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印度硅谷享誉世界,中国硅谷在哪里?

发布日期:2013-12-16    浏览次数:1734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英联邦成员国,也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近些年来印度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发展,拥有了一个享誉世界,甚至可以与“美国硅谷”媲美的“印度硅谷”。"印度硅谷"位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它是政府于1991年设立的历史上第一个软件科技园,也是到现在为止唯一一个配有传送数据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区域。印度硅谷的名声大噪不仅归功于政府为积极吸引外资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免除全部进口关税、允许外商独资经营、10年内免征所得税等,而且要归功于科技园内完善的服务,一流的硬件和基础设施,解除入园公司的后顾之忧。此外,那里还聚集很多印度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据统计,仅在1997年,外国在班加罗尔科技园计算机方面的投资就达到15亿法郎。相比之下,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的发展存在外资少,园内软硬件环境差,高等院校少等问题,需要大范围向班加罗尔学习借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觉得中国硅谷何时才能名正言顺?

相关热词搜索:科技产业 印度硅谷 科技投资 中国中关村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88)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何敏2021-08-16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美国硅谷是世界互联网的中心,我们发现有很多很多的中国人在打工,也有很多很多的印度人在打工。按道理讲咱们认为,咱中国人的素质怎么地也比印度人强多了吧?但是我们发现,印度人在硅谷的位置远远高于中国人。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谷歌和微软这两大企业的CEO,全都是印度人。除了顶级的CEO之外,大量的印度人占据了硅谷很多很多互联网公司中高层位置。而中国人的身影呢?中国人很奇怪啊,大概做到中层,就已经做到了天花板了。别说上层了,做到中层就已经很不错了。有人统计过啊,清华大学在硅谷地区就有一万多名校友,那么加上北大复旦南开浙大等等等等,那有将近十万中国名牌大学的精英在硅谷地区啊。但是他们却做不过印度人,他们只能安贫乐道的做一个简单的程序员,或者做一个中低层的经理。大量的中高层经理甚至顶级CEO的职位,都被印度人所占据了。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状态?中国人不如印度人吗?其实印度人在硅谷取得成功啊,是有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两方面。(鸟叔看天下)

(0)

在水一方2020-11-23

创新科技的研究者们发问,“为什么硅谷没有出现在美国东部的科学之都波士顿,或者是金融商业之都纽约,而是出现在偏远的西部旧金山湾区”?毕竟波士顿的128 号公路附近曾出现了大批知名科技公司;纽约旁的新泽西曾想把该地区著名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s)、普林斯顿大学与华尔街融合起来,打造东部的硅谷,但最后却以失败收场。

(0)

安达芬2019-10-18

美国的全球500强企业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英国裔(籍)9位。另有来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人士担任CEO。 中国香港裔(籍)和中国台湾裔(籍)分别有1位,但中国大陆人却榜上无名。 关键问题是:除了谷歌与微软,摩托罗拉、百事可乐、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这些在中国人心目中轰雷贯耳的国际巨头,其CEO级别的高管位置居然都被印度人拿下!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沃达丰集团前首席执行官阿伦·萨林(Arun Sarin)也是印度人。如果仅仅某些知名公司的CEO是印度人,可能还不足以让人感受到不可思议和震惊已经达到什么程度。谷歌董事会的13位高层领导中,居然有4位是印度裔。 早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显示,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也都来自印度,中高层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今天的比例更是比10年前高得多。 除了企业高管,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也开始担任欧美知名商学院的院长。在中国人心目中,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是一个只要子女能进去学习就算光宗耀祖的常青藤学校,2010年7月上任至今的该学院第10任院长尼廷·罗利亚(Nitin Nohria)是印度裔,他也是哈佛大学102年历史上的首位外裔院长。 这让中国人情何以堪?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院长苏尼尔·库马尔(Sunil Kumar),印度人; 前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院长、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出任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院长的迪帕克·詹恩(Dipak C. Jain)也是印度人。 相比之下,中国人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中的能获得管理岗位的不仅凤毛麟角,而且还在全线溃退。能去美国的很多都是从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北大、中科大等等211、985名校)毕业的高才生,最终在美国却只能当纯打工角色的工程师、架构师。 原来硅谷被称为IC的天下,I指Indian,C指Chinese。 但现在,硅谷的别名已经叫“印度谷”了。

(0)

呼啦啦啦2019-08-16

地理位置上是指由中国科学院和毗邻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环抱而成的一个地区。1980年,这里办起了中国第一家IT公司。以后,中关村变成了我国高科技行业,特别是IT行业的代名词。在这个地区,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相连相互渗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相互衔接。国际范畴的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以及经济合作日趋频繁。中关村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被誉为"硅谷"。

(0)

joi b jgsa2019-02-14

经常听到有人感叹硅谷的高科技公司都被印度人“占领”了,具体到什么程度了呢?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在硅谷的 1/3 工程师是印度裔,硅谷高科技公司里 7% 的 CEO 是印度人;印度人创建的工程和科技公司比英国人、华人和日本人所创建的总和还多。 噢,对不起,这还只是一份十年前(2008年)的报告。 今天,三大硅谷 IT 公司:苹果、谷歌、微软,后两个的 CEO 都是印度裔。 除了谷歌与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百事可乐、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这些知名国际巨头的 CEO 都已经被印度人拿下。 即使在整体商业领域: 全美 500 强企业中,外籍 CEO 有 75 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度裔(籍)10 位。英国裔(籍)9 位。另有来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人士。中国香港华裔(籍)和中国台湾华裔(籍)分别有 1 位,中国大陆华裔(籍)0 人。 从 1999-2012 年,虽然印度雇员只占硅谷整体雇员人数的 6%,但印度人在硅谷创建的公司占全硅谷的比例从 7% 飙升到了 15.5%!

(0)

杨力2017-08-31

有一项研究表明,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以波士顿为圆心,以300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全世界最有影响的2000个科学家中,有600个人在这里。这些科学家大部分不是在波士顿出生的,是别的国家、别的地区的。美国西部的硅谷,也是如此。为什么波士顿和硅谷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才?道理很简单,就是人才在这里便于生长,这里有人才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社会环境。在当今世界,这才是各个国家真正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地位、命运和影响力的已经不是天然赋予的物质条件,而是这个国家人的素质和创造力,尤其是他们建立起来的制度优势。

(0)

裴春亮2015-11-1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一手抓培养,一手抓引进,两手都要硬。广大国内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要加大自主培养力度,盘活用好现有人才,积极为他们提供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海外引进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不求所有,敞开大门,招四方英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协同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和国内人才培养,既不妄自菲薄,“招来女婿气走儿”;也不固步自封,“闭门只练自家拳”。引导海外引进人才和国内人才加强合作、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创新、携手并进的良好局面,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0)

勒内·笛卡尔2015-04-01

90后就真的是脑残党吗?不能因为年轻就冠上这样的代名词,年青人也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年青人会关注共绘网,正是因为这里的内容充满着内涵,能给洗涤心灵,献上诗《共绘网因你而奋斗》作为回馈: 浏览了共绘网后/就被深深的吸引/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只会当脑残粉/只会玩游戏/只会看韩剧/其实我也很喜欢/看这样有内涵的网站/在我的心中/《共绘网》绝对称得上/是一部人生指导书/激励我更加珍惜生活/它带给我/很多对人生的感悟/可能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太好了/很多东西/对于我来说/太容易得到/所以就不珍惜/但《共绘网》带来的/不只是对生活的态度/更是理想/它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它教给我/应该用历史的/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事情/而不是狭隘的/自我的角度/来认识一件事情/也教给了我/理想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奋斗和奉献的重要性/很多人总说我们90后/这一代缺乏理想/缺乏斗志/但我觉得不是/我们只是缺乏/学习的对象/我觉得《共绘网》这部巨著/就给了我学习的范本/让我也有机会能学到/更多哲学思想/和战略眼光/同时也让我/产生了很多斗志/努力为生活奋斗/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至少我努力过……

(0)

qianduixue2014-06-24

好友D君,5月中旬在纽交所敲响了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上市的钟声。他在微博上写道:“四年弹指一瞬间,新的篇章即将开始。” 2008年的秋天,我和D君坐着同一班飞机来到加州,开始了漫长的美国求学生涯。2009年的暑假,我们一起坐在Palo Alto一家中餐馆里吃饭。彼时,他刚刚办理了斯坦福的休学手续,拿着来自硅谷创投的第一笔营运资金,远赴北京投身互联网的创业项目。我们握手告别。D君专长工业设计,团队里另一核心人物也是来自斯坦福,专责战略,另一个搭档则负责技术。三个年轻人在北京一间破旧的办公室里,对着几台电脑开始上路。这之后的半年,常常看到他发来的临晨三、四点工作的照片,还有零乱的办公桌前的杯面。大半年后,初始的创业计划难以获得积极的市场回应,我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休学的规定时间是一年,你还可以继续失败半年,等你再回到斯坦福,我们再一起吃饭。等到休学的规定期限到期时,D君顶住各方的压力,选择放弃斯坦福的文凭,退学坚持继续创业。再半年,这一年轻的团队改变思路,重新起步。当时正好团购风起,他们迅速找到一个缝隙市场,在千团大战中逐步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并最终成功登陆纽交所。 真是弹指一瞬间。成功者的故事,总是会被包装再造,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创业者的艰辛,去深度挖掘硅谷之所以成为创业者乐园的精髓所在?D君的创业,似乎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北京奋斗故事而和硅谷无关。但事实上,如果不是硅谷,如果当初D君选择的是东海岸学校而非斯坦福,相信那又会是另一条人生的道路。 为什么是硅谷,为什么是斯坦福? 199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AnnaLee Saxenian在其代表作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地区的文化与竞争》),通过比较波士顿128公路周围的高科技公司与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历程,来探究硅谷兴盛的内在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依托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校资源以及靠近纽约这一金融中心的天然优势,波士顿128公路周围的高科技产业一直遥遥领先于硅谷,但是最后却在和硅谷的产业创新竞赛中不断落后。究其原因,128公路地区是一个自足、保守与单一的成熟社会,强调的是威权与阶级。东岸的高科技厂商,如当年的王安、DEC,采用的都是垂直整合的发展策略,具有严谨而完善的内控管理与组织制度,习惯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而硅谷则采用的是扁平化的组织管理制度,在一个开放和弹性的体系下更加强调人才的自由流动,创新知识的分享、产业间的密切合作与策略联盟,可谓是一个新兴与创新为导向的多元化社会。在硅谷,很少会出现完全静止或者是在一家公司终老的职业轨迹,所有人都在不断探索新机会,构建新网络。正如Saxenian所指出的,“硅谷地区丰富的社会、技术和生产性关系培育着创业精神、实验尝试和集体性学习。这使得地区的社会、技术和生产性基础设施对当地企业和对它们自身活动同等关键。” 经济学家钱颖一在一篇讲述硅谷的文章《硅谷的故事》中,曾将硅谷形容为创业者的“栖息地”,用现在通俗的话说,就是这里创业的土壤比较肥沃,有适合创业的生态圈。“栖息地”有七大要素:有利于技术快速革新的开放型的生产结构;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人才流动的组织机制;当地政府为创业所提供的宽松的法律环境;鼓励尝试、不惩罚失败的文化氛围;对于成功的饥渴、将风险视为乐趣的价值观;吸引技术移民发挥聪明才智的行政规章;在各阶段(种子期、创建期、扩充期、成熟期)从孵化器、天使投资到风险投资所组成的一整套成体系的融资支持。正是这些要素共同支撑了硅谷的高科技产业的茁壮成长。但是硅谷的正能量并不仅仅只限于此,风投业的资金运作固然必须,但却并不是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仅仅只是简单的依托一座大学城,进而再将资本与技术结合便认为可以创造奇迹般的增长,那硅谷就不会这么独特而唯一。 最重要的,一是制度安排,二是自由之风。制度包括组织制度、法律规范和文化环境。只有制度规范,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初创公司的有效运作,保障科技专利和产权。只有在硅谷,Instagram、WhatsApp才会被像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以数十亿美元价格收购,如果同样的企业在中国,好的创新产品不是被尊重,而是被迅速山寨复制和拷贝。另一方面,在制度的框架下,政府行为规范,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配套弹性的法规以鼓励人才的流动和创新知识的传播。法律上的繁文缛节、苛刻的市场准入门槛,以及各种肆意加绑的“规定”、“认证”、“许可证”,都会扼杀创业和创新。 自由之风劲吹,则是斯坦福的校训。不受束缚,兼容并包,自由之风下,内心会永远充满热情,身体会永远充满精力。自由激发动力,动力产生机会,机会带来希望,希望导向成功。在斯坦福,创业精神就在空气里,只有追寻自由,不断创造自由才是永恒。在两名毕业生Bill Hewlett与David Packard于1938年成立惠普公司而首开创投风气之后,斯坦福就成为硅谷光芒四射的创业传奇里最为重要的一环,并相继孕育出包括Sun、Cisco、Yahoo、Google在内的一家家闻名于世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斯坦福公共关系部门的统计,整个硅谷至少有5000家公司,追根溯源,其创业者都和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斯坦福对于学生创造性思想的培养和塑造,推动着每一个勇于尝试、梦想改变的年轻人成为创新道路上的开拓者。 斯坦福大学单独开设的和创业有关的课程多达20多门,范围涵盖了建立一个全新企业应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注册融资、组织资源、拓展市场等,有超过95%的学生都至少会选择一门与创业精神相关的课程。这其中最火爆的,大概是设计学院一门叫做LauchPad的课程。该课程的设计者,就是IDEO大名鼎鼎的创办人David Kelly。对于创想家来说,David Kelly可谓是教父一般的人物。在榜样的带领之下,修读该课程的每一名学生都被要求在短短10周内,构思一个想法,并把这一想法转化成产品,并成功推向市场。这10周将会是改变一个年轻人人生的十周。学生们被赋予各种资源,包括引介风投、路演产品、和前辈创业者交流取经。而授课老师不仅包括斯坦福的老师,也同时会邀请从风投公司到高新企业的高层主管给予第一手的指导。而学生的压力也是空前巨大的。在第一堂课上,导师就会要求学生签署一份文件,规定他们在第11周最终公开推出自己的产品,并让它走进市场,否则便无法得到该门课程的成绩。现在风靡一时的Pulse News,就是诞生于这门课上。创始人只用了5个星期就推出了beta版产品的雏形,迄今为止亦已成功筹集了超过数千万美元的运营资金。 另一方面,在资金上,斯坦福大学对于一个个创业想法也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被誉为“西海岸华尔街”的Sand Hill Road已不必再说。这条距离斯坦福只有5分钟路程的地方,聚集了几百家风投机构,以至于凡是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那里已成为朝圣的必去之地。而在学校的牵头之下,斯坦福校内也设立了一家专门由学生管理和专业投资者参与的风投机构Stanford Student Enterprises(SSE)。SSE掌控着校园里最大规模的一笔投资基金:1500万美元。资金来源包括 The Founders Fund、Charles River Ventures 以及天使投资人Rajeev Motwani。该基金面向全校学生的初创项目融资申请,每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在5万到10万美金之间。2009年,该基金又衍生出StartX项目,帮助斯坦福创业者在一个更广大的社区平台上进行交流和融资。迄今为止,已经有大约1000家公司、超过2400位来自或者毕业于斯坦福的创业者通过StartX获得融资支持,平均每一家公司的融资额大约在150万美元上下。 正是这种浓郁的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校园氛围,几乎每一位斯坦福学生,心中都含着一团自己做一番事业的激情。对于年轻的思想来说,渴望激情、坚持梦想,无疑是更加可贵的品质。学习的本质,并不是稀里糊涂的跟随大流,要么进投资银行,要么进咨询公司,被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初起的物质利益所左右自己的人生。而大学教育的本质,也不应该仅仅只是培养社会的螺丝钉,按照一套固有行业的标准训练学生的头脑,打磨他们的言行。斯坦福大学的第八任校长唐纳德•肯尼迪(Donald Kennedy)就曾指出,大学就要“允许具有非同寻常创造性的人享有非同寻常创造性的生活”。换言之,大学的目的,是给予每一名学生以梦想,鼓励自由思维的翱翔,尊重那些为追寻梦想而催生的勇气,并激励着他们为了改变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而坚守勇气,付出努力。 回头再看D君这一路走来的道路,如果他在初创失败的时候就选择放手退却,那今天的我们,还有可能听到这样的传奇故事吗?成功需要坚持,大浪之下,可以浮上海面的,毕竟只是幸运的少数,而更多的,还潜伏在海底。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浮出海面,但是只要有永不停止追逐梦想的勇气,不断创新与尝试,那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会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一路到底,终点的地方就是成功。可是遗憾的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真正愿意去做的人却很少。知易行难,梦想、勇气和坚持是永恒不变的成功来源。(转载:严飞《为什么是硅谷?》)

(0)

千堆雪2014-06-23

近年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通过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促进了法国科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法国科学基金资助科学研究的经验,对于调整和完善我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关注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2.鼓励变革性创新,所谓变革性创新,是由一类研究思想驱使的,这类研究思想或者具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科学或工程的重要概念理解的能力,或者将导致一种新的范式的建立或是新的科学、工程领域的出现;3.支持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目前,世界各国都把研发先进的大型科学仪器和实验设施,构建世界级实验设施基础平台,上升为创造世界一流科研成果、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一项战略措施;4.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法国国际科研中心资助的国际合作方式和项目种类有数十种,例如交换科研人员并进行合作研究,建立联合实验室,成立合作团队,为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学者提供专项奖学金计划等。(转载:杨文海《法科研资助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0)
1 10条信息

李新华2016-02-25

在美国,“新硬件”这一概念眼下正在悄然兴起。在加州硅谷的奇点大学,每个周末都会举行小型的创业者与投资方交流活动,场地分里外间。外间是新硬件的展示,如无人驾驶飞机、3D打印机等;里间是会场,学生等创业者讲述他们的奇思妙想。当地居民像挑白菜一样选项目,经过提问认为有发展前景的,当场就拍板投资。因此,学生进门前可能是“穷光蛋”,出门就可能变成大富翁。“新硬件”现象目前在美国西海岸较为普遍,在东海岸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等地也常见。所谓“新硬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板、显示器等硬件,而是一种产业形态,主要以软件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以极客和创客等草根创业者为参与主体,在风险投资支持下,利用3

(0)

冯乐平2015-08-25

一、印度盛产CEO 萨蒂亚•纳德拉、桑德•披猜、拉吉夫•苏里、尼科什•阿罗拉、桑杰•梅赫罗特拉、桑杰• 贾、 山塔努•纳拉岩,这些人名并非家喻户晓,但是他们却都是科技行业著名企业的高管,分别担任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谷歌(微博)新任首席执行官、诺基亚首席执行官、软银集团副董事长兼软银网路与媒体事业公司首席执行官、SanDisk公司首席执行官、Globalfoundries公司首席执行官和Adobe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来自印度。 谷歌公司10日公布大规模重组计划,拟新设一家企业统管全部业务,新企业的英文名字意为“字母表”。但其核心业务将归入一个部门,该部门的名号依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