, 我没有认真批改, 只是打了个勾就还给你们, 那你下次就不用写作业了, 因为我没有尽到我的责任”。他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本质, 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这便是他对“教书育人”的见解, “教育,就是交流。”, 任何课程,尤其是在初等教育阶段, 关键,都在于人。

(0)

蒲桃2019-08-27

教材必须与生活接轨。教学活动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内容必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日常礼仪、日常用语、口语交际、阅读材料必须要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学习者的民族习惯。比方说,见面"拥抱"是西方国家的常见礼仪,但在中国人眼里却是难以接受的。"圣诞老人"的故事,西方人耳熟能详,而大多数中国人却冷眼旁视。学生学了不能用,又何苦逼着学生学呢?

(0)

关岛2019-08-21

教学必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存在的意义是表情达意,相互交流,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氛围的营造,学习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用英语,边学习,边实践,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比如,教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带来“全家福”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教人体部位的词汇时,可让学生相互做“摸鼻子,摸眼睛”等游戏;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服装、学习用具和手表等物品;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课程、动物等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对话,互相介绍,彼此了解各自的爱好。

(0)

莫名其妙2014-05-22

“我想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好大夫,我希望能到世界卫生组织工作,被派到中国,以东西方结合的医学知识治愈患者——这不是朦胧的梦。脚踏实地把中文学习好,我对中国的爱就会落到实处。”   说这段话的是杨百翰大学生物医药系学生帕特里克•白捷(中文名为白谦成)。4月12日,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华盛顿赛区预赛在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来自美国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11名选手通过演讲诉说自己的中国情、中国梦。   学习中文帮白谦成实现梦想,马里兰大学的艾米丽•张则通过“汉语桥”将心灵与中国亲人紧紧相连。在美国出生、长大的艾米丽从小就“嫉妒”爸爸能说两种语言,回中国探访亲友也得靠爸爸当翻译。艾米丽说,由于语言隔阂,她照顾生病的奶奶时不了解奶奶需要什么。“尽管彼此相爱,但语言障碍让我们两个人好像被一条河隔开了。我很想在这条河上建起一座桥。”   来自特拉华大学的马修•沃斯感谢孔子学院老师为他起了魏同文这个中文名字,还让他踏上中国土地,与中国文化亲密接触。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安吉拉•沙科说,自己的性格在安怡洁这个中文名字中找到了对应,她也在汉语学习中重新发现自己。   白谦成、魏同文、安怡洁……一个个诗意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美国青年。他们的故事或诙谐或感人,让人感受到这群年轻人宽广的视野。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副院长崔建新对中国梦”主题的多元表达可以看到他们汉语水平的普遍提高。美国年轻人有与中国交往的愿望,相信中美关系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项目协调员瑞贝卡对选手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我也说中文,理解美国孩子说中文有多么不易。”瑞贝卡说,现在不少学生意识到汉语能帮他们推开更多的机会之门。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已从最初的好奇和个人兴趣,转变为意识到他们的未来需要中国的参与。   白谦成说,他14岁时曾去中国旅游。“我希望能为这个美丽国家的人民做一点事。”和白谦成一样,更多美国青年正将中国规划进自己的未来,“汉语桥”连接起的不仅仅是朦胧的梦想。(转载:李博雅、陈丽丹《“汉语桥”承载中国梦》)

(0)
1 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