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话题 > 财经

纵观人类社会近200年的历史,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发生社会动荡与动乱,故金融业必须从严监管……

发布日期:2020-11-28    浏览次数:4653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而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不断有人抱怨,连日常开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缩减。故而为了防止再次发生金融危机(例:货币通胀或贬值等),您觉得金融业是否必须从严监管、监管、再监管呢?各位看官们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同时,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相关热词搜索:人类社会 历史 金融危机 社会动荡 动乱 金融业 监管
赞同(38)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outxrxs2023-12-22

对于金融的金融监管的巨大转变,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其实,面对现代金融的双刃线本质,关键是以问题的眼光看待发展,还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如果是前者,总是认为金融发展中的问题是原罪,否认回避造成金融乱象的深层次原因,那么根本无助于解决真正的问题,风险清零也是形式上的,制造风险的根源并没有改变。 非常手段,只能在非常时刻才有用,因为无论是政策刺激还是运动式治理,在市场主体来看都是短期易变的,无法形成长期的预期,也就无法形成长期服务实体产业的资本。 而且很多时候,恰恰是部分方向过度的金融管制,导致了金融供需结构的扭曲,即大量的金融资源超配在了风险大锅饭的体制内,而民营与中小企业却依然融资难、融资贵,这就是金融抑制现象。 中国当前要打造金融强国,可能需要先从基本工做起。 尊重现代金融运动的基本规律,利用当前监管组织架构改革契机,继续推动加快金融发展的进程,也许是先要厘清“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只踩刹车,畏惧前进。 授信研究院

(0)

一粟2022-11-12

宏观审慎管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避免全局性金融危机,是金融治理的首要任务。我国宏观审慎的政策理念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政府对商品货币流通的监督和调控,西汉的“均输平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制度安排。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超发、过度举债、房地产泡沫化、金融产品复杂化、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反复发生,但是很少有国家能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从“逆周期、防传染”的视角,重新检视和强化金融监管安排,完善分析框架和监管工具。有效的信息共享、充分的政策协调至关重要,但是决策层对重大风险保持高度警惕、执行层能够迅速反应更为重要。(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 郭树清)

(1)

魏国志2022-07-08

注册资本为10亿元,实缴金额合计不足6千万元。 金融的注册资本难道不需要实际到位吗??有关部门如何监管的??建议银保监会必须让度小满、京东等同担责任,而且是强制性的[机智]

(0)

于桂泉2022-02-12

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金融标准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金融标准、为民利企”发展理念,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奋斗。 2.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金融标准化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推动金融标准化事业与经济金融各领域融合,支撑金融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3.坚持服务新发展格局。不断健全适应新形势下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新型标准体系,满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标准需求,形成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成果共享的金融标准化发展格局。 4.坚持高质量发展。提高金融标准有效供给水平,强化标准、检测、认证等质量基础设施支撑,推动我国金融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品质,以高标准引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5.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强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思维,统筹好标准服务金融发展与保障金融安全两个重点,利用好国内与国际标准化两种资源,处理好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两者关系,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0)

雪飘飘2021-04-19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阿里巴巴被罚了180多亿之后,蚂蚁集团今天又被约谈了。 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4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我看了一下,有五大要点。其中: 1、在支付方式上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 2、打破信息垄断,遵循“合法、最低、必要”原则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保障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 3、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4、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认真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5、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 上面这些话都是金融术语,如果翻译成大白话,最有杀伤力的,当数以下三条:1、“花呗”业务基本判了死刑。 大家都知道,“花呗”本质上就是虚拟信用卡,以往消费者在使用支付宝进行交易时,“花呗”业务是直接嵌套在支付链路中的。 现在,央行要求支付宝断开与“花呗”的不当连接后,那么“花呗”业务,基本上没有存在的土壤。当然,下一步微信支付可能在淘宝上用了,这是后话。 2、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换句话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你要么做金融公司、要么做科技公司,你不能又赚金融公司的钱,又享受科技公司的宽松监管;这条是重中之重,直接影响了对蚂蚁集团的估值。去年蚂蚁集团IPO计划被叫停后,围绕着后续的整改方案,市场普遍预计有三种可能: 一是小打小闹的整改后,继续按原定方案上市并按科技企业估值。当然自从去年监管定调后,这种可能性早已不复存在。二是进行业务拆分,科技归科技,金融归金融,两块业务分别估值。这是蚂蚁集团方面极力争取的方案。三是整体设立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业务全部纳入金融领域接受监管。对于蚂蚁而言,这是最不利的方案。此次央行明确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说,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这一下,3万亿的估值已经一去不复返,保守估计需要打5折,甚至更低。 3、蚂蚁集团降低业务杠杆率,不能无限搞ABS,搞“钱生钱”。按照监管要求,未来蚂蚁集团的杠杆率最多只能达到12.5倍,应该说,蚂蚁集团业务、利润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已经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国家金融安全是第一位的,去杠杆降风险是首要目标,你做得再大也不能成为既成事实。 毕竟,金融可以创新,但必须是监管下的创新,这些创新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违规之实。

(0)

柳淡溪桥2021-02-17

“共绘网人”意识到,尽管各个国家在过去经常面临危机,而且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现代国家和现代世界在面临危机时,无须再像过去那样在一片漆黑中摸索前进......了解以往国家应对危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便可为当下的我们点亮一盏指路明灯。

(0)

小川の禾2021-02-06

历史是个好老师,如果没学会,他会不断的重复......

(0)

冰雹糖2021-02-04

梅新育:潜在跨境金融风险存在于宏观、微观两个层次。在宏观层次,这一风险产生于大规模海外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贷款)进程之中。在存在多重均衡的金融市场上,东道国和国内投资者、贷款人过度乐观的预期、不切实际的投资大跃进计划、道德风险、……都会推动潜在风险日积月累;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一个微小的扰动就有可能彻底扭转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使得整个东道国市场转瞬之间便从原本较好的稳定均衡崩塌到较差的均衡,货币贬值,资本外逃,资产价格暴跌,……跨境传染的连锁反应也由此触发。

(0)

UIJTR2021-01-14

近几年系统性金融风险明显上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金融创新频频,但监管跟不上。中国金融监管有效性指数,自2013年以来,监管有效性在不断下降。可以说,金融风险的根源就是监管出问题,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过去的监管框架对审慎监管不够重视。中国改革40年,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危机,原因不在于监管做得好,主要是两个因素的贡献,其一是经济持续高增长,这样就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其二是政府兜底,一旦出现问题由政府埋单,投资者信心不会动摇,政府可以腾出手来处置金融风险,同时努力改变造成问题的因素。最典型的案例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银行业的平均不良资产率超过30%,但没有发生银行挤兑,原因就在于有政府担保,之后通过冲销坏账、注入资本金、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资本市场上市等一系列举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成长为国际大银行。这样的做法也有问题:正是由于政府兜底,降低了监管机构努力工作的动力与压力,也造成道德风险问题,很多风险因素可能会重演甚至放大。2019年爆发的以包商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的风险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银行乱来+监管缺位”的例子。这样的现象持续下去,总有政府兜不住的一天。 第二,中国的监管框架还有一个内在矛盾,就是监管部门负有双重责任,既承担对行业的监管责任,也承担行业的发展责任,这两个责任之间有时候会有矛盾。如果一个监管机构的目标是把本行业做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风险因素。而且,做大本行业如果涉及监管部门的政治利益,在两大责任之间,监管部门也很容易出现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这个问题前几年在保险行业就曾经发生过。 第三,分业监管的政策框架已经不太适应金融创新的现实。分业监管就是谁发牌照谁监管,其核心是机构监管。这套做法过去行之有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部门加上央行,各管一摊。理论上,把所有持牌机构管住了,金融业也就被管住了,问题是这几年交叉业务和新兴金融业务十分活跃,比如银行借用资管企业的通道做投资,当业务超越了传统分业监管的范畴,应该由银监会管还是证监会监管?还有更多的新型业务,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归类,特别是部分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根本没有申请牌照。 以个体网络贷款(peer to peer lending,简称P2P)为例,第一家P2P平台上线是在2007年,到2016年第一份暂行管理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期间9年时间基本是监管空白,各种平台野蛮生长,平台总数累计近6000家,同时酿成了很大风险,问题平台的比例非常高。其原因就在于缺乏资质审查,整个行业鱼龙混杂。好在虽然平台个数多,参与的投资者众,涉及的资金数量尚不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多的时候大概2万多亿元。金融交易受监管应该全覆盖,事实上并没有。所以,监管要从过去的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只要做交易就必须得到监管,按照业务类型来分工。监管改革的第一条就是要监管全覆盖,影子银行、数字金融都必须在监管框架内开展业务。(作者:黄益平)

(0)

gfsfg2020-12-31

在监管部门暂停蚂蚁上市之后,国家已经高度意识到一个问题: 如今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形成了垄断,扼杀了创新,并且尾大不掉。 所以这两个月,我们频繁看到监管的重拳: 反垄断法征求意见稿,“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下架互联网巨头的存款业务; 对几个互联网巨头进行约谈。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美国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晓哥在曾经的文章中介绍,这些年,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垄断。 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贫富差距过大。资本没有良心。 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的老百姓成为了输家。 那些资本家企业开在了海外,雇佣外国低成本员工,同时把公司设在离岸岛屿国家进行避税。 美国普通老百姓用一句中国老话来说,叫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美国中产阶级从80年的70%,滑落到了现在49%。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对此,美国都出手了。 比如今年,美国就加强对 Facebook、谷歌、苹果、亚马逊的反垄断调查。 说他们在社交媒体、在线搜索和广告方面滥用其主导地位。

(0)
1 2 3 27条信息

IUIF2020-12-20

罚多少只是一个意思,让大公司明白国家的态度,下次再碰红线可就不一定了......如果还不知改悔,就要触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罚经营收入的1/10之一,自己掂量掂量吧。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