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全球所有民用和军用的卫星能联网,互联互通吗?造福全人类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次数:3917

           从电缆、地面无线电设备,再到通信卫星,人类的通信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世界上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 ,通信卫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通信卫星是一个国际信使,收集来自地面的各种“信件”,然后再“投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用户手里。由于它是“站”在36000公里的高空,所以它的“投递”覆盖面特别大,一颗卫星就可以负责1/3 地球表面的通信。如果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均匀地放置三颗通信卫星,便可以实现除南北极之外的全球通信。在互联互通的时代,共绘网提议将全球所有民用和军用的(通信)卫星联网,共享信息,造福全人类。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全球 民用 军用 卫星 联网
赞同(26)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欧耶2022-08-16

5G連通神州大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促共创未来!

(0)

苗大林2021-11-02

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危机,各国都感到措手不及,无论是疫情还是各种自然灾害,都令一些国家损失惨重,甚至已经感到了生存危机,这种背景下,一些国家的野心还在不断膨胀,时不时的在国际上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导致稳定的世界局面遇到了极大的考验。就在人们感叹世界局势变化多端时,一个关键问题摆在了全人类面前,有人直言,国际共同“敌人”已经出现,要想战胜这个“敌人”,各国就必须要统一战线,否则全人类都将面临巨大危机,这个“敌人”究竟是谁? 据印度媒体分析,这个国际共同“敌人”值得各国高度关注,其威力并不小,如果放松警惕,那么这个“敌人”极有可能会“趁虚而入”。随着战争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为了在可能发生的战争中占据更大优势,很多国家都非常关注卫星的发展,卫星的快速发展给各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很多的未知性。据印媒表示,国际共同“敌人”就是卫星黑客,如果这个“敌人”出手,那么全人类将面临巨大的灾难。如果卫星黑客入侵,那么卫星的运动轨迹将会受到很大的干扰,而这势必会影响到各国的军事基础设施、武器装备,毕竟如今的很多先进武器装备都依赖于卫星导航。除此之外,很多民用设施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国家电网等,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危害到人类安全的关键设施。因此,各国都有必要关注这个共同的“敌人”,包括中美俄,只有各国统一战线,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件事带给人类的威胁。有专家曾对卫星进行分析,认为卫星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对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面对这个危险,美国应该担起大国责任,和其他国家一起处理这个事情。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也做出了一些举措。据了解,美国曾组织过一场黑客比赛,试图在比赛过程中检验卫星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美国的这一举措得到了一些成果,不少卫星漏洞得到了修复,但与“卫星黑客”的较量是一场“持久战”,各国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惕,避免卫星黑客发起攻击,导致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都面临瘫痪。

(0)

风清海阔2021-06-24

一直以来,我们掌握很多国家的数据并不是来自自己国家之手,而是来自美国,恐怕除美国之外很多国家的民众都是这种途径了解到的,知道自己国家的数据都是来源于美国,美国人好像确实是很喜欢统计数据和搞排名。最近,美国又给我们统计出了卫星数据。NASA下属的约翰逊航天中心提供了卫星数据,报告显示,地球轨道上将近一半的卫星都是美国卫星。目前地球轨道上共有7700颗卫星,包括在轨运行卫星和停运卫星,美国的卫星数量占到了3395颗,俄罗斯的卫星数量达到了1553颗,俄罗斯的卫星包括了前苏联的卫星,那中国共有多少卫星呢?卫星是现代世界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工具,现在社会各种各样的活动很多都离不开卫星的支持,对国家来说非常的重要。我们都清楚卫星分很多种类,我们一般熟悉的卫星就包括了导航卫星和气象卫星,这两个卫星为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像农业活动,一些室外工作,或者外出旅游,这些都需要天气预报,而气象卫星就给我们带来了预测天气的作用。导航卫星的重要性是特别大的,很多人去陌生的地方就是靠的导航。军事方面来说,各种军舰战机定位敌方目标,导弹攻击目标都是需要有导航才行,导航对很多领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美国卫星占到了地球一半的卫星数量,总数达到了3395颗,其实美国拿到第一我们也并不感到奇怪。美国在很多方面就是第一,为什么美国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有原因的,他拿的第一太多了,成为超级大国也就简单多了。美国的卫星虽然相比苏联不是第一个发射的,但是美国在和苏联竞争时候,就已经发射了许多的卫星,在这之后,美国科技一直全球第一,它在卫星方面也没有停止探索,依旧发射了很多卫星。各种功能的卫星其实就是美国在引领全球发展,包括现在又在搞的各种间谍卫星。俄罗斯加上苏联时候,卫星的数量达到了1553颗,数量方面不如美国。不过苏联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苏联在1957年就已经成功掌握了这个技术,美国比苏联还要落后一年。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本身就有很多问题加上经济较差,现在又一直受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制裁,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自然也是不可能耗费太多的钱来搞卫星。我国的卫星数量比起欧美要少的多,就和核弹一样。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我国的卫星数量为453颗。其实比美俄少这也很正常,美俄在1957、58年就已经发射了卫星,而中国在1970年才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比美俄晚了10多年,数量少这也是肯定的。不过我国目前在卫星方面已经掌握的非常成熟呢,拥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个导航的精度和技术要比美俄和欧洲的导航系统好得多,我国的吉林一号卫星以及鹊桥卫星已经非常先进。我国的卫星技术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并且我国的卫星种类也会越来越多。(前沿博弈 )

(0)

恬雪2021-05-06

什么是“星链”计划?“星链”计划 规模惊人庞大。2015年1月,SpaceX提出“星链”计划,旨在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星座。“星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大。根据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今年4月26日批准的方案,该计划将在高度为550公里和340公里的轨道面上分别“撒上”4409颗和7518颗卫星,总数高达11927颗,而当前全球在轨工作的全部卫星不到2000颗!SpaceX原计划到2027年完成“星链”部署。5月16日,其创始人马斯克表示,SpaceX计划加快部署“星链”,将其生产和发射速度将从每年1000颗卫星提高到2000颗卫星。如果SpaceX能够坚持这一计划,那么两年内“星链”卫星数量将超过其他在轨卫星之和。马斯克对“星链”的盈利前景非常看好。他认为“星链”将抢占全球3%到5%的电信市场,年收入3万亿美元。他说,我们相信这是太空探索公司创收的一种方式,将为开发越来越先进的火箭和宇宙飞船提供资金支持。 除了马斯克外,几家主要的公司竞相在太空中建立下一代宽带网络,它们计划使用一个由数百甚至数千颗小卫星组成的所谓“星座”来提供互联网连接。 亚马逊的提案是建立一个由3236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建造、发射和运行这些卫星需要密集的资金,可能需要数十亿美元。但是贝索斯已经每年为蓝色起源公司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而亚马逊本身仍然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此外,上个月,软银支持的OneWeb公司发射了其由650颗卫星组成的网络的前六颗卫星。波音和加拿大运营商Telesat也宣布了其开发高速互联网卫星星座的计划。美国很可能绕过5G,直接升级到6G!用卫星做基站,速度是5G的1000倍!

(0)

肖进福2021-04-13

《共绘网》精彩,佩服!感受尤深

(0)

fggr2021-01-07

当年,我们要和欧盟一起开发GPS系统,结果无耻的欧盟收了中国的钱又不想带中国玩,一脚将中国踢了出去,开始和美国合作。中国狠心自己去开发,终于搞出了我们自己的北斗系统,当北斗照耀我们的蔚蓝大海的时候,拿到美国援助的欧盟自己的GPS系统,动不动就停摆。这里,要感谢欧盟的短视。

(0)

ikfgf2020-12-16

在2045年,最保守的预测也认为将会有超过1千亿的设备连接在互联网上。这些设备包括了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工业探测器、监控摄像头、汽车,以及服装等。它们所创造并分享的数据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场新的信息革命。

(1)

高虎ft2020-10-12

以Space X项目为例,火箭是一个典型的高精尖行业,专家荟萃。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依次完成一级火箭、二级火箭的分离脱落,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火箭推进过程。 所以,从来没有工程师想过要去回收脱落的火箭,直到马斯克提出回收一级火箭、“制造出比别人更便宜的火箭,还可回收使用多次”的想法。 并非火箭专家的马斯克,仅用数月时间就啃下了火箭推进的原理,在遭遇4次失败后,今年4月9日,他组建的Space X终于在海上成功回收了“猎鹰9号”一级火箭。马斯克的另一个项目“超回路列车”也是如此。替代今天的高铁和飞机,这种新型高速运输工具的基本思路是:建成一种人工制造的真空管道,让密闭舱利用磁悬浮技术,能在管道中实现超高速的飞驰。 而在交通工程领域,大多数专家们考虑交通工具的提速问题,一般的思维方式都是通过对交通工具外形的改变,减少空气阻力。 和业界主流的想法相悖,提出一个行业里的人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新问题,这并不妨碍马斯克获得成功。 结合这一案例,徐匡迪话锋一转,谈及眼下国内在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的问题。 “在古代,那时没有科技部和教育部,也没有各种支持科研的基金,但是我们却有这么多的伟大发明;可现在,无论是科技部、教育部还是国家自然基金委,在科研投入上不差钱,这么多钱为啥就砸不出创新来?!” 之所以抛出“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颠覆性技术难以实现”的观点,徐匡迪说,这正是由颠覆性技术的本质决定的:在新想法、新技术冒尖的时候,大多数人一般都不看好、不赞同,甚至无法理解。 而我们国家现有的重大科研项目都是搞专家评审制,专家们坐在一起评审、投票,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把真正具有创新想法的项目给投没了。 “对颠覆性创新的意愿应给予宽容、理解与支持。”徐匡迪说,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颠覆性创新技术,需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机制,需要战略眼光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 而关于这一点,在马斯克的几次创业经历中都有所印证。无论特斯拉汽车还是超回路列车,它们都得到业界支持,还有风投机构适时介入,这都是马斯克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0)

陈柳青2020-09-24

都在“云”上?数据安全怎么保证?

(0)

萍萍2020-09-21

强大的国家机器和并不总是英明的领导,要鼓励质疑和创造。

(0)
1 2 12条信息

安古兰2022-01-30

我们也可发射更小的卫星去接近星链。

(0)

林夕2021-05-10

中国5G是陆地基站传输安全性高,美国所谓的6G是靠天上卫星传输,存在安全隐患,假如一个不明飞行物撞毁卫星网络,传输就会受到影响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