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中华区“内循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外循环”,让想脱钩中国的国家干瞪眼?

发布日期:2020-10-06    浏览次数:2478

  

          特朗普喊着要和中国脱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最近是6月19日在Twitter上强调,和中国完全脱钩是政策选项之一。从他2017年上台开始,全世界就被他要和中国脱钩的言论一再恐吓,股市不断暴涨暴跌。

          实际上,中国早早就在战略领域做好了应对美国“脱钩”威胁的准备,首当其冲是航空航天,而后中国的华为中兴逐渐崛起,将美国的贝尔、北电,欧洲的阿尔卡特、西门子都挤出了局……不仅如此,《共绘网》想说,倘若大中华区“内循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外循环”,定会让想脱钩中国的国家干瞪眼,您说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大中华区 内循环 发展中国家 外循环 中国
赞同(2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赵志峰2023-03-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模决定分工深度,分工深度决定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现代经济区别于前现代经济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在不断扩大的市场范围中组织生产、利用资源、交换商品,从而持续深化分工、提高效率。越是能够在更广范围内开拓市场、利用资源的国家,其经济也就越强大,收入水平越高。世界近现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复说明,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带来繁荣。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不是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循环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提升。从我国自身发展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能取得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奇迹,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这是我们必须坚定参与并不断提升国际循环的根本依据。作者:赵鹏,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经济五局局长

(1)

龚凌2022-03-06

笔者:美方赤裸裸奉行本国优先政策,把利己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推行到极致,哪里还有大国应有的样子;美方转嫁自身责任,借疫情对他国抹黑、甩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在国际关系中制造热点和对抗,已经失去了理智、道德和信用;美方在对华政策上重拾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和早已过时的“冷战思维”,蓄意挑起意识形态对立,突破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底线……我自己对美国也总结过两句话:如果世界上有唯一的流氓无赖和恐怖国家,非美利坚合众国莫属;美国一日存在,世界就一日不得安宁。 美国资深共和党人吴先生:中国有句古话,“惹不起躲得起”,既然你已经看清了他的本质,知道他是一个泼皮无赖,为什么还要跟他搅合到一块呢?即算是“夫妻关系”,也该早散早清净。中美一旦脱钩,中国或许会活得更好,因为可以少受美国霸权欺凌;对世界或许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国可以成为平衡和抵抗美国邪恶势力的重要力量,世界多极更稳定。

(1)

翁金星2021-06-11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当前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关于畅通内循环,余淼杰指出,要扩大内需,追根溯源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其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能持续性上升。这就需要不断减税降费,提高税后可支配收入比重,同时,确保居民就业稳定,保证市场主体,特别是创造 80% 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的发展。 从宏观方面,短期之内,有必要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减少不确定性。 从微观方面,采取各种方式,比如通过税收政策打破区域之间的税费壁垒,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垒,打通城乡,加快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 关于国内大循环的“梗阻”,余淼杰强调,首先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在交通信息产业方面的“卡脖子”问题。作为制造大国要向制造强国、智造强国迈进。 其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确保关键节点顺畅,形成内循环。同时,不排斥外国的技术、人才,通过不断吸收创造出自己更好的产品。

(0)

葛晨2020-12-30

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美国难以通过冷战拖垮中国,只会两败俱伤。第一,中国经济实力相对强于苏联、产业链更完善。中国GDP已相当于美国的66%,且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链。第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优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且不断开放。第三,中国不断融入全球,打破基于比较优势的价值链分工只会降低生产效率和推升生产成本,中美的经贸关联度远高于美苏,脱钩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0)

姚黄魏紫2020-11-13

衡量一个企业或者国家能不能做大做强,就看它有没有一个完整的闭环,这就是中国的一个循环,也是一个轮回,生生不息的运转。

(0)

HGDF2020-10-30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0)

欢喜就好2020-10-14

还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共绘网》的观点可以说国家正在谋划布局,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构建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促进格局已在逐步实施,房地产国家一直在慎之又慎,未来考虑还是两条线,独立大住宅和高层集中两条路发展,现在房地产行业也是大鱼吃小鱼形式的统筹整合,房地产税锤子落下就差一个时机

(0)

hvhrh2020-10-12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是最大世界工厂。因为美国对中国全面打压,外资撤离中国的撤资论有所流传,产业转移论也因此开始抬头。虽然这种做法和行为站不住脚,可行性也会碰到诸多困难和障碍,但是,毫无疑问,对传统的业已形成的全球价值链依然是不小的冲击。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机遇。为此,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双循环在大变局中开新局。(余淼杰,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0)

山海星树2020-10-11

与2018年相比有一点进步的是,当时很多国人鼓励脱钩,回归到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如今大多数人都信奉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好处,希望能挽留全球化。 但中国社会从上到下大部分人都抱有一种盲目自信,认为逆全球化不是国际主流,欧美社会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业。 历史的长期经验,我个人多年生活的经验是,这世界离了谁都照样转。 疫情之后的逆全球化不是一次性干到底,而是一种长期趋势,每年从中国撤走一些产能,花十年八年的时间摆脱对中国产能的依赖。 在全世界都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稀缺的不是产能,而是需求。谁掌握了需求,就掌握了主动权,进可号令世界,退可独立自主;掌握了产能却无法提供需求的国家,只能是受制于人。 仅仅挽留全球化是不够的,应该做两手准备,一边挽留全球化,一边刺激内部消费,尽量打通内部循环,达成供需平衡。

(0)

泥道夫2020-10-10

对于“后新冠”逆全球化的迹象,我认为在短期会成为全球格局的主流趋势。但过往历史来看,我认为逆全球化不会持续下去。尤其是从二战到现在,我们会发现其实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并不是政治因素,更多的是底层的经济活动造成的。 从现在来看,以美国为主导的政治因素可能会导致出现短期的逆全球化,但在全球底层经济的活动下,这个事是长久不了的。比如二战期间,全球都出现了短期的逆转。但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入,达到了非常深入经济全球化层次。 就以现在零部件生产为例,在上世纪80、90年代,各国家贸易70%以上为成品部件为主,但现在各国之间70%的贸易均以半成品和零部件为主。这意味着,现在各国之间是相互合作共赢的,如果相互之间一旦合作终止,那么就会出现很多国家产业出现运转困难。这也是我认为很难出现逆全球化的问题出现,至于现在为什么会出现逆转,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点: 1、主权国家的政治摩擦。这里主要是以美国为主的国家,在特朗普的经济逻辑下,与全球各国之间出现政治摩擦,主要是以中国为主的政治摩擦。2、现代化工业进程导致各国之间经济全球化的匹配出现问题。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曾经号称“世界工厂”的帽子,被中国飞速发展的科技企业所替代,从而撼动了以科技出口为主的美国。而对应的美国采取了以经济制裁、科技制裁两方面,对中国进行打压。这里我还强调一下,中国以前的的优势就是成本优势,以低端制造业为主,而西方是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技术优势。但现在中国通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在正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这也直接导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感谢阅读,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0)
1 2 1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