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欧美等发达国家产出少、进口多、消费多、负债多;中国则产出多、出口多、储蓄多、债权多,谁更容易发生金融危机?

发布日期:2020-07-21    浏览次数:4352

  

         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一种,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萧条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乱。

         严格的监管体制是金融业发展繁荣的坚实根基,然而,西方国家更为崇尚一种自由放任的观念,长期之下,疏于监管,创造了庞大的资产泡沫,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祸根。与中国产出多、出口多、储蓄多、债权多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产出少、进口多、消费多(福利好)、负债多,更容易发生金融危机,从欧债及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便可以吸取深刻的教训,金融危机的余温至今影响着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

  

相关热词搜索:欧美 发达 国家 产出 进口 消费 负债 中国 储蓄 金融 危机
赞同(3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水韵传奇2024-03-22

从负债端看,各部门债务均在增长,远未到收缩程度。 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私人部门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由此引发债务收缩。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严重收缩:先是债务扩张速度大幅放缓,1998年开始债务持续收缩(负增长),时间长达15年,直到2013年才转为正增长。具体看,日本居民部门债务增速由1990年的10.5%下滑到1997年的1.2%。1998-2022年,居民债务一直处在负增长区间,年平均债务增速为-1.35%。日本企业部门债务增速由1990年的11.3%一路下滑至1997年的零增长;1998年开始进入负增长区间,一直持续到2013年转正;期间只有2005年和2008年是正值,1998-2022年平均债务增速为-2.6%。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居民和企业部门债务扩张速度尽管较大幅度放缓,但从未出现债务收缩(负增长)。截至2023年末,居民和企业部门债务同比增速分别为6.9%和9.1%,虽然只及过去20年平均增速的一半,但距离衰退还非常遥远。具体来说,居民部门债务增速有所下滑是事实,一些分项(如住房贷款)在个别季度也曾出现负增长,但得益于个体经营贷的较快增长,居民总体债务水平一直处于扩张状态,并没有出现负增长。企业部门债务自2015年10月中央提出去杠杆以来扩张速度大幅下降,从2016年1季度的20.1%持续降至2018年4季度的6.3%,随后小幅回升至10%左右,但始终没有真正的债务收缩。从债务结构上看,企业部门债务中国有企业(包括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占比约七成,而非国有企业债务仅占三成左右。虽然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较大,但鉴于国有企业在经济下行期的稳定器作用,特别是融资平台公司受益于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和中央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企业部门并未出现存量债务的绝对收缩。这一点与日本也有着本质区别。此外,政府部门债务扩张较为给力,2020年一季度以来,政府部门债务季度平均增速达到16.1%,几乎是私人部门债务增速的2倍,有效缓解了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0)

皓 之2024-03-01

2024年初,美国刚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末的“国际投资头寸表”,这个表汇总了美国政府、企业、机构、居民等等在海外的所有资产总额,当然也包括其他国家在美国的境外投资。 统计结果是: 美国境外资产是:32.91万亿美元,比二季度减少了6066亿美元; 美国境外负债是:51.07万亿美元,比二季度减少了5100亿美元。 截止2023年三季度,美国净负债总额高达18.16万亿美元,比二季度扩大了1600亿美元,这也符合美国几十年来净负债规模不断攀升的大趋势。 其实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净债权国,然而从1990年尤其是从1994年至今的五轮加息周期,导致美国境外负债迅速增加。 上世纪末负债5千多亿美元,2008金融危机前突破2万亿美元,2015年第四轮加息周期开始前到了近6万亿美元,2020年突破10万亿美元,之后随着美国启动第五轮加息周期,短短3年从10万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8万亿美元。 可以说,美国最近三年走完了过去30年的路。 虽然2023年美国因为高通胀、强势美元影响,把GDP冲得很高,目前公布的名义GDP高达27.37万亿美元,但即使只用2023年三季度的“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美国净负债总额仍然高达GDP的七成,这就意味着,假设全部境外债权人同时要求美国偿还债务,美国就算把美国所有海外资产全部变卖,还得拿出一年GDP产值的七成才能还债。 当然,这么极端的假设,也仅仅存在于经济学领域,现实中显然不可能,毕竟负债的大头还是美国的盟友,比如欧洲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美国也不可能沦落到阿根廷、希腊等国家因为缺外汇还债导致破产的境地。镇长本人

(0)

HHHGHX2021-09-14

李光满:“911”之后,震动美国根基的第二个重大事件是从美国蔓延到全球的次贷危机,这场次贷危机让我们看到美国强大比无的骨骼和肌肉之下所隐藏着的脓水。次贷是风险高、偿贷能力差的贷款,次贷危机最主要的表现是美国大量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这场危机从2006年开始显现,2007年开始席卷美国,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而达到危机顶点。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美国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个措施是举行了首次G20领导人峰会,要求全球各国共同拯救美国,当时美国提出的口号是救美国就是救世界,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世界各国纷纷掏钱购买美国国债,成为拯救美国的重要力量。另一个措施是美国多次启动数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向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企业和部分银行注入巨额资金,恢复流动性,政府购买“两房”和部分金融机构债务,将美国金融体系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

(0)

笑笑2021-05-04

高镇:货币学派弄反了经济活动和货币活动的因果关系,错把心脏当成了大脑,那么就会进一步的产生更加迷信的推论。这个迷信是,货币扩张,等同于经济效率的扩张。货币的收缩,可以整肃经济活动中的低效率部分。 这个无脑经济学,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性。2000年后的全球化大跃进中,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了金融资本,要素资本,人力资本的大分工。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金融资本产业链在扩张,而要素资本和人力资本产业链在收缩。这次全球化经济效率革命,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这段时间,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为受到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资产价格萎靡不振,国内因为金融产业和科技产业扩张带来的经济增长,和整体的资产价格出现了背离。货币主义因为是一门无脑经济学,所以它无法判断,到底是发生了什么问题。主导美国经济决策的货币学派信徒,根据自己的理论,认为,这是一个货币现象,资产价格下跌,是因为货币扩张的不够。 做出这样的判断和决策之后,美联储的开始用货币手段,修复美国的经济,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近乎零利率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但是这一次,令格林斯潘们错愕的是,货币手段失灵了。任凭美联储怎么进行货币扩张,美国的资产价格就是热不起来。 但是血泵出去了,这些血液,就得自己去找出路。华尔街的投行们,充当了给这些血找出路的大脑,投行的客户经理,找到腿跟腿说,你要不要走两步,走完再跑个一万米;找到胳膊跟胳膊说,你引体向上做的不错,要不要多加一组俯卧撑。让经济组织的一部分,去充当另一部分经济组织的大脑,这个做法太奇怪了。 结果就是,贪婪的华尔街的投行们,为了利润,不折手段,造出来了一大堆的低效率经济活动,和一整个的庞氏骗局。在这个庞氏骗局玩不下去的时候,就爆发了金融危机。货币主义弄到这一步,算是理论上破产了。但是向来憎恶政府的货币学派信徒,经济崩溃,到擦屁股的时候,却找到了政府来背锅接盘。

(0)

胡刘军2021-03-03

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制造的次贷危机,都没有对中国形成冲击,而且他本身可能形成的危机亦很快被消减。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他完全可以靠自我消费而推动市场,同时,他可以淹没他们认为有害的市场。 中国的调控能力,十分罕见。

(0)

故事tth2020-11-06

有意思,支持国家依法监管金融市场,必须要严肃整改!

(0)

JGFG2020-11-04

我国基本金融服务已覆盖99%的人口,按照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精神,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实施同一监管,监督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0)

李昌2020-10-27

居民储蓄率:中国是美国的4.8倍。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居民储蓄率始终保持世界前列,自2010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2018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为36.8%,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2018年居民储蓄率约为7.6%,中国居民储蓄率是美国的4.8倍。

(0)

fffghv2020-10-21

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开始的欧元危机。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因为精英们制定的政策导致了巨大衰退、高失业率以及数百万普通工人的收入下降。由于美国和欧盟是自由民主的典范,这些危机也损害了整个体系的声誉。

(0)

黄红艳2020-10-13

肖磊:既然解决诸多问题的落脚点,依然是发展经济,那发展经济的落脚点在哪里呢?现在被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消费,因为只有消费上去了,生产才能持续,才会有“内循环”,但很多时候我们把消费这个行为,想象得太简单了,话又说回来了,科技创新确实是引领消费的一个重要抓手,但没有人能够预测到下一个高科技产品会是什么,所以我们不能一本正经的去分析一个比较随机,充满不确定的东西。 其实真正要从规划层面重视的,依然是可预期的消费,按照发达国家的数据,比如美国,1950年的时候,美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工业强国,中产阶级持续涌现,但这个时候,美国人的消费支出当中,吃穿方面的占比依然接近50%,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看成是三十年前的中国。而到了今天,吃穿方面的占比,在美国人的消费占比当中,已经下降到了15%左右。 那美国人的支出都跑去哪里了呢?难道都去消费搞科技产品了?那你完全就想错了。住房支出现在占美国家庭平均支出的41%,汽车交通支出占16%,再加上吃穿方面的17%,传统的住房、交通(主要是汽车相关)和吃穿占总支出已经超过70%了。也就是说,科技最发达,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的美国,其实真正的消费,依然主要依靠的是房产和交通来支撑的。

(0)
1 2 17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